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分无所得品第九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为善思,问最胜曰:「佛授天王菩提记耶?」
最胜答曰:「我虽受记而犹梦等。」
尔时,善思复问最胜:「天王受记为何所得?」
最胜答言:「我虽受记而无所得。」
善思复言:「无所得者不得何法?」
最胜报言:「无所得者谓不得我,不得有情,乃至不得知者、见者,不得诸蕴及诸界、处,若善非善、若杂染若清净、若有漏若无漏、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为若无为、若生死若涅槃,于如是等皆无所得。」
善思又问:「若无所得用受记为?」
最胜答言:「以无所得故得受记。」
善思复问:「若如天王所说义者,便有二智:一、无所得。二、得受记。」
最胜答言:「若有二者则无受记。所以者何?佛智无二,诸佛世尊以不二智授菩萨记。」
善思又言:「若智不二,云何而有授记、受记?」
最胜答言:「授记、受记其际无二。」
善思复言:「无二际者云何有记?」
最胜答言:「达无二际即为有记。」
善思复问:「天王今者住何际中而得受记?」
最胜答言:「我住我际、住有情际乃至知者、见者际中而得受记。」
善思复问:「此我际等当于何求?」
最胜答言:「当于诸佛解脱际求。」
善思又问:「佛解脱际复于何求?」
最胜答曰:「当于无明有爱际求。」
善思又问:「无明有爱复于何求?」
最胜答曰:「当于毕竟不生际求。」
善思又问:「此不生际复于何求?」
最胜答曰:「此际当于无知际求。」
善思又问:「无知际者即无所知,云何此际当于彼求?」
最胜答曰:「若有所知求不可得,以无知故于彼际求。」
善思又问:「此际离言云何可求?」
最胜答曰:「以语言断是故可求。」
善思又问:「此语言云何断?」
最胜答曰:「诸法依义不依语故。」
善思又问:「云何依义?」
最胜答曰:「不见义相。」
善思又问:「云何不见?」
最胜答曰:「不起分别:『义是所依,我为能依。』无此二事故名不见。」
善思又问:「若不见义,此何所求?」
最胜答曰:「无见无取故名为求。」
善思又问:「法可求者即为有求?」
最胜答曰:「是义不然,夫求法者实无所求。何以故?若实可求即为非法。」
善思又问:「何者是法?」
最胜答曰:「法无文字亦离语言。」
善思又问:「离文言中何者是法?」
最胜答曰:「性离文言心行处灭,是名为法。一切法性皆不可说,其不可说亦不可说,若有所说即是虚妄,虚妄法中都无实法。」
善思又问:「诸佛菩萨常有言说皆虚妄耶?」
最胜答曰:「诸佛菩萨从始至终不说一字,云何虚妄?」
善思又问:「若有所说当有何咎?」
最胜答曰:「有语言咎。」
善思又问:「语言何咎?」
最胜答曰:「有思议咎。」
善思又问:「何法无咎?」
最胜答曰:「有说、无说,不见二相是则无咎。」
善思又问:「咎何为本?」
最胜答曰:「能执为本。」
善思又问:「执何为本?」
最胜答曰:「著心为本。」
善思又问:「著何为本?」
最胜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善思又问:「虚妄分别以何为本?」
最胜答曰:「攀缘为本。」
善思又问:「何所攀缘?」
最胜答曰:「攀缘色、声、香、味、触、法。」
善思又问:「云何无缘?」
最胜答曰:「若离爱取则无所缘,以是义故,如来常说诸法平等不可攀缘。」
说此法时,五千苾刍远尘离垢生净法眼,复有一万二千菩萨得无生忍,无量无边诸有情类俱发无上正等觉心。
尔时,最胜即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深般若波罗蜜多,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即能发心,皆悉成就得不退转,行常胜进而无退堕?」
佛言:「天王!谛听!谛听!极善作意,当为汝说。」
最胜白言:「善哉!大圣!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深般若波罗蜜多,以纯净意发菩提心,正信具足亲近贤圣,乐闻正法远离嫉悭,常修寂静好行惠施,心无限碍离诸秽浊,正信业果心不犹豫,如实了知黑白业果,设为身命终不作恶;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远离十恶业道,心常系念十善业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若见沙门、婆罗门等正行精进、戒品清洁、多闻解义,常起正念心性调柔,寂静无乱恒为爱语,勤修诸善远离众恶,于自不高于他不蔑,离麁恶语远无义言,不舍念住其心调直,能断暴流善拔毒箭,于诸重担悉能弃舍,超出无暇越度后有;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见此菩萨则应亲附依为善友。
「时,此菩萨方便善巧,随其所宜而为说法:『汝等当知!能行施者当得富乐,受持净戒尊贵生天,听闻正法获大智慧。』复告之言:『此是布施,此布施果;此是悭悋,此悭悋果;此是净戒,此净戒果;此是犯戒,此犯戒果;此是安忍,此安忍果;此是忿恚,此忿恚果;此是精进,此精进果;此是懈怠,此懈怠果;此是静虑,此静虑果;此是散乱,此散乱果;此是妙慧,此妙慧果;此是愚痴,此愚痴果;此身善业,此身善业果;此身恶业,此身恶业果;此语善业,此语善业果;此语恶业,此语恶业果;此意善业,此意善业果;此意恶业,此意恶业果;此法应作,此法不应作;若如是修感长夜乐,不如是修获长夜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亲近善友得闻如是次第说法。
「时,此菩萨知是法器,则为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谓:『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我、有情广说乃至知者、见者。』复为宣说甚深缘起,谓:『因此法有彼法生,此法灭时彼法随灭,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愁叹苦忧恼灭。』
「时,此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复作是说:『真实理中无有一法可生可灭。何以故?世间诸法皆因缘生,无我、有情、作者、受者,因缘和合说诸法生,因缘离散说诸法灭,无一实法受生灭者。虚妄分别于三界中但有假名,随业烦恼受果异熟,若以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察,则一切法无生无灭、无作无受。若法无作是亦无行,则于诸法心无所著,谓:不著色、受、想、行、识,不著眼处乃至意处,不著色处乃至法处,不著眼界乃至意界,不著色界乃至法界,不著眼识界乃至意识界。』
「时,此菩萨复作是说:『诸法自性皆毕竟空,寂静、远离、无取、无著。』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因如是说,行常胜进而无退堕。
「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乐见诸佛,乐闻正法,不堕卑贱,在所生处不离见佛听受正法,供养众僧,常见诸佛,勇猛精进志求正法,不著有为妻子、仆使,于资生具亦不贪著,不染诸欲,常依正教修佛随念,舍俗出家如教修行转为他说,虽为他说而不求报,见听法众常起大慈,于有情类恒起大悲,广学多闻不惜身命,常乐远离少欲喜足,但采义理不滞言词,说法修行不专为己,为有情类得无上乐,谓佛菩提大涅槃界。
「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如是修行远离放逸,勇猛精进摄护诸根,若眼见色不著色相,如实观察此色过患,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尔,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名不放逸。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调伏自心,将护他意,名不放逸。远离贪欲,心顺善法,寻伺、瞋痴、不善根本、身语恶业及二邪命,一切不善皆悉远离,名不放逸。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常正念,名不放逸。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信为上首,正信之人不堕恶趣,心不行恶贤圣所赞。
「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如法修行,随所生处常得值佛,远离二乘安住正道,得大自在成就大事,谓诸如来正智解脱。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欲求安乐,常勤随顺一切智道。
「天王当知!今此大众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已于过去无量大劫供养诸佛修集善根,是故应当勤加精进勿令退失。若天、人等能制诸根不著五欲,远离世间常修出世,三业清净习助道法,名不放逸。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正信具足心不放逸,勤修精进令得胜法,名不放逸。诸菩萨摩诃萨欲具正信、心不放逸、精进正念,当学般若波罗蜜多,因是念智能疾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修精进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无。云何有、无?若修正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有;若修邪行得正解脱,是名为无。眼等六根、色等六境,世俗为有,胜义为无。精进菩萨能得菩提,是名为有;懈怠菩萨得菩提者,是名为无。说五取蕴皆从虚妄分别而生,是名为有;说世俗法不由因缘自然而起,是名为无。说色无常、苦、败坏法,是名为有;若言常乐非败坏法,是名为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明缘行,是名为有;若离无明而行生者,是名为无。乃至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亦复如是。施得大富,是名为有;得贫穷者,是名为无。受持净戒得生善趣,是名为有;生恶趣者,是名为无。乃至修慧能得成圣,是名为有;作愚夫者,是名为无。若修多闻能得大智,是名为有;得愚痴者,是名为无。若修正念能得出离,是名为有;不得为无。若行邪念不得出离,是名为有;能得为无。离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有;执我、我所能得解脱,是名为无。若言虚空遍一切处,是名为有;言五蕴中有真实我,是名为无。如实修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有;若著邪智能得解脱,是名为无。离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有;著我等见能得空智,是名为无。
「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知世有、无能修平等,了达诸法从因缘生,世俗故有,不起常见;知因缘法本性皆空,不生断见,于诸佛教如实通达。
「天王当知!佛为菩萨略说四法,谓世沙门、婆罗门等及长寿天多起常见,为破彼执说行无常;有诸天人多贪著乐,为破彼故说一切苦;外道邪见执身有我,为破彼执说身无我;增上慢者谤真涅槃,是故为说涅槃寂静。说无常者,令其志求究竟之法;为说苦者,令于生死远离愿求;说无我者,为显空门令其了达;说寂静者,令达无相离诸相执。
「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如是修学,于诸善法终无退堕,速成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何等行护持正法?」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不违言,尊重师长,随顺正法,心行调柔,志性纯质,诸根寂静,远离一切恶不善法,修胜善根,名护正法。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身、语、意三业慈悲,不徇利誉,持戒清净,远离诸见,名护正法。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随爱、恚、痴、怖行,名护正法;修习惭愧,名护正法;说法修行皆如所闻,名护正法。
「天王当知!三世诸佛为护正法,说陀罗尼拥护天王及人王等,令护正法久住世间,与诸有情作大饶益。陀罗尼曰:
「呾姪他 阿虎洛 屈洛罚底(丁履反下悉同)虎剌挐莎(去声呼下悉同)窭荼 者遮 者遮折(支热反)尼阿奔(去声呼)若刹多 刹多刹 延多 刹也莎诃 陜末尼羯洛 邬鲁邬鲁罚底迦 逻跋底迦阿鞞奢底尼莎剌尼 祛阇 祛阇末底 阿罚始尼 罚尸罚多 罚多 奴娑理尼 部多奴悉没栗底 提罚多奴悉没栗底 莎诃(九十七字)
「天王当知!此大神呪,能令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有情皆得安乐。此大神呪,三世诸佛为护正法及护天王并人王等令得安乐,以方便力而宣说之。是故天王及人王等,为令正法久住世故,自身眷属得安乐故,国土有情无灾难故,各应精勤至诚诵念,如是则令怨敌、灾难、魔事、法障皆悉销灭,由斯正法久住世间,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说是般若波罗蜜多大神呪时,诸天宫殿、山海、大地皆悉振动,有八十千诸有情类俱发无上正等觉心。
时,最胜天王踊跃欢喜,以七宝网弥覆佛上,合掌恭敬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何等法,能于无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动?」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习无碍大慈、无厌大悲成办大事,勤加精进学空等持,亦能精勤修平等智方便善巧,如实通达清净大智,明了三世平等妙理无有障碍,履三世佛所行正道。天王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如是法,能于无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动。」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何等法,闻诸如来不思议事,不惊、不怖亦不忧恼?」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具足修行妙慧妙智,亲近善友乐闻深法,了知诸法皆如幻等,悟世无常生必归灭,心无住著犹若虚空。天王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如是法,闻诸如来不思议事,不惊、不怖亦不忧恼。」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何等法,于一切处能得自在?」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五神通、具足无碍诸解脱门、静虑、无量方便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处能得自在。」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何等门?」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妙智门,则能悟入一切有情诸根利钝;得妙慧门,则能分别诸法句义;得总持门,了达一切语言音声;得无碍门,能说诸法毕竟无尽。天王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如是门。」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何等力?」
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寂静力,成就大悲故;得精进力,成就不退故;得多闻力,成就大智故;得信乐力,成就解脱故;得修行力,成就出离故;得安忍力,爱护有情故;得菩提心力,断除我见故;得大悲力,化导有情故;得无生忍力,成就十力故。天王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如是等种种胜力。」
说是法时,五百菩萨得无生忍,八千天子得不退转,一万二千诸天子众远尘离垢生净法眼,四万天人俱发无上正等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