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
佛言:「是般若波罗蜜。」
「世尊!般若波罗蜜能照一切法,毕竟净故。世尊!应礼般若波罗蜜。世尊!般若波罗蜜不著三界。世尊!般若波罗蜜除诸暗冥,一切烦恼诸见除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一切助道法中最上。世尊!般若波罗蜜安隐,能断一切怖畏苦恼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能与光明,五眼庄严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能示导堕邪道众生,离二边故。世尊!般若波罗蜜是一切种智,一切烦恼及习断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法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不生不灭,自相空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远离生死,非常非灭故。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救者作护,施一切珍宝故。世尊!般若波罗蜜具足力,无能破坏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能转三转十二行法轮,一切诸法不转不还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能示诸法性,无法有法空故。世尊!应云何供养般若波罗蜜?」
佛言:「当如供养世尊。礼般若波罗蜜,当如礼世尊。何以故?世尊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世尊;世尊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般若波罗蜜中生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
尔时,释提桓因心念:「何因缘故舍利弗问是事?」念已,语舍利弗:「何因缘故问是事?」
舍利弗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守护,以沤和拘舍罗力故,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法住,于其中间所作善根,一切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故,我问是事。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胜檀波罗蜜、尸罗、羼提、毘梨耶、禅波罗蜜。譬如生盲人,若百、若千、若百千而无前导,不能趣道、入城。憍尸迦!五波罗蜜亦如是,离般若波罗蜜,如盲无导,不能趣道、不能得一切种智。憍尸迦!若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将导,是时五波罗蜜名为有眼;般若波罗蜜将导,得波罗蜜名字。」
释提桓因语舍利弗:「如汝所言,般若波罗蜜将导五波罗蜜故,得波罗蜜名字。舍利弗!若无檀波罗蜜,五波罗蜜不得波罗蜜名字;若无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五波罗蜜不得波罗蜜名字。若尔者,何以故独赞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无檀波罗蜜,五波罗蜜不得波罗蜜名字;无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五波罗蜜不得波罗蜜名字。但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以是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生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色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受、想、行、识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檀波罗蜜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乃至禅波罗蜜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智,一切种智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如是诸法不生故,般若波罗蜜应生。」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色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乃至一切诸法不生故般若波罗蜜应生?」
佛言:「色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乃至一切诸法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般若波罗蜜生。」
舍利弗白佛言:「如是生般若波罗蜜,与何等法合?」
佛言:「无所合,以是故得名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合何等法?」
佛言:「不与不善法合,不与善法合;不与世间法合,不与出世间法合;不与有漏法合,不与无漏法合;不与有罪法合,不与无罪法合;不与有为法合,不与无为法合。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为得诸法故生,以是故于诸法无所合。」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亦不合萨婆若?」
佛言:「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亦不合萨婆若,亦不得。」
释提桓因言:「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亦不合萨婆若,亦不得?」
佛言:「般若波罗蜜不如名字、不如相、不如起作法合。」
释提桓因言:「今云何合?」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如不取、不受、不住、不著、不断,如是合,亦无所合。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一切法合,亦无所合。」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一切法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念:『般若波罗蜜,若一切法合、若不合。』是菩萨摩诃萨则舍般若波罗蜜、远离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复有因缘,菩萨摩诃萨舍般若波罗蜜、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是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空虚、不坚固。』是菩萨摩诃萨则舍般若波罗蜜、远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以是因缘故,舍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信般若波罗蜜,为信何法?」
佛告须菩提:「信般若波罗蜜,则不信色,不信受、想、行、识;不信眼乃至意;不信色乃至法;不信眼界乃至意识界;不信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不信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信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信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信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信菩萨道;不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信般若波罗蜜时,不信色乃至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色不可得故,信般若波罗蜜,不信色;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故,信般若波罗蜜,不信一切种智。以是故,须菩提!信般若波罗蜜时,不信色乃至不信一切种智。」
【论】
释曰:
上佛、弥勒、须菩提、释提桓因共说随喜义。舍利弗虽默然,听闻是般若波罗蜜随喜义甚深,无量无边,大利益众生;虽漏尽寂灭,发欢喜心,从坐起,合掌,白佛言:「能作随喜、断诸戏论、利益无量众生令入佛道者,是般若波罗蜜。」佛可其语,故言「是」。
般若波罗蜜中说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中无戏论垢浊,故名「毕竟清净」;毕竟清净,故能遍照一切五种法藏,所谓过去、未来、现在、无为及不可说。是故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能照一切法,毕竟净故。」
般若波罗蜜能守护菩萨,救诸苦恼,能满所愿,如梵天王守护三千大千世界,故众生皆礼。
三界中三毒泥所不污,故言「不著三界」。
破一切爱等百八烦恼、我见等六十二见,故言「破无明黑暗」。
诸法中智慧最上,一切智慧中般若波罗蜜为上;以智慧为本,分别四念处等三十七品,是故言「一切助道法中最上」。
能断生、老、病、死等诸怖畏苦恼,故言「安隐」。
是般若波罗蜜中摄五眼,故言「能与光明」。
离有边、无边等诸二边,故言「能示正道」。
菩萨住金刚三昧,断一切烦恼微习,令无遗余,得无碍解脱,故言「一切种智」。
复次,知一切法总相、别相,一切种智因缘,故名「一切种智」。
能生十方三世无量诸佛法故言「诸菩萨母」。
一切法中各各自相空故言「不生不灭」。
断、常是诸见本,诸见是诸结使本,诸结使是一切生死中苦本,是故言「远离生死」。
能令众生信三宝等诸善法宝;得诸善法宝故,得世间、出世间乐。能令众生得二种乐故言「无救者作护」。
是般若波罗蜜相,乃至十方诸佛所不能坏。所以者何?毕竟不可得故,何况余人!故言「具足波罗蜜」。
是般若波罗蜜中无自性故,说诸法不转生死中,不还入涅槃——不生故不转,不灭故不还,故言「能转三转十二行法轮」。三转十二行法轮义,如先说。
一切法有二分:若有、若无。是般若中,有亦不应取,无亦不应取;离是有、无,即是诸法性,是故言「能示诸法性」。
如是等无量因缘,赞叹般若,后当广说。
是般若波罗蜜是无相相。有人心未淳熟,求其定相不能得,便生慢心。是故舍利弗问:「应云何供养?」
佛教言:「当如供养佛。」以人从久远已来深著众生相,于贵法情薄,是故言:「如供养世尊。」
智者观之,佛与般若等无异。所以者何?般若修集,即变为一切智。此中佛自说因缘:「是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贤圣等,出生十善道等,世间、出世间法,乃至一切种智。」
「尔时,帝释作是念」者,帝释意:「以舍利弗漏尽离欲人,如似著法人赞叹般若。」
今舍利弗自说因缘:「菩萨为般若守护故,以方便力,能随喜福德回向,而不破般若波罗蜜相,是事希有,故尊敬般若波罗蜜。是故问佛云何供养。」
复次,憍尸迦!般若波罗蜜自力势故,胜五波罗蜜。
问曰:
五波罗蜜应以五盲人作喻,何以乃说「百千」?
答曰:
此中说其力势,不论多少。
复次,若言导五不足为贵,故说「百千」。
复次,波罗蜜亦多,如《贤劫三昧》中有八万四千种波罗蜜,广说则无量。
问曰:
檀波罗蜜亦有眼。所以者何?信有罪福,破邪见等无明,故能布施,何以故喻无眼?
答曰:
布施中,智慧是客来,非正体。譬如四大常和合,不得相离;诸波罗蜜和合亦如是。
不能趣道,道者,菩萨十地道;城者,一切种智等诸佛法。
复次,道者,八圣道分;城者,涅槃。
如盲人虽有手足力,不能得随意有所至;得有眼人示导,则随意所往,皆能成办。五波罗蜜虽各各有事能,不得般若示导,尚不得二乘,何况无上道!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将导故,得波罗蜜名字,至成佛道。
帝释问:「汝自说诸波罗蜜和合,互相佐助,如四大不得相离。如是者,般若波罗蜜亦待五法,何以独说以般若故五法得波罗蜜名字?」
答曰:虽六事和合、互相佐助,但般若波罗蜜力大故,五法因得波罗蜜名字。譬如合散,虽众药各各有力,石势大故,名为石散。又如大军摧敌,虽各各有力,主将力大故,主得名字。
舍利弗已问供养般若事,今问:「行者云何生般若波罗蜜?」
佛答:「若行者观色等诸法不生相,是则生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复问:「云何观色等不生故,般若波罗蜜生?」
答曰:「色等,因缘和合起,行者知色虚妄,不令起;不起故不生,不生故不得,不得故不失。」
尔时,舍利弗问意:「般若无生缘处,行者亦无生,如是般若与何法合?终归何处住?得何果报?」
答曰:「般若波罗蜜无生相故无所合。」若般若波罗蜜有法合者,若善、若不善等,是不名般若波罗蜜;今无所合,故入般若波罗蜜数中。
问曰:
若尔者,帝释已知一切法不合,何以独问「萨婆若不合」?
答曰:
帝释贵重深著是般若,于萨婆若爱未断,故言:「乃至萨婆若亦不合耶?」
佛答:「般若波罗蜜、萨婆若亦不合。」一切法毕竟无生故。
此中佛破断灭邪见故说「合」;般若波罗蜜不如凡夫人取相、著名、作起有为法合,如佛心合。
问曰:
云何如佛心合?
答曰:
一切相虚诳,故「不取相」;一切法中有无常等过咎,故「不受」;吾我心缚著世间,皆动相,故「不住」;能生种种苦恼,后变异,故「不著」;一切世间颠倒,颠倒果报不实,如幻、如梦,无所灭,故「不断」。是故佛不著法、不生高心,入毕竟空善相中,深入大悲,以救众生,菩萨应如佛心合。
帝释欢喜,赞言:「希有!是般若波罗蜜不破坏诸法,不生、不得、不失故,而能成就菩萨,令得至佛。」
须菩提言:「若菩萨用有所得如是分别一切智等,一切法若合、若不合,是菩萨则失般若波罗蜜。」
佛然可其言,如是更有因缘:「菩萨若取汝所说『一切法无合不合』,取是空相,言『般若空无所有、不牢固』,是亦失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知般若波罗蜜不可得相,是故问:「若信般若波罗蜜,信何法?」般若波罗蜜空亦不可得,为决定心信于何法?
佛言:「色等一切法不可信。何以故?色等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故不可信。」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名为摩诃波罗蜜。」
「须菩提!何因缘故,是般若波罗蜜名为摩诃波罗蜜?」
须菩提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不作色大、不作色小,受、想、行、识不作大、不作小;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不作大、不作小;檀波罗蜜乃至禅波罗蜜,不作大、不作小;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作大、不作小;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大、不作小;诸佛法,不作大、不作小;诸佛,不作大、不作小。是般若波罗蜜,不作色合、不作色散,受、想、行、识不作合、不作散;乃至诸佛不作合、不作散。色不作无量、不作非无量;乃至诸佛不作无量、亦不作非无量。色不作广、不作狭;乃至诸佛不作广、不作狭。不作色有力、不作色无力;乃至诸佛不作有力、不作无力。世尊!以是因缘故,是般若波罗蜜,名摩诃波罗蜜。
「世尊!若新发意菩萨摩诃萨若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不远离禅波罗蜜、不远离毘梨耶波罗蜜、不远离羼提波罗蜜、不远离尸罗波罗蜜、不远离檀波罗蜜,如是念:『是般若波罗蜜,不作色大、不作色小,乃至诸佛不作大、不作小;色不作合、不作散;不作色无量、不作色非无量;不作色有力、不作色无力;乃至诸佛不作有力、不作无力。』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如是知,是为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非般若波罗蜜相,所谓作色大小,乃至诸佛作大小;色有力无力,乃至诸佛有力无力。
「世尊!是菩萨摩诃萨用有所得故,有大过失。所谓行般若波罗蜜时,作色大、作色小,乃至诸佛作有力、作无力。何以故?有所得相者,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众生不生故,般若波罗蜜亦应不生;色不生故,般若波罗蜜不生;乃至佛不生故,般若波罗蜜不生。
「众生性无故,般若波罗蜜性无;色性无故,般若波罗蜜性无;乃至佛性无故,般若波罗蜜性无。
「众生非法故,般若波罗蜜非法;色非法故,般若波罗蜜非法;乃至佛非法故,般若波罗蜜非法。
「众生空故,般若波罗蜜空;色空故,般若波罗蜜空;乃至佛空故,般若波罗蜜空。
「众生离故,般若波罗蜜离;色离故,般若波罗蜜离;乃至佛离故,般若波罗蜜离。
「众生无有故,般若波罗蜜无有;色无有故,般若波罗蜜无有;乃至佛无有故,般若波罗蜜无有。
「众生不可思议故,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色不可思议故,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乃至佛不可思议故,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
「众生不灭故,般若波罗蜜不灭;色不灭故,般若波罗蜜不灭;乃至佛不灭故,般若波罗蜜不灭。
「众生不可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知;色不可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知;乃至佛不可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知。
「众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色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乃至佛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
「世尊!以是因缘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名为摩诃波罗蜜。」
【论】
释曰:
须菩提闻佛所说,疑心开解,赞叹般若波罗蜜言:「是般若名为摩诃波罗蜜。」
佛反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何以名为大波罗蜜?」
须菩提答:「色等诸法不作大、不作小故。」
凡夫人心于诸法中随意作大、小。如人急时,其心缩小;安隐富乐时,心则宽大。又如八背舍中,随心故,外色或大、或小。
又如凡夫人于眼见色中,非色事亦言色;如指业、指量、指数、指一异等法合为色,是名色作大。有人眼见色,可见处名色,不可见处不名色。有人言:麁色虚诳非真色,但微尘常故是真色;微尘和合时,假名为色,是名色作小。
如是等因缘,凡夫人于色或作大、或作小,随忆想分别故,破诸法性;般若波罗蜜,随色性如实观,不作大、小。
「不合不散」者,般若波罗蜜,不说微色和合更有色生;但有假名,无有定相色,是故无合、无散。
色无边故无量,无处不有色、无时不有色,故无有量。
色是作法;般若波罗蜜中,不以微尘合故有麁色;不以麁色散故还归微尘,是故言不合不散;起法有分别筹量多少,不得言不合不散
无量,如凡人空故说无量,实故说有量;般若波罗蜜远离空、实故言「非量非无量」。
凡夫人随心忆念得解故,于色作广、作狭;般若波罗蜜观实法相,不随心故,非广、非狭。
凡夫人不知和合因缘生诸法,故言「色有力」。如合众缕以为绳,不知者谓绳有力;又如墙崩杀人,言墙有力。若各各分散,则无有力。般若波罗蜜,知和合相,不说一法有力、不说言无力。
是故名「摩诃般若波罗蜜」。
复有大因缘,若菩萨不远离六波罗蜜,色等诸法不作大、不作小。但行般若波罗蜜,则心散乱、不调顺,多生疑悔、邪见,失般若波罗蜜相。若与五波罗蜜和合行,则调柔不错,能成办众事。譬如八圣道分,正见是道,若无七事佐助,则不能办事,亦不名正见。是故佛说:一切诸善法皆从因缘和合共生,无有一法独自生者。是故和合时各各有力,但力有大小。是名行般若波罗蜜。
若菩萨离五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分别色等诸法若大、若小等,是人即堕用有所得,堕有边中。若于色等诸法无所分别若大、若小,离五波罗蜜,著是不大不小等空相。先分别诸法大小,有所得为失;今著不大不小等空相,亦是失。
所以者何?此中须菩提说因缘:「有所得相者,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无所得相、毕竟清净相。有所得相者,生诸戏论、诤竞;一切法无生无灭,无所得相。
如我、众生,十方求索不可得,但有假名,实不生。众生不生故,般若波罗蜜亦如众生相,破吾我颠倒,故不生不灭。如色等诸法,生相不可得故不生。二法摄一切法:若众生、若法。此二法因缘故和合生,但有假名,无有定性;若法无定性,此法即是无生。是二法无生故,当知色等诸法亦无生。
众生、法,无性、无所有、空、离、不可思议、不灭、不可知亦如是。
「众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不成就」者,先说「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各各无自力」。般若波罗蜜,知诸法各各无自力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
般若波罗蜜从诸法生故无自力;无自力故,亦同诸法毕竟空。是故说「众生及法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亦不成就」。
问曰:
先说「色等诸法不作有力、不作无力」,今何以更说「众生及色等诸法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亦不成就」?
答曰:
上说「般若观诸法,不作有力、不作无力」,听者谓:「般若波罗蜜能作是观,即有大力。」是故此中说「众生、色等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罗蜜力亦不成就」。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名「摩诃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