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法之三五法下「有五事群党能于僧中起诤,如是起诤多有恼乱,减损天人:有诤比丘以非法约勅、有群党说、轻读诵修多罗比丘、遮说戒者、助鬪诤相言。是名五事,有群党僧中起诤,如是起诤多有恼乱,减损天人。有五事,不群党僧中不起诤,如是不起诤不恼乱,增益天人:有诤比丘如法约勅、不群党说、敬诵修多罗者、不遮说戒者、不助鬪诤相言。是名五非群党不起诤,如是不起诤故不恼乱,增益天人。
「有五举事者有羞不能次第答:若上座问时不能次第答、若问时怖问异答异、恃群党轻上座、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是名五举事者羞不能次第答。有五举事者为他所难能次第答:若上座问时能次第答、问时不怖、问答不异、不恃群党、不轻上座、非法言非法、法言法,是名五,为人所难能次第答。
「有五事,举事人羞不能次第答:不善知句义;先有嫌取二诤根本、若白衣沙弥诤根本,使他比丘举;不知修多罗句义若说不定;不知比丘三事所住见闻疑处。是名五,举事人不能次第答。有五法,举事比丘为人所难能次第答:知句义;先无嫌不取二诤根本、不求白衣沙弥诤根本;不使他比丘举;知修多罗句义说定;知比丘三事所住见闻疑处。是名五法,举事比丘为人所难能次第答。
「有五种成羯磨:现前成、与欲成、同见成、从有信优婆塞闻成、作羯磨竟默然已成。
「有五法共要:若乞听已不举他,是事应此处说共要、此事应彼处说共要、此事应随处说共要、随汝所犯事我乐示汝、出过已如恶马难调拔橛合缰驱去。」
佛语优波离:「求义比丘从他闻义时,有五事应善分别义:是实非实;时非时;似义不似义;是义起鬪诤相言,僧破僧恼僧别僧异;于是义不起鬪诤相言,僧不破不恼不别不异。优波离!是名求义比丘从他闻义时以五事善分别义。
「比丘有五事能使僧不生清净:谓说佛法僧戒过、不随威仪,是名五事能使僧生不清净。有五事能使僧生清净:谓不说佛法僧戒过、随威仪,是名五事能使僧生清净。
「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如根本说、趣说、因他说、所说不与句义相应、以不相应句义说。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如根本说、不趣说、不因他说、所说与句义相应、不以不相应句义说,是名五法闼利咤比丘能灭诤。复有五法,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筹量受他所说、受他不具足语、受他趣语、受他不定语、不三重问。是名五法,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贵比丘能灭诤:筹量受他语、受具足语、不受趣语、不受不定语、三重问,是名五,贵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贵比丘不能灭诤:自说不能了义、亦不解他所说、不能令他解所说、重说扰乱忘失句义、不知修多罗句义,是名五事贵比丘不能灭诤。
「复有五事,贵比丘能灭诤:自说能了、解他所说、所说能令他解、不重说不失句义、不失修多罗句义,是名五,贵比丘能灭诤。复有五事,贵比丘不能灭诤:不差自说、事未成便先说、不知和合众所说、恼他、重说扰乱,是名五事,贵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贵比丘能灭诤:差而说、事成便说、知和合众所说、不恼他、不重说,是名五事,贵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法成就,贵比丘持律者不差自说:若是上座若上座等、若是说戒人若说戒人等、观群党有力势、若白僧、若欲呵上座,是名五法,贵比丘持律他不差得自说。有五法,贵比丘持律得自说:若诤比丘破戒轻戒无威仪、如小儿无智、不广知毘尼、乐作非法无羞、无羞群党,是名五法。闼利咤比丘持律有五法成就不差得说。
「又上座比丘五事应呵:若破戒轻戒无威仪、如小儿无智、不广知毘尼、乐于非法、非法群党,是名上座有五事应呵。上座比丘复有五事应呵:若上座恶邪见、恶邪见故生倒见、乐非法非时说非实说、于正法中趣有所说无羞、无羞群党,是名上座有五事应呵。
「优波离!僧中断事比丘,若欲到僧中断事时,应先住五法然后往到僧中: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不覆右肩不覆头;又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不覆右肩不现胸;又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不覆右肩不反抄衣;又应恭敬恭敬入脱革屣,不覆右肩不得披衣令两向;又应恭敬恭敬入惭愧毁誉不异善心慈心怜愍心,不说世间事。在座坐时,应生善心,不僧中无恭敬恭敬心。」佛语优波离:「如是僧中断事时,有鬪诤者,是断事比丘,应嘱授已从座起去,若善说者应默然住。优波离!僧中断事比丘,应在自坐处说法。若自说若劝他说言:『比丘汝说法。』
「有五大贼:劫贼、盗贼、诈取贼、诋谩贼、受寄贼。
「有五种取他物:劫取、盗取、诈取、诋谩取、法取,是名五取。
「有五种人不应与听:无羞人、无所畏人、先有嫌人、少智人、欲舍比丘法人。
「有五种施无福:施女人、施戏具、施画男女合像、施酒、施非法语,是名五无福施。
「复有五无福:施器仗、施刀、施毒药、施恶牛、施教他作,如是施是名五无福施。
「有五布萨,如先说。
「有五种自说阿罗汉得罪:不狂心说、不乱心说、不苦痛说、非实向未受大戒人说、非增上慢说,是名五自说阿罗汉得罪。
「复有五自说阿罗汉无罪:狂心说、乱心说、苦痛说、实得向大戒人说、增上慢说,是名五自说阿罗汉无罪。
「复有五自说阿罗汉得罪:不狂、不乱、不苦痛、不实向未受大戒人说、无所畏说,是名五自说阿罗汉得罪。复有五自说阿罗汉无罪:狂说、乱说、苦痛说、实得向受大戒人说、不无畏说,是名五自说阿罗汉无罪。
「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作相、作异相、异威仪、先教他说、以他名说,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不作相、不作异相、不异威仪、先不教他说、不以他名说,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
「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作相、作异相、异威仪、先教他说、先教他屏处说,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得罪。复有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不作相、不作异相、不异威仪、不教他说、不先教他屏处说,是名五不自说阿罗汉无罪。
「喜忘比丘往白衣家数数犯五事:犯非时入家、独与女人屏处、有食家与女人坐、数数食、无净人与女人说法,是名五喜忘比丘入白衣家数数犯。
「有五种折伏:不使作、不共语、不看视、不教授、不听有所作,是名五种折伏。
「有五相似:世尊相似、法相似、僧相似、戒相似、闼梨咤比丘相似,是名五相似。复有五不相似:世尊不相似、法不相似、僧不相似、戒不相似、贵比丘不相似,是名五不相似。
「有五事犯僧伽婆尸沙:人女有命、取女人相、生欲心、欲作非梵行、触小便处,是名五事犯僧伽婆尸沙。
「复有五种犯僧伽婆尸沙:女人女人想、人人想生欲心、欲作非梵行、触小便处、身身相触,是名五种犯僧伽婆尸沙。
「有五大贼世间希有。何等五?一者作百人主,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人主,如先说,是名初大贼;复有大贼,用四方僧物,如先说,是名第二大贼;复有大贼,为饮食故妄语,如先说,是名第三大贼;复有大贼,破戒弊恶内烂流出,非沙门自言沙门、非梵行自言梵行,是名第四大贼;复有大贼,若有佛所说、若声闻所说、仙人所说、诸天所说、化人所说,从彼闻已自言我说。有人言:『是持戒人得须陀洹。』答言:『实尔。』或默然受,是名第五大贼。
「因食生五罪:若噉、若食、若索、若取、若担出界去,是名因食生五罪。
「因威仪生五罪:来时、去时、住时、坐时、大小便时,是名五因威仪生罪。
「因人生五罪:女人、不能男人、二根人、外道人、不受大戒人,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因人生罪:苦切人、依止人、驱出人、下意人、觅罪相人,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因人生罪:不见摈人、不作摈人、恶邪不除摈人、别住人、不共住人,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因人生罪:别住人、别住竟人、灭摈人、贼住人、污比丘尼人,是名五因人生罪。
「复有五种人不应与听:别住人、别住竟人、摩那埵人、摩那埵竟人、灭摈人,是名五不应与听。
「复有五人不应与听:苦切人、依止人、驱出人、下意人。觅罪相人,是名五不应与听。
「复有五种人不应与听:不见摈人、不作摈人、恶邪不除摈人、别住人、不共住人,是名五不应与听。
「复有五种人不应与听:无羞人、无所畏人、先有嫌人、少智人、恐怖人,是名五人不应与听、不应共要、不应与听遮说戒、不应与听遮自恣,不应与听遮教诫。如是五种人,若与听、若共要、若听遮说戒、若听遮自恣、若听遮教诫,得罪。」
佛语优波离:「比丘欲举他时,应自住五法然后举他:身清净、口清净、先来清净、多闻广知通利《阿含》、不至恶聚落。优波离!先自住是五法然后举他。优波离!何故先自住五法?若后有比丘言:『汝身不清净,云何举他?』先自净身然后举他。身不清净,如是口不清净、先来不清净、寡闻不通利《阿含》、至恶聚落,如是等应先自净,然后举他。优波离!是名五先自净然后举他。
「有五法成就不应差守物:不知得处、不知价、不知受、不知数、喜忘,是名五法不应差守物。有五事应差守物:知得处、知价、知受、知数、不喜忘,是名五法应差。
「有五事不应差守衣:不知得处、不知价、不知受、不知数、喜忘,是名五不应差守衣。有五事应差守衣:知得处、知价、知受、知数、不喜忘,是名五法应差守衣。
「有五事不应差分衣:不识衣、不识衣色、不知价、不知数、不知与不与,是名五法不应差分衣。有五法成就应差分衣:识衣、识衣色、知价、知数、知与不与,是名五法成就应差分衣。
「复有五法成就不应差分衣:爱、瞋、怖、痴、不知分不分,是名五法成就不应差分衣。有五法成就应差分衣:无爱、瞋、怖、痴、知分不分,是名五法成就应差分衣。
「有五布萨难:王难、贼难、若王等难、人难、恶兽难,是名五布萨难。
「有五种移布萨:从阿练若处至僧坊、从僧坊至阿练若处、若王勅、贼勅、若僧破为和合,是名五移布萨。
「有破戒比丘数至他家有五过:教他非法、教他非毘尼、教他至恶威仪边、教他邪见、教听非法,是名五破戒比丘数至他家有五过。有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益利:以法教、以毘尼教、教至善威仪边、教正见、教往听正法,是名五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利。
「复有五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过:教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教近恶知识、教邪见、教往听非法,是名五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过。有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益利、教身善、口善、近善知识、教正见、教听正法,是名不破戒比丘至他家有五益利。
「比丘有五不可行处:童女、寡妇、妇、婬女、比丘尼,是名五比丘至不可行处。
「复有五,比丘至不可行处:童女、寡妇、婬女、外道、不能男,是名五比丘至不可行处。
「复有五,比丘至不可行处,僧能与作苦切羯磨:童女、寡妇、妇、婬女、比丘尼,是名五。如苦切,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比丘至不可行处,僧能与作苦切羯磨:童女、寡妇、婬女、外道、不能男,是名五。如苦切,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比丘至不可行处,僧不与舍苦切羯磨:童女、寡妇、妇、婬女、比丘尼,是名五。如苦切,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比丘至不可行处,僧不与舍苦切羯磨:童女、寡妇、婬女、外道、不能男,是名五僧不与舍苦切羯磨。如苦切,依止、驱出、下意、觅罪相亦如是。
「复有五,僧不生清净心:说佛过,如先说。复有五,僧生清净心:不说佛过,如先说。
「复有五不相似,如先说。有五法相似,亦如先说。
「有五事应折伏共行弟子: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乐不应行处,是名五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有五事应折伏共行弟子: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不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次共行弟子有五事,和上不折伏得罪: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乐不应行处,是名五事,和上不折伏共行弟子,和上得罪。
「复有五事,共行弟子和上不折伏,和上得罪: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不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不折伏共行弟子,和上得罪。
「有五事,和上不应受共行弟子悔过: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乐不应行处,是名五,和上不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复有五事不应受悔过:于和上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不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不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有五事,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乐不应行处,是名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
「复有五事,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无爱、无敬、无惭、无愧、不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法,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得罪。
「有五事,和上不应折伏共行弟子: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是名五法,和上不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有五事,不应折伏共行弟子: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与和上法与衣食,是名五,和上不应折伏共行弟子。
「复有五事,和上折伏共行弟子有过罪: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是名五,折伏共行弟子得罪。
「复有五,和上折伏共行弟子得罪: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折伏共行弟子得罪。
「有五事,应受共行弟子悔过: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是名五,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复有五,应受共行弟子悔过: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应受共行弟子悔过。
「有五事,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乐应行处,是名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
「复有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于和上有爱、有敬、有惭、有愧、与和上法衣食,是名五,和上受共行弟子悔过无罪。
「有五种人不应为说毘尼:试问、无疑问、不为悔所犯问、诘问、不受语问,是名五种人不应为说。有五种人应为说比尼:不试问、有疑问、为悔所犯问、不诘问、受语问,是五种人应为说比尼。
「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恃力势语、无畏难语、怖语、惊语、不利根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恃力语、有所畏语、不怖语、不惊语、利根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大语、不相善语、疾语、改易语、不与法相应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大语、相善语、不疾语、不改易语、与法相应语,是名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语喜忘、不审谛语、恶性语、瞋语、试语,是名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语不喜忘、审谛语、不恶性语、不瞋语、不试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毁呰语、遏截语、讥刺语、不唱善语、出过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毁呰语、不遏截语、不讥刺语、唱善语、不出过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具足语、覆藏语、窃语、浑杂语、被呵折语,是名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具足语、不覆藏语、不窃语、不浑杂语、不被呵折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实语诡语、改易语、非时语、失期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实语、不诡语、不改易语、不非时语、不失期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欲举他语、举他语、轻他语、呵责语、有嫌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欲举他语、不举他语、不轻他语、不呵责语、无嫌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破众语、欲破众语、破义语、乐破语、求名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破众语、不欲破众语、不破义语、不乐破语、不求名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爱语、瞋语、怖语、痴语、人不信受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爱语、不瞋语、不怖语、不痴语、人信受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恭敬语、不恭敬入语、著革屣语、覆右肩语、覆头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恭敬语、恭敬入语、脱革屣语、不覆右肩语、不覆头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通利修多罗语、不通利毘尼语、不善诤义语、不善知诤起因缘语、不善知灭诤义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善修多罗义语、善毘尼义语、善诤义语、善知诤起因缘语、善灭诤义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身力语、口力语、非修多罗语、非法语、非毘尼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身力语、不口力语、如修多罗语、如法语、如毘尼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被劝语、不被差语、不白众语、不观察语、无畏难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被劝语、被差语、白众语、观察语、不无畏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慰恤语、受慰恤语、筹量语、为利语、取他意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慰恤语、不受慰恤语、不筹量语、不为利语、不取他意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不善义语、不善句语、应先语便后语、应后语便先语、应说此语便说彼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善义语、善句语、应先先语、应后后语、应说此语说此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少智、少诵《阿含》、不通达《阿含》、不受学《阿含》、不知《阿含》句义,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少智、多诵《阿含》、通达《阿含》、受学《阿含》、知《阿含》句义,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为鬪语、为破语、为相持语、为相言语、为诤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为鬪语、不为破语、不为相持语、不为相言语、不为诤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违誓语、不问语、不三问语、不识言者语、不识诤者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违誓语、问语、三问语、识言者语、识诤者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忘《阿含》语、失文句语、漏失《阿含》语、不通利《阿含》语、不恭敬受《阿含》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忘《阿含》语、不失文句语、不漏失《阿含》语、通利《阿含》语、恭敬受《阿含》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重说众语、持众语、异语、为利语、求他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不重说众语、不持众语、不异语、不为利语、不求他语,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复有五事,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众说悔过便说其罪、令不瞋者瞋、瞋者不止、所说如风人不信受、所说义不合《毘沙耶经》,是名五,闼利咤比丘不能灭诤。有五事,闼利咤比丘能灭诤:众说悔过不说其罪、令不瞋者不起瞋、瞋者能止、所言信受、所说义合《毘沙耶经》,是名五,闼利咤比丘能灭诤。」
佛语优波离:「若下座比丘向上座悔过时,应先住五法向上座悔过:从座起、偏袒著衣、脱革屣、右膝著地、以两手捉上座足,如是三说。如悔过,与欲、清净、受自恣、出罪亦如是。
「有五法,举事者不能举他:身不清净、口不清净、少智、不通利《阿含》、乐不可行处,是名五,举事者不能举他:身不清净、口不清净、不通利《阿含》、少智、乐不可行处。复有五事,举事者能举他:身清净、口清净、多智、通利《阿含》、不乐不可行处,是名五法能举他:身清净、口清净、通利《阿含》、多智、不乐不可行处。
「有五事,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受大戒若十岁、若过十岁、持戒、有智能断弟子疑、能破弟子邪恶见。
「复有五事,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能教持戒、能教毘尼、教阿毘昙、若弟子在他方不乐能自将来若因他将来、若病能自看若使他看。
「复有五事,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有信、有戒、有施、多闻、智慧;又能令弟子入信,随信住信戒施闻慧,能令入能令随住。是名五。
「复有五事,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自住无学戒、无学定、无学慧、无学解脱、无学解脱知见,能教弟子住是无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名五法,十岁比丘应畜大戒弟子。若十岁比丘无是五法畜大戒弟子,有罪。若有是五法,应与他依止。若十岁比丘无是五法与他依止,有罪。若有是五法,应畜沙弥。若十岁比丘无是五法畜沙弥,有罪。」(五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