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义章
缘起无碍一。染净缘起二。拣理异情三。药病对治四。理事分无五。因因果果六。二谛无碍七。真妄心境八。能化所化九。入道方便十。
缘起无碍门第一
问缘起诸法会融无碍如何可见。答今释此义作二门。一开义融通。二句数决择。初中开有三重四句。一空不空门。谓一切皆空无有毫末相。以缘起无性故。虚相尽故。或一切不空。以空为诸法故。以非情谓之无故。不异色等故。或二义无碍。或两门俱泯。并可准思。二相在不在门。谓或一切入一中。由一无性以法性为一。又一切法既即法性。是故一切同在一中。而不相是也。或不在。一谓由无性一多绝。故不坏其有互不杂故。虽恒涉入住自位故。或俱。谓微细相入恒在外故。万里迢然恒相在故。相在不在是一事故。无障碍故。或俱非。谓入出融故。绝二相故无在不在。仍有此法难名目也。如一切入一具斯四句。一入一切亦准思之。三相是不是门。或一切即是一。此有二门。一约性。谓如经云。若人欲成佛。勿坏于贪欲。诸法即贪欲。知是即成佛。此经意。以贪欲即无性故不可坏。诸法即贪欲者。即贪欲之无性理也。若不尔者。岂贪是一切法体耶。是故当知。举贪名而取贪实。二约事。此中二。一始。二终。始谓法界无别有。即以诸法即法界为法界。一法无别有。即以法界即一法为一法。是故一切法即是一法也。二终者。既全以法界即一法为一法故。是故此一即是一切。一切法即是一也。问若就理性既一多俱绝。则无可即。若约事相人法相乖。故云何即。若约事有即。即坏其事即乖于俗。若约理有即。即乖于真。若举事而取理。即不异前门。更何可辨。答只由此二义故。得相即也。何者。若事而非理不可即。若理而非事无可即。今由理事不二而二。谓即事之理方为真理故。全事相即而真理湛然。即理之事方为幻事故。恒相即而万像纷然。良由理事相是而不一。故全一多互即而不杂也。去情思之。或若向像执言求解终日难见。或一切不是一。谓全体相是而不杂故。不坏本法故。其犹色即空而不坏色等准之。或俱。由前二义无碍具故。或俱非。由前二义互形夺故。绝二相故。无是不是仍有此法也。如一切即一有此四句。一即一切四句准思。此上三重融成一际。圆明具德无碍自在。是谓法界缘起门。思之知耳。二句数决择者亦三重。先约一多相即不相即。总有四四句。一由一即多故名一。二一即多故非一。三一即多故亦一亦非一。四一即多故。非一非不一。多即一准之。第二由一不即多故名一。二由一不即多故非一。三一不即多故亦一亦不一。四一即多故非一非不一。多不即一准之。第三由一不即多故名一。二由一即多故非一。三由亦即亦不即故。亦一亦不一。四由非即非不即故。非一非不一。多即一准之。第四由一即多故名一。二由一不多故非一。三由俱故。俱四由不俱故。不俱多一亦准之。是故此上顺有十六句。逆亦十六。总三十二句也。二约相在不在。亦三十二句。三约空不空亦三十二句。是故合有九十六句。又若三重相融有三重四句。一或唯空不空。或唯即不即。或俱或不俱。二或唯在不在。或唯空不空。或唯不俱等。三或唯即不即。或唯在不在等四句准之。是故三四为十二句。帖前九十六。总为一百八句法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