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邦文类卷第五

神栖安养赋

弥陀宝刹安养嘉名。处报土而极乐。于十方而最清。二八观门。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愿。运散心而化生。尔乃毕世受持。一生归命。仙人乘云而听法。空界作呗而赞咏。紫金台上身登。而本愿非虚。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庆。详夫广长舌赞。十刹同宣。但标心而尽契。非率意而虚传。地轴回转。天华散前。一念华开。见佛而皆登妙果。千重光照。证法而尽厕先贤。考古推今。往生非一。运来而天乐盈空。时至而异香满室。一真境内现相。而虽仗佛威。七宝池中。覩境而皆从心出。故知。圣旨难量感应犹长。变凡成圣。而顷刻即迷为悟。而昭彰探出仙书。真是长生之术。指归净刹。永居不死之乡。更有出世高人处尘大士。焚身臂以发行。挂胃捧心而立轨。仙乐来迎而弗从。天童请命而不喜。或火烈山项。光明境裹。绝闻恶趣之名。永抛胎狱之鄙。眼开舌固而立验。牛触鸡鹐而忽止。处铁城而拒王勅。须侚丹心。坐莲台而赖佛恩。难抛至理。其或诽谤三宝。破坏律仪。逼风刀解体之际。当业镜照形之时。遇知识现不思议。剑林变七重之行树。火车化八德之莲池。地狱消沈。湛尔而怖心全息。天华飞引。俄然而化佛迎之。慧眼明心。香炉堕手。应谶而莲华不萎。得记而宝林非久。奇哉。佛力难思古今未有。

禅师一志西方。极言洪赞也如此。至于万善同归。亦力劝修治。乃知。通人无吝。惠利多方。校之滞寂沈空者远矣。是赋师自有注本。事广文长。此不暇录。眇观所属。皆经文妙语。及往生传中灵迹。惟博古尚道者。覩兹纲要。自悉纲目矣。

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若人能诵持此偈。得三种利益。一得常持诸大乘经首题名字。二得增长净土信心。三令闻者深信净土。若遇临终者高声诵一返二返。然后劝令念佛)

稽首西方安乐刹
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
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
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
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
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
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
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
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
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
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
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
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
专念往生心不断
卧中梦佛即往生
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
殷勤精进不断绝
展转相劝同往生
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
执持名号心不乱
佛现其前即往生
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
一日二日若过等
系念现前即往生
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
五体礼佛念不断
现见彼佛即往生
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
悬缯旛盖然香灯
系念不断得往生
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七七日
现身见佛即往生
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
九十日中不坐卧
三昧中见阿弥陀
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
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
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
如是说者无穷尽
愿同闻者生正信
佛语真实无欺诳

疑者曰。观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生信乐者。乃至但作生意知有佛。亦生彼国。又有七七日至九十日。念佛方乃得生。岂非净土是一。何故修因顿异。释曰。净土虽一。生者自殊。无量寿经总分三辈。十六观经开作九品。若更细分。亦应无量。又疑曰。下品等辈修因既浅。应有退堕。释曰不然。但九品华开有迟速。去佛有远近。得道有利钝。而生彼者。例皆不退。经云。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言不退。十疑论中。有五种因缘故不退。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鬼神邪魔。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况此恶世。非但阙此五缘。抑乃恶友知识。声色醉乱。魔鬼滥真。寿命短促。五种皆恶。妨恼修道。浩劫空过。愿熟思之。愿熟思之。或曰。一切法本无生无灭。平等空寂。何用强劝舍此求彼。释曰。若云求生西方以为取舍乖平等理者。汝还非彼执此。岂不乖理耶。若转计云我亦不求生于彼。亦不求生于此者。则是生断灭见。金刚般若经。岂不谈空。佛诫须菩提云。汝莫作是念。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真解空者。即于因缘法中。了生无生性灭无灭性。非谓断无为不生灭也。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云灭无后空也。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或曰。净土在心。何须外觅。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岂用迢然求生他方净土耶。释曰。子又不善心土之义也。将谓我心局在方寸。便见西方敻在域外。苟如此者。又云何说心净则佛土净耶。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佛法既遍。心法亦遍。若各有方面。何谓无差。又云。游心法界如虚空。虚空岂有分隔。若了一念心遍。一尘亦遍。十万亿刹咫步之间。岂在心外。世人若谈空理。便拨略因果。若谈自心。便不信有外诸法。岂唯谤法。亦谤自心殃坠万劫。良可痛哉。妄造是非。障他净土。真恶知识也。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及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勒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无违逆。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穷极。

十六观经颂

十六观颂

十六观颂

西方净土颂

西方多乐事
浩劫杳难宣
寿量曾无尽
光明岂有边
道风吹绿蕙
定水发红莲
海会朝宗处
天华落座前
海众咸清净
菩提道易成
心心皆正念
物物契真乘
性地瑠璃莹
圆音众鸟鸣
会须登觉岸
莫遣随疑城
足蹈无忧地
身居不老乡
六时朝圣主
清旦诣他方
宝殿随身去
天华遍刹香
归来还本住
禅悦味何长
莫谓西方远
西方在目前
虽然过十万
曾不离三千
念佛才开口
华池已种莲
信心如不退
决定礼金僊
池凝功德水
风动管弦音
罗网幔空界
楼台映宝林
六根常合道
万境了唯心
不是人难到
都缘信未深
行业分三辈
莲华共一池
既然登极乐
决定获阿难
障尽舒光日
心开见佛时
个中无限乐
同道者方知
极乐真如理
弥陀智慧光
迷时沈此土
悟即往西方
浩浩轮回息
迢迢寿命长
信根才一念
心地已清凉
信重终须往
疑多未可知
净心凭一念
功行越僧祇
便列阿惟位
还将补处齐
进修宜勇猛
不必待多时
人问禅家者
宗门万事忘
既能超极乐
何必往西方
却听禅家语
西方是本乡
马鸣亲训诲
龙树亦称扬
莫话娑婆苦
娑婆苦杀人
贪嗔痴乱意
皮肉血为身
罗刹怨憎窟
无明阴入村
会须登极乐
归路莫因循
莫话娑婆苦
娑婆苦最深
邪魔常作伴
疾病每相侵
声色妖婬地
禅那淡泊心
会须登极乐
归路莫沈吟
莫话娑婆苦
令人涕泪交
三灾轮内转
五痛火中烧
鹤树光长掩
龙华会正遥
会须登极乐
归路莫辞劳
莫话娑婆苦
韦提白世尊
劫逢烦恼浊
儿号未生冤
调达心何逆
瓶沙恨莫论
会须登极乐
此恶未甞闻

十六观近体诗

忆佛轩诗(并序)

自古有言。人生百岁七十者稀(予)十六祝发。叨预僧列。今幸七十处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诵经称佛。犹恨未为专注。遂取首楞严势至章。若人忆佛念佛。见前当来必定见佛之语。命小轩曰忆佛。庶几以为临终见佛光容耳。且作山偈以系于右。

多年逃逝鬓如丝
忆佛难忘十二时
咄咄自嗟为荡子
几番华发路边枝
自怜忆佛暮年深
除佛无能写我心
谁道万金为客好
终非一饭在家林
随波逐浪去翩翩
弹指声中七十年
岂不向来知忆佛
欲从老去更加鞭
扫除意地空空已
焕发心华粲粲然
决定此身如许见
风埃蝉蜕笑谈边
有盟晚景欲重寻
唯是拳拳忆佛心
数缕香消春坞冷
一龛灯映夜窓深
破畦蔬雨滋香积
落㵎松风发妙音
自恨不归甘自弃
既归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许安贫
佳处无如忆佛真
万事了知犹堕甑
百年唯此可书绅
岩间静寄蒲团夜
松下聊供茗怨春
闭户不忘常忆佛
愿常终似影随身
平日丛林见祖师
还如忆佛在今时
但安谷底三椽地
不挂胸中一缕丝
幽径落华浮㵎水
小窓斜日下松枝
寂然真境知谁见
唯佛常多入梦思
早寻史汉学为文
自许平生在博闻
弃置寸阴随逝水
思量于我竟浮云
闲中自识藏身稳
胜处谁知忆佛勤
沈谢曹刘今底处
草莱三尺但荒坟
我欲今身见佛来
佛今于我岂悠哉
但能一念心无倦
不假三祇眼便开
紫燕黄鹂啼妙旨
清溪白石示珍台
要知成现还家路
谁道无人为挽回
名利毛绳截骨仇
漆园犹自比蜗牛
浮生最是无双处
忆佛须知第一筹
母子但能同室住
风埃安用远方游
前程罢问从今始
纸帐蒲团稳坐休

净土咏史

居士道号西归子。元武林人。寓居苕溪。先祖四世登科来处清白。深明净土之教。甞拟诸咏史。作称赞净土诸上善人诗。凡五百余首。盖于净土如理而修者。悉缀其行业。形于篇章。虽小善不遗。可谓乐道之人也。其文现行于世。今撮其纪圣师者二十五首以寄。此录庶资见闻云尔。

和渊明归去来兮

给事蜀中遂宁府人。道号不动居士。少有俊声。中大学魁选。作场屋文字。多用圆觉经语。明悟理性。钦伏士论。而又遍参禅林。深达五家宗派。晚年笃信弥陀教法。昼夜不寐。专意净业。作西方礼三卷弥陀忏一集。在乡郡建净土会。感香炉中舍利应现。毫光亘天。甞以俸资。造大藏经及四大部藏。各四十八分施诸山。表佛本愿。一日感怀。和渊明归去来韵。谈净土法门。最为开示。其辞曰。

归去来兮。莲社已开。胡不归。念吾年日就衰迈。况世态之堪悲。想东林之遗迹。有先贤之可追。趁余生之尚在。悔六十之前非。如新沐之弹冠。类浴罢而振衣。涤尘垢以趍洁。造妙道之离微。顾瞻前路。归心若奔。入慈悲室。登解脱门。万境俱寂。一真独存。炉香满炷。净水盈樽。望西方以修观。祈速覩于慈颜。入念佛之三昧。觉身心之轻安。超九莲之上品。开六超之幽关。会精神于正受。杜耳目之泛观。俟此报之云尽。指极乐而径还。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回旋。归去来兮。唯净土之可游。念阎浮之浊恶。舍此土而何求。喜有寿之无量。曾何苦以贻忧。与上善人同会。友补处为朋俦。池具七宝。黄金为舟。地平布于瑠璃。无高下之坑丘。乐音起于风树。佛声发于水流。闻者咸念三宝。忻尘缘之自休。已矣乎。人生如梦。能得几时。胡为名利之萦留。此一报看尽兮。将焉之。浮世皆幻境。乐土真佳期。布莲种于池内。长念佛以培耔。冀临终时而佛迎。垂叙别而留诗。从此地地增进。决证菩提何用疑。

追和渊明归去来辞(并序)

拙庵野夫。抱疾林下。一日少间。试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之不觉释卷而长叹。盖与予怀异世而同辙也。渊明乃一俗士尔。贫苦非不迫切。尚且轻五斗粟。不忍折腰于乡里小儿。自免去职乐赋归欤。况释氏子。为解脱故而求出家。返奔走于尘域。而不知止。不为渊明羞乎。予素以安养为故乡。欲写鄙怀以自勉。辄追和高韵。览者幸无以効颦见诮。亦各言其志也。丁酉季秋望日书。辞曰。

归去来兮。回首故乡何日归。觉寒来而暑往。劳梦寐以含悲。昔偶尔而为别。今悔之而莫追。望莲池之胜友。实负愧而知非。嗟几生之漂泊。失系珠于内衣。旋深思而猛省。何节操之卑微。欲归便归。一志西奔。长生不死。众妙之门。唯心本具。真性常存。弃捐周鼎。返认匏樽。空受赐于华屋。遂孛戾于慈亲。慨众苦之迫切。必去危而就安。虽无适而不可。柰客路之间关。托二八之妙境。入正受而遐观。怱全心而发现。喜合浦之珠还。混尘刹之净秽。随足处以盘桓。归去来兮。谢绝于外游。且毁形而坏服。唯解脱之是求。曷区区而逐物。恬然而弗以为忧。丧自家之珍宝。抛祖父之田畴。方饥绝粮。欲济沈舟。曾流俗之不若。夫是之谓比丘。苟闻义而不。盍寻源而挹流。照万缘之寂寂。藏六用之休休。已矣乎。人生变化同四时。天边日月无少留。不自为计将安之。有生必有死。百年谁与期。宜寸田以耕耨。频爱草以耘耔。结庐山之净社。咏樝庵之新诗。送心想于落日。倏如羽化断无疑。

赞净土渔家傲(并序)

我家渔父。不比泛常。一丈六之身材。三十二之相好。说聪明也。孔仲尼安可齐肩。论道德也。李伯阳故应缩首。绝偏武略。独战退八万四千魔兵。盖世良才。复论贩九十六种外道。拱身誓水。坐断爱河。披忍辱之蓑衣。遮无明之烟雨。慈悲帆挂方便风吹。撑般若之扁舟。游死生之苦海。誓山月白。觉海风清。钓没之众生。归涅槃之篮笼。如斯旨趣。即是平生暂歇钓竿。乃留诗曰。

家居常寂本优游
来执鱼竿苦海头
直待众生都入手
此时方始不垂钩

曾讲弥陀经十遍。孤山疏钞频舒卷。事理圆融文义显。多方便。到头只劝生莲苑。本性弥陀随体现。唯心净土何曾远。十万程途从事见。休分辨。临终但自亲行转。

四色莲华间绿荷
一莲华载一弥陀
莫疑净土程途远
日日人生雨点多

我佛莲华随步踏。黄金妙相青螺发。因地曾将洪誓发。四十八。众生尽度成菩萨。宫殿红香华影合。宝阶三道瑠璃阔。水鸟树林皆念法。声嘈囋。空中零乱天华撒。

行树阴阴布七重
宝华珠网共玲珑
百千种乐俱鸣处
天雨曼陀散碧空

彼土因何名极乐。莲华九品无三恶。虽有频伽并白鹤。非彰灼。如来变化宣流作。九品一生离五浊。自然身挂珠璎珞。宛转白毫生额角。长辉烁。百千业障都消却。

六方诸佛说诚言
舌相三千广赞宣
池上托生莲九品
未知生向那枝边

佛赞西方经现在。广长舌相三千界。为要众生生信解。临终迈。不修净业犹何待。七宝池塘波一派。莲华朵朵车轮大。华内托生真自在。分三辈。阿鞞跋致长无退。

但得莲中托化来
从教经劫未华开
华中快乐同忉利
不比人间父母胎

鹦鹉频伽知几只。音声和雅鸣朝夕。演畅五根并五力。令人忆。心飞恨不身生翼。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唯是观门归路直。真消息坐澄劫水瑠璃碧。

兀坐初修水观成
微风不动翠波静
幽深境界谁人见
一片瑠璃照眼明

清净乐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贪吝。冉冉思归霜入鬓。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落日尽边沙隐隐。向西望处归应近。天乐是时相接引。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

乐邦清净本吾家
既有归期岂惮赊
行计会须勤策进
淹留无虑在天涯

理性本来长自在。灵通昭彻光无碍。因被无明风恼害。真如海等闲吹动波千派。五蕴山头云叆叇。遮藏心月无光彩。六贼会须知悔改。除贪爱。刹那跳出娑婆界。

混然凡圣本同途
一点灵明体一如
只为妄情随物转
至今颠倒未逢渠

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谁信不劳移一步。西方去楼台隐隐云深处。珠网为光华作雨。金沙布地无尘土。怎不教人思去路。心专注。坐观落日如悬鼓。

清风为我拂寥狖
不许残云遮屋角
禅居深掩静无人
坐看一轮红日落

四相相催生病死。死魔不定朝难保。争似寅昏持佛号。西方好。树林水鸟称三宝。磨灭等闲髭鬓皓。乐邦行计唯宜早。万亿国邦非远道。休烦恼。一弹指顷能行到。

经赞弥陀愿力强
劣夫为喻从轮王
四天一日行周遍
西去应非道路长

人世罪冤知底数。前程不是无冥府。争似静焚香一炷。无行住。声声称念弥陀父罪业尽消生有处。弥陀愿力堪凭据。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功成足步红莲去。

谁知端坐却能游
顷刻心飞到玉楼
竹影月移来户牖
便疑行树在簷头

万事到头无益己。寻思只有修行是。若送此心游宝地。还容易坐观。落日当西坠万顷红光归眼际。眼开眼闭长明媚。此观成时知法味。心欢喜临终决定生莲里。

九品莲华次第排
也应荷叶翠相挨
未知何日生莲界
无柰晨昏甚挂怀

西望乐邦云杳隔。一钩新月弯弯白。意欲往生何计策。劳魂魄弥陀一念声千百。金殿玉楼为屋宅。七重行树强松柏。华里托生非血脉。真高极。乐天不是蓬莱客。

遍看玉轴与琅函
苦劝劳生脱世凡
净土好修还不肯
莫教披却有毛衫

富贵经中谈净域。赤珠玛瑙为严饰。彼土众生当晓色。擎衣裓。妙华供养他方佛。稚小嬉游随没溺。娑婆是苦何曾识。忻厌迩来方有力。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

既有身心求净土
可无门路去娑婆
修行也只无多子
十念功成一刹那

文墨尖新无处用。已将名利浑如梦。一弗数珠随手弄。休千种。唯闻念佛心欢勇。滉漾空中仙乐动。笙箫声细天风送。接引凡夫归圣众。香云捧。男儿此日方崇重。

览遍经文与律仪
频频唯劝念阿弥
一声消尽千生业
何况唠唠久诵持

休纵心猿驰意马。牢将系念绳头把。说破十疑因智者。争传写。庐山又结莲华社。十八大贤居会下。功成五色云西驾。诸上善人都在那。相迎迓。聚头只说无生话。

池边行树不全遮
袅袅金桥露半斜
忽见化生新佛子
红莲开处噪频伽

三十六般包一袋。脓囊臭秽犹贪爱。恰似蜣蜋推粪块。无停待朝朝只在尘中㔣。若解坚心生重悔。宁拘恶逆并魁脍。一念能消千劫罪。生华内满身璎珞鸣珂𤧑。

纷纷世态尽空华
讲外无余挂齿牙
一弗数珠新换线
阿弥陀佛做冤家

一点神魂初托魄。青莲华里瑠璃宅。毫相法音非间隔。虽明白到头不似金台客。九品高低随报获。或经劫数华方拆。若是我生心性窄。应煎迫。未开须把莲华擘。

菊脑姜牙一饭余
其他安敢费功夫
从今十指无闲暇
且尽平生弄数珠

净土故乡嗟乍别。天涯流浪经时节。老去染沾眉鬓雪。思归切。闻声愿寄辽天月。念念时时修净业。临终佛定来迎接。有誓表为诚实说。广长舌三千遍覆红莲叶。

唯将焚诵是平生
夜夜唠唠一二更
只影自怜尘世外
风前月下恣经行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佛念一声分一镪。声才响。一声一佛虚空上。八万四千奇妙相。光明寿命皆无量。金色臂垂千万丈。鹅王掌誓来迎接归安养。

暮鼓晨鸡不住催
逡巡容貌变衰颓
莫言白发浑闲事
总是无常信息来

西土纹成东土坏。星飞一点千华界。勿讶神魂生去怪。无遮碍。乐邦只在同居内。八德池深华又大。加趺端坐莲华载。耳听法音心悟解。低头拜。从今跳出胞胎外。

望江南(十二首)

乐邦文类卷第五

后序

修净土者常多。得其门而径造者无几。论净土者常多。得其要而直指者或寡矣。曾未闻有以自障自蔽为说者。因得以言之。夫自障莫若爱。自蔽莫若疑。但使疑爱二心了无障碍。则净土一门。未始间隔。

弥陀洪愿常自摄持。必然之理也。昔无为子。甞序天台十疑论有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斯言可谓知本矣。请试以一事订之。如晋远法师。蕲向西方。甞结莲社于庐山。以渊明则招之。贵其能达而断爱也。于灵运则拒之。为其心杂而念不能专也。岂非政以二者为净土之津要乎。余于是得净土之说。异乎昔之云者如是而已。盖甞谓。今有慕修净业者。当如渊明可也。虽招之不来。笱愿之必达。要是胸中了无一物。求念尚不可得。何爱之可断乎。故不求则已。求则孰御焉。抑余甞拟净土赞有曰。但除自障碍要生即便生。又曰。不断拕泥缆。徒加舟楫功。盖亦有激云尔。吾宗宗晓讲师。既以净业自力。将又推己。及物纂乐邦文类。自经论而下。与夫古今名公暨吾释氏之文。凡有关于净土。悉发挥而载集焉。其为书富。为说博。劝信甚详。至于示造修。不一端而止。究其用心。可谓勤。且美矣。虽然吾恐多方以惑。其志不一。念不断爱。以自障蔽。则又吁可悲也。故特表发其说。有以贯之。愿与同志者。一之以专念。本之以断爱。而后加之以善愿。则净土门断可造矣。斯文岂徒然哉。

时庆元庚申良月圆日南湖柏庭(善月)

怀净土诗(一百八首)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瞥。无边生死自羁留。

四大聚成元兔角。六根传住白龟毛。沤花影里翻筋斗。出没阎浮是几遭。

东海一丸红弹子。流光日日射西林。世间多少奇男子。谁向窓前惜寸阴。

捏目横生空里华。妄将三界认为家。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纤尘总自遮。

爱绳牵入苦娑婆。器到黄泉泪转多。孰谓别离穷劫恨。通身浑是古弥陀。

迷时无悟悟无迷。究竟迷时即悟时。迷悟两头俱拽脱。镬汤元是藕花池。

四十八愿水投水。千百亿身空合空。法藏慈尊无面目。不须重觅紫金容。

正念阿弥陀佛时。宝池树影日迟迟。更驰心欲归清泰。又是重裁眼上眉。

浊水尽清珠有力。乱心不动佛无机。眼前尽是家乡路。不用逢人觅指归。

万劫死生如重病。一声佛号最良医。到头药病俱忘却。不用重宣母忆儿。

成住坏空真净土。见闻知觉古弥陀。但于当处忘生灭。父子相牵出爱河。

一炉古篆一枝莲。目挂寒空万虑捐。清泰故家归便得。谁分东土与西天。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

大梦宅中无一法。于无法处有千差。回观自性离分别。念念纯开白藕华。

暗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驱尽莫耽眠。髅压碎须弥枕。匝地香风绽白莲。

藕池无日不花开。四色光明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血池干处藕池清。剑树枯时宝树荣。苦乐本来无住相。于无住处自圆成。

乐土本无三恶道。禽声浑是佛宣流。当机未尽众生界。啼断春风卒未休。

鹦鹉频伽遶树鸣。好音和雅正堪听。殷勤不断缘何事。曲为劳生味己灵。

自家一个古弥陀。声色头边蹉过多。狭路相逢如不荐。未知何劫离娑婆。

故乡易到路无差。白日青天被物遮。剔起两茎眉自看。火坑都是白莲花。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疎亲。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华国里人。

佛与众生夙有缘。众生与佛性无偏。奈何甘受娑婆苦。不肯同头着痛鞭。

念根是一串轮珠。痛策归鞭作远图。念到念空和念脱。不知身住白芙蕖。

人间天上与泥犁。劳我升沈是几时。白藕有根如不种。尘沙生死自羁縻。

七重行树影交加。昼夜开敷白藕华。佛手自来遮不得。众生何事觅无涯。

白玉毫吞红菡萏。紫金聚映碧瑠璃。本来自性常如此。既禀同灵合共知。

黄金丈六老爷身。白藕常敷劫外春。等视众生如赤子。以何缘故不相亲。

六时不断雨天华。风味新奇孰有加。清旦满盛衣裓里。归来重献佛袈裟。

烛破群幽大日轮。光明中现紫金人。妙存心观忘诸见。觌体何曾间一尘。

最初注想存涓滴。念力增深至禹门。观尽百千香水海。不消轻放一毫吞。

独坐幽斋万虑逃。一团山月上松梢。不将迷悟遮心眼。尽是眉间白玉毫。

八功德水映金沙。百宝楼台散晓霞。更有一般奇特事。开敷红藕大如车。

自性弥陀不用参。五千余卷是司南。不于当念求真脱。拟逐文言落二三。

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自心无住云何了。系念慈尊六字名。和念等闲都打脱。西天此土不多争。

自家一个弥陀佛。论劫何曾著眼看。今日更随声色转。这回欲要见还难。

贺了新正看上元。万家银烛照金莲。展开常寂光明土。佛法何曾不现前。

示入泥洹记仲春。风前歌舞恨波旬。谁知自性黄金佛。常共千华转法轮。

寒食荒郊尽哭天。有谁遥念老金仙。劫初埋向莲华土。不要人来化纸钱。

初夏清和四月时。九龙喷水沐婴儿。乐邦化主无生灭。只把黄金铸面皮。

不悬艾虎庆端阳。惟面西方古道场。一炷炉熏一声磬。六门风递藕花香。

清泰故家无六月。从教火伞自张空。金沙地上经行处。阵阵吹来白藕风。

七月人间暑渐衰。晚风池上正相宜。遥观落日如悬鼓。便策归鞭已较迟。

登楼共赏中秋月。回首谁思父母邦。不问多生逃与逝。至今垂念未相忘。

谁知九日东篱菊。便是西方四色花。一个髑髅干得尽。百千闻见自无差。

人间十月尽开𬬻。深拨寒灰问有无。金色愿王元是火。能烧干劫爱河枯。

群阴剥尽一阳来。五叶心花当处开。遍界枝条无著处。香风吹上玉楼台。

腊尽时穷事可怜。东村王老夜烧钱。即心自性弥陀佛。满面尘埃又一年。

一串数珠鸟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

念佛直须图作佛。不图作佛念何为。但当抱识含灵者。白藕华皆有一枝。

念佛须期念到头。到头和念一齐收。娑婆苦海风涛静。稳泛乐邦红藕舟。

四蛇同箧险复险。二鼠侵藤危更危。不把莲华栽净域。未知何劫是休时。

人间五欲事无涯。利锁名缰割不开。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须辛苦待当来。

自性弥陀绝证修。只消扣己便相投。瞥于当念存能所。又被空华翳两眸。

深思地狱发菩提。父母家邦勿再迷。痛策归鞭宜早到。莫教重待日沈西。

要结莲华会上缘。是非人我尽倾捐。无时不作难遭想。欢喜同登解脱船。

为存爱见起贪瞋。埋没黄金丈六身。今日幸然归净土。不应仍旧惹风尘。

藕丝缚住金乌足。业火烧开车轴花。更有一般难信法。脚尖踢出佛如麻。

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天九品莲。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心坚。

七重密覆真珠网。三级平铺码碯堦。安养导师悲愿切。遥伸金臂接人来。

寄语娑婆世上人。要寻归路莫因循。银山铁璧如挨透。千叶莲开别是春。

长鲸一吸四溟干。自性弥陀眼界宽。眉里玉毫遮不得。珊瑚枝上月团团。

六时扣问黄金父。赤子飘零几日归。话到轮回无尽处。相看不觉泪沾衣。

朝参暮礼效精勤。金沼莲胎入梦频。粉骨碎身千万劫。未应容易报慈尊。

才要归家即到家。何须特地起咨嗟。门前大路如弦直。拟涉思惟路便差。

一钩萝月照松龛。门外无人宿草庵。万亿紫金身化主。不离当念是同参。

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飞总是魔。

势至曾参日月光。教令存想念西方。自从亲证三摩地。不离慈尊左右傍。

泥牛耕破莲华土。铁马蹋翻功德山。自性弥陀浑不觉。犹将心镜照慈愿。

道人别有惟心土。不属东西南北方。眨得眼来千里隔。难将悲愿当慈航。

观经是一卷家书。日落之方有故居。多办资粮期早到。免教慈父日嗟吁。

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

跳出娑婆即是家。不须特地觅莲华。娑婆不异莲华土。自是从前见处差。

昔有士夫吴子才。扣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藕胎。

莲华国土无金锁。闻见堆中有铁围。透得目前声与色。百千贤圣合同归。

活计惟撑一只船。流行坎止只随缘。古帆几度张明月。满目纯开佛海莲。

船居念佛佛随船。常寂光摇水底天。两岸中流如不触。枝枝红藕发心田。

破晓移船直过东。满帆披拂藕华风。一尊自性弥陀佛。出现扶桑照眼红。

船上西来忆故乡。四花地上晚风凉。飘零不奈归心切。一片轻帆挂夕阳。

任运移船过水南。不须向外觅同参。自家屋里弥陀佛。念念开敷优钵昙。

船驾天风上北方。风汀月渚映心光。忽移念入同居土。不觉浑身在藕航。

船往东西南北了。依前不离古滩头。等闲拨转虚空柁。香气满船花满舟。

若不行船便住家。从教门外拽三车。笑看火宅深深处。陆地纯开水面华。

现成公案绝商量。晓磬频敲蜡炬长。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递白莲香。

心中有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花开赤白间青黄。

念心如影每随形。静闹闲忙不暂停。打破形躯和影灭。西天此土绝途程。

青旦黄昏礼忏摩。低头泣告老弥陀。轮回六趣知多少。誓欲今番出网罗。

扶出顶中红肉髻。扫空省里白毫光。阿弥陀佛和声吐。旷劫轮回应念忘。

金沙地上无红藕。赤肉团中有至尊。千圣顶𩕳移一步。等闲踢倒涅槃门。

六个驴儿拽辆车。雨余泥滑路尤赊。阿弥陀佛悲心切。痛策归鞭欲到家。

念弥陀佛苦无难。入圣超凡一指弹。除却弥陀存正念。万般闻见不相干。

是非莫辩事休寻。更遇繁难莫惧心。常与愿王省厮结。百千魔恼不能侵。

弥陀西往祖西来。念佛参禅共体裁。积劫疑团如打破。心花同是一般开。

讲座平分性相宗。相成相破不相同。朅来讲到花池上。菡萏何曾两样红。

佛教戒衣持净戒。律云五戒未全修。那知六字真经里。八万威仪一句收。

六方佛出广长舌。俱赞娑婆念佛人。须信白莲花世界。无时不散劫壶春。

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么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

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

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

贫乏之人念佛时。且无家事涉思惟。赤条条地空双手。直上莲华占一枝。

老来念佛正相当。去日无多莫暂忘。南无阿弥陀六字。是名越苦海慈航。

尽道少年难念佛。我云年少正相当。看他八岁龙王女。掌上神珠放宝光。

身膺宰辅与朝郎。盖世功名世莫量。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一等师家每劝人。自心三昧不精勤。身居净白莲华土。空把弥陀播口唇。

一般平等惟心土。贵贱贤愚没两途。漆桶要教连底脱。大家齐用着工夫。

机动籁鸣惟自然。不谈净土不谈禅。若于句外同相委。百八摩尼一串穿。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