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事初
如比丘中广说初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在聚落中住,为僧劝化索床褥,语妇人言:「优婆夷!汝当施僧床褥、枕、拘执。」时妇人信心欢喜,即与床褥、枕、拘执直,得已持作衣钵饮食汤药。时比丘尼次行乞食到其家,诸妇人问言:「阿梨耶!我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床褥、拘执、枕直,为作未?」比丘尼言:「那得作?但自买衣钵饮食汤药。」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偷兰难陀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索床褥拘执而作余用耶?」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常不闻我无量方便毁訾多欲、称叹少欲?汝云何作恶不善法?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从今日后不听为床褥乞转作余用。」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为床褥乞,而自作衣钵、饮食、疾病汤药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床褥枕拘执,如上比丘中广说。
乞者,劝化求索。
后自用作衣钵饮食汤药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此物应僧中舍,波夜提悔过。不舍而悔,越比尼罪。波夜提者,如比丘中广说。
若比丘尼为床褥乞,而自用作衣钵饮食汤药时,尼萨耆波夜提。若为此索,不得作彼用。若为床索作褥、为褥索作枕、为枕索作拘执,越比尼罪。若劝化乞多得床褥枕直,当一一示人记识,此是床直、此是褥直、此是枕直、此是拘执直。若不尔者,一一越比尼罪。得贷用治房舍及釜镬如法贷用。若比丘为床褥乞,而余用者,越比尼罪。得如法贷用。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著垢腻穿穴弊衣而行乞食,妇人见已语言:「阿梨耶!我施衣直知衣。」复有人言:「我施钵直知钵。」得已但作饮食用尽,不作衣钵。有比丘尼乞食,妇人问言:「偷兰难陀我先与衣钵直作未?」报言:「但作饮食,那得作衣钵?」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此是恶事,汝不闻我无量方便赞叹少欲、毁呰多欲耶?汝云何得衣钵直而作余用?从今日后不听。」佛语大爱道:「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人为作是与,而作彼用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为是与者,为衣为钵直与。
作余用者,作饮食汤药。
尼萨耆波夜提,此物僧中舍,波夜提悔过。
若比丘尼人与衣直、钵直、酥油直,直衣直应知衣、钵直应知钵、酥直应知酥、油直应知油。若作异用者,尼萨耆波夜提。若檀越言:「随意用。」无罪。若无所适为,随作无罪。若比丘,人与衣直、钵直、酥直、油直、衣直,应作衣乃至酥直知酥,若作异用者,越比尼罪。若随意用者无罪,无所适为者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劝化作食,语妇人言:「优婆夷!我欲与僧作食。」诸优婆夷信心欢喜与食直,作是言:「阿梨耶!至作食日语我,我当来行食。」比丘尼得已,自作食及买衣钵,余残作麁食。至其日自来行食,见已问言:「阿梨耶!我前与食直多,何故食麁乃尔?」诸比丘尼言:「何处得好食?但自作衣钵食噉。」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上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乃至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为食乞,作衣钵、饮食、汤药受用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为食者,为僧作食。
乞者,劝化求索。
异用者,衣钵自饮食,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尼为僧索作食,而自买衣钵饮食者,尼萨耆波夜提。随本所欲作应用作者,若回前食作后食、回后食作前食者,越比尼罪。若回食直作床褥,若春夏冬衣分、若食分,随先所向应用,而不称施主本心与,越比尼罪。若比丘尼为僧劝化得食应尽作,若有长饮食酥油,应示檀越。檀越若持去者当默然,若言:「我与阿梨耶。」应言:「与僧。」复言:「我以自与僧竟,此与阿梨耶。」如是取者无罪。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客比丘尼来,次第应得房,先住下坐比丘尼言:「阿梨耶!待我移钵。」乃至明日问言:「移钵竟未?」答言:「我移钵未竟。」客比丘尼言:「汝欲持是钵居瓦肆去耶?用尔许钵为?」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畜长钵?从今日后不听畜长钵。」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畜长钵,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畜长钵钵者,名嵩婆钵、乌婆嵩婆钵、忧鸠咤夜钵、婆耆夜钵,如是铁瓦等,是名钵。有钵名上中下、过钵、减钵、随钵,畜者,尼萨耆波夜提。比丘尼得畜十六枚钵,一受持,三作净施、四过钵、四减钵、四随钵。若过畜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夜提者如上说。
比丘尼畜长钵有齐限,比丘多畜净施用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如上广说,乃至语言:「汝欲居衣肆店耶?」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畜长衣?从今日后不听畜长衣。」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畜长衣,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衣者,钦婆罗衣、㲲衣、憍奢耶衣、刍摩衣、舍那衣、麻衣、驱牟提衣。
畜者,过限畜,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比丘尼听畜二十衣:五衣受持、十五衣净施已受用。若过是畜,尼萨耆波夜提。比丘无限齐净施受用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僧伽梨破,不浣染补治,掷弃墙下作是言:「若欲取者便取。」时树提比丘尼著破衣,余比丘尼言:「阿梨耶!可取持此衣浣染补治受用。」即取补治浣染而著。偷兰难陀比丘尼言:「还我衣来。」语诸比丘尼言:「异事试看,是衣物都不得放地须臾舍去,汝屋中得满未?」即夺取僧伽梨。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此是恶事。」乃至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于住止处,弃故僧伽梨,唱言:『有欲取者取。』后还夺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住处者,精舍内。
弃者,放舍在地。
人取已后还夺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尼弃物已,有人取用不得还夺;若无人取,后须用而取者无罪。若比丘精舍内,弃衣钵革屣及余小小物,人取已后还夺者,越比尼罪。若无人取,后还取者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比丘尼,有垢污僧迦梨,擿已于日中晒,风起吹去。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言:「汝云何擿故僧伽梨已,不自缝、不使人缝。从今日后不听擿衣浣。」复次尔时有释种女、摩罗女本是乐人,浣僧伽梨僧伽梨厚重难浣,语大爱道,大爱道往白世尊。佛言:「从今日后听至五六日。」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故僧伽梨,若自擿、若使人擿,过五六日不自缝、不使人缝,除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故僧伽梨者,欲浣,若自擿、若使人擿。
五、六日者,限齐六日,不还自缝、不使人缝,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尼浣故僧伽梨,若轻而薄者不听擿,若厚而重者听擿,擿已当浣,浣已应舒置箔上、若席上,以石镇四角,干竟当唤共行弟子、依止弟子、同和上、阿阇梨、诸知识、比丘尼速疾共成。若老病无人佐者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舍卫城,尔时学戒尼语偷兰难陀言:「阿梨耶!与我受具足。」偷兰难陀言:「汝与我衣,当与汝受具足。」即便与衣,后不与受具足。学戒尼言:「与我受具足。」如是经久。诸比丘尼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乃至佛告大爱道:「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语式叉摩尼言:『汝与我衣,当与汝受具足。』取衣已不与受具足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式叉摩尼者,受学戒。
衣者,七种衣,如上说。复有衣名僧伽梨乃至雨浴衣。
许受具足者,后自不与受、不使人受,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尼取式叉摩尼衣,许与受具足,后应与受。若老病无力不能受者,应语余人:「汝取是衣,与受具足。」若前人不欲受、还索衣者,当还。若比丘许沙弥,不与受具足,越比尼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毘舍离,尔时有北方商人,持贵价好钦婆罗而行卖之。人问:「此索几许?」答言:「百千。」时国王、王子、大臣及余大商人主皆嫌贵不买,在店上愁忧而坐。人问言:「汝何故而有愁色?」答言:「我卖此钦婆罗,大有价直、输税亦多,而今卖不可售,是以不乐。」人言:「汝欲令售不?」答言:「欲令售。」即语:「汝可持诣跋陀罗沙门尼所,彼当买之。」即持往问人言:「何者是比丘尼精舍?」人示处已,问言:「何者是跋陀罗比丘尼房?」人示处已,问言:「何者是跋陀罗?」跋陀罗比丘尼答言:「何故问耶?」答言:「欲买是钦婆罗不?」问言:「索几许?」答言:「百千。」亦不与高下,即语弟子言:「汝去语婆路醯肆上,取百千与之。」有人问言:「汝卖钦婆罗售未?」答言:「已售。」问言:「谁取?」答言:「沙门尼跋陀罗。」其人即嫌言:「出家人有此爱好之欲。」诸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告比丘尼:「汝不为后世人作轨则耶?从今日后不听出四羯利沙槃买重衣。」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比舍离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过四羯利沙槃市重衣,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四羯利沙槃者,四四十九故钱。
重衣者,钦婆罗衣。
市者,知取也。
若过十九故钱取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尼不得过十九故钱市重衣,若不乞自与,虽贵价无罪。比丘尼有限、比丘无限,虽贵价,知取受用无罪。是故世尊说。
佛住毘舍离,尔时南方有商人,持细鹅相纹㲲来,有人问言:「此衣索几许?」答言:「百千。」以价贵故王家不买,及诸大臣诸商人主都无买者,以不售故于店肆上愁忧而坐。有人问言:「汝何故忧色?」答言:「我贵买此衣,输税亦多,而今卖不可售。」问言:「汝欲令售不?」答言:「欲令售。」语言:「汝可持诣跋陀罗沙门尼所,当与汝买。」即往问人:「何者是比丘尼住处?」知已入问:「何者是跋陀罗沙门尼房?」人即示处,到已言:「和南!阿梨耶!是跋陀罗不?」答言:「是。何以问?」答言:「我有此鹅相纹㲲,能买不?」问言:「汝索几许?」答言:「我索百千。」比丘尼亦不求减,即语弟子言:「汝往白婆路醯店上,取百千与。」有人问言:「汝得售耶?」答言:「已售。」问言:「谁取?」答言:「跋陀罗沙门尼取。」有人嫌言:「出家之人何乃爱好如是?」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乃至佛语跋陀罗比丘尼:「汝不为后世人作轨则耶?从今日后不听过两羯利沙槃半市细轻衣。」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过两羯利沙槃半市细轻衣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两羯利沙槃半者,四十六故钱。
市者,知取。
若过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尼市细轻衣者,应以两羯利沙槃半知取,不得过。若不乞自与,设得贵价细衣,受用无罪。比丘贵价市衣受用无罪。
佛住舍卫城,尔时有载薪人驾车于店肆前过,商人问言:「此卖索几许?」答言:「一羯利沙槃。」商人语言:「汝载此薪诣我家写之,还过此,当与汝价。」卖薪人即乘车经比丘尼精舍前过时,偷兰难陀比丘尼问言:「长寿!汝薪有主买未?」答言:「已有。」「得几?」答言:「一羯利沙槃。」即语言:「我与汝两羯利沙槃。」主贪利故即以与之。其人下薪已还经店肆前过,商人语言:「汝持直去。」答言:「我已卖与余人。」问言:「卖得几许?」答言:「得两羯利沙槃。」问言:「谁取?」答言:「偷兰难陀比丘尼。」商人嫌呵言:「此沙门尼何能饶钱如是?」比丘尼闻已语大爱道,大爱道即以此事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尼来。」来已,问言:「汝实知他买已而益价取耶?」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汝云何知他市得而抄买耶?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大爱道瞿昙弥:「依止舍卫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尼知他市得而抄买者,尼萨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说。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
市得者,如店上商人。
若比丘尼欲市物,知他已市不得横抄,应待前人不取,得取;亦应问前人:「汝故取不?」若言:「故欲取。」为欲坚之,此不应取。若言:「不复取。」取者无罪。若比丘尼买衣钵还自相抄者,越比尼罪。若僧中,上价取者,除和上、阿阇梨无罪。若比丘市物抄截他市者,越比尼罪,是故说。
从比丘尼取衣及浣染,淳黑、三分、白憍舍耶,六年尼师檀,三由旬擘羊毛、雨浴衣、阿练若处,此十一事应出不说。更有十一事,应内旃跋渠残从初跋渠。初跋渠中出,取比丘尼衣、捉金银补出、浣故衣以卖买补。后跋渠中出,雨浴衣以卖金补出、阿练若处以抄市补处,一跋渠、二跋渠数不减。尼萨耆者,世尊说比丘尼三十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