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明十地品十地章
十地者。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明焰地。四烧然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生成佛智住持故名地。地者位也。今十地者。摄佛因位一乘三乘声闻人天等。竝在其中。为五乘人所观。普贤证位。佛果摄用。无碍自在。一切皆尽。何以故。十地之法。摄众生中最初门故。地法甚深最难了别。略约五乘分别分齐。言五乘者。人天等为一。谓人天乘。声闻缘觉共为一。谓为小乘。渐教所为为一。谓渐悟乘顿教所为为一。谓顿悟乘。一乘为一。谓究竟乘。就初人天。有三种成佛。一佛为救三恶道。现身异彼。三恶道外。即成佛身。如佛现黑象脚等。二为引人趣。现在佛身。如佛为提谓长者现树神身等。三为引人天。为现其圣身。如人天等知佛是圣。而兴供养成世间福者是。二就二乘中有其七义。一约地。谓三界九地十地十一地等外。即成其佛。二约位。见修已外。即成其佛。三者约行。离学已外无学身中。即现成佛。四约菩萨行。三十三心外。即成其佛。五者约时。小乘六十劫成三僧祇外。即成其佛。六者约生死。最后分段身上。即成其佛。七者依小乘十二住。第十二最上阿罗汉住则同是佛。三者约初回心教门。有其八义。一约地位。谓干慧地等十地。第十地中即成佛。所以同十地成佛者。为佛下同因位故作此说。二约三界九地。十一地等已外即成其佛。三约位。见修已外即成其佛。四约行。学位已外同无学罗汉位。即成其佛。五约时。依大乘三僧祇外即成其佛。六约菩萨行。三十三心外即成其佛。七约无分别。空理一念即成其佛。八约生死。最后分段身上即成其佛。此约化身。若约报。分段身后即成其佛。又约初教直进位。有其七门。一约位。从十信位等。乃至从欢喜地等满足十地已外。即成其佛。此由佛境界分段身。非同菩萨地分段身故。二复约位。从欢喜地尽第九地。于第十地。即不退成其佛。此亦为对声闻下位。于下身中成佛故。故作此说。三约理。谓真如无分别空一念即成其佛。四约十地后一念证果即成其佛。五约时。大乘三僧祇后即成其佛。六约行。究竟无学即成其佛。七约大乘十二住。于第十二最上菩萨住后。即成其佛。又约大乘终教。有其十门。一者约位。从十信行。乃至欢喜等十地满后。即成其佛。二者从欢喜等初地。至尽第九地。于第十地中。即成其佛。如梵网经所说者是。此为对声闻。现凡身上得于果证故作此说。此当变化成。非当实成。三者约位。从初欢喜地至第三地。是世间法相同三界。第四地已去至第七地。相同无流。于世间身中。得彼三乘无流德。名为出世。第八地已去至第十地。名出出世。即得成佛。第八地成法身。第九地成应身。第十地成化身。此为于十地中别地相故作是说。四者一念成佛。约无分别真如故作此说。第五约证以明一念成佛。于初地中一念证故。六于十地后一念证果。名一念成佛。上诸一念者。所谓无念也。七约时者。谓大乘三僧祇后即是佛。八约行。金刚心后。得一切智智即是佛。九约生死。灭七种生死后即是其佛。十者依大乘同性经。有三种十地。声闻十地。缘觉十地。佛十地。为招引小乘。同于大乘终教之义故作此说。其十地名等。具如疏说。又有差别十地相。广如梁本摄论修时章释。第四约顿教明者。唯有一门。所谓无相。何以故。由成一行三昧故。乘彼一味真如所成故。不可说有诸异相门。成佛亦如此。一切俱离。是名佛也。第五约一乘义者。十信终心。乃至十解位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一切皆成佛。又在第十地。亦别成佛。如法宝周罗善知识中说。何以故。一乘之义。为引三乘及小乘等。同于下位及下身中。得成佛故。又于八地已上。即成其佛。如于此位成无碍佛。一切身故。此据别教言。若据同教说。即摄前四乘所明道理。一切皆是一乘之义。文虽是同。而义皆别。如此等法差别相者。为护十地故。随方便门作种种说。令诸众生于十地中离增上慢。又依六相。总别义即是一乘。随相别布义即是三乘。此约教分说。其实一乘十地之法。尽其三世已通究竟。此据证说。余义如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