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舍利弗问优波离律污出品
舍利弗问优波离: 「几罪以身得? 几罪以口得? 覆藏得几罪? 相触复有几?」
优波离以偈答舍利弗: 「以身得六罪, 口业复有六, 覆藏得三罪, 相触得五罪。」
第二问: 「明相出几罪? 三唱复有几? 于此几八事, 一切聚有几?」
答曰: 「明相出三罪, 三唱有二种, 于此一八事, 一切聚有一。」
第三问: 「如来分别结, 毘尼有几相? 毘尼重有几? 复有几麁覆?」
答曰: 「如来分别说, 毘尼有二相, 毘尼重有二, 覆麁亦有二。」
第四问: 「聚落间几罪? 渡江复有几? 噉肉几偷兰? 噉肉几突吉?」
答曰: 「聚落间有四, 渡江亦有四。 一肉偷兰遮, 九肉突吉罗。」
第五问: 「夜语几得罪? 昼日复有几? 布施得几罪? 受施得几罪?」
答曰: 「夜语有二罪, 昼日亦有二, 布施得三罪, 受施得四罪。」
第六问: 「几罪对首悔? 几罪须羯磨, 作已不可悔, 如来分别结?」
答曰: 「五罪可忏悔, 第六须羯磨, 一罪不可忏, 如来分别结。」
第七问: 「毘尼重有几? 佛说身口业, 非时几谷味? 几白四羯磨?」
答曰: 「毘尼有二重, 身口亦如是, 非时谷一味, 一白四羯磨。」
第八问: 「波罗夷有几? 几同和合地? 复有几失夜? 结二指有几?」
答曰: 「波罗夷有二, 和合地有二, 失夜亦有二, 结二指有二。」
第九问: 「打身有几种? 几种众僧破? 作初罪有几? 作白复有几?」
答曰: 「打身有二种, 因二破众僧, 作初有二罪, 作白亦有二。」
第十问: 「杀生有几罪? 重语有几种? 骂詈有几种? 行媒有几种?」
答曰: 「杀生有三罪, 重语有三罪, 骂詈亦有三, 行媒有三罪。」
第十一问: 「几人受具戒? 聚作有几罪? 灭摈复有几? 一语复有几?」
答曰: 「三人不得受, 聚作复有三, 灭摈亦有三, 一语亦有二。」
第十二问: 「盗戒有几罪? 婬戒复有几? 正断复有几? 因弃掷有几?」
答曰: 「盗戒有三罪, 婬戒有四罪, 正断亦有三, 因弃掷有三。」
第十三问: 「教比丘尼戒, 几波夜突吉? 于中几有新, 衣有几种衣?」
答曰: 「教尼戒品中, 波夜突吉罗, 有四信佛说, 与衣二种罪。」
第十四问: 「佛说尼有几, 波罗提有几? 食生谷有几 波夜突吉罗?」
答曰: 「佛说比丘尼, 波罗提有八。 波夜提突吉, 因乞生谷故。」
第十五问: 「行时有几罪? 立时有几罪? 坐时有几罪? 眠时有几罪?」
答曰: 「行时有四罪, 立时有四罪, 坐时有四罪, 眠时有四罪。」
第十六问: 「波夜提有几? 一切非一种, 非前亦非后, 同一时而得?」
答曰: 「波夜提有五, 其类非一种, 非前亦非后, 一时俱得罪。」
第十七问: 「有几波夜提? 一切非一种, 非前亦非后, 同一时而得?」
答曰: 「有九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非前亦非后, 一时俱得罪。」
第十八问: 「有几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以身口忏悔, 如来分别说?」
答曰: 「有五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以口业忏悔, 如来分别说。」
第十九问: 「有几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几以口业忏, 如来分别说?」
答曰: 「有九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一以口业忏, 如来分别说。」
第二十问: 「有几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口语成忏悔, 如来分别说?」
答曰: 「有五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发语名字忏, 如来分别说。」
第二十一问: 「有几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聚性成忏悔, 如来分别说?」
答曰: 「有九波夜提, 其类非一种, 聚性成忏悔, 如来分别说。」
第二十二问: 「第三罪有几? 因食复有几? 食时得几罪? 因食得几罪?」
答曰: 「第三得三罪, 因食有六罪, 食时得三罪, 因五食得罪。」
第二十三问: 「一切第三过, 至处复有几? 复问罪有几? 诤事复有几?」
答曰: 「一切第三过, 罪至有五处, 善答罪有五, 诤事亦有五。」
第二十四问: 「论事复有几? 以几法用灭? 有几不得罪? 有几处成善?」
答曰: 「论事复有五, 以五法用灭, 清净有五种, 三处中成善。」
第二十五问: 「身业夜几罪? 身业昼几罪? 见时得几罪? 乞食得几罪?」
答曰: 「身业夜二罪, 身业昼二罪, 见时得一罪, 乞食得一罪。」
第二十六问: 「见恩有几种? 依人成忏悔, 驱出复有几? 善行复有几?」
答曰: 「见恩有八种, 依人成忏悔, 驱出说有三, 善行四十三。」
第二十七问: 「妄语有几处? 七日复有几? 波罗提舍几? 发忏悔有几?」
答曰: 「妄语有五处, 七日法有二, 十二提舍尼, 忏悔复有四。」
第二十八问: 「妄语有几观? 布萨有几观? 使者有几观? 外道有几法?」
答曰: 「妄语有八观, 布萨复有八, 使者亦有八, 外道有八法。」
第二十九问: 「受戒有几语? 复有几起敬? 几人应豫座? 教诫尼有几?」
答曰: 「八语受具戒, 起敬亦有八, 豫座复有八, 八法教诫尼。」
第三十问: 「几人不应礼? 不为作叉手, 有几突吉罗? 用衣复有几?」
答曰: 「十人不应礼, 不为作叉手, 有十突吉罗, 用衣复有十。」
第三十一问: 「有几作不善? 如来分别说, 于瞻婆律中, 一切不善作?」
答曰: 「十二作不善, 如来分别说, 于瞻婆律中, 一切不善作。」
第三十二问。 「随大德所问, 我亦随意答。 问问中即答, 无有一狐疑。
「一者身得,二者口得,三者身口得,四者身心得,五者心口得,六者身口心得。
「身业得六罪者,婬怒为初。口业得六罪者,虚诳妄语为初。
「覆藏得三罪者,一者比丘尼覆藏重罪,得波罗夷;二者比丘覆藏他重罪,得波夜提;三者比丘自覆藏重罪,得突吉罗。是名覆藏得三罪。
「相触得五罪者,一者比丘尼摩触,波罗夷;二者比丘摩触,僧残;三者比丘以身触女人衣,得偷兰遮;四者比丘以衣触女人衣,得突吉罗;五者比丘指挃他比丘,波夜提。是名五罪。
「明相出得三罪者,一夜六夜七夜十夜过一,月明相出,尼萨耆波夜提;比丘尼独宿明相出,僧残;比丘自覆罪明相出,突吉罗。是名明相出得三罪。三唱二种:一者比丘,二者比丘尼,当说戒时三唱,有罪不发露,得突吉罗,是名三唱二罪。于律中具八事成罪者,比丘尼波罗夷,是一切聚有一者,戒序中说,忆有罪应发露。发露者,五篇戒也,故言聚有一。如来分别说者,分别戒相轻重。毘尼有二重者,身口是。毘尼重有二者,波罗夷、僧残是也。覆麁亦有二者,一波罗夷,一僧残。
「聚落间有四者,一比丘与比丘尼共期行,比丘初去时突吉罗,至聚落境界,比丘得波夜提罪,一脚在内一脚在外,比丘尼得偷兰遮,二脚尽入僧残,是名聚落间四罪。度江有四罪者,比丘与比丘尼共期船行,初去时比丘得突吉罗,上船比丘得波夜提,比丘尼一脚上岸,得偷兰遮,二脚俱上得僧残,是名度江四罪。一肉偷兰遮者,即是人肉;九肉突吉罗,象马狗等肉。夜语有二罪者,若比丘尼共男子入暗室屏处耳语,得波夜提,若比丘尼共男子一处去二肘外,得突吉罗。是名夜语二罪。
「昼日亦有二者,比丘尼共男子屏处,若二肘半内得波夜提,二肘半外,得突吉罗。是名昼日二罪。布施得三罪者,比丘有杀心,布施毒药杀人,得波罗夷罪;杀非人得偷兰遮罪;杀畜生得波夜提罪。是名布施三罪。受施得四罪者,女人以手施与,比丘捉,得僧残。女人以婬欲施比丘,得波罗夷。非亲里比丘尼施衣,得尼萨耆波夜提。若比丘尼染污心,知染心男子受食,得偷兰遮。是名受施得四罪。五罪可忏悔者,僧残、偷兰遮、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恶说,是名五罪可忏悔。第六须羯磨者,僧伽婆尸沙。一罪不可忏者,波罗夷是也。毘尼有二重者,一波罗夷,二僧残。身口亦如是者,结戒不过身口。非时谷一味者,稣毘盐以谷作,得非时服,是名谷一味。一白四羯磨者,差教诫比丘尼是。
「波罗夷有二者,一比丘、二比丘尼是也。和合地有二者,一身和合,二法和合。失夜亦有二者,一行波利婆沙,二行摩那埵是也。结二指有二者,一比丘尼洗净,二头发长,不得过二指。打身得二罪者,比丘尼打身得突吉罗,啼得波夜提是。因二破众僧有,一羯磨,二捉舍罗是。初作有二罪者,一比丘作初罪,二比丘尼作初罪是。作白亦有二者,一白羯磨,二单白。
「杀生有三罪者,人得波罗夷,非人偷兰遮,畜生波夜提。语重有三罪者,教偷、教死、向人说得圣利法,是名语有三重。骂詈亦有三者,若欲心骂女根、谷道二僧残,骂余身分,得突吉罗,是名三罪。行媒有三罪者,受语时得突吉罗,往说偷兰遮,还报得僧残,是名三罪。三人不得受者,一远不闻,二身分不具足,三根不具足。衣钵不具足,身分所摄;十三难人,是根不具足所摄。聚作复有三者,一别众,二白不成就,三羯磨不成就。是名三。灭摈亦有三者,一比丘尼以身谤人,如慈地比丘尼;二沙弥坏沙弥,就他谷道行婬;三言行婬欲法不障道者。是名灭摈三罪。一语亦有三者,一羯磨三人一时得戒,是名三。盗戒有三罪者,五钱波罗夷,四钱偷兰遮,三钱乃至一钱突吉罗,是名盗三罪。婬戒有四罪者,一女根波罗夷;死女半坏偷兰遮;不触四边突吉罗;比丘尼以物作根自内根中,得波夜提。是名四罪。正断亦有三者,一断人命波罗夷,二断草木波夜提,三自截男根偷兰遮。是名三因。弃掷有三者,有杀心弃掷毒药,若人得死波罗夷,非人死偷兰遮,畜生死得波夜提,是名三弃掷。复有三,比丘弃掷精,僧残;弃掷大小便生草上,得波夜提;水中净地,得突吉罗。涕唾亦如是,是名弃掷三。波夜提突吉罗者,教诫比丘尼至日没,得波夜提,先说法后说八敬,得突吉罗。
「有四信佛说者,一房舍,二戒,三如法作,四不如法作。是名四。与衣二种罪者,与非亲里具足比丘尼衣,得波夜提;与不具足戒比丘尼衣,得突吉罗。不具足戒者从比丘尼白四羯磨,未从大僧白四羯磨。是名与衣二。波罗提有八者,比丘尼波罗提提舍尼是。波夜提突吉罗者,比丘尼乞生谷,得波夜提,食时突吉罗。行时有四罪者,比丘与女人共期,初去时得突吉罗,至村得波夜提,比丘尼独行去时,得偷兰遮。至村得僧残。立时有四罪者,比丘尼共男子立在屏处,得波夜提,申手外得突吉罗。若比丘尼,明相欲出不随伴去,住离申手内偷兰遮,申手外得僧残,坐眠亦如是。
「波夜提有五者,酥、油、蜜、石蜜、脂,五器各受过七日服,得五波夜提罪。其类非一种者,酥蜜等也。非前亦非后者,取聚置一处并服,一时俱得罪。有九波夜提者,乞九种美食:一乳,二酪,三生酥,四熟酥,五油,六蜜,七石蜜,八肉,九鱼,是名九种。其类非一、种各异也。非前亦非后者,因食时俱得罪,一时食也。有五波夜提者,其五波夜提,其类非一种,以口业忏悔,一时忏悔得灭。有九波夜提者,乞九种美食,得九波夜提罪,其类非一种者,酥油鱼肉相异。一以口业忏者,九波夜提罪,一语忏便得灭也。有五波夜提者,发语名字忏者,列罪名而忏悔。有九波夜提者,取姓成忏悔者,列罪名而忏。第三得三罪者,随举比丘尼,三谏不舍波罗夷,比丘被僧三谏不舍僧残。比丘比丘尼恶见,三谏不舍波夜提。
「因食得六罪者,云何得六罪?一为饮食故,自称得过人法。二为饮食故行媒。三为饮食故言:『若人住此寺者得道果。』不自道名字故,得偷兰遮。四为饮食故,无病乞食。五为饮食故,比丘尼无病乞食,犯波罗提提舍尼。六为饮食故,比丘无病乞饭,得突吉罗罪。是名因食得六罪。食时得三罪者,比丘食人肉偷兰遮,象马龙狗等肉突吉罗罪,比丘尼食蒜得波夜提罪,是名食时三罪。因五食得罪者,比丘尼知男子染污心,从乞得人肉得蒜,得美食象马肉。受染污心男子食僧残,噉人肉偷兰遮,噉蒜波夜提,乞美食波罗提提舍尼,象马等肉突吉罗。是名因五食得罪。一切第三过者,比丘尼随举,初谏不舍突吉罗,一羯磨不舍偷兰遮,三羯磨不舍波罗夷,是名三谏三罪。
「罪至有五处者,比丘随举白,不舍突吉罗,一羯磨不舍偷兰遮,三羯磨不舍波罗夷。若欲破僧,三谏不舍僧残。恶见三谏不舍波夜提。是名五罪。善答罪有五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具有三谏不舍罪。诤事亦有五者,五众俱有四诤。论事复有五者,论五众诤事。以五法用灭者,五众灭五众诤事。清净有五种者,五众犯罪,忏悔得清净。
「三处中成善者,僧处、众处、白衣三处无诤,是名善也。身业夜二罪者,比丘尼与男子共业夜入屋,申手内波夜提,申手外突吉罗。身业昼二罪者,比丘尼昼日与男子共屏处,申手内波夜提,申手外突吉罗。见时得一罪者,比丘故看女根,得突吉罗罪。乞食得一罪者,比丘无病,不得为身乞食,得突吉罗。见恩有八种者,于拘睒弥犍度已说。依人成忏悔者,五众悔罪,要因人得悔。驱出说有三者,一覆藏,二未忏悔,三恶见。善行四十三者,摈人行四十三法得入众,不行此法不得入众。妄语有五处者,波罗夷、僧残、偷兰遮、波夜提、突吉罗。
「七日法有二者,七日药、受七日法出界外,是名二。十二提舍尼者,比丘尼八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四波罗提提舍尼,合十二。忏悔复有四者,提婆达多遣人害佛;供养阿㝹留陀;优婆夷离车子,众僧为作覆钵羯磨;沙婆伽比丘。此四种人就佛忏悔。
「妄语有八观者,发心欲妄、发口成妄语、妄语竟知是妄语、隐藏所知妄道余事、前人知解邪心,是名观也。布萨复有八者,八戒也。使者亦有八者,调达以非法欲破僧,僧差具八德人往说:『调达所作,非佛法僧,是调达所作也。』外道有八法者,外道欲出家,行波利婆沙八法者,不往五不应行处,闻赞佛法僧欢喜。八语受具戒者,比丘尼白四羯磨,比丘白四羯磨。起敬亦有八者,比丘尼八敬法也。豫座复有八者,大众集时,上座八人次第坐,余者随坐。八法教诫尼者,比丘有八德,堪教诫比丘尼。
「十人不应礼: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犯戒人,眠人、食人、大小便嚼杨枝人,十人不为作者如前。十种人不得作叉手,有十突吉罗者,若为上十种人作礼及叉手,得突吉罗。用衣复有十者,十种衣听著。十二作不善者,白不善,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法别众。白羯磨中有四非法,白二羯磨中有四非法,白四羯磨中有四非法,三四合十二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