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无作实相品第四十三
【经】
须菩提白佛言:「是般若波罗蜜无所作。」
佛言:「作者不可得故,色不可得,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云何行?」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常、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行常、无常,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若苦、若乐,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若苦、若乐,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是我、非我,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净、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净、不净,是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色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苦乐、我无我、净不净?受、想、行、识亦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乃至净不净?乃至一切种智无所有性,云何有常无常乃至净不净?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具足者,是不名色;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不具足者,是不名识;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具足者,是不名一切种智;如是亦不行,是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善说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不碍相。」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善说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碍不碍相。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受、想、行、识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眼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耳、鼻、舌、身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意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檀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尸罗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羼提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毘梨耶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禅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行一切种智不碍,是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知色是不碍,知受、想、行、识是不碍,乃至知一切种智是不碍;知须陀洹果不碍,知斯陀含果不碍,知阿那含果不碍,知阿罗汉果不碍,知辟支佛道不碍,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不碍。」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甚深法,若说亦不增不减,若不说亦不增不减。」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是甚深法若说亦不增不减,若不说亦不增不减。譬如佛尽形寿,若赞、若毁虚空,赞时亦不增不减,毁时亦不增不减。须菩提!如幻人,若赞时不增不减,毁时亦不增不减;赞时不喜,毁时不忧。须菩提!诸法相亦如是,若说亦如本不异,若不说亦如本不异。」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修行是般若波罗蜜时,不忧不喜,而能习行般若波罗蜜,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转还。何以故?世尊!修般若波罗蜜,如修虚空。如虚空中无般若波罗蜜,无禅、无毘梨耶、无羼提、无尸罗、无檀波罗蜜;如虚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亦无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四念处乃至无八圣道分,无佛十力乃至无十八不共法,无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无辟支佛道,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世尊!应礼是诸菩萨摩诃萨,能大庄严。
「世尊!是人为众生大庄严、勤精进,如为虚空大庄严、勤精进。世尊!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为虚空等众生大庄严。世尊!是人大庄严欲度众生,为如举虚空。
「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精进力,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大勇猛,为度如虚空等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佛,譬如竹苇、甘蔗、稻麻、丛林,诸佛若一劫、若减一劫说法,一一佛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令入涅槃。世尊!是众生性亦不减、亦不增。何以故?众生无所有故、众生离故。乃至十方世界中诸佛所度众生,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我如是说:『是人欲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欲度虚空。』」
是时,有一比丘作是言:「我当礼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生、无法灭,而有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而有诸须陀洹、诸斯陀含、诸阿那含、诸阿罗汉、诸辟支佛,有诸佛,而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而有转法轮。」
【论】
释曰:
须菩提闻佛说般若波罗蜜无起无作相,是故今在佛前说:「般若波罗蜜无所作。」若无作者,不能断诸烦恼,不能修集诸善法。此中佛说因缘:「从作者乃至一切法不可得故。」知者尚无,何况作者?
须菩提言:「若无作者,般若波罗蜜无所能作,应云何行、云何得般若波罗蜜?」
佛言:「若菩萨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所谓若常、若无常,乃至若净、若不净,是名行般若波罗蜜。」一切法者,从色乃至一切种智,是菩萨行法。是法中,无智人行诸法常等,智人行诸法无常等。是般若波罗蜜示诸法毕竟实相故,不说诸法常、无常。无常等虽能破常等颠倒,般若中不受是法,以能生著心故。思惟筹量,求常、无常相不可得定实。
问曰:
色等罪法可观不净、苦,余善法云何观不净、苦?
答曰:
是名字不净、苦。如随意安稳好法,名清净、快乐;不随意非安稳法,名不净、苦。于善法中爱乐悦可者,以为净、乐;厌恶不喜者,以为不净、苦。
须菩提作是念:「若离诸观法者,将无不具足菩萨道耶?」
是故佛说:「若不行色等不具足,是行般若波罗蜜。」
「色具足」者,有人言:色等法中常、无常等忆想分别,是名「具足」。「不具足」者,是中用无常等观破常等,是名「不具足」,少常等故。今于色中亦不行无常等,是故言:「不行色不具足,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有人言:具足者,谓补处菩萨能如色实观,乃至一切种智,是名具足;余者是不具足。
若菩萨不行色等不具足者,即是行具足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具足则非色,色非无常相故。
佛言:出众生于常中,著无所有中,随语言音声故,是故说:「如是实清净亦不行,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善说道、非道故,须菩提言:「希有!」碍者是非道,无碍者是道。
佛观会众心多回向空,知般若波罗蜜无碍相,是故说:「不行色等无碍,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行者,于色等法无碍。」
须菩提虽不能究尽知毕竟空理,而常乐说;是空法希有,与一切世间法相违。
佛可须菩提所说:若说、不说,无增无减。是诸法实相,若以身业毁坏,亦不能令异,何况口说!常不生相故。
譬如虚空,虚空是般若波罗蜜。幻人是行者。行者虽罪业因缘生、是虚诳法,般若波罗蜜合故无有异;如种种诸色到须弥山边,同为金色。是诸法实相,不可知、不可说;故若说、不说,如本不异。
尔时,须菩提作是念:「若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如虚空,乃至无有微细相;而菩萨能修集善法,得无上道,是事难信难受!」作是念已,白佛言:「诸菩萨所为甚难!能为难事,故应礼拜,谓能大庄严故。」须菩提希有心说:「是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庄严,一切天人皆应礼拜。」
问曰:
云何知是大庄严?
答曰:
须菩提此中自说譬喻:「如有人为虚空故,勤行精进,利益故大庄严;菩萨为利益众生,勤精进亦如是。世尊!若有人欲度虚空,菩萨摩诃萨欲度众生亦如是。」
问曰:
一事何以再说?
答曰:
利益者,未得涅槃,但令得智慧、禅定等今世、后世乐。欲度者,令得漏尽,成三乘道,入无余涅槃。
如虚空无生无灭、无苦无乐、无缚无脱,无所有故,众生亦如是。是故说:「世尊!为度虚空等众生故大庄严。」
如虚空无色无形,若有欲举虚空,是为难;众生法亦如是毕竟空,而菩萨欲举三界众生著涅槃中,是故名大庄严。
须菩提复赞:是菩萨大精进力、不随邪疑心故,虽未得佛道、未灭诸结,而能大勇猛,能如是行菩萨道为众生,众生亦空。譬如以种种彩色,欲画虚空。
此中佛说众生空因缘,所谓十方如恒河沙诸佛以神通力为众生无量劫说法,一一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入涅槃,假令如是,于众生无所减少。若实有众生,实有减少者,诸佛应有减众生罪。若众生实空,和合因缘有假名众生故,无有定相,是故尔所佛度众生实无减少。若不度亦不增。是故诸佛无减众生咎!是故说:「菩萨欲度众生,为欲度虚空。」
尔时一比丘闻毕竟空相,惊喜言:「我当礼般若波罗蜜!般若中无有法定实相,而有戒众等及诸果报。」
【经】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何法?」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空。」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我当作何等护?」
尔时,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颇见是法可守护者不?」
释提桓因言:「不也!须菩提!我不见是法可守护者。」
须菩提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即是守护,所谓常不远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行。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憍尸迦!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为欲护虚空。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汝能护梦、焰、影、响、幻、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徒自疲苦。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能护佛所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憍尸迦!于汝意云何?能护法性、实际、如、不可思议性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若人欲护行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亦如是。」
尔时,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见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诸菩萨摩诃萨如所知见故,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焰、影、响、幻、化,亦如是。」
须菩提言:「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念色、不念是色、不念用色、不念我色,是菩萨摩诃萨亦能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乃至化亦不念化、不念是化、不念用化、不念我化;受、想、行、识亦如是。乃至一切智,不念一切智、不念是一切智、不念用一切智、不念我一切智;是菩萨摩诃萨亦能不念梦、不念是梦、不念用梦、不念我梦;乃至化亦如是。如是,憍尸迦!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幻、如化。」
【论】
释曰:
即时帝释问:「从佛、须菩提所闻是甚深般若,为习何法?」
须菩提言:诸法久久皆归涅槃故,当习诸法空,是故说:「欲习般若当习空。」
帝释是人天王,于世间自在,能与所须,愿作守护;闻是般若波罗蜜,欢喜白佛言:「我当作何事守护?随其所须,尽当与之。」须菩提及一比丘,出家法敬礼而已;诸恶鬼常恼是人,魔、若魔民常恼行者。是故问佛:「我当以何事守护?」若自守护、若遣子弟、若遣官属侍卫,随佛教勅。
须菩提知般若有无量力,又知佛意欲令般若波罗蜜贵重,不用受恩,故语帝释:「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中皆空,如幻、如梦,汝颇见定有一法可守护不?」
帝释言:「不也!」
若可见者,不名为般若波罗蜜毕竟空;若不可见,云何说言「我当作何事守护」?
复次,「憍尸迦!若行者如所说般若中住,即是守护。」若菩萨如般若中所说,一心信受、思惟、正忆念,入禅定,观诸法实相,得毕竟空智慧,应无生法忍,入菩萨位,如是人不惜身命,何况外物!是人不须守护。守护名遮诸苦恼,令得安乐。是人离一切世间法,故无有忧愁苦恼;得世间事不以为喜,失世间事不以为忧,所谓常不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行。若人少时应行、后还失者,宜须守护;若常不离如所说般若波罗蜜,则不须守护。
如伽罗夜叉以拳打舍利弗头,舍利弗时入灭尽定,不觉打痛。般若波罗蜜气分即是灭尽定,是故若人、若非人不能得便。
略说二种因缘,不须守护,若人、若非人不得便:一者、从身乃至一切诸法,皆厌离;无我、无我所故,皆无所著;如斩草木,不生忧愁。二者、得上妙法故,为十方诸佛菩萨、诸天守护。
复次,譬如人欲守护虚空。虚空,雨不能坏,风日不能干,刀杖等不能伤;若有人欲守护虚空者,徒自疲苦,于空无益。若人欲守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如是。欲令此事明了,故问:「汝能守护空及梦中所见人,及影、响、幻化人不?」
答言:「不也!」此法但诳心眼,暂现已灭,云何可守护?行般若菩萨亦如是,观五众如梦等虚诳。
如无为法——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无能守护者,亦无所利益。行般若菩萨,知身如如、法性、实际,不分别;得供养利时不喜,破坏失时不忧。如是人何须守护?
尔时,帝释贪贵是如梦等智慧,菩萨得是智慧力,不须外守护;故问须菩提:「云何菩萨知是如梦等空法?」
「如所知见不念梦等」者,梦等喻五众。五众,人所著,不著梦等;欲令离著事,故以不著事为喻,欲令观五众如梦。于梦亦复生著,是故帝释问「如梦」,亦不著是梦。
凡夫人,以梦喻五众,即复著梦,作是言「定有梦法眠睡时生」,是名「念梦」。是梦恶,是梦好,如是分别,是名「念是梦」;梦得好事则心高,得恶事则心愁。又用此梦譬喻,得是如梦实智慧,是名「念用梦」。闻是譬喻,我因此梦得知诸法如梦,是名「念我梦」。余喻亦如是。
尔时,须菩提答帝释:若行者不念色,是色——人色、非人色,树色、山色,是四大、若四大所造色等。不念是色若常、若无常等,不以色故心生憍慢。不念色是我所、非我所,入无我门,直至诸法实相中。
是人能不念梦、不念是梦等;用是梦等譬喻,破著五众;破著故,于梦中亦不错。若不能破色著,是人于色错,于梦亦错。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幻、焰、响、影、化等亦如是。诸菩萨知诸法如梦,于梦亦不念。
◎◎【经】
尔时,佛神力故,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少光天,乃至净居天——是一切诸天以天栴檀遥散佛上,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四天王天、释提桓因及三十三天、梵天王乃至诸净居天,佛神力故,见东方千佛说法,亦如是相、如是名字,说是般若波罗蜜品;诸比丘皆字须菩提,问难般若波罗蜜品者皆字释提桓因;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各千佛现。
尔时,佛告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如贤劫中诸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用何相、何因、何义说是般若波罗蜜义?」
佛告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色非常非无常,当如是说法;色非苦非乐、色非我非无我、色非净非不净,当如是说法;色非缚非解,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非常非无常乃至非缚非解,当如是说法。色非过去、色非未来、色非现在,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亦如是。色毕竟净,当如是说法;受、想、行、识毕竟净,当如是说法;乃至一切智毕竟净,当如是说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云何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若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名色清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名受想行识清净。复次,须菩提!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虚空不生不灭故清净,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复次,须菩提!色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色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受、想、行、识不污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不可污故,虚空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不可污故虚空清净?」
佛言:「虚空不可取故虚空清净,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复次,须菩提!虚空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因虚空中二声出,般若波罗蜜亦如虚空可说故清净。须菩提!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清净。复次,如虚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如虚空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虚空无所得相,般若波罗蜜亦如虚空无所得相故清净。复次,须菩提!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世尊!云何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一切法毕竟清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论】
释曰:
是般若波罗蜜虽皆甚深,是品中了了说诸法实相故。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持诸供养具来供养佛,一面立。
问曰:
即是上诸天,今更来?
答曰:
有人言:事久故去,竟更来。
有人言:更有新天来者。欲令信般若故,十方面各千佛现。是人福德因缘,应见千佛故;佛神力故,在会众人皆见十方佛。人天所见有限,非佛威神,无由得见彼诸佛。
佛前说法者,皆字须菩提;难问者,皆字释提桓因,取其同字者有千人。是时,须菩提、帝释皆欢喜言:「非独我等能说、能问。」
佛欲证其事故,广引其事,说:「弥勒及贤劫菩萨,于是摩伽陀国王舍城耆阇崛山,说般若波罗蜜。」如经中说:「弥勒菩萨将大众到耆阇崛山,以足指开山顶,摩诃迦叶骨身著僧伽梨,执杖持钵而出。弥勒为大众说言:『有过去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时,是人是少欲知足,行头陀弟子中第一,具六神通,得三明;常怜愍利益众生故,以神通力令此骨身至今。因此小身得如是利,何况汝等大身、生于好世而不能自利?』尔时,弥勒因是事广说法,令无量众生得尽苦际。」以此事故,知弥勒在耆阇崛山中说法。是般若波罗蜜,过去、未来、现在佛所说,应当信受。
须菩提问:「弥勒菩萨以何相、何因、以何法门说?」
佛言:「如我说。」色等诸法非常非无常、非缚非解等,如先说。亦不说色过去、未来、现在。如涅槃出三世,色等诸法亦如是,如先说「一切法如涅槃相」。弥勒所说亦如是。
尔时,须菩提欢喜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第一清净。」
佛言:「色等诸法清净故。」因果相似故。
色等法清净者,所谓色等法不失业因缘故,及不得诸法生相定实故不生不灭;诸法相常不污染故不垢不净。
此中说譬喻,欲令事明了故。如虚空尘水不著,性清净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生不灭故常清净。如虚空不可染污;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虽有邪见戏论不能染污,刀杖恶事不能坏,无色无形故不可取,不可取故则不可染污。
复次,诸菩萨住辩才乐说无碍智中为众生说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皆是般若波罗蜜一事,而分别为说,是故说:「般若波罗蜜可说故,清净如虚空。」
因虚空及山谷,有人声从口中空出,因是出声故名响。如响空,口声亦如是,是二声皆虚诳不实,而人以声为实、以响为虚。般若亦如是,一切法皆毕竟空,如幻、如梦,凡夫法、圣法皆是虚诳;小菩萨以凡夫法为虚诳、圣法为实。
问曰:
是二皆虚诳,何以故小菩萨以凡夫法为虚、圣法为实?
答曰:
圣法因持戒、禅定、智慧,修集功德所成,故以为实。以凡夫法自然有,如响自然出,非是故作以为虚。众生无始世来,著此身故,声从身出以为实;小菩萨深乐善法故以为实。
复次,如虚空中无音声语言相故无所说;是语言音声皆是作法,虚空是无作法。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第一深义、毕竟空,无有言说,一切语言道断故。
复次,如虚空无所得相,不得有、不得无。若有「无相」,如先破虚空相;若无,因是虚空造无量事!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无相不可得故清净。
复次,般若波罗蜜因诸法正忆念故生。正忆念者,毕竟空清净,故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