论谓夜四分中过初一分是夜初分等者。彼土世俗。昼夜各立四分。佛法昼夜各立三时。以三时摄四分。从初向后过初一分。名初时。从后向前过后一分。名后时。中间二半分。名夜中时。其昼亦尔。此中顺世俗。
论云言经行处者谓于广长称其度量乃至相应身.业西方食多苏乳。其食难消。为一处所。量无大小。或露或隐。于中往来拟行消食处所。于此中来去。所有如法之身业也。
论解宴座中。结跏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 加趺。容貌敦肃。简异空坐不能跏趺。如下三十云。有五复次。释身生轻安等 端身。解身疲劳。表意正念。由端直故。不为惛沈睡眠之所缠扰。不为外境散动故 正愿异耶愿。心无异恶 安住背念。心得涅槃。念求出世违背生死。故言背念。所背生死之心。安住无漏涅槃之念。故能断金刚般若云。住对面念。此对面念。即背生死念欣涅槃。如第三十自当广说。有二复次解。一如前解。二谓住定故背不定。故涅槃念心无异念。则不起过。常以正念为对面。而安住之 解顺障法中。云谓净妙想。谓顺贪盖。瞋恚相顺彼瞋盖。黑暗相顺惛沈睡眠盖。亲属国土不死。寻思顺掉举盖。追忆昔时咲戏等。顺恶作。及以三世等。顺疑。
论答于经行时从几障法修其心中。云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者。谓水火。星月。药草。珠宝。是明缘。此明之心名明俱心。唯日一种。是光缘。此光心名光俱心。以日能发光隐蔽处而令见。余月等不尔。
论。答于宴坐时修心中云。谓或观其骨。或观其锁。或观骨琐间。
论又曰贤善定相者。谓断此四盖之定相。名贤善定。
论。解疑盖差别中云。于过去世为曾有为曾无者。此中所为。初言不如理思。则三世皆举下。疑三世有及有因缘。三世皆举。唯疑有无中。唯于过去不言现未。有何意也。述曰。如广论有略影显之。前后皆举三世。此中唯举过去。影解现在未来。论略故不说 又现在现有。不可疑有无。未来法不定。有无难推。又今谓得正见。未来果断故。不须疑未来有无。过去不同现未。故偏疑有无。其实通三世。
论我于过去为曾何有云何曾有。此中二思。一思过去曾有何法。二思过去之法从何而来。即初问法体。后问法用。过去既然。二世准此。
论又为护持诸卧具故顺世威仪等者。此中意。于初夜分。由尽经行故。后夜分不令经行。初夜经行。不令远去。或至书经行处。恐贼盗失卧具。所以进卧具令经行。又虽是夜中。威仪须正。故顺世仪初夜经行。又世俗初夜经行。合僧初夜经行。此顺世仪故同初夜。经行有二因缘。一护持卧具。所以不远。顺世仪故。书分经行。
论解思惟起想巧便而卧中云。如林野鹿者。野鹿恐人伤杀。眠不安隐。有巧便宿。人当今卧时亦尔。
论云后夜者谓四分中过后一分名夜后分。夜中但有四分。而过后一分。即令至明。如何是夜。此中言。过后一分者。谓四分中入后一分名过。非后一分已无名过故。过有二种。一才入名过。即此论文是。二事了讫名过。如明过夜。此中入故名过。若堪三时摄四分。此后分即后时。夜四分中。向前取过一分名过。后一分向前过。非向后过也。故中夜文。云于夜中分夜四分中过于一分。此乃中时。过初时一分。复次中时中时既摄分。成亦过一分。即取第二分之多。第三分之多以成中分时也。
论解往还正知而住中。有四句义。一自往还正知。二所应往还正知。三往还知时。四如是如是应往还。此中。第二所应往还。及第四如是如是应往还。何别。即下重释中。云如其色类动止轨则礼式威仪应往还此。即与前别。第二但彼家属等。可应往还。五种家不可往还。后第四。设应往还家。自有轨则礼式。可往还。无即不可往还。以此为异 其下覩瞻等门。皆有四。准此作法。第二句皆同。彼家可尔不可尔。第四句。能显第二句可尔中出离。
论僧伽胝者。此云上衣。即上着之衣。如外垣墙。此衣亦尔。最在外着。最向上着。名为上衣。
论。或六十牒下至九牒者。此中诸部无此衣。此论据合。上极六十牒。九牒诸部共许或且作是说。言六十牒。或更得多极一百五十牒。问。
论各有中衣若有下衣者。述曰。中衣即殟呾罗僧伽。先云欝多罗僧伽也。亦云七条。今云中衣。在大衣下五牒上。名中衣。亦名中拥。能拥身而处中故。下衣即五牒也。最在此下故。重辨三衣之法。又衣有中下。故名中下衣。若尔何故无上衣。明知此中三衣为论。上衣即僧伽胝也。
论噉甞中。何故饼等为噉。乳等为甞。可咀嚼名甞。不可咀嚼名噉。以饼等实食。可[𪡏-车+庚]嗍名噉。不可[𪡏-车+庚]嗍名甞。或且泛尔言噉甞无异。须世俗情而建立故。
论释次第中。不应往处复有家一向诽谤不可回转。谓决定无亲情。或善根未熟人。
论解如何应往中。云不堕山峰。山之与峰。云何名堕。此中堕者。谓堕住。非堕落。不令堕山峰也。
论应随月喻者。谓月能清凉益人。入施主家。身有清凉。益于施主。亦如月也。
论自持心中。云非不慧舍广说乃至要当速疾而非迟缓者。此中意。各往施主家。何必要望施。非不慧施。而即往也。不应如此不慧施。谓悭不施。若不施不往。不应作此事。非不慧施而即不往。若往时乃至速疾不得迟缓。
论曰不应开纽者。谓不应不系纽。法师云。衣下有纽。不应开应系之。亦应不应 不轩不磲。衣不𥖜烈。
论。不如象鼻者。谓不垂袈裟角如象鼻。应搭膊上 如多罗树房穗。树开出房穗。衣角亦尔。皆不应龙首。谓虽搭膊上。不得角头高如龙首。不得烦兔。袈裟置曲肘中。如豆团相似。问。
论不应囓断而食其食者。谓令手搩食。
论解往还等次第中。始从谓如有一依止如是邨邑等下。至如是乞已出还本处。解往还二法。应自已知往还等。各有四作法。今且作往还。往等次第法。下至覩等即不具作。准往还等可知。准覩中少分亦作。余寻读配 又于如是下至不可回转。解不应往处。次下至或商主家。解可应往处 次下至若忿竞时亦不应往。解时应往 次下乃至坚执缅羞而受用之。解应如所往。
上来已解往还讫。次下复于已往或正往时等。乃至能摄梵行能令诸恶寻思现行以来。明覩瞻二法。于中有二。一明应覩。二明不应覩。明应者。谓复于已往以下。至不应观视以来。类说明是不应覩。以下是应覩。
又不应摇身摇臂摇头等下。至端严而坐以来。总明屈申二法。此中但判不应。不明应事。准上作之。
又不应开纽不轩不磔下。至若坑涧处若崖处以来。明持衣持钵二法。于中有二。初明持衣。次明持钵 不应开纽下。至而被法服以来。明衣。以下明持钵。
又应次第受用饮食下。至不应囓断而食其食以来。明食饮噉甞四法。此中总明非别明。任文思之。
又从施主家还归住处于昼夜分以下。至时时停住而习经行以下。明行住二法。
又如是于自所居住处自院自房下。至如法寝息以下。初明坐卧二法。于中有二。一明坐宿卧 从如是于自以下。至而宴坐以来。明坐。以下明卧。
又于昼日分及夜初分以下。至或为修断闲居宴默以来。略明语默二法。于中有二。一语。二默。准文可知。
思惟法时。乃至无间修习殷重修习以来。广明语默。文亦有二。准上可知。
次又于极热分时下。至皆悉除遣以来。解于劳修。
论又于善品先未趣入以下。乃至如是名为正念而住以来。此中意明未成熟但名正知。成辨以去名正知而住。准文思之。此乃师未作。
又当知此中若往等下。明行住二法。摄前诸门。此能摄之法。非前行住。谓住行事名行。非住行名行。住处名住。非前云住。故得摄法也无妨。
论若卧若默若住时意业者。此中卧应在身业中。以卧时思先明相故名意业。非卧者是意。
论依行住时有四业。正念为一。不放逸为一。应作而作为一。于现后无罪为一。为得未得集资粮为一。今如文而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