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论会处
凡有二门。一释会处。二明净土。
论云。欲遍通众教。宜具三门。一知名题。二鉴旨归。三识分齐。上已叙其二。今次论第三。
第一释会处
江南旧释。以室内外。分经为三。初有四品。在室外说。名为序分。中间六品。室内说之。名为正经。后之四品。还归室外。名为流通。所以然者。净名托病方丈。念待激扬。前之四品。但叙如来说法述德命人。为问疾由致。故称为序。中间六品。在于室内。始谈妙法。目之为正说。后之四品。利物已周。还来佛所。印定成经。故称流通。
北土相承云。此经凡有三会。始自佛国。终菩萨品。谓庵园会也。问疾以去。至乎香积。方丈会也。菩萨行品竟乎一经。庵园重会。
今以一文。总征二释。
说方便品。在何处耶。若在室外。即事违文。若室内说者。复乖上释。若谓此品集经者意。非净名自谈。既无时事。何所集耶。又方便亲序现疾。说法何得非净名之言。又室内说法。凡有二时。方便一品是其初集。略说法门。问疾以后。方丈重会。广宣妙法。何得以前说为序。后谈为正。
若谓此经但有三会。是亦不然。既重集庵园。为二会者。亦再聚方丈。宁非两集。若初集方丈。以略非会者。庵园但有一品。宁复广耶。又庵园说净土因果为一集者。方丈明法身因果。宁非会耶。今所释者。华严七处八会。斯经二处四集。言二处者一庵园处。二方丈处。庵园为佛处。方丈为菩萨处。庵园为出家处。方丈为在家处。庵园他业所起处。方丈自业所起处。他业所起处者。庵罗女园。为佛起精舍。明未曾有室是居士净业所起也。庵园在城外。方丈在城内。显公传云。相去三里。所言四会者。一庵园会。二方丈会。三重集庵园。四再会方丈。以此分经。实为允当也。
问。华严不起寂灭道场。现身七处。此经四会。可得然乎。答。华严明不起。此经明起。起与不起。皆不思议。故华严称不思议解脱。此经亦称不思议解脱也。问。华严不起道场现身七处。可不思议。此经既四处往反。何名莫测。答。此经四会。虽有去来。实无往反。故文殊去而不往。净名来而不至。来而不至。故无所从来。去而不往。实无所去。故善来文殊不来相来。来既不来相来。去亦不去相去。故来去宛然。而实无往反。故名不思议也。问。此经既有二处四会。为有序正流通以不。答。准例华严。具含二意。如是六事。可两望之。以初摄初。则属初会。望于一部。属序分经。流通亦然。从阿閦佛品叹法美人。以后摄后。属于后会。若望大段。则属流通。问。如是六事。盖是序庵园时应事。但属初会。云何为序分耶。答。如是六事。虽序庵园时处。而为成一经。复得属大序。流通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