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杂事品第十三
问:「比丘或被劫盗,物未出界。主见本物,不知诸物得取不?」答:「得取。即取即用九十事中宝相似者。当先作念。若有人认者不得取,无认者白众得取。若无众,作界内物取,不以为己取物。」
问:「众僧打揵槌食,而限外僧来不与食。犯何事?」答:「便是失利,得突吉罗。」
问:「先比丘教化作百人斋,长一人以上,应受不?教化比丘有犯不?」答:「打揵槌食应受,教化者无犯。所以尔者,打揵槌谓僧多过失。揵槌法,要作意请四方僧。僧来若多若少,一切分财饮食其于无咎。」
问:「比丘教化白衣供养众僧。若有外人来乞索,得与一升五升不?」答:「不得。若知非法故与,过五钱犯弃。若白众听,得。」
问:「主人供养诸僧,长请一日百钱。用五十自供,残者得余用不?」答:「打揵槌得。若无衣钵,不打揵槌,众和合得减用。若自损施客僧最善。」
问:「主人请比丘十日供。十日食残,用作五三日好食,犯何事?」答:「不犯。但不得更索,索犯舍堕。若不满十日去,亦犯舍堕。」
问:「主人请供十日食,自裁作一月食,得不?」答:「打揵槌得。若不打揵槌,僧有出去者、若不施后人食,后人食己分尽,食他分一饱犯弃,不饱犯舍堕。」
问:「父母兄弟破坏,得乞物赎不?」答:「得。但不得称己须乞,父母兄弟得。若用讫有长,不得自入,还属所赎者。若语听用,犯堕。不听用而用,犯弃。」
问:「至酤酒家得乞财不?无事得坐语不?」答:「酤酒门一切不得入,若入犯堕。更有余门得入。若请比丘会,当问:『能受一日戒不?』若言:『能。』与受得住。若不受,但能一日不酤酒,得住。屠家亦尔。」
问:「劝人饮酒,犯何事?」答:「强劝不饮犯突吉罗,若饮犯堕。」
问:「道人寄白衣物,此人过期不来,与余比丘,得取不?」答:「不得取。若活是有主物,若死是僧物。」
问:「比丘暮得捉火行不?」答曰:「冬得。夏然烛亦得,若把火犯堕。」
问:「本物直一匹,因行至他方卖得五三匹,可取不?」答:「不得,犯舍堕。」
问:「一切戏负他物不偿,犯何事?」答:「戏取物及与,尽犯舍堕。」
问:「比丘尝食得食不?」答:「不得。知而食犯舍堕,前尝食人亦犯堕。若不即忏,其罪日增。昔有一执事比丘,恒知处分。当作饮食,常手拄器言:『取是用是。』日日常尔,不忏命终,后堕饿鬼中。有一比丘无著,于夜上厕,闻呻唤声。问:『汝是谁?』答我言:『是饿鬼。』问:『本作何行堕饿鬼中?』答:『于此寺中为僧执事。』问:『汝本精进,何由堕饿鬼中?』答:『不净食与众僧。』无著问:『云何不净?』答:『众僧有种种盆器,器盛食,见以指拄器,教取是用是物,犯堕。三说诫不悔,转至重。以是故堕饿鬼中。』两手擘胸,裂皮破肉,抟喉吹𠹀。问:『何以擘胸?』答:『虫噉身痛故。』问:『何以抟喉吹𠹀?』『以口中虫故。』复问:『何以呻唤?』答:『饿极欲死故。』问:『欲食何物?』答:『意欲食粪而不能得。』问:『何故不得?』答:『以诸饿鬼推排,不能前。』无著言:『我知柰何。』鬼言:『愿众僧见为呪愿。』答:『可尔。』无著即还向众说,彼人堕饿鬼。众僧问:『本行精进,何堕恶趣?』答:『本以不净食与僧,而不悔故。愿与呪愿。』便得食粪,不复呻唤。以是证故知,大比丘不得手造饮食及拄触僧器物。若非僧器,手受得行与僧,无犯。」
问:「师令弟子贩卖作诸非法,得远离师不?」答:「得舍去。有四因缘应住:一者与法与食不与衣钵,应住。二者与法与衣钵不与食,应住。三者与法衣钵与食,应住。四者与法不与衣钵不与食,应住。若师都不与法不与衣钵食,应去。」
问:「夫净,何者须净?净有几事?」答:「果菜须刀手火净,唯谷米须火净。果已净,子无苦。」
问:「礼拜得著靴鞋履不?」答:「净者得。」
问:「画作旛华卖得物,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比丘教他贩卖,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比丘畜奴牛驴马,犯何事?」答:「犯舍堕。不悔转增。」
问:「比丘授人为道,未度,得食僧食不?」答:「白僧得,不白犯堕。」
问:「为僧乞食道路,己身得食不?」答:「若去时先白僧,僧听好。若不白,还白听亦好。若不听,还偿。若不偿,犯重。」
问:「若他人持食具,寄屋中经宿,有犯不?」答:「不犯。」
问:「续明油一升二升,得著自房中不?」答:「得。」
问:「药酒得著自房中不?」答:「病得七日。」
问:「都不用杨枝,有犯不?」答:「犯舍堕。」
问:「未晓,得用杨枝不?」答:「明星出后得用。」
问:「中食后口,得用杨枝不?」答:「得用,若不用纯灰皂荚汁。都不用犯堕,过中亦犯堕。中后除药,一切草木有形之味不得入口,犯舍堕。」
问:「若无杨枝,口得用一切余木不?」答:「尽得。」
问:「贫乏得入市乞不?」答:「中前得,中后不得。亦不得乞钱。若欲乞钱,当将一白衣,沙弥亦不得。」
问:「人捉比丘卖,得走不?」答:「初时得。经主不得。」
问:「比丘戏得物,得作食请,比丘得食不?」答:「不得。犯舍堕。」
问:「比丘尼不精进,可劝罢道不?」答:「无此理。」
问:「合药施人而不知裁节,服者死。犯何事?」答:「好心与无犯,恶心与犯重。」
问:「比丘或十腊五腊,竟不诵戒,犯何事?」答:「若不诵戒,食人信施,日日犯盗。若先不知,犹得忏悔。」
问:「一切鬼神屋,可寄宿不?」答:「在路得宿。有触扰意住,犯堕。」
问:「比丘噉生肉,犯何事?」答:「犯堕。」
问:「二男行欲不竟,犯何事?」答:「犯决断。」
问:「二男欲口戏,拟便止,犯何事?」答:「犯堕。成者犯决断。」
问:「床席,他人于上行欲,其处可住不?」答:「见处净洗可住。」
问:「以唱僧跋,上座未食、下座先食,犯何事?」答:「闻唱便食,不犯。」
问:「比丘不具六物,犯何事?」答:「不乞作,犯舍堕。若乞不能得,不犯。」
问:「比丘大寒,得通衣卧不?」答:「著衣得。」
问:「比丘自称贵姓及持戒,强力乞得。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姊妹有肿病、或有痛处,比丘手按此处可治。犯何事?」答:「若起心犯决断,不起犯舍堕。」
问:「妹姊无儿息,语比丘:『教我方术。』比丘即教。犯何事?」答:「犯决断。」
问:「寄比丘物与人,竟不与。犯何事?」答:「自取不过,犯重。著故坏还,计直轻重。」
问:「聚落中都不著衣,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比丘啼,犯何事?」答:「若聚落众中一作,犯舍堕。三谏不休,犯决断。」
问:「聚落中持弓刀看,犯何事?」答:「先不知法无犯,知突吉罗罪。」
问:「比丘骑乘,犯何事?」「雄者一住犯过,三谏不止犯决断。雌者一载犯决断。」
问:「聚落中,比丘看白衣鬪,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比丘暂捉碁子五木而戏,犯何事?」答:「犯堕。」
问:「聚落中,三岁小儿抱呜口,犯何事?」答:「犯堕。」
问:「聚落中,合白衣相扑,犯何事?」答:「犯突吉罗。」
问:「聚落中,看白衣合畜生,犯何事?」答:「知非法故看犯舍堕,不知不犯。内起婬心、口有染污言,犯决断。」
问:「比丘食不足,得嘱未具戒者不?」答:「得。唯除婆罗门。」
问:「山中旷野中,见一无主器物,可取用不?」答:「得用,要须语王、若王家之人。若语余人得用。不得持去,犯舍堕。」
问:「道人作医得取物不?」答:「若慈心持得作,恶心不得。无衣钵,前人与得取。若有衣钵,前人强与,为福事得取。若人不与,亦不得为福乞,犯舍堕。」
问:「食巾或少多酱菜饭羹堕上,要须浣不?」答:「不污亦须日浣。若有沙弥白衣,付之日从受,不犯。若已付,著室中无苦。若不付,有不浣,犯舍堕。」
问:「比丘私房,小小出不闭户,有犯不?」答:「犯舍堕。」
问:「比丘私房内拍手笑,犯何事?」答:「犯舍堕。」
问:「比丘得踯过小水小坑不?」答:「不得。犯堕。昔有一优婆塞,请一比丘,欲与作一领好衣,比丘即随去。中道有一小水,比丘便踯度。此优婆塞便嫌,心念:『我谓是好比丘,欲与一领好衣。而更跳踯沟坑,我归当与半领衣。』此是无著,知其人念。前行见水,复故踯过。贤者复念:『我归当与一张麁㲲。』前行见水复踯过。贤者复念:『我归当与一顿食。』无著复知其念,前行见水,便举衣涉渡。贤者问比丘:『何以不踯渡?』比丘言:『卿前与我一领衣已,一踯过水正得半领。复一踯,正得一张麁㲲。复一踯,正得一顿食。我今所不踯者,恐复失食。』贤者乃知是得道人,便向忏悔,将归大供养。以此验之,知比丘不得踯过坑水。」
问:「比丘走,犯何事?」答:「犯堕。有急事不犯。」
问:「有人出家之后,还来盗本家物。犯何事?」答:「犯弃。所以尔者,初出家时一切尽舍,非己物故。」
问:「比丘本在俗时,共父母兄弟藏物。出家后家人尽死,比丘还自来取物。犯何事?」答:「若自取犯弃。若有所亲白衣,可说便取作福,应分半与官。所以尔者,此物无主应属官。不得全取,取犯重。」
问:「师更受戒小弟子,弟子得下腊下戒及在下行不?若不下,得为作礼不?」答:「都无此理。」
问:「比丘行他田地中,或有苗或无苗,有事不?」答:「有苗犯堕,急事不犯,无苗尽得。」
问:「大悔人已发露,或五三日、或有难,众僧分散。罪得决不?」答:「更求众乃决。」
问:「王者问比丘吉凶事,比丘为说,然后供养。犯何事?」答:「若得食,犯堕。得衣,犯舍堕。若说征伐得供养,犯重。」
问:「比丘有缘事,俗田行不?」答:「得。」
问:「比丘未满五腊不依止,犯何事?」答:「不依止师,若饮水食饭,日日犯盗。若先不知法,犹得忏悔。」
问:「若比丘或十腊不诵戒?」答:「同上依止。」
问:「比丘市卖,自誉己物过价,前人信贵买。犯何事?」答:「犯盗。」
问:「比丘行回路,有食无人受,云何得食?」答:「正得舒一手下向,一捉食便止。过,犯舍堕。」
问:「比丘船行,水奔不得下,得水中便利不?」答:「得。」
问:「比丘书经竹木上,诵讫拭去,犯事不?」答:「犯舍堕。」
问:「未满五腊,得并入诵律不?」答:「不得。为可粗教诫而已。若诵犯舍堕,大戒不灭沙弥戒故。」「是沙弥非?」答:「非。」
问:「比丘昼眠,犯何事?」答:「开户不得。犯堕。」
问:「比丘得倚壁伏地不?」答:「私房得。众中不得,犯堕。」
问:「比丘舍内都不著三衣,犯何事?」答:「坐禅诵经不著,犯堕。」
问:「比丘行道著泥洹僧,得系脚不?」答:「大寒得。」
问:「比丘畜漆器,犯何事?」答:「漆木器尽不得,用犯堕。」
问:「比丘已食手、或搪饮食污手,更得受食不?」答:「得。」
问:「比丘至上房中,不坐辄坐,犯何事?」答:「犯堕。」
问:「比丘旋塔,或比丘尼、优婆夷随后从。有犯不?」答:「若有优婆塞,不犯。」
问:「比丘生菜已净,有根得食不?」答:「得。」
问:「弟子远行寄师物、或师寄弟子,过期不还,或经年岁,可取用不?」答:「若去时无言,不得用。若知在,是有主物。若死,是四方僧物。」
问:「比丘教白衣,不祭一切亡人。为是理不?」答:「非。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养亦得其福。」
问:「众中得共师并坐不?」答:「不接得共盘食。」
问:「比丘不褰,三衣礼佛,犯何事?」答:「众多。」
问:「比丘得手自合药不?」答:「被净草得。」
问:「比丘休道意已,著俗服经时,向其尊礼拜,然后来投众,求复常位。为应听不?」答:「若不舍戒者,应听。」
问:「比丘知其父母兄弟破落属人,而不购赎,有罪不?」答:「若为行道不赎,无罪。」
问:「若人白僧,称言圣众。得然可不?」答:「不得然可。」
问:「若人持物施僧,言施圣众。应受不?」答:「若不言:『得分。』得取,以众通有俗故。」
问:「行道过水使人负渡,犯何事?」答:「若不老病,犯堕。」
问:「众僧家奴,比丘得小小倩使不?」答:「小小取与得,大事不得。」
问:「比丘养爪甲长,犯何事?」答:「犯堕。」
问:「上座比丘未浴,下坐于前浴。有犯不?」答:「犯堕。」
问:「比丘器中忽有异物,或复弊故,不知谁许。可取用不?复可弃不?」答:「与僧。不得私用。」
问:「有一住处多来去僧,所有遗亡,或是神、或是弊衣,永无取用者。可取不?」答:「与众僧。众僧停一月一岁后,得用。若后主来,僧物偿。若是贵珍宝众后不能偿者,勿用。」
问:「比丘有知旧白衣来造已,得语上座维那持僧食与不?」答:「僧先令得,不令不得。」
问:「比丘舍道还俗,后更出家。前师故是师非?」答:「非是。」
问:「临坛诸师僧,可呼言师不?」答:「无此理。不从受法者,尽不得为师。」
问:「一切师得呼为和尚不?称为弟子不?」答:「不得。正可敬重,如俗中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