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阿难称誉品第三十六
【经】
尔时,慧命阿难白佛言:「世尊!何以故不称誉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但称誉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尊导!阿难!于汝意云何?不回向萨婆若,布施得称檀波罗蜜不?」
「不也!世尊!」
「不回向萨婆若,尸罗、羼提、毘梨耶、禅,智慧是般若波罗蜜不?」
「不也!世尊!」
「以是故知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尊导,是故称誉。」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回向萨婆若作檀波罗蜜,乃至作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以无二法布施回向萨婆若,是名檀波罗蜜;以不生、不可得回向萨婆若布施,是名檀波罗蜜。乃至以无二法智慧回向萨婆若,是名般若波罗蜜;以不生、不可得回向萨婆若智慧,是名般若波罗蜜。」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以不二法回向萨婆若布施是名檀波罗蜜,乃至以不二法回向萨婆若智慧是名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以色不二法故,受、想、行、识不二法故,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二法故。」
「世尊!云何色不二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二法?」
佛言:「色、色相空。何以故?檀波罗蜜、色,不二不别;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檀波罗蜜,不二不别。五波罗蜜亦如是。以是故,阿难!但称誉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为尊导!阿难!譬如地,以种散中,得因缘和合故便生,是诸种子依地而生。如是,阿难!五波罗蜜依般若波罗蜜得生,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亦依般若波罗蜜得生。以是故,阿难!般若波罗蜜为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尊导!」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者,功德未尽。何以故?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则受三世诸佛无上道。所以者何?欲得萨婆若,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欲得般若波罗蜜,当从萨婆若中求。世尊!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十善道现于世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乃至十八不共法现于世间。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诸天。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便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诸佛出于世间。」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不说但有尔所功德。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无量戒众成就,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成就。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当知是人为如佛。复次,憍尸迦!一切声闻、辟支佛所有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戒众乃至解脱知见众,百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声闻、辟支佛地中心得解脱,更不求大乘法故。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尊重,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亦得今世、后世功德。」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我常当守护是人!」
【论】
释曰:
阿难虽多闻,力能分别空,而未离欲故,不能深入;虽常侍佛,不数问难空事。今佛赞叹般若波罗蜜,亦赞叹行者,是故阿难白佛言:「世尊!何以不称叹余波罗蜜及诸法,而独称叹般若波罗蜜?」
问曰:
佛从初以来常说六波罗蜜名,今阿难何以言「不称说」?
答曰:
虽说名字,不为称美,皆为入般若中故说。
佛语阿难:「一切有为法中,智慧第一;一切智慧中,度彼岸般若波罗蜜第一。」譬如行路,虽有众伴,导师第一;般若亦如是,虽一切善法各各有力,般若波罗蜜能示导出三界、到三乘。若无般若波罗蜜,虽行布施等善法,随受业行,果报有尽;以有尽故,尚不能得小乘涅槃,何况无上道!
若布施等善法,能观如佛道相不二、不生不灭、不得不失、毕竟空寂,是名「回向萨婆若」。是布施福,世世常受果报而不尽,后当得一切种智。如布施,一切法亦如是相。
问曰:
佛何以不答不二因缘,还以「不二」解?
答曰:
阿难不问不二因缘,但问「何法不二」,是故佛答:「色等诸法不二故。」
般若波罗蜜能令五事等作波罗蜜故,但称誉般若波罗蜜。
佛欲令是义了了易解故作是喻譬:「如大地能生万物,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能持一切善法种子」者,从发心来,除般若波罗蜜,余一切善法。是「因缘和合」者,是佛道中,一心、信、忍、精进不休不息、欲、受、通达、不坏,有如是等法。事得成办者,是增长者从发心起学诸波罗蜜,从一地至一地,乃至佛地是。
问曰:
帝释何以故言「佛说行者受持般若功德未尽」?
答曰:
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功德亦无量无边。说未究竟,中间外道梵志及魔来故,傍及异事,今还欲续闻。帝释深爱福德果报,乐闻般若功德,听无厌足。
今更欲闻说,故自说因缘:「世尊!若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则受三世诸佛无上道功德智慧。所以者何?般若中应求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中应求般若。」如上品末说。
行者若受持般若波罗蜜,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度众生故,集般若波罗蜜等诸功德,所谓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现于世间。是善法因缘故,有刹利大姓,乃至诸佛。
佛告天帝:「是人不但得如上功德,亦得无量戒众等功德。」
戒众者,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众生中修毕竟无畏施。众生十方中数无量无边,三世中数亦无量无边,六道、四生种类各各相亦无量无边;于此无量无边众生中,施第一所爱乐物,所谓寿命,是故得无量戒众果报。如是不杀等戒,但说名字,则二百五十。毘尼中,略说则八万四千,广说则无量无边。是戒,凡夫人或一日受,或一世,或百千万世;菩萨世世于一切众生中施无畏,乃至入无余涅槃,是名无量戒众。乃至解脱知见众,亦如是随义分别。
是五众功德,胜于二乘,不可计量。
若人书写、供养般若波罗蜜,得今世、后世功德。
问曰:
今世、后世功德深重,书、持、供养轻微,云何得二世功德?
答曰:
供养有二种:一者、効他供养,二者、深心供养。知般若功德,深心供养故,得二世功德。是般若有种种门入,若闻持乃至正忆念者,智慧、精进门入;书写、供养者,信及精进门入。若一心深信,则供养经卷胜;若不一心,虽受持而不如。
复次,有如如意宝珠,是无记色法,无心、无识,以众生福德因缘故生,有人供养者,能令人随意所得;何况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智慧、诸佛之母,诸法宝中是第一宝,若人如所闻一心信受供养,云何不得二世功德?但人不一心供养,又先世重罪故,虽供养般若而不得如上功德,般若无咎。
【经】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般若波罗蜜时,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法,诸天子益其胆力。是诸法师若疲极,不欲说法,诸天益其胆力故,便更能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供养华香乃至伎乐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众中说般若波罗蜜时,心无怯弱;若有论难,亦无畏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般若波罗蜜中亦分别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若善、若不善,若有为、若无为,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善男子、善女人住内空乃至住无法有法空故,不见有能难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受难者,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无有能难坏者。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不没、不畏、不怖。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见是法没者、恐怖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华香供养乃至幡盖,亦得是今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幡盖,是人为父母所爱,宗亲知识所念,诸沙门、婆罗门所敬,十方诸佛及菩萨摩诃萨、辟支佛、阿罗汉乃至须陀洹所爱敬,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罗等皆亦爱敬。是人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断绝时;修内空不断,乃至修无法有法空不断;修四念处不断,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断;修诸三昧门不断,修诸陀罗尼门不断;诸菩萨神通不断,成就众生、净佛世界不断,乃至修一切种智不断。是人亦能降伏难论毁谤。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幡盖,亦得是今世、后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经卷,在所住处,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荫行天、福德天、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憙见天、色究竟天,皆来到是处,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我则法施已。』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乃至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护持是善男子、善女人,诸恶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救护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诸天来到其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欢喜、礼拜。是中有小鬼辈即时出去,不能堪任是大德诸天威德故。以是大德诸天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生大心。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所住处,四面不应有诸不净,应然灯、烧香,散众名华,众香涂地,众盖幢幡种种严饰。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时,终无疲极,自觉身轻、心乐,随法偃息,卧觉安隐,无诸恶梦。梦中见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比丘僧恭敬围遶而为说法,在诸佛边听受法教,所谓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分别六波罗蜜义,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分别其义。亦见菩提树庄严殊妙;见诸菩萨趣菩提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佛成已转法轮;见百千万菩萨共集法论义,应如是求萨婆若,应如是成就众生,应如是净佛世界;亦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亦闻其名号,某方某界某佛,若干百千万菩萨、若干百千万声闻恭敬围绕说法;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复见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七宝塔;见供养诸佛塔,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幢盖。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见如是善梦,卧安觉安;诸天益其气力,自觉身体轻便,不大贪著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于此四供养,其心轻微;譬如比丘坐禅,从禅定起,心与定合,不贪著饮食,其心轻微。何以故?憍尸迦!诸天法应以诸味之精,益其气力故。十方诸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揵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益其气力。
「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今世如是功德,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虽不能受持乃至正忆念,应当书持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幡盖。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书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幢盖。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胜于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佛及弟子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幢盖。」
【论】
问曰:
天上自有般若,何以来至说法人所益其胆力?
答曰:
天上虽有般若,诸天怜愍众生故来;天来恶鬼远去,益法师胆力,令其乐说。又使众生益加信敬,以是故来。
有人言:天甘露味,微细沾洽,能入孔孔,使善男子四大诸情柔软轻利,乐有所说。
问曰:
一切说般若者皆得诸天甘露味,令其乐说不?
答曰:
不也!若有行者一心求佛道,折伏结使,衣服净洁,所说法处清净,华、香、幡、盖,香水洒地,无诸不净;是故诸天欢喜,亦利益诸听法者。
说法者虽不多读内外经书,深入般若波罗蜜义故,心不怯弱,不没、不畏、不恐。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有定法可执、可难、可破故。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中,亦分别说诸法:世间出世间、常无常、善不善等,无法不有。以备有诸法故,不怯、不畏;若但有一法,则多所阙故,有恐畏。
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烦恼折薄,诸福德增益薰身故,威德可敬。身是功德住处故,虽形体丑陋,无所能作,犹为人所爱重,何况自然端正,能利益人!
问曰:
若诸佛、沙门、婆罗门所爱敬,可尔;父母爱念,何足称?
答曰:
人虽父母所生,不顺父母教,则不爱念;菩萨于恭顺之中,倍复殊胜。
供养、恭敬、尊重道德故,沙门、婆罗门爱敬。
平实至诚,口不妄言;深爱后世功德,不著今世乐;接养下人,不自高大;若见他有过,尚不说其实,何况谗毁!若必不得已,终不尽说。给恤孤穷,不私附己。如是等事,皆是般若波罗蜜力。是人功德远闻故,诸天、世人皆所爱敬。
是供养般若波罗蜜故,世世常得六波罗蜜等,无有断绝时。是人福德智慧名闻故,若有问难毁谤,悉能降伏。
复次,诸天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来至般若所住处。
复次,山河、树木、土地、城廓一切鬼神,皆属四天王;四天王来故,皆随从共来。
是诸鬼神中有不得般若经卷者,是故来至般若波罗蜜处供养、读诵、礼拜,亦为利益善男子故。此亦是今世功德,以诸天善神来故。
天帝破肉眼人疑,故问:「云何知大德天来?」
答:时见大光明,若闻殊异之香,亦以如先说住处清净故。
问曰:
人身不净内充,外净何益?
答曰:
净其住处及以衣服,则外无不净;外无不净故,诸天欢喜。譬如国王大人来处,群细庶民避去;诸大德天来,小鬼去亦如是。大天威德重故,旧住小鬼避去。是诸大天来近故,是人心则清净广大。
行者若欲令大德天来,当如经所说。
恶鬼远去故,身心轻便。所以者何?近诸恶鬼,令人身心渐恶;譬如近瞋人,喜令人瞋;近美色,则令人好色情发。
是人内外恶因缘远离故,卧安觉安,无诸恶梦;若梦,但见诸佛,如经所说。
问曰:
般若波罗蜜在佛身中,若供养一佛,则供养般若波罗蜜,何以言「供养十方佛,不如供养般若波罗蜜」?
答曰:
供养者心,若供养佛,取人相;人毕竟不可得,以取相故,福田虽大而功德薄少。供养般若波罗蜜者,则如所闻般若中,不取人相、不取法相,用是心供养故,福德大。
复次,般若波罗蜜,是一切十方诸佛母,亦是诸佛师。诸佛得是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及无量光明、神通变化,皆是般若波罗蜜力。以是故,供养般若波罗蜜胜。
以是等因缘故,胜供养十方诸佛,非不敬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