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悋惜不舍。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悋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暗钝。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暗钝。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
问曰:
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
答曰:
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
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
答曰:
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
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
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著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著善法。师不著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著故,破散六波罗蜜。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
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答曰:
陀罗尼有种种。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
问曰:
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
答曰:
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著善法,舍离弟子。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崄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弟子欲去,亦如是。
饥饿、谷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
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
问曰:
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
答曰:
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
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
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著;弟子少欲知足,不著檀越。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
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堕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毘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著,贪著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著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著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著,贪著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𤦲、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𤦲、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释曰:
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
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
答曰:
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
复次,以著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
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
问曰:
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
答曰:
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著,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著,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
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
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
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
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
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婬欲、瞋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
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
何以故?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
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
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