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众学法
「诸大德!此众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总摄颂曰:
尔时世尊为诸苾刍,制众多学法,著衣噉食等所有轨仪,诸苾刍尼皆须依学。时诸苾刍尼,虽闻教已未能依法,著衣太高。净信婆罗门等见不齐整,便生讥诮,作如是语:「此诸苾刍尼衣不齐整,同无耻人。」诸苾刍尼闻已白苾刍,苾刍白佛。佛言:「不应太高著衣应当学。」即著衣太下,俗复讥嫌,佛言:「不应太下著衣如新嫁妇女,应当学。」或时当前长垂犹如象鼻,或时腰边细𫌇如多罗叶。诸俗讥嫌,佛言:「不应尔。」或时撮聚一角反擪腰边,犹如蛇头,佛言:「不应尔。」或时捉其上角团内腰边,犹如豆团,佛言:「不应如是著衣,应当学。」
缘处同前。时吐罗难陀苾刍尼,著衣露腹事同婬女。诸苾刍尼见共为讥嫌,告言:「圣者!如是著衣应为净法。」吐罗尼曰:「我曾见诸宫内女人如是著衣。」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言:「诸苾刍尼不应著衣露腹,应当学。」
时诸苾刍尼,或时高视、或复高声入白衣舍,诸俗讥嫌,佛言:「不应高视入白衣舍,应当学。齐整著五衣,应当学。」
缘处同前。时十二众苾刍尼,于婆罗门长者家乞食,顾视四方不为庠序,诸根掉动不观前行,入他舍时见诸端正男子,欲心炽盛不净流下,乞得不得速便出外。俗众见已讥嫌:「秃沙门女实非净行诈言净行。」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言:「苾刍尼若月期将至,不应往他舍,应当学。」
时十二众苾刍尼,覆头、偏抄衣、双抄衣、叉腰、拊肩入白衣舍,同无耻人及新嫁女。诸苾刍尼闻见讥嫌,问言:「诸具寿!岂合如此?」彼便答言:「诸耽色男女皆如是作,然我等不知欲求相学。」白佛,佛言:「不覆头、不偏抄衣、不双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应当学。」
时十二众苾刍尼,蹲行、足指行、跳行、仄足行、努身行,乃至诸人讥嫌,彼答同前。佛言:「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仄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时十二众苾刍尼,摇身、掉臂、摇头、排肩、连手入白衣舍。诸人见讥亦同前说。佛言:「不摇身、不掉臂、不摇头、不排肩、不连手入白衣舍,应当学。」
时邬波难陀,于小食时著衣持钵,入室罗筏城乞食。时有婆罗门性乐清净,家有床座,邬波难陀入坐床上。婆罗门见讥嫌,佛言:「在白衣舍,未请坐不应坐,应当学。」
时具寿邬陀夷有净信婆罗门,屈请就座而坐,不善观察辄尔便坐,于其床上有一孩儿遂便压死。佛言:「在白衣舍,不善观察不应坐,应当学。」
尔时世尊与声闻众,受净饭大王宫中供养。时具寿邬陀夷不善歛身,令瞿卑夫人怪其非法。后于异时独至宫中,夫人令坐朽床,放身而坐,床破倒地因致讥丑,广说乃至佛言:「苾刍尼,若于俗家坐时,不应放身而坐,可善观察,应当学。」
或于俗舍垒足而坐、或重内外踝而坐、或急歛足、或长舒足、或露身坐,诸俗讥嫌,佛言:「不应如是,当制学处。在白衣舍不垒足、不重内踝、不重外踝、不急歛足、不长舒足、不露身,应当学。」
时有施主,请佛又僧尼就舍而食。其行食者,不善用心𢫬放美团。苾刍尼于钵不恭敬护,遂多损破,佛言:「恭敬受食,应当学。」
时十二众苾刍尼,入菩提长者舍乞食。长者与食满钵受饭,复受羹臛,钵便溢满流出污地,因生讥耻。以事白佛,佛制学处应如是说:「不得满钵受饭,更安羹菜令食流溢,于钵缘边应留屈指,用意受食,应当学。」
或食未至预申其钵,如乞索人现饕餮相,因生讥耻,佛言:「为制学处,应如是说:行食未至勿预舒钵,应当学。
「不安钵在食上,应当学。」
或复食时现憍慢相,犹如小儿及诸婬女。佛言:「不应如是憍慢而食,应恭敬食,应当学。」
或复食时极小、入口极大、入口如贫乞人。佛言:「不应如是,不极小抟、不极大抟,圆整而食,应当学。」
时有施主,请佛及僧就舍而食。时邬波难陀苾刍与摩诃罗苾刍隣次而坐。时摩诃罗大开其口向上而望,时邬波难陀便以土块遥掷口中,报言:「且食此物。」佛言:「不应如是预张其口,若食未至不张口待,应当学。」
时十二众苾刍尼,含食言语,诸俗讥嫌。佛言:「不应如是。不含食语,应当学。」
或复至施主家,见羹菜少恐不充足,先请得羹,以饭盖覆更望多得。诸俗讥嫌。佛言:「不应如是,不得以饭覆羹菜、不将羹菜覆饭更望多得,应当学。」
时有施主请苾刍食。其食过甜,十二众即便弹舌相告:「谓食大醋,或复过醋。」十二众即便[口*专]㗱相告,谓食大甜。或有施主,请二众僧伽食,其食过热,十二众即便呵气,相告云:「食大冷。」呵热方食。或其食过冷,十二众即便吹气,相告云:「食大热。」吹气方食。此等皆是倒说其事故恼施主,佛言:「不应尔,应制学处:不弹舌食、不[口*专]㗱食、不呵气食、不吹气食,应当学。」
或时六众受请食时,以手爬散饭食,犹如鸡鸟,或云:「食恶。」共相毁訾,或复以食填颊细细取食、或复食时啮半留半、或复舒舌舐掠唇口。佛言:「应制学处:不手散食、不毁訾食、不填颊食、不啮半食、不舒舌食,应当学。」
时有露形外道邬波索迦,近生敬信归佛法僧,遂请佛就舍而食,行诸饮食及以[麸-夫+少]团薄饼萝菔。是时六众欲讥施主,便以[麸-夫+少]团作窣覩波像,上安萝菔覆以薄饼,遂相告曰:「此是恶趣中露形外道脯刺拏塔。」渐取食之,萝菔便倒,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作窣覩波,今便崩倒。」施主见已息归敬心。佛言:「应制学处,不作窣覩波形食,应当学。」
或时六众受他请食,其美好者有余著手中,即便以舌重舐其手,钵亦如是;或是振手、或复振钵,谓以钵水振洒余人,污彼衣服,见他好衣生嫉妬故。佛言:「如是等皆不应作,应当学。」
时有施主饭食众僧,报言:「圣者!多有好食,莫多请[麸-夫+少]。」六众不信便多受[麸-夫+少],后见好食欲弃其[麸-夫+少],比座有一摩诃罗苾刍,四顾而望。于时六众苾刍便持[麸-夫+少]团置彼钵内,遂令溢满不暇受余。佛言:「常看钵食,应当学。」
时有苾刍食时钵满,六众傍观共生轻慢,云:「此摩诃罗能噉食。」佛言:「不轻慢心观比坐钵中食,应当学。」
时六众苾刍,以不净手捉净水瓶,遂令诸蝇竞来附近,招致讥丑。佛言:「不以污手捉净水瓶,应当学。」
时苾刍尼在江猪山,于菩提长者高楼上食,以洗钵水弃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应制学处,在白衣舍不弃洗钵水,除问主人,应当学。」
缘在室罗伐城。时有婆罗门孩儿遇病,有邬波索迦是彼知识,来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僧处从诸苾刍乞钵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时婆罗门即往求水,见邬波难陀从乞钵水。邬波难陀便以残[麸-夫+少]饼,内置钵水中而授与彼。彼见杂水起秽恶心,作如是语:「我儿宁死,谁能用此鄙恶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应以此秽水持施于人,若人来乞钵水时,应净洗钵置清净水,诵经中要颂阿利沙伽他,呪之三遍授与彼人,或洗或饮能除万病。」(阿利沙伽他者,谓是佛所说,颂出圣教中。若读诵时有大威力,但是余处令诵伽他者,皆此类也。即如河池、井处、洗浴饮水之时、或暂于树下偃息取凉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茶罗、践佛塔影、或时己影障弊尊容、或大众散时、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礼拜尊仪、或每日食罢时、或洒扫塔庙,诸如此事,其类寔系,皆须口诵伽他,奉行获福。若故心违慢,感得恶作之罪。但以东川法众,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圣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即如颂曰:
「世间五欲乐,
或复诸天乐;
若比爱尽乐,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复生集;
八圣道能超,
至妙涅盘处。
所为布施者,
必获其义利;
若为乐故施,
后必得安乐。」
)
佛言:「不得以残食置钵水中,应当学。」
时有苾刍,安钵地上,下无𠋆替,招致讥丑,令疾损坏。佛言:「应制学处,地上无替不应安钵,应当学。」
时有尼立洗钵,失手堕地打破其钵。佛言:「不得立洗钵,应当学。」
时有尼于危险崖岸置钵,佛言:「不应尔,不于危险岸处置钵,应当学。」
河水急流逆以钵𢍶遂令钵破,佛言:「不应尔,不得逆流酌水,应当学。」
十二众尼,前人坐、自己立,为其说法。时有敬信三宝婆罗门居士等讥诃。佛言:「不应尔,人坐己立不为说法,应当学。」
时有病人不能久立听法,佛言:「若是病人坐卧高下,于道非道及以车乘,著靴覆头、冠花璎珞,持盖刀仗并著甲胄等。若是病者,随何威仪为说无犯。非病不合。为制学处当如是说:人坐、己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者、不为偏抄衣、不为双抄衣、不为叉腰者、不为拊肩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乘象者、不为乘马、不为乘舆、不为乘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著屐靴鞋及履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戴帽著冠及作佛顶髻,或缠头或冠花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缘在劫比罗城。时吐罗难陀立大小便,诸俗人见共作讥嫌。佛言:「不应尔,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时吐罗尼持己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洗,便起瞋心,于彼洗衣水中故放不净。佛言:「不应尔,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应当学。」
缘在室罗伐城。时有施主请僧受食,时看寺人怪其迟晚恐日时过,遂上高树望彼归来。时有俗旅见而讥笑:「沙门释子升上高树,与俗何殊?」佛言:「不应尔,不上过人树。」时有苾刍尼,为系染绳不敢升树,复有虎狼难至亦不敢升,因被残害,佛言:「不得上过人树,除为难缘,应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