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灯炷品第五十七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功德成就!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智慧中,生四无碍智;得是无碍智故,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穷尽。」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能以如恒河沙等劫叹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住是中行六波罗蜜时,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一切种智?」
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问是深奥处。须菩提!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染、离、寂灭、如、法性、实际、涅槃。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空乃至涅槃是深奥,非一切法深奥耶?」
佛言:「一切法亦是深奥义。须菩提!色亦深奥,受、想、行、识亦深奥;眼亦深奥乃至意,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意识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世尊!云何色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佛言:「色如深奥故,色深奥;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奥。」
「世尊!云何色如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
「须菩提!是色如,非是色、非离色;乃至识如,非是识、非离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非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亦令离受、想、行、识处涅槃;亦令离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诤若无诤、若有漏若无漏法处涅槃。」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乃至离有漏、无漏法处涅槃。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甚深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观察、筹量、思惟,作是念:『我应如是行,如般若波罗蜜中教;我应如是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说。』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如说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观,具足勤精进,一念生时,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是菩萨摩诃萨超越无量劫,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常行般若波罗蜜,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须菩提!譬如多婬欲人与端正净洁女人共期;此女人限碍,不得时往。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人所念为在何处?」
「世尊!是人念念常在彼女人所,恒作是念,忆想当来与共坐卧欢乐。」
「须菩提!是人一日一夜为有几念生?」
须菩提言:「世尊!是人一日一夜其念甚多!」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中说,行是道,一念顷超越劫数,亦如彼人一日一夜心念之数。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众罪,所谓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罪。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余功德,犹亦不减;于余残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
释曰:
须菩提闻阿鞞跋致相时,具闻阿鞞跋致功德,心大欢喜;欲赞叹阿鞞跋致功德故,白佛言:「世尊!阿鞞跋致成就大功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佛可其所赞,更自说大功德等因缘,所谓「阿鞞跋致菩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行」者,要先知而后行,行已,受其功德。以是故说功德因缘:由于智慧无量无边。智慧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菩萨住是般若波罗蜜中,能生四无碍智:一切法实义中,智慧无碍无障;既知义无碍已,分别种种诸法名字,为说义故,是名法无碍;是名字要由语言,由语言故,出是种种名字,是名辞无碍;得是法无碍及辞无碍故,便乐说诸法实义,是名乐说无碍。是菩萨安住四无碍中,一切众生问难,无能穷尽;如大海水,不可倾竭。
须菩提闻佛上二品中说阿鞞跋致具足相;入此品,佛方开四无碍门,更欲说阿鞞跋致相。是故须菩提赞佛:「世尊智慧无量无边,阿鞞跋致功德亦无量无边。佛若恒河沙等劫乐说,乐说亦不可尽,阿鞞跋致相貌亦不可尽。」
「世尊!何等是阿鞞跋致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深奥处,能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佛叹须菩提:「善哉!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问深奥义。」
佛语须菩提:「空等乃至涅槃是名深奥。」
问曰:
诸有法种种细分别,人不解故有深;空无所有,以何为深?
答曰:
非直口说名字故空;分别解诸有相,内不见有我,外不见定实法。得是空已,观一切法相皆是虚诳,有诸过罪。若灭诸相,更不作愿生三界。此空是得道空,非但口说,是故言深。
复次,空亦复空;若著是空,则有过失,是不名深。若空从破邪见有故出,是为深;若于空中,亦不著空故亦深。
复次,观五众生灭,破常颠倒;观毕竟空,破生灭。何以故?空中无无常、无生灭故。无生灭有二种:一者、邪见人谓世间常有故无生灭,二者、破生灭故言无生灭。此中破生灭,亦不著是不生不灭,故名为深。诸烦恼难除,故言:「离欲、寂灭故深。」错误易、真实难,故如、法性、实际为深。涅槃,诸梵天等九十六种道所不能及,故深。复次,涅槃中一切得道人入者永不复出,故深。
问曰:
此中说空等法深,是何等空?
答曰:
有人言:三三昧——空、无相、无作;心数法名为定,定故能观诸法空。
有人言:外所缘色等诸法皆空,缘外空故名为空三昧。
此中佛说:「不以空三昧故空,亦不以所缘外色等诸法故空。」何以故?若外法不实空,以三昧力故空者,是虚妄不实。若缘外空故生三昧者,是亦不然!所以者何?若色等法实是空相,则不能生空三昧;若生空三昧,则非是空。此中说:离是二边说中道,所谓诸法因缘和合生,是和合法无有一定法故空。何以故?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诸佛为可度众生故说是毕竟空相。是空相是一切诸法实体,不因内外有。
是空有种种名字,所谓无相、无作、寂灭、离、涅槃等。
须菩提知诸菩萨利根,深著涅槃,为是菩萨故问世尊:「但涅槃甚深,诸法不甚深耶?」
佛答:「正观色等一切法得涅槃,色等诸法因涅槃故甚深。」是故经中说:「色等如故甚深。」色等如即是正观。
须菩提问:「云何色等如故色等法甚深?」
此中佛自说深因缘,所谓「如,非是色、非离色。」譬如以泥为瓶,泥非即是瓶、不离泥有瓶,亦不得言无瓶。
须菩提知是因缘法甚深,如大海无有底故,赞言:「希有!世尊!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菩萨离色等诸法,处于涅槃,亦不著涅槃,亦不住世间,是微妙方便。」
佛可其所说,赞叹菩萨行诸法实相果报福德,告须菩提:「如是甚深法与般若相应,观察、筹量等一念生时,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
问曰:
二乘无漏法尚无果报福德,何况大乘毕竟空观法得无量福德!而福德从大慈悲愍众生故生,如罪亦由恼害众生故得。
答曰:
二乘无漏心中烦恼尽故,无果报福德;菩萨烦恼未尽故,应有福德果报。
复次,二乘于实际证故,烧尽诸功德;菩萨不证,更有生故,便有福德。
复次,人于实事错谬故福德少,正行实事故得福多。如施畜生得百倍,施恶人得千倍,施善人得十万倍,施离欲人得十亿万倍,施须陀洹等诸圣人得无量福。凡夫人虽离欲行慈悲心,不得实法相故,不得作无量福田;须陀洹虽未离欲,分别诸法实相故,福田无量。诸法实相,得有深浅;是故菩萨深入实相故,一念中福德无量无边。此中念念福德多,故说譬喻:众生心虽念念生灭,但相续生故,不觉随灭。淫欲人心深著所欲,不遂情故,心生忆念、取相,种种分别不来因缘事,所谓「彼女为心自悔不来?为人遮不来?」如是等多生觉观心。是心易觉知故,以为譬喻。如是一念因缘事超一劫。如人服软药,一岁乃差病;服大力药,一日能差。菩萨亦如是,行五波罗蜜,久久乃成佛者;有行般若波罗蜜,疾得成佛者。
复次,一日行般若波罗蜜功德,假令有形,取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于一日中正功德体,犹故不减,于此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经】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
佛告须菩提:「不如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中一日如说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供养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诸佛。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生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一切佛法。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行法施。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法施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则不远离一切种智;不远离一切种智,则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恒河沙劫远离般若波罗蜜,修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内空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一日修行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则有是处。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常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行。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财施、法施及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财施、法施、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是第一回向,所谓般若波罗蜜回向。若远离般若波罗蜜回向,是不名回向。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回向。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弟子善根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般若波罗蜜中方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知因缘起法亦空、无坚固、虚诳不实。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善学无法有法空故。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八空,种种观作法空,即不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渐不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
「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须菩提言:「世尊!颇有色亦无数、无量、无边?颇有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何等因缘故,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佛告须菩提:「色空故,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空故,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识空,非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我不说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说一切法空。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异。」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著、空、无想、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法亦不可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世尊!不可说义有增有减不?」
佛言:「不也!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
「世尊!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亦当无增无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亦当无增无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不增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增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菩萨摩诃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增般若波罗蜜,乃至增檀波罗蜜。』当作是念:『但名字故,名檀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一切法如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色如相,受、想、行、识如相,乃至涅槃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如相亦不增不减。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常观是如法,不见有增有减。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不增不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增不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是不增不减法故,应般若波罗蜜行。」
【论】
释曰:
离般若波罗蜜,恒河沙劫供养三宝,不及一日行般若。又复有人住寿如恒河沙等劫供养须陀洹等,亦不及一日行般若。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行般若,过二地,入菩萨位,成无上道。」
又复远离般若,恒河沙等劫行布施等六法,亦不及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行布施等六法。是中说胜因缘:「般若是诸佛母,住是般若中,能具足诸佛法。」(财施章)
若远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行法施,不及一日住般若中行法施。复次,远离般若,用声闻、辟支佛法修行四念处如恒河沙等劫,不如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此中自说胜因缘,所谓:「不离般若,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
复次,菩萨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杂毒、正回向故。
复次,若菩萨离般若,寿如恒河沙劫等,十方三世诸佛功德,随喜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随喜回向。
尔时,须菩提难佛:「如佛说一切有为法,虚诳不实、如幻,不能生正见、入正位,云何菩萨一日福德胜?」
佛可其言:「如是!如是!有为法皆虚诳,不得以虚诳法入正位、得圣道。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所作福德,知皆虚诳、空、无坚固,心不著是福德。是福德清净故,胜余福德。」如金刚虽小,能摧破大山。
此中佛说:「菩萨善学十八空。」虽观空,而能行诸功德;虽知涅槃无上道,而怜愍众生故修集福德。虽知一切法相不可说,而为众生种种方便说法;虽知法性中无有分别、一相无相,而为众生分别是善是不善、是可行是不可行、是取是舍、是利是失等。
若菩萨虽观毕竟空,而能起诸福德,是名「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若菩萨常不离般若波罗蜜,渐得无数、无量、无边功德。何以故?若菩萨初学般若时,烦恼力强,般若力弱;渐渐得般若力,断诸烦恼、灭诸戏论,是故得福德无数、无量、无边。无数、无量、无边义,佛自分别说。所谓无数者,不堕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三世量不可得,故名无量。十方边不可得,故名无边。
须菩提问佛:「五众颇有因缘亦无数、无量、无边耶?」
佛答:「有!以五众空故,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问:「世尊!但五众空,非一切法空耶?」
佛答:「一切法空。」
须菩提言:「是空法即不可尽,不可尽故即是无数,无数即是无量,无量即是无边。是故空中,尽不可得故名无尽,数不可得故名无数,量不可得故名无量,边不可得故名无边。」四事名虽异,义是一,所谓毕竟空。
佛可其言:「如是!」更自说因缘:「须菩提!是空法相不可说;若不可说,不名为空。佛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故方便为说,强作名字语言,令众生得解——所谓空,或说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等。」
是实相不生、不作故说「不尽」。诸圣人得诸法实相,入无余涅槃时,不堕六道数;是实相法亦不堕有为、无为等诸法数中,是故说「无数」。「量」名以智慧称量好丑、多少、大小、是非等;诸法实相中,灭诸相故,是故说「无量」。诸法实相不可量故说「无边」。是实相法寂灭故说「无著」。是实相法我我所定相不可得故说「空」。空故无相,无相故则「无作」、「无起」。是法常住不坏故「无生」、「无灭」。是法能断三界染故名「无染」。更不织烦恼业故名「涅槃」。如是等有无量名字,种种因缘说是诸法实相。
尔时,须菩提白佛:「希有!世尊!诸法实相虽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如我解佛义,非但实相不可说,一切诸法亦不可说。」
佛可其言而说因缘:「一切法终归于空,归于空故不可说,不可说义即是无增无减。」
「若一切法无增无减,六波罗蜜等诸善法亦无增无减;若六波罗蜜善法不增者,云何得无上道?」
佛可其言,更为说因缘:「法虽无增减,而可得无上道。所谓菩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虽行檀波罗蜜诸助道法,我我所、憍慢断故,不作是念:『我增长是六波罗蜜等法。』不取内外诸法相行,是谓善法,如无上道相回向。」
须菩提问:「何等是无上道?」
佛答:「诸法如即是无上道。」
须菩提问:「何等是一切法?」
佛答:「色等法乃至涅槃。是诸法如即是寂灭相,是无上道相。」
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亦能令布施等如寂灭相。如是种种因缘说无上道相。
若菩萨常念无上道寂灭相,令一切法皆同寂灭相,亦观不可说义,所谓不增不减相;菩萨如是疾得无上道,以不增不减、不可得故。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