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引现得往生人相貌(谓引道俗得往生人示诸学者)
道俗得往生净土者。略有二十人(比丘僧六人。比丘尼四人。优婆塞五人。优婆夷五人)。
问曰。上引经论二教。证往生事。实为良验。但众生智浅。不达圣旨。未若引现得往生人相貌。劝进其心。今即日取信。欣其闻进也。
答曰。其得往生人。依经论咸得光台异相者。其数无量。今略引四五。示诸学人。令见取信也。
比丘僧得往生者六人
方启法师者。花荫人也。贞观九年。共玄果法师。于蓝田县悟真寺。一夏念阿弥陀佛。乃取一杨枝。著观世音菩萨手中。誓云。若我念佛得往生者。愿此杨枝七日不萎。依誓。遂即七日不萎也。此僧复为一切众生请云。如摄论中判。作别时意。观经中言即生。愿于梦中见阿弥陀佛。请决此疑。即于其夜。唯在一处。三度作梦。初梦在一大池。西南有一高楼。此僧从楼而下。至池东北岸上。见一宝帐高二丈余。面东开门。此僧忽尔飞入帐中。半身得入。还出。下至帐西。有大殿宇。中见一大德告云。但修净土行。并生此帐中也。遂即睡寤复更作梦。在池北岸。见观世音菩萨。面向北方。垂脚而坐。此僧遂以手捧菩萨足。头上载之。见足下有千辐轮相。其菩萨身作阎浮檀金色也。忽然睡觉。更复作梦。于池南面。向西而立。自池已西。总皆是大水。满中莲华。忽见阿弥陀佛从西而来。至此僧前。此僧头面著地礼拜。礼拜讫。即于佛前。胡跪合掌请云。娑婆世界众生。依经修行。得生世尊国不也。佛即答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但修净土行者。并生我国。勿生疑也。又此僧复于别夜梦见。自身在娑婆世界。回头向西而望。见弥陀佛土平坦如镜。见娑婆世界。唯是山川。东西而别。向南而望。见南坪。川中有十五个宝帐向西而去。余者皆是七宝。唯中央一个。是其白银帐。帐之下皆有音乐。歌咏赞叹。此僧问云。此是何帐。帐下人答云。此是并往生人也。此僧欢喜。踊身在空。飞向西去。少时还住也。又于别夜梦见。在一佛堂中。正当佛前。有一僧。名曰法藏。御一大车。就佛堂内。迎令上车。载向西而去也。法藏者。即阿弥陀佛也。车者。四十八大愿也。又于别夜梦见。自身坐百宝莲花王座。面向南方。垂脚而坐。成正觉也。又于别夜梦见。释迦如来。共文殊师利。住此僧前。赞法花经也。又于别夜梦见。有三大道。直向西方。第一道上。唯是僧尼。第二道上。并是俗人。杂有男女。第三道上。唯有一僧。皆向西而去。云皆是往生人也。此僧现在未死也。
沙门昙鸾法师者。并洲汶水人也。魏末高齐之初犹在。神智高远。三国知闻。洞晓众经。独步人外。梁国天子萧王。恒向北礼昙鸾菩萨。注解天亲菩萨往生论。裁成两卷。法师撰集无量寿经。奉赞七言偈百九十五行。并问答一卷。流行于世。劝道俗等。决定往生。得见诸佛。恒请龙树菩萨。临终开悟。诚如所愿。此方报尽。半霄之内。现圣僧像。忽来入室云。我是龙树。便为说曰。已落之叶。不可更附枝也。未束之粟。不可仓中求也。白驹过隙。不可暂时留也。已去叵反。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可回。法师妙达言旨。如是告终。即半夜内。发遣使者。遍告诸村白衣弟子。及寺内出家弟子。可三百余人。一时雨云集。法师沐浴著新净衣。手执香炉。正面西坐。教诫门徒。索西方业。日初出时。大众齐声。念弥陀佛。便即寿终。寺西五里之外。有比丘尼寺。并是门徒。明相出后。集堂食粥。举众皆闻空内有微妙音乐西来东去。中有智者告大众言。法师和上。一生教人修净土业。今此音声向东去者。必应多是迎法师来。食讫。相命觐法师去。庭前相待。未出寺庭之间。复闻音乐远在空中向西而去。尼僧等相与至彼。乃见无常。此依经论。定得生西方也。
随世灯法师者。住并洲兴国寺。幼而出家。精进练行。道心弥固。讲涅槃经一部。道俗来者。若幼若长。乃至沙弥已上。终不许立参。即命令坐。与说妙法。口授来者阿弥陀佛名劝共往生西方净土。又一生行业。清净燃香。念诵福多。慈悲特甚。飞鸟鸠鸽等。恒就掌食去。隋开皇十二年内。于本寺寿终。时举众闻有异香。上路之日。西方香云来迎。遍一聚落墎下人闻。莫问老少男女已上。普送林所。既有此相。必得往生净土也。
隋世并洲汉王内道场。主洪法师者。去仁寿四年内人。童子出家。一生精进。手不捉钱。供养三宝。摄化有缘。亦偏注心作见佛业。期见弥陀。临欲终时。心眼明净。乃见兜率天上天男天女来迎。遂近法师。执捉袈裟。称欲上天。法师责曰。我不期彼处。不肯从去。在傍徒众。念弥陀佛。倏忽之间。即见西方净土化佛菩萨来迎。还告大众。所期境界净土菩萨。今已至来。于即寿终。
僧衍法师者。并洲汶水人也。少而出家。勤心听学。讲涅槃摄论十地地持四部经论。普皆精熟。春秋九十六。去贞观十六年亡。五六年间。专念阿弥陀佛。初回心后。一日一夜礼弥陀佛。限五百拜。于后渐加。将终时。日夜千拜。念阿弥陀佛名。日夜七八万遍。未曾懈堕。临终之日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来授我衣香。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圣众。遍满虚空。自此已西。纯是净土。于即寿终。法师已前全不存向。九十已上。逢绰法师讲无量寿观经。闻已方始回心。四五年间。临终境界略如前说。
沙门道绰法师者。亦是并洲晋阳人也。乃是前高德大鸾法师。三世已下悬孙弟子。讲涅槃经一部。每常赞叹鸾法师智德高远。自云相去千里悬殊。尚舍讲说。修净土业。已见往生。况我小子。所知所解。何足为多。将此为德。从大业五年已来。即舍讲说。修净土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礼拜供养。相续无间。贞观已来。为开悟有缘。时时敷演无量寿观经一卷。示诲并土晋阳太原汶水三县道俗。七岁已上。并解念弥陀佛。上精进者。用小豆为数。念弥陀佛。得八十石。或九十石。中精进者。念五十石。下精进者。念二十石。教诸有缘。各不向西方涕唾便利。不背西方坐卧。撰安乐集两卷。见行于世。去贞观十九年岁次乙巳。四月二十四日。悉与道俗取别。三县内门徒就别。前后不断。难可记数。至二十七日。于玄忠寺寿终。时有白云从西方来。变为三道白光。于自房中彻照通过。终讫乃灭。后烧坟陵时。复有五色光三道。于空中现。映遶日轮。绕讫乃止。复有紫云。三度于陵上现。遗终弟子同见斯瑞。若准经断。并是诸佛慈善根力能令众生见如此事。又准华严经偈说。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