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即作是念。我当利益诸众生故一切皆舍。若诸恶兽欲噉我者。我当施与速得圆满施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诸恶虫兽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怨贼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诸怨贼来欲所须。我当与之。乃至劫取断我命根。身语意业亦无瞋恨。速得圆满戒波罗蜜。及得具足忍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怨贼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渴乏难中。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得法利益而无忧恼。即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宣说法要断除渴爱。设我此身为渴所逼趣命终者。复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众生薄福德故。还复生此无水难中。令修正行具足胜惠。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渴乏之名。其中众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何以故。是菩萨被精进铠坚固无懈。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土无有饥馑之名。所化众生适悦安隐。如忉利天自然快乐。一切所欲随心即现。寿命坚固安住寂静。
论曰。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净经中所说。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获胜报。见深心教戒经。若人不希名闻财利。能以法施获二十种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觉悟三者发趣胜道。四者任持诸善。五者增长惠命。六者达出世智。七者除贪过失。八者除瞋过失。九者除痴过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诸佛加持。十二者诸天守护容色光泽。十三者非人恶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识常所爱敬。十五者所言真实。十六者得无所畏。十七者意常悦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记无忘。二十者常乐法施此说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经云。复次阿难。若声闻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其所证而为演说。悉令获得阿罗汉果。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句义。为一众生开示演说过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阿罗汉所得功德。又复于彼诸阿罗汉积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为他演说其福胜彼。又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能一日中为人分别。如是乃至一时一刻一须臾顷善宣说者。阿难。彼菩萨如是法施。不可以声闻缘觉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莲华经偈云。
是经复说。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又月灯经偈云。
论曰。如是法师。应当澡浴著新净衣。以慈修身为众演说。一切魔罗不得其便。见海意经陀罗尼。
怛[宁*也](切身)他(引一)设弥(引二)设摩嚩底(三)设弥多设咄噜(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𡁠底(六)葛啰(引)腻(引七)枳(引)逾哩(引八)乌朅嚩底(九)乌呼(引)葛野底(十)尾输(引)驮儞(十一)儞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罗(引)钵那曳(引十三)乌渴哩(引十四)渴噜(引)誐啰(二合)细(引十五)钵啰(二合)萨儞(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设曳多(引)儞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贺满驮那(引)儞(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萨哩嚩(二合)波啰钵啰(二合)嚩(引)祢那(二十)尾目讫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没驮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萨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𪏭多钵捺钵哩戍𠆙(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
云何名放逸。谓于邪教及恶朋友。虚妄推求而得生起。如人执持王所饮药。盛满器中行险滑路。当知是人恐怖忧恼。何有放逸。又如来秘密经说。云何不放逸谓能最初调摄诸根。眼见色等不取于相不著于好。如是乃至意法亦然。了知是已皆不取著不生染爱常求出离。又于自心善调伏已。亦能随应摄护他心。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则能随顺诸精进事。亦复积集净信功德。由修净信及不放逸精进法故。则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则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坏失。若具净信不放逸精进正念正知者。则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萨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则能于有于无如实觉了。乃至于世俗谛中说眼等为有。彼经偈云。
论曰。若能积集诸相应行。则于自他增长胜福。而说颂曰。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