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问言:『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幻人学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得萨婆若不?』我当云何答?」
佛告须菩提:「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与幻有异不?受、想、行、识与幻有异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于汝意云何?眼与幻有异不?乃至意与幻有异不?色乃至法,与幻有异不?眼界乃至意识界与幻有异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与幻有异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四念处与幻有异不?乃至八圣道分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空、无相、无作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檀波罗蜜与幻有异不?乃至十八不共法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异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世尊!受想行识不异幻,幻不异受想行识,识即是幻,幻即是识。世尊!眼不异幻,幻不异眼,眼即是幻,幻即是眼。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世尊!四念处不异幻,幻不异四念处,四念处即是幻,幻即是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异幻,幻不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垢有净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生有灭不?」
「不也!世尊!」
「若法不生不灭,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五受阴假名是菩萨不?」
「如是!世尊!」
「于汝意云何?五受阴假名有生灭、垢净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若法但有名字,非身非身业,非口非口业,非意非意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
「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以无所得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幻人学。何以故?世尊!当知五阴即是幻人,幻人即是五阴。」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是五阴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如梦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梦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
「于汝意云何?如响、如影、如焰、如化五众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响、影、焰、化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六情亦如是。世尊!识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众。是法皆内空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故不可得。」
【论】
问曰:
须菩提何以故以是事问佛?若人问:「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得作佛不?」应答言:「不得。」幻人虚诳,无有本末。是事易答,何以故问佛?
答曰:
上品佛答舍利弗甚深空义,须菩提作是念:「诸法一相无分别。若尔者,幻人及实菩萨无异。而菩萨行诸功德得作佛;幻人无实,但诳人眼,不能作佛。」
问曰:
幻人不能行功德,以无心识,云何言行?
答曰:
虽实不行,人见似行,故名为行。如幻人以饮食、财物、七宝布施,出家持戒、忍辱、精进、坐禅、说法等,无智人谓是为行,不知是幻。
须菩提作是念:「若如佛说『诸法一相无所有,但是虚诳』,幻人及实菩萨乃至佛等无有异。如幻人亦幻作佛,行六波罗蜜,降魔兵,坐道场,成佛道,放光明,说法度人;实菩萨行实道,得作佛,度众生,有何差别?」
佛言:「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
问曰:
佛何以不直答,而还问令随意答?
答曰:
须菩提以空智慧,观三界五众皆空,心生厌离;诸烦恼习故,虽能总相知诸佛法空,犹有所贵,不能观佛法如幻无所有,以是故方喻说。如汝以五众空为证,诸佛法亦尔;汝观世间五众为空,我观佛法亦尔。
是故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与幻有异不?幻与色有异不?乃至受、想、行、识亦如是。」若异者汝应问,若不异不应作是问。
须菩提言:「不异。」
问曰:
若色不异幻可尔,幻人有色故,云何言受、想、行、识如幻不异?
答曰:
幻人有喜、乐、忧、苦相,无智人见,谓为有受、想、行、识。
复次,佛譬喻欲令人知五受众虚诳如幻;五受众虽与幻无异,佛欲令解故,为作譬喻。众生谓幻是虚诳;五受众虽有,与幻无异。是故须菩提一心筹量,知「五众与幻无异」。所以者何?如幻人色诳肉眼,能令生忧、喜、苦、乐;五受众亦能诳慧眼,令生贪欲、瞋恼诸烦恼等。如幻,因少许呪术、物事、语言为本,能现种种事,城郭、庐观等;五受众亦以先世少许无明术因缘,有诸行、识、名色等种种,以是故说不异。
如人见幻事生著心,废其生业,幻灭时生悔;五受众亦如是,先业因缘幻生今五众,受五欲、生贪瞋,无常坏时,心乃生悔:「我云何著是幻五众,失诸法实相?」
佛问,须菩提乐说门故答言:「幻与色不异。」
若不异,是色法即是空,入不生不灭法中;法若不生不灭,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作佛?
须菩提作是念:「若尔者,菩萨何以故种种行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知其念,即答:「五众虚诳,但以假名故,号为菩萨。是假名中,无业、无业因缘,无心、无心数法,无垢、无净,毕竟空故。」
佛言:「菩萨应如幻人行般若波罗蜜,五众即是幻人无异,从先世业因缘、幻业出故。是五众亦不能得成就佛。何以故?性无所有故。」余梦、化、影、响等亦如是。
问曰:
何以故说「识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众」?
答曰:
是识,十二因缘中第三事,是中亦有色,亦有心数法,未熟故受识名,从识生六入,是二时俱有五众。色成故名五情,名成故名意情;六情不离五众,以是故说识即是六情。
问曰:
若尔者,十二因缘中处处皆有五众,何以但说六情有五众?
答曰:
是识今身之本,众生于现在法中多错;名色未熟,未有所能故不说;六情受苦乐,能生罪福故说。其余十一因缘,故说五众。
复次,佛知五百岁后,学者分别诸法相各异,离色法说识,离识法说色;欲破是诸见,令入毕竟空故,识中虽无五情,而说「识即是六情」;六情中虽不具五众,而说「六情即是五众」。
复次,先世但有心住六情,作种种忆想分别故,生今世六情、五众身;从今世身起种种结使,造后世六情、五众;如是等展转。是故说「识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众」。
是法内空中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不可得。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发大乘意菩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将无惊、怖、畏?」
佛告须菩提:「若新发大乘意菩萨于般若波罗蜜无方便,亦不得善知识,是菩萨或惊、或怖、或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方便?菩萨行是方便,不惊、不畏、不怖?」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萨婆若心,观色无常相,是亦不可得;观受、想、行、识无常相,是亦不可得。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中方便。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色苦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应萨婆若心,观色无我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色空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无相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无作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寂灭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观色离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中方便。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无常相,是亦不可得;观色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寂灭相、离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是时菩萨作是念:『我当为一切众生说是无常法,是亦不可得;当为一切众生说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寂灭相、离相,是亦不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色无常亦不可得;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识无常亦不可得;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色苦、无我、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诸法无常相,乃至离想,忍欲乐,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萨婆若心,观色无常相亦不可得,乃至离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应萨婆若心,不舍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毘梨耶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起声闻辟支佛意及余不善心,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思惟:『不以空色故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以空眼故眼空,眼即是空,空即是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不以空受故受空,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以空四念处故四念处空,四念处即是空,空即是四念处;乃至不以空十八不共法故十八不共法空,十八不共法即是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不怖。」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守护故,闻说是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不怖?」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者,说色无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说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色苦亦不可得,说受、想、行、识苦亦不可得;说色无我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无我亦不可得;说色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眼无常乃至离亦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说无常乃至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修四念处法乃至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乃至说修十八不共法,修一切智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论】
问曰:
须菩提何以生此疑,问佛言「新发意菩萨闻是将无恐怖」?
答曰:
闻无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但空五众法亦不能行般若波罗蜜,以是故生疑:「谁当行般若波罗蜜?」是故问佛。
佛言:若菩萨内外因缘不具足,当有恐怖。内因缘者,无正忆念,无利智慧,于众生中无深悲心,内无如是等方便。外因缘者,不生中国土,不得闻般若波罗蜜,不得善知识能断疑者,无如是等外因缘。内外因缘不和合故,生惊、怖、畏。
今须菩提问是方便,佛答:「一切种智相应心观诸法,亦不得诸法。」
问曰:
方便有观色无常等种种相故不怖畏,今何以但说「萨婆若相应心观诸法故,不恐不怖」?
答曰:
菩萨先来但观诸法空,心麁故生著;今忆想分别观,如佛意:「于众生中起大悲,不著一切法,于智慧无所碍,但欲度众生。以无常、空等种种观诸法,亦不得是法。」
如是观诸法已,作是念:「我以是法度众生,令离颠倒。」以是故心不著,不见定实有一法;譬如药师和合诸药,冷病者与热药,于热病中为非药。
二施中法施大故,是名檀波罗蜜。
五波罗蜜亦如是随义分别。
复次,菩萨方便者,非十八空故令色空。何以故?不以是空相强令空故,色即是空;是色从本已来常自空,色相空故,空即是色;乃至诸佛法亦如是。
善知识者,教人令以是智慧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先知无常、空等诸观,今惟说「回向」为异。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随恶知识,闻说是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一切智心,修般若波罗蜜,得是般若波罗蜜,念是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皆得、皆念。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萨婆若心,观色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观受、想、行、识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观眼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乃至观意触因缘生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于诸法空有所念、有所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离萨婆若心,修四念处,亦念、亦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亦念、亦得。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方便故,闻是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随恶知识,闻般若波罗蜜惊、怖、畏。」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知识教离般若波罗蜜,离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恶知识。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恶知识,不说魔事、不说魔罪,不作是言:『恶魔作佛形像来教菩萨离六波罗蜜,语菩萨言:「善男子!用修般若波罗蜜为?用修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为?」』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复作佛形像到菩萨所,为说声闻经:若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教诏分别演说如是经;终不为说魔事、魔罪,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形像到菩萨所,作是语:『善男子!汝无真菩萨心,亦非阿毘跋致地,汝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说如是魔事、魔罪,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色空,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空,无我、无我所;眼空,无我、无我所;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无我、无我所;檀波罗蜜空,乃至般若波罗蜜空;四念处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汝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辟支佛身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十方皆空,是中无佛、无菩萨、无声闻。』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和尚、阿阇梨身到菩萨所,教离菩萨道,教离一切种智;教离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教离檀波罗蜜,乃至教离十八不共法;教入空、无相、无作;作是言:『善男子!汝修念是诸法,得声闻证,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父母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子!汝为须陀洹果证故勤精进,乃至阿罗汉果证故勤精进,汝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受无量阿僧祇劫生死,截手截脚,受诸苦痛!』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眼无常可得法,乃至意无常可得法;眼苦,眼无我,眼空、无相、无作、寂灭、离,说可得法,乃至意亦如是。用有所得法,说四念处;乃至用有所得法,说佛十八不共法。』须菩提!如是魔事、魔罪,不教、不说,当知是菩萨恶知识。知已,当远离之!」
【论】
释曰:
先略说无方便,今欲广说无方便,所谓离一切种智相应心行般若波罗蜜,取是般若波罗蜜定相;五波罗蜜乃至诸佛法亦如是。是自无方便。又得恶知识教故。
复次,恶知识,大失利益,种种坏人,是大恶因缘故,佛更种种因缘说恶知识相。恶知识者,教人远离六波罗蜜。或不信罪福报故,教远离。或著般若波罗蜜故,言:「诸法毕竟空,汝何所行?」或赞叹小乘:「汝但自免老、病、死苦,众生何豫汝事?」如是等种种因缘教令远离,是名恶知识。
复次,恶知识者,不教弟子令觉知魔是佛贼。魔者欲界主,有大力势,常憎行道者。佛威力大故,魔无所能,但能坏小菩萨。乃至作佛形像来坏菩萨行六波罗蜜。或赞叹、开解、论说随声闻所应学经法。或作佛身来语之言:「汝不任得佛。」或说:「眼等一切诸法空,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或作辟支佛身,或说:「十方世界中三乘人空,求佛道者,但有空名,汝云何欲作佛?」或教令远离菩萨三十七品,令入声闻三解脱门中:「汝入是三门实际作证,得尽众苦;汝勤精进,汝为得四果故,何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或作和尚、阿阇梨、父母来,教令远离佛道:「空当受是截手、脚、耳、鼻等以与求者。若不与,则破求佛意;若与,则受是辛苦。」或时作阿罗汉比丘被服来,为说:「眼是定无常相、苦空无我相无作、寂灭、离,乃至诸佛法亦如是。」用有所得、取相忆念分别说。如是等种种无量魔事,不教令觉知,是为恶知识。
「远离」者,以其无利益。如软语贼,转来亲近,近则害人,恶知识复过于是!所以者何?是贼但能害今世一身,恶知识则世世害人;贼但能害命、夺财,恶知识则害慧念命根,夺佛法无量宝。知已,急当身、心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