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四

     北凉天竺三藏曇无讖1译

如2来性品第四之一3

  佛復告迦叶:
善男子!菩萨摩訶萨分别开示大般涅槃有四相4义。何等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义。云何自正?若佛如来见诸因缘而有所说;譬如比丘见大火聚便作是言:「我寧抱是炽燃火聚,终不敢於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及祕密藏谤言云5是波旬6所说。」若言:「如来、法、僧无常」如是说者为自侵欺,亦欺於人。寧以利刀自断其舌,终不说言:「如来、法、僧是无常也」,若闻他说亦不信受,於此说者应生怜愍。如来、法、僧不可思议,应如是持,自观己身犹如火聚,是名自正。
 云何正他?佛说法时,有一女人乳养婴儿,来诣佛所,稽首佛足,有所顾念,心自思惟,便坐一面。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以爱念多唅7儿酥,不知筹量消8与不消。」尔时,女人即白佛言:「甚奇,世尊!善能知我心中所念。唯9愿如来教我多少。世尊!我於今朝10多与儿苏11恐不能消,将无夭寿,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佛言:「汝儿所食寻即消化,增益寿命。」女人闻已,心大踊跃,復作是言:「如来实说,故我欢喜。世尊!如是为欲调伏诸眾生故,善能分别说消、不消,亦说诸法无我、无常。若佛世尊先说常者,受化之徒当言此法与外道同,即便捨去。」復告女人:「若儿长大能自行来?凡12所食噉能消难消,本所与苏则不供足。我之所有声闻弟子亦復如是,如汝婴儿,不能消是常住之法,是故我先说苦、无常。若我声闻诸弟子等功德已备,堪任修习大乘经典,我於是经为说六味13。云何六味?说苦醋味、无常咸味、无我苦味、乐如甜味、我如辛味、常如淡味。彼世间中有三种味,所谓无常、无我、无乐。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饭,谓常乐我14,令诸弟子悉皆甘嗜。」復告女人:「汝若有缘欲至他处,应驱恶子,令出其舍,悉以宝藏付示善子。」女人白佛:「实如圣教,珍宝之藏应示善子,不示恶子。」「姊妹15!我亦如是。般涅槃时,如来微密无上法藏,不与声闻诸弟子等,如汝宝藏不示恶子;要当付嘱诸菩萨等,如汝宝藏委付善子。何以故?声闻弟子生变异想,谓佛如来真实灭度,然我真实不灭度也;如汝远行未还之顷,汝之恶子便言汝死,汝实不死。诸菩萨等说言如来常不变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以是义故,我以无上祕密之藏付诸菩萨。」善男子!若有眾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是名正他。
能16随问答者?若有人来问佛世尊:「我当云何不捨钱财,而得名为大施檀越?」佛言:「若有沙门17、婆罗门等,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净物者,当施其人奴婢僕使。修梵行者,施与女人;断酒肉者,施以酒肉;不过中食,施过中食;不著花香,施以花香;如是施者,施名流布,遍至他方,财宝之费,不失毫釐。」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讚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迦叶菩萨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18?
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迦叶菩萨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19乃至九种清净20而復不听?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迦叶菩萨復白佛言:云何如来称讚鱼肉为美食耶?
善男子!我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我说甘蔗、粳、石蜜、一切穀麦及黑石、蜜乳、酪苏油以为美食。虽说应畜种种衣服,所应畜者要是坏色,何况贪著是鱼肉味?
 迦叶復言:如来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种味:乳酪、酪浆、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诸衣服、憍奢耶衣21、珂贝、皮革、金银盂器,如是等物亦不应受22。
善男子!不应同彼尼乾23所见,如来所制一切禁戒各有异意。异意故,听食三种净肉,异想故,断十种肉;异想故,一切悉断,及自死者。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眾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师子已,眾人见之闻师子臭,亦生恐怖。
 善男子!如人噉蒜,臭秽可恶,餘人见之,闻臭捨去。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之?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闻其肉气,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捨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为度眾生示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萨清净之食,犹尚不食,况当食肉?
善男子!我涅槃后无量百岁,四道圣人24悉復涅槃,正法灭后25,於像法中,当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读诵经,贪嗜饮食,长养其身,身所被服粗陋丑恶,形容憔悴无有威德,放畜牛羊担负薪草,头鬚髮爪26悉皆长利,虽服袈裟犹如猎师,细视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罗汉」!多诸病苦,眠卧粪秽,外现贤善,内怀贪嫉,如受哑法婆罗门等,实非沙门,现沙门像,邪见炽盛,诽谤正法。如是等人破坏如来所制戒律、正行威仪,说解脱果杂27不净法,及坏甚深祕密之教。各自随意反说经律,而作是言:「如来皆听我等食肉」。自生此论,言是佛说,互共諍讼,各自称是沙门释子。  善男子!尔时,復有诸沙门等,贮聚生穀受取鱼肉,手自作食,执持油瓶、宝盖、革屣,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占相星宿,勤修医道,畜养奴婢、金银、琉璃、车渠、马瑙、颇梨、真珠、珊瑚、虎珀、璧玉、珂贝,种种果蓏,学诸伎艺:画师泥作,造书教学,种植根栽,蛊道咒幻28,和合诸药,作倡29伎乐,香花治身,樗蒱围碁。学诸工巧。若有比丘能离如是诸恶事者,当说是人真我弟子。  尔时,迦叶復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
 迦叶!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若其食器为肉所污,但使无味,听用无罪。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断肉之制,若广说者即不可尽,涅槃时到,是故略说,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迦叶!云何善解因缘义?如有四部之眾来问我言:「世尊!如是之义如来初出,何故不为波斯匿30王说是法门深妙之义?或时说深?或时说浅?或名为犯?或名不犯?云何名堕?云何名律?云何名波罗提木叉31义?佛言:波罗提木叉者名为知足,成就威仪,无所受畜,亦名净命。堕者名四恶趣32,又復堕者,堕於地狱乃至阿鼻33;论其迟速,过於暴雨,闻者惊怖,坚持禁戒,不犯威仪,修习知足,不受一切不净之物。又復堕者,长养地狱、畜生、饿鬼,以是诸义故名曰堕。波罗提木叉者,离身口意不善邪业;律者,入戒威仪34,深经35善义36,遮受一切不净之物及不净因缘,亦遮四重37、十三僧残38、二不定法39、三十捨堕40、九十一堕41、四悔过法42、眾多学法43、七灭諍44等。或復45有46人尽47破一切戒。云何一切?谓四重法乃至七灭諍法。或復有人诽谤正法甚深经典,及一阐提具足48成就,尽一切相49无有因缘50。如是等人自言:「我是聪明利智,轻重之罪悉皆覆藏,覆藏诸恶如龟藏六。」如是眾罪长夜不悔,以不悔故,日夜增长,是诸比丘所犯眾罪终不发露,是使所犯遂復滋蔓,是故如来知是事已,渐次而制,不得一时。
尔时,有善男子、善女人白佛言:世尊!如来久知如是之事,何不先制,将无世尊欲令眾生入阿鼻狱?譬如多人欲至他方,迷失正路,随逐邪道,是诸人等不知迷故,皆谓是道,復不见人可问是非,眾生如是迷於佛法,不见正真,如来应为先说正道,敕诸比丘:「此是犯戒,此是持戒,当如51是制。」何以故?如来正觉是真实者,知见正道,惟52有如来、天中之天能说十善增上功德及其义味,是故啟请应先制戒。佛言:善男子!若言如来能为眾生宣说十善增上功德,是则如来视诸眾生如罗睺罗。云何难言「将无世尊欲令眾生入於地狱」?我见一人有堕阿鼻地狱因缘,尚为是人住世一劫,若减一劫,我於眾生有大慈悲,何缘当誑如子想者,令入地狱?善男子!如王国内有纳衣者,见衣有孔然后方补;如来亦尔,见诸眾生有入阿鼻地狱因缘,即以戒善而为补之。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先为眾生说十善法,其后渐渐有行恶者,王即随事渐渐而断,断诸恶已,然后自行圣王之法。善男子!我亦如是,虽有所说,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渐行非法,然后方乃随事制之。乐法眾生随教修行,如是等眾乃能得见如来法身,如转轮王所有轮宝不可思义,如来亦尔,不可思议,法、僧二宝亦不可思议,能说法者及闻法者皆不可思议,是名善解因缘议也。菩萨如是分别开示四种相义,是名大乘大涅槃中因缘义也。
復次,自正者,所谓得是大般涅槃;正他者,我为比丘说言:「如来常存不变」;随问答者,迦叶!因汝所问故,得广为菩萨摩訶萨、比丘、比丘尼、优波塞、优婆夷说是甚深微妙义理;因缘义者,声闻、缘觉不解如是甚深之义,不闻伊字三点而成解脱、涅槃、摩訶般若,成祕密53藏,我今於此阐扬分别,为诸声闻开发慧眼,假使有人作如是言:「如是四事54云何为一,非虚妄耶?」即应反质:「是虚空无所有,不动无碍,如是四事有何等异?是岂得名为虚妄乎」?
不也,世尊!如是诸句即是一义,所谓空义;自正、正他、能随问答、解因缘义亦復如是,即大涅槃等无有异。
 佛告迦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云何当知是无常耶55?如佛所言:『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犹如火灭,悉无所有,灭诸烦恼亦復如是,故名涅槃』,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佛言曰:『离诸有者乃名涅槃,是涅槃中无有诸有』,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衣坏尽不名为物,涅槃亦而,灭诸烦恼不名为物,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56?如佛言曰:『离欲寂灭名曰涅槃,如人斩首则无有首,离欲寂灭亦復如是,空无所有,故名涅槃』,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佛言曰:

  譬如热铁, 搥57打星流,
 散已寻灭, 莫知所在。
  得正解脱, 亦復如是,
 已度婬欲, 诸有淤泥,
  得无动处, 不知所至」。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迦叶!若有人作如是难者,名为邪难。  迦叶!汝亦不应作是忆想,谓如来性是灭尽也。迦叶!灭烦恼者不名为物。何以故?永毕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静为无有上,灭尽诸相无有遗餘,是句鲜白常住不58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来亦尔,常住无变。言星流者,谓烦恼也;散已寻灭,莫知所在者,谓诸如来烦恼灭已,不在五趣,是故如来是常住法,无有变易。復次,迦叶!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是故如来恭敬供养,以法常故,诸佛亦常59。
 迦叶菩萨復白佛言:若烦恼火灭,如来亦灭,是则如来无常住处。如彼迸铁,赤色灭已莫知所至,如来烦恼亦復如是,灭无所至。又如彼铁,热与赤色灭已无有。如来亦尔,灭已无常,灭烦恼火便入涅槃,当知如来即是无常。 
善男子!所言铁者名诸凡夫,凡夫之人虽灭烦恼,灭已復生,故名无常。如来不尔,灭已不生,是故名常。
 迦叶復言:如铁赤60色灭已,还置火中赤色復生。如来若尔,应还生结,若结还生即是无常。佛言:迦叶!汝今不应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何以故?如来是常。善男子!如彼燃木灭已有灰,烦恼灭已便有涅槃。坏衣、斩首、破瓶等喻亦復如是,如是等物各有名字,名曰坏衣、斩首、破瓶。迦叶!如铁冷已可使还热,如来不尔,断烦恼已,毕竟清凉,烦恼炽火更不復生。迦叶!当知无量眾生犹如彼铁,我以无漏智慧炽火,烧彼眾生诸烦恼结。
迦叶復言:善哉,善哉!我今諦知如来所说诸佛是常。佛言:迦叶!譬如圣王素在后宫,或时游观在於后园,王虽不在诸婇女中,亦不得言圣王命终。善男子!如来亦尔,虽不现于阎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无常。如来出於无量烦恼,入於涅槃安乐之处,游诸觉华,欢娱受乐。
迦叶復问:如佛言曰「我已61久度烦恼大海」,若佛已度烦恼海者,何缘復共耶轮陀罗62生罗睺罗?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未度烦恼诸结大海,唯愿如来说其因缘。佛告迦叶:
 汝不应言:「如来久度烦恼大海,何缘復共耶输陀罗生罗睺罗?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未度烦恼诸结大海。」善男子!是大涅槃能建大义,汝等今当至心諦听,广为人说,莫生惊疑。
  若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须弥山王,如是高广悉能令入葶藶63子□,其诸眾生依须弥者亦不迫迮,无来往64想,如本不异,唯应度者见是菩萨以须弥山内葶藶□,復还安止本所住处。善男子!復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藶□,其中眾生亦无迫迮及往来想,如本不异,唯应度者见是菩萨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藶□,復还安止本所住处。善男子!復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内一毛孔,乃至本处亦復如是。善男子!復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断取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置於针锋,如贯枣叶,掷著65他方异佛世界,其中所有一切眾生不觉往返为在何处,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復如是。善男子!復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断取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置於右掌,如陶家轮,掷置他方微尘世界,无一眾生有往来想,唯应度者乃见之耳,乃至本处亦復如是。善男子!復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断取一切十方无量诸佛世界悉内己身,其中眾生悉无迫迮,亦无往返及住处想,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復如是。善男子!復有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以十方世界内一尘中,其中眾生亦无迫迮、往返之想。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菩萨摩訶萨住大涅槃,则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是故名曰大般涅槃。是菩萨摩訶萨所可示现如是无量神通变化,一切眾生无能测量。汝今云何能知如来习近婬66欲生罗睺罗?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67」中广说,我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於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婬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於婬68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 
  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69。示现从母摩耶70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71唱如是言:「我於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随顺世间眾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眾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眾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於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眾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於阎浮提生七日已又示剃髮,诸人皆谓我是婴儿初始剃髮,一切人、天、魔王、波旬、沙门、婆罗门,无有能见你顶相72者,况有持刀临之剃髮?若有持刀至我顶著,无有是处。我久已於无量劫中剃除鬚髮,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剃髮。我既生在一已,父母将我入天祠73中,以我示於摩醯首罗,摩醯首罗即见我时,合掌恭敬立在一面,我已久於无量劫中捨离如是入天祠法,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我於阎浮提74示现穿耳,一切眾生实无有能穿我耳者,随顺世间眾生法故,示现如是。復以诸宝作师子璫。用庄严耳。然我已於无量劫中离庄严具。为欲随顺世间法。作是示现。
  示入学堂修学书疏,然我已於无量劫中具足成就,遍观三界所有眾生,无有堪任为我师者,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入学堂,故名如来、应、正遍知。习学乘象、盘75马、捔力种种伎艺亦復如是。
  於阎浮提而復示现为王太子,眾生皆见我为太子,於五欲76中欢娱受乐,然我已於无量劫中捨离如是五欲之乐,为欲随顺世间法故,示如是相。相师占我若不出家,当为转轮圣王,王阎浮提,一切眾生皆信是言,然我已於无量劫中捨转轮王77位,为法轮王。
 於阎浮提现离婇女五欲之乐,见老病死及沙门已,出家修道,眾生皆谓悉达太子78初始出家,然我已於无量劫中出家学道,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於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79,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80、斯陀含果81、阿那含果82、阿罗汉果83,眾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於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眾生故,坐於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眾魔。眾皆谓我始於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84。然我已於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眾生故,现是化。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眾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飢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眾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於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85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眾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手86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87香,一切眾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
 眾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88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89如是事出家学道。眾人復言:「是王太子瞿曇90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婬91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眾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
  善男子!我虽在此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於涅槃,然我实不毕竟涅槃,而诸眾生皆谓如来真实灭尽。而如来性质不永灭。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善男子!大般槃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出於世间,眾生皆谓我始成佛,然我已於无量劫中所作已办,随顺世法故,復示现於阎浮提初出成佛。我又示现於阎浮提不持禁戒犯四重罪92,眾人皆见,谓我实犯,然我已於无量劫中坚持禁戒无有漏缺。我又示现於阎浮提为一阐提,眾人皆见是一阐提,然我实非一阐提也。一阐提者,云何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又示现於阎浮提破和合僧,眾生皆谓我是破僧,我观人天无有能破和合僧者。我又示现於阎浮提护持正法,眾人皆谓我是护法,悉生惊怪,诸佛法尔,不应惊怪。我又示现於阎浮提为魔波旬,眾人皆谓我是波旬,然我久於无量劫中离於魔事,清净无染犹如莲花。我又示现於阎浮提女身成佛,眾人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罗三菩提!」如来毕竟不受女身,为欲调伏无量眾生故现女像,怜愍一切诸眾生故,而復示现种种色像。我又示现阎浮提中生於四趣。然我久已断诸趣因。以业因故。堕於四趣。为度眾生故生是中。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作梵天王93。令事梵者安住正法。然我实非94而诸眾生咸皆谓我为真梵天;示现天像遍诸天庙。亦復如是。我又示现於阎浮提入婬女舍。然我实无贪婬95之想。清净不污衢犹如莲花,为诸贪婬嗜色眾生,於四衢道宣说妙法,然我实无欲秽之心,眾人96谓我守护女人。我又示现於阎浮提入青衣舍,为教诸婢令住正法,然我实无如是恶业,堕在青衣。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博士,为教童蒙令住正法。我又示现於阎浮提入诸酒会97博弈之处,示受种种胜负斗諍,为欲拔济彼诸眾生,而我实无如是恶业,而诸眾生皆谓我作如是之业。我又示现久住塚间,作大鷲身度诸飞鸟,而诸眾生皆98谓我是真实鷲身,然我久已离於是业,为欲度彼诸鸟鷲故,示如是身。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作大长者,为欲安立无量眾生住於正法。又復示作诸王大臣、王子、辅相,於是眾中各为第一,为修正法故,住99王位。我又示现阎浮提中疫病劫起,多有眾生为病所恼,先施医药,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令其安住无上菩提,眾人皆谓是病劫起。又復示现阎浮提中飢饿劫起,随其所须,供给饮食,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令其安住无上菩提。又復示现阎浮提中刀兵劫起,即为说法,令离怨害,使得安住无上菩提。
  又復示现为计常者说无常想,计乐想者为说苦想,计我想者说无我想,计净想者说不净想,若有眾生贪著三界,即为说法,令离是处。度眾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为断一切烦恼树故,种植无上法药之树;为欲拔济诸外道故100说於101正法。虽復示现为眾生师,而心初无眾生师想。为欲拔济诸下贱故,现入其中而为说法,非是恶业受是身也。如来正觉如是安住於大102涅槃,是故名为常住无变。
  如阎浮提103,东弗于逮104、西瞿耶尼、105北鬱单越106亦復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尔107。二十五有如「首楞严经」中广说,以是故名大般涅槃。若有菩萨摩訶萨安住如是大般涅槃能示如是神通变化而无所畏。迦叶!以是缘故,汝不应言罗睺罗者是佛之子。何以故?我於往昔无量劫中已离欲有,是故如来名曰常住无有变易。
  迦叶復言:如来云何名曰常住,如佛言曰:「如灯灭已无有方所;如来亦尔,既灭度已,亦无方所?」佛言:迦叶!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言:「灯灭尽已,无有方所;如来亦尔,既灭度已,无有方所。」善男子!譬如男女然灯之时,灯炉大小悉满中油,随有油在,其明犹存,若油尽已,明亦俱尽。其明灭者喻烦恼灭,明虽灭尽,灯炉犹存;如来亦而,烦恼虽灭,法身常存。善男子!於意云何,明与灯炉为俱灭不?迦叶答言:不也,世尊!虽不俱灭,然是无常,若以法身喻灯炉者,灯炉无常,法身亦尔,应是无常。
 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难。如世间言器,如来世尊无上法器,而108器无常,非如来也。一切法中涅槃为常。如来体之,故名为常。復次,善男子!言灯灭者,即是109罗汉所证涅槃,以灭贪爱诸烦恼故,喻之灯灭。阿那含者名曰有贪,以有贪故,不得说言同於灯灭;是故我昔覆相说言,喻如灯灭,非大涅槃同於灯灭。阿那含者非数数来,又不还来二十五有,更不受於臭身、虫身110、食身、毒身,是则名为阿那含也。若更受身名为那含,不受身者名阿那含,有去来者名曰那含,无去来者名阿那含。


迴向文

普为出资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及法界无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无量烦恼障 同消无量果报障
  同消无量诸业障 同消无量诸灾障
  同消无量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无上菩提因

本经参考佛教慈慧中心佛教经典之十《大般涅槃经》94年版本恭录。


【注释】
 
1元、明二本「讖」以下有「奉詔」二字。
2宋、元二本「如」上有「大般涅槃经」等字。
3南本将此以下列为四相品第七之上。宋本不分卷。
4四相 自正和善解是自行,正他和答问是化他。「相」,宫本及明本均作「 种」。
5「云」,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此经」。
6波旬(Papiyan) 魔王之名,译作杀者。
7「唅」,宫本及元本均作「含」;明本作「令」。
8「消」,宋本作「销」。
9「唯」,明本作「惟」。
10「朝」,宋、元二本均作「晨」。
11「苏」,宋、元、明三本均作「酥」,下同。
12「凡」,宫本作「几」。
13六味 六味中前三味是世间三味,后三味是出世间三味。
14宫本「我」以下有「净」字。
15丽本无「妹」字,今依据宫本补上。
16宋、元、明三本「能」上有「云何」二字。
17若有沙门 文中有五句,各有两意。一是不知而施,彼不受,我亦无所损,成大施。二是虽知,欲显彼之德而施,我无损,彼加名德,故成大施。
18三种净肉 不见、不闻、不疑的三种肉。
19十种不净 谓人(同类)、蛇(似龙)、象、马(国宝)、猪、狗、狐(鄙恶)、猿猴(似人)、狮子(兽王)、鸡等十肉(见梵行品)。
20九种清净 见、闻、疑各有前后方便及根本,故为九种。
 21憍奢耶衣(Kauseya) 即野蚕衣,也就是绢衣。
 22「受」,宋本作「畜」。
 23尼乾(Nirgrantha) 今耆那教之一派,倡极端的禁欲主义的外道。译作裸形,又称维繫外道或露形外道。
 24四道圣人 同四果圣人。
 25正法灭后 释尊入灭后,继续其感化,实行教法的时代可分为正、像、末三个时代。有关其时间的长短有异说,但最普通的说法是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万年。正法时,具足教行证三法;像法时,有教行,缺证道;末法时,唯有教,行证永废。此外,大集经有五个五百年之说,可参照今文。
 26「髮爪」,明本作「爪髮」。
 27「杂」,丽本作「离」,今依据宋本改作「杂」。
 28「幻」,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术」。
 29「倡」,宫本及明本均作「唱」。
 30波斯匿(Prasenajit) 胜军之义。与释尊同时的憍萨罗国(Kosala)的国王。
 31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 译作别解脱。戒律的异称。
 32四恶趣 地狱、恶鬼、畜牲、修罗。
 33阿鼻(Avici) 译作无间。八热地狱中最猛恶的地狱。受苦无间,且永无出期。
 34戒威仪 谓毘尼藏(Vinayapitaka)。
 35深经 谓修多罗藏(Sutrap)。
 36善义 谓阿毘曇藏(Abhidharma p.。
 37四重 波罗夷(Parajika),译为断头。可以称得上是精神死罪的佛教戒门 之极重罪,即杀、盗、淫、妄四者,故称四重。四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捨堕、九十一堕、四悔过法、罗多学法、七灭諍大体上同於四分律的比丘具足戒(二百五十戒),唯堕之数多了一个,若眾多学法之数,以百计之,则为二百五十一戒。
 38十三僧残(Samghavasesa) 僧残是仅次於被僧团驱逐的重罪。十三僧残是指犯此罪者,只要对眾生懺悔,就可免除被僧团驱逐,得以保留僧侣地位的十三条戒律。
 39二不定法(Aniyatan) 以罪性有无不定名之。一般是指有嫌疑者。
 40三十舍堕 十尼萨耆波逸提(Naisargikapayatika)之译。应弃捨所犯之财物,若不弃捨,则构成堕地狱之罪。此有三十种。
 41九十一堕 九十一波逸提(payatika)之译。相对於前之捨堕,又称单堕。无可捨弃的财物,故单是懺悔罪;不懺悔的话,则堕地狱。此堕的戒数,十 戒律作九十,弥沙塞作九十二,本经作九十一。
 42四悔过去 四提舍尼(Desaniya)之音译。译作说罪、显示等。即应於眾僧之前懺悔的罪。又称向彼悔,此有四种。
 43眾多学法(Siksakaraniya) 即百眾学法,於僧团所应修学之戒有一百则,故云眾多;亦为最轻之小戒。
 44七灭諍法(Adhikaranasamatha) 停止僧侣间的諍议,予以判决的七种方 法。
 45宫本及宋本均无「復」字。
 46元本无「有」字。
47明本无「尽」。
48具足 指具足一切恶。
49一切相 指一切善。
50无有因缘,无佛法之因缘。
51「如」,宫本作「知」。
52「惟」,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唯」。
53「密」,元本作「蜜」。
54四事 指前述四相。
55「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也」。
56「耶」,宋本作「也」。
57「搥」,宋、元、明三本均作「椎」。
58「不」,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无」。
59法常……亦常 常是略称。全名应称为法常乐我净……亦常乐我净。
60宋本无「赤」。
61「已」,宋、元、明三本均作「以」。
62耶输陀罗(Yasodhara) 释尊俗时之妃。拘利城主善觉王(Suprabuddha)之女。
63「葶藶」,宫本及宋本均作「亭歷」,下同。
64「来往」,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往来」。
65「著」,元、明二本均作「置」。
 66「婬」,宋本作「淫」;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爱」。
 67首楞严经(Suramgama Sutra) 译作勇健经。与此同名的经两部,现存於藏中,但与今所指相异。
 68「婬」,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爱」。
 69林微尼园(Lumbini) 又作蓝毘尼园。迦毘罗卫城王的离宫,释尊降诞的圣地。位於今日尼泊尔的塔赖州(Tarai)。
 70母摩耶(Mayadevi) 释尊的生母,迦毘罗卫国净饭王之妃。
 71七步 大善权经云此表七觉分。
 72顶相 无见顶相之略,如来头顶之相,三十二相之一。
73「祠」,宋本作「寺」。
 74宋、元、明三本均无「提」。
 75「盘」,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槃」。
 76五欲 透过眼、耳、鼻、舌、身的五官,於色、声、香、味、触五境上所起的欲。
 77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无「王」。
 78悉达太子(Siddhartha)释尊在俗时之名。
 79具足戒 指比丘的二百五十式,比丘尼的五百戒。具足一切戒律无缺灭,故名具足戒。
 80须陀洹果(Srotapanna) 译作预流果。是小乘声闻位中,入圣者流的最初 果位,略称初果。断三界见惑的。
 81斯陀含果(Sakrdagamin) 译作一来果。声闻圣位的第二位,略称为二果。已断欲界二品的思惑,但尚遗三品,故有来欲界断之的必要。
 82阿那含果(Anagamin) 译作不还果。是声闻位第三果。已断尽欲界之惑,故无再度来此的必要。
 83阿罗汉果 译作杀贼、应供、不生等。智德圆满,应受世间供养之义。声闻 位中最高的圣者,通称为四果,是声闻的极果,断尽至非想处的一切见惑思 惑。
 84「魔官」,宫本作「魔宫」。
 85「枪」,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鏘」。
 86「手」,所本作「我」,今依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作「手」。
 87优钵罗 青莲华。 88输头檀王(Suddhodanaraja) 译成白饭或净饭王。释尊的生父,迦毘罗卫国国王。
 89「离」,宫本作「捨」。
 90瞿曇 释尊的俗姓。
 91「婬」,宋本作「淫」;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爱」。
 92四重罪 杀盗婬妄等四波罗夷罪。
 93「王」,宫本作「正」。
 94宫本及元、明二本「非」以下有「梵天」二字。
 95「婬」,宋、元、明三本均作「欲」。
 96「人」,宫本及明本均作「生」。
 97「会」,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舍」。
 98「皆」,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咸」。
 99「住」,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处」。
 100「故」,宫本作「演」。
 101「说於」,元、明二本均作「演说」。
 102「於大」,元本作「般大」;明本作「大般」。
 103阎浮提(Jambudvipa) 须弥四州之一,在南方。
 104东弗于逮(Purvavideha) 须弥四州之一,译作胜身。
 105西瞿耶尼(Avaragodant) 须弥四州之一,译作牛货。瞿耶尼的原语不明,但最近已知龟兹语为Goyani。
 106北鬱单越(Uttarakuru) 须弥四州之一,译作最上。
 107「尔」,元本作「如復是」;明本作「復如是」。
 108「而」,宋、元、明三本均作「彼」。
 109「即是」,元、明二本均作「是阿」;宫本作「足阿」。
 110「身」,明本作「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