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984

往生净土忏愿仪

第三明正修意

大集明七七日。鼓音王及大弥陀经十日十夜。十六观经及小弥陀经。明七日七夜。取此三等为期。决不可减。言正修意者。天亲论曰。明何义观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土。云何观。云何生信心。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何等为五。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乃至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如是善知回向。得三种顺菩提门。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故全用论文为今正意。但加忏悔者。为令除灭往生障故。为顺佛慈速度生故。当须一心一意满七七日。乃至七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及弥陀世尊。若坐若行皆勿散乱。不得如弹指顷念世五欲。及接对外人语论戏笑。亦不得托事延缓放逸睡眠。当于瞬息俯仰系念不断。为求往生一心精进。问行法既多。云何一心。答有理有事。一者理一心。谓初入道场。乃至毕竟虽涉众事。皆是无性不生不灭。法界一相如法界缘。名理一心。二者事一心。谓若礼佛时。不念余事。但专礼佛。诵经行道亦复如是。是名事一心也。

第五礼请法(当更添香如前䠒跪。执香炉端意勤重。遍请三宝来入道场。不可轻率延屈至尊。当须三业并切一心奉请。若不尔者虚请无益。各想一一如来随其方面。领诸眷属入我道场。如住目前畟塞虚空。不得刹那起于杂念。但初八日迎请。余时不用。首人唱云)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是我等师。说诸大乘令我修净土业。故须初请。当各运心感此恩德。如是三请。每一遍请时想云。我三业性如虚空。释迦如来亦如是。不起真际为众生。与众俱来受供养。下共例为三请)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五十三佛即法藏比丘未出世前。次第有此诸佛五十四。方是世自在王佛为法藏师。请时应知之想偈同前。但改佛名)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世王佛即法藏本师。依彼佛所发四十八愿。请时须知之。偈同前。改云自在王佛亦如是。此佛并前五十三佛。出大本无量寿佛经)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现在不动佛等。尽十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此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称赞极乐。是故须请求护念故。出称赞净土经。请时应想。从彼十方来。改偈云。十方诸佛亦如是。余皆同前)

一心奉请。南无往世七佛。未来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弥陀是忏愿之主。应想领无边眷属。至我道场摄受护念。各各雨泪勤重三请。决定须来正坐道场。余佛菩萨悉是证明。改偈如前。此最后请者。准普贤忏法应知)

一心奉请。南无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及彼净土所有经法。十方一切尊经。

十二部真净法宝(应想二处法宝。一十方法宝。二净土法宝。想净土法时。遍想佛菩萨水鸟乐树皆说妙法。随我请来显现道场。令我道场如彼净土无异。想云。法性如空无所见。二处法宝难思议。我今三业如法请。俱时显现受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无能胜菩萨。不休息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偈同请佛。但改云诸大菩萨亦如是。当请时想文殊普贤等皆在净土。如愿王经说)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坐莲华座侍佛左边。威德光明悉皆无量。偈同前作)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坐莲华座侍佛右边。亦如观音不异)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阿僧祇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即弥陀因身。修行四十八愿摄化众生。当念此恩德。偈如前说)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新发道意。无生不退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经云不退及一生补处诸大菩萨。请时应如是想。偈如前)

一心奉请。南无此土舍利弗等。一切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想遍法界请贤圣僧)

一心奉请。此土梵释四王一切天众。摩罗天主。龙鬼诸王。阎罗五道主善罚恶守护正法护伽蓝神。一切贤圣(例皆三请来此守护惟除礼拜应知)

上所奉请弥陀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海众一切贤圣。唯愿不舍大慈大悲。他心道眼无碍见闻身通自在。降来道场安住法座。光明遍照摄取我等。哀怜覆护令得成就菩提愿行。释迦文佛。定光佛等。世自在王佛。十方三世一切正觉。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三乘圣众。唯愿悉来慈悲摄护。诸天魔梵龙鬼等众。护法诸神一切贤圣。悉到道场安慰坚守同成净行(三说)

第七礼佛法(赞叹竟。应礼诸佛。当礼佛时。须想一切诸佛是我慈父。能令我生诸佛净土故)

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唱竟一礼。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下去同用)

一心敬礼。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五十三佛如礼请中说。当想此身如幻如化。自见对彼佛前作礼。偈同上。但改云五十三佛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前。下去倣此)

一心敬礼。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法藏本师应知)

一心敬礼。东方不动佛等。尽东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此下十方佛皆出广长舌相。称赞极乐。当想此身对河沙净土佛前)

一心敬礼。东南方最上广大云雷音王佛等。尽东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南方日月光佛等。尽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南方最上日光名称功德佛等。尽西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方放光佛等。尽西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佛等。尽西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佛等尽。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佛等。尽东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上方梵音佛等。尽上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下方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佛等。下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往古来今三世诸佛。七佛世尊。贤劫千佛。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三礼。但改偈云。为求往生接足礼)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佛菩萨等所说经法。乃至水鸟乐树一切法音清净法藏(想彼净土法宝显现道场。偈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一皆悉归命礼)

一心敬礼。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藏(此土法宝。偈如前)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侍弥陀左边。坐莲华座。偈同礼佛。但改菩萨为异)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侍佛右边。如观音不异)

一心敬礼。过去阿僧祇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无生不退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新发道意菩萨。及十方来生净土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常精进菩萨等。尽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大智舍利弗。阿难持法者。诸大声闻缘觉。一切得道贤圣僧。

第八忏愿法(总有五法。今举初后。故云忏愿)

一明忏悔法(悔有事理。应须并运。事则竭其三业。不惜身命流血雨泪。披露罪根不敢覆讳。理则观罪实相。能忏所忏皆悉寂灭。如余文广说。知事理已。当须等心普为一切忏悔。想云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弥陀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想已唱云)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至诚忏悔(唱已一礼。各执香炉。先运逆顺十心。始则背真逐妄。名顺十心。今则背妄向真。名逆十心。有事有理应细思之。从初至拨无因果是顺。故于今日深信。下去是逆。至正陈忏悔时。亦须扶此逆顺之意。想云。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一。外加恶友二。不随喜他一毫之善三。唯遍三业广造众罪四。事虽不广恶心遍布五。昼夜相续无有间断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七。不畏恶道八。无惭无愧九。拨无因果十。故于今日深信因果一。生重惭愧二。生大怖畏三。发露忏悔四。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六。勤策三业翻昔重过七。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八。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九。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十。唯愿十方诸佛。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听我忏悔)

我比丘(某甲)至心忏悔。十方诸佛。真实见知。我及众生。本性清净诸佛住处。名常寂光遍在刹那。及一切法。而我不了。妄计我人。于平等法中。而起分别。于清净心中。而生染著。以是颠倒。五欲因缘。生死循环。经历三界。坐此相续。不念出期。而复于中。造极恶业。四重五逆。及一阐提。非毁大乘。谤破三宝。谤无诸佛。断学般若。用十方僧物。用佛塔物。污梵行人。习近恶法。于破戒者。更相赞护。三乘道人。种种毁骂。内覆过失。外现威仪。常以五邪。招纳四事。不净说法。非律教人。因佛出家。反破佛法。违逆师长。如法教诲。恣行贪恚。无惭耻心。以是因缘。诸恶业力。命终当堕阿鼻地狱。猛火炽然。受无量苦。千万亿劫。无解脱期。今始觉知。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十方世尊。阿弥陀佛。久已于我。生大悲心。无数劫来。为度我故。修菩提道。不惜身命。今已得佛。大悲满足。真实能为一切救护。我今造恶。必堕三涂。愿起哀怜。受我忏悔。重罪得灭。诸恶消除。乃至娑婆生因永尽。诸佛净土。如愿往生。当命终时。悉无障疑(忏悔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礼已以头三叩于地。表三处作礼。一谓弥陀世尊。二净土三宝。三十方三宝。应三说忏悔等文。自看时早晚。若时促略云。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下四悔准此)

第十坐禅法

如上事毕。当于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所修观门。经论甚多。初心凡夫那曾遍习。今从要易想略示二种。于二种中仍逐所宜。未必并用。其有于余观想。熟者任便。但得不离净土法门皆应修习。所言二种。一者扶普观意。坐已自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想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时。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二者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于华上。专系眉间白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棱。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注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所有皆空。一如镜中面像。如水现月影。如梦如幻。虽空而亦可见。二皆心性所现所有者。即是自心。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即痴。无想即泥洹。心有心无皆名有想。尽名为痴。不见法性。三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久而乃起(广如别说)问念佛三昧久习方成。十日七日修忏之者。云何卒学。答缘有生熟。习有久近。若过去曾习。及今生预修。至行忏时薄修即得。若宿未经怀。近忏方学。此必难成。然虽不成。亦须依此系心为坐禅。观境经云。若成不成。皆灭无量生死之罪生诸佛前。又云。但闻白毫名字灭无量罪。何况系念。凡欲修者。勿生疑怖自谓无分。彼佛有宿愿力。令修此三昧者皆得成就般舟。依三力成就。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己功德力。观经但闻无量寿佛二菩萨名。能灭无量生死之罪。况忆念者乎。若有乐修余观。当自随情。坐已即起随意佛事。或要修观更坐无妨。若不惯习坐。乃行道称念亦得。于夜梦中见弥陀佛。具如经说。

往生净土忏愿仪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