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叉迦罗尼法
(胡音不正,应言式叉迦罗尼。诸有读写者,尽应从此式叉迦罗尼。不能一一就文治,故斑之出。丹本即云百众学法之一)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著涅槃僧,或时下著、或时高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诸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沙门释子无有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著涅槃僧,或时下、或时高、或时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如似国王长者大臣居士,如似节会戏笑俳说人著衣?」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云何汝等著涅槃僧,或时下、或时高、或时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著涅槃僧,或时下著、或时高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言:「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当齐整著涅槃僧,式叉迦罗尼。」
比丘义如上。
是中不齐整著,或时下著、或时高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下者,系带在脐下。高者,褰齐膝。象鼻者,垂前一角。多罗树叶者,垂前二角。细𫌇者,绕腰𫌇皱。
若比丘,高著、下著涅槃僧,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故作犯应忏突吉罗。以故作故,犯非威仪突吉罗;若不故作,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脐中生疮下著,若脚𨄔有疮高著,若僧伽蓝内、若村外、若作时、若在道行,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一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所著衣,或高著、或下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细𫌇。诸长者见已皆讥嫌言:「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著衣,或高著、或下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如似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种?」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云何汝等著三衣,或高著、或下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著衣,或高著、或下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耶?」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当齐整著三衣,式叉迦罗尼。」
比丘义如上。
是中不齐者,或高著、或下著、或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下著衣者,下垂过肘露脇。高著衣者,过脚𨄔上。象鼻者,下垂一角。多罗树叶者,垂前两角后褰高也。细𫌇者,细𫌇已安缘。
若比丘,故高著、下著衣、作象鼻,或作多罗树叶、或时细𫌇,故作犯应忏突吉罗。以故作故,犯非威仪突吉罗;若不故作,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或时肩臂有疮下著、或时脚𨄔有疮高著、若僧伽蓝内、若村外、若在道行、作时,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二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反抄三衣行入白衣舍。诸居士见皆共讥嫌言:「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持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云何反抄衣入白衣舍,如似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种?」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言:「云何汝等反抄衣入白衣舍?」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反抄衣入白衣舍?」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不得反抄衣行入白衣舍,式叉迦罗尼。」
比丘义如上。
白衣舍者,村落也。
反抄衣者,或左右反抄衣著肩上。
若比丘,故左右反抄衣著肩上入白衣舍,故作犯应忏突吉罗。以故作故,犯非威仪突吉罗;若不故作,犯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脇肋边有疮、若僧伽蓝内、若村外、若在道行、若作时,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三竟)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坐,式叉迦罗尼,如上。(四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以衣缠颈入白衣舍。诸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乃以衣缠颈入白衣舍,如似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种。」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汝等云何衣缠颈入白衣舍?」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衣缠颈入白衣舍?」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式叉迦罗尼。」
比丘义如上。
缠颈者,总捉衣两角著左肩上。
故作衣缠颈入白衣舍,犯应忏突吉罗。以故作故,犯非威仪突吉罗;若不故作,犯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肩臂有疮、若僧伽蓝内、若村外、或作时、或在道行,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五竟)。
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坐,式叉迦罗尼,亦如是。(六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以衣覆头入白衣舍。诸居士见已皆讥嫌言:「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衣覆头行似如盗贼。」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汝等云何持衣覆头入白衣舍?」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衣覆头入白衣舍?」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言:「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式叉迦罗尼。」
比丘义如上。
白衣舍者,村落也。
覆头者,若以树叶、若以碎段物。
若衣覆头行入白衣舍,故作犯应忏突吉罗。以故作故,犯非威仪突吉罗;若不故作,犯突吉罗。
比丘尼,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或时患寒、或头上疮生、或命难、梵行难,覆头而走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七竟)
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坐,式叉迦罗尼,亦如是。(八竟)
◎四分律卷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