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善达品第七十九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善达诸法相?」
佛告须菩提:「譬如化人不行婬、怒、痴,不行色乃至识,不行内、外法,不行诸烦恼结使,不行有漏法、无漏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法、无为法,亦无圣果;菩萨亦如是,无有是事,亦不分别是法,是名善达诸法相。」
须菩提言:「世尊!化人云何有修道?」
佛言:「化人修道,不垢不净,亦不在五道生死。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佛所化人,有根本实事、有垢有净不?」
须菩提言:「不也!佛所化人,无有根本实事,亦无垢无净,亦不在五道生死。」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达诸法相,亦如是。」
须菩提言:「世尊!一切色如化不?一切受、想、行、识如化不?」
佛言:「一切色如化,一切受、想、行、识如化。」
「世尊!若一切色如化、一切受想行识如化、一切法如化,化人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垢无净、无五道生死亦无解脱处,菩萨有何等功用?」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本行菩萨道时,颇见有众生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中得解脱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见众生从三界得解脱。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见知一切法如幻、如化。」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见知一切法如幻、如化,为何事故行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三十七助道法,乃至行大慈大悲、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佛告须菩提:「若众生自知诸法如幻、如化,菩萨摩诃萨终不于阿僧祇劫为众生行菩萨道。须菩提!以众生自不知诸法如幻、如化,以是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众生在何处住,菩萨行六波罗蜜而拔出之?」
「须菩提!众生但住名相虚妄忆想分别中,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名相虚妄中拔出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名?何等是相?」
佛言:「此名强作假施设,所谓此色、此受想行识,此男、此女,此大、此小,此地狱、此畜生、此饿鬼,此人、此天,此有为、此无为,此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此佛道。须菩提!一切和合法皆是假名,以名取诸法,是故为名。一切有为法但有名相,凡夫愚人于中生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于名字中教令远离,作是言:『诸众生!是名但有空名,虚妄忆想分别中生,汝等莫著虚妄忆想!此事本末皆无,自性空故,智者所不著。』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须菩提!是为名。
「何等为相?须菩提!有二种相,凡夫人所著处。何等为二?一者、色相,二者、无色相。须菩提!何等名色相?诸所有色,若麁若细、若好若丑,皆是空;是空法中忆想分别著心,是名为色相。何等是无色相?诸无色法,忆想分别,著心取相故生烦恼,是名无色相。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教众生远离是相,著无相法中,令不堕二法,所谓是相、是无相。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远离相,令住无相性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但有名相,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能自饶益,亦教他人令得善利?云何菩萨具足诸地,从一地至一地,教化众生令得三乘?」
佛告须菩提:「若诸法根本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自益,亦不能利益他人。须菩提!诸法无有根本实事、但有名相,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禅波罗蜜,无相故;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无相故;具足四禅波罗蜜、四无量心波罗蜜、四无色定波罗蜜、无相故;具足四念处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八圣道分波罗蜜,无相故;具足内空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无法有法空波罗蜜,无相故;足具八背舍波罗蜜,无相故;具足九次第定波罗蜜,无相故;具足佛十力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波罗蜜,无相故。是菩萨,无相故,自具足是善法,亦教他人令具足善法,无相故。须菩提!若诸法相当实有如毫厘许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知诸法无相、无忆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教众生令得无漏法。何以故?一切无漏法无相、无忆念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漏法利益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相、无忆念,云何数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萨法、是佛法?」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无相法与声闻法异不?」
「不也!世尊!」
「无相法与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异不?」
「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无相法即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
须菩提言:「如是!世尊!」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当知一切法皆是无相。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学是一切法无相,得增益善法,所谓六波罗蜜,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菩萨不以余法为要,如三解脱门,所谓空、无相、无作。所以者何?一切善法皆入三解脱门。何以故?一切法自相空,是名空解脱门;一切法无相,是名无相解脱门;一切法无作无起相,是名无作解脱门。若菩萨摩诃萨学三解脱门,是时能学五阴相,能学十二入相,能学十八界相,能学四圣谛、十二分因缘法,能学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学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学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学五受阴相?」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色相,知色生灭,知色如。云何知色相?知色毕竟空,内分异、虚无实;譬如水沫无坚固,是为知色相。云何知色生灭?色生时无所从来、去无所至,若不来不去,是为知色生灭相。云何知色如?是色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为知色如。须菩提!如名如实不虚,如前,后、中亦尔,常不异,是为知色如。
「云何知受相?云何知受生灭?云何知受如?菩萨知诸受相如水中泡,一起一灭,是为知受相。知受生灭者,是受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是为知受生灭。知受如者,是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为知受如。
「云何知想相?云何知想生灭?云何知想如?知想相者,是想如焰,水不可得,而妄生水想,是为知想相。知想生灭者,是想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是为知想生灭。知想如者,诸想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转于实相,是为知想如。
「云何知行相?云何知行生灭?云何知行如?知行相者,行如芭蕉,叶叶除却,不得坚实,是为知行相。知行生灭者,诸行生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是为知行生灭。知行如者,诸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为知行如。
「云何知识相?云何知识生灭?云何知识如?知识相者,如幻师幻作四种兵,无有实,识亦如是。知识生灭者,是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是为知识生灭。知识如者,知识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为知识如。
「云何知诸入?眼、眼性空,乃至意、意性空;色、色性空,乃至法、法性空。
「云何知界?眼、眼界空,色、色界空,眼识、眼识界空;乃至意识界亦如是。
「云何知四圣谛?知苦圣谛时,远离二法,知苦谛不二不别,是名苦圣谛;集、灭、道亦如是。云何知苦如?苦圣谛即是如,如即是苦圣谛。集、灭、道亦如是。
「云何知十二因缘?知十二因缘不生相,是名知十二因缘。」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各各分别知诸法,将无以色性坏法性,乃至一切种智性坏法性耶?」
佛告须菩提:「若法性外更有法者,应坏法性。法性外法不可得,是故不坏。何以故?须菩提!佛及佛弟子知法性外法不可得故,不说法性外有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学法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学法性,为无所学?」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学法性,则学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即是法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一切法即是法性?」
佛言:「一切法皆入无相无为性中,以是因缘故,学法性则学一切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萨摩诃萨何以学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何以学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菩萨摩诃萨何以学慈、悲、喜、舍?何以学无边虚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何以学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何以学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何以学八背舍、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何以学六神通?何以学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何以学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何以学生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何以学生梵天王住处、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无想定、净居天?何以学生无边空处、生无边识处、生无所有处、生非有想非无想处?何以学初发意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何以学声闻地、辟支佛地、菩萨法位?何以学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何以学诸陀罗尼?何以学乐说法?何以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已得一切种智、知一切法?世尊!诸法法性中无是分别!世尊!将无菩萨堕非道中?何以故?世尊!法性中无如是分别。法性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诸法性亦不远离色、受、想、行、识;色即是法性,法性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尔,一切法亦如是。」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色即是法性,受、想、行、识即是法性。』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法性外见有法者,为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知一切法性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知一切法即是法性已,以无名相之法以名相说,所谓是色,是受、想、行、识,乃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多人处立,幻作种种形色:男、女,象、马,端严园林,及诸庐馆、流泉、浴池、衣服、卧具、香华、璎珞、肴饍、饮食,作众伎乐,以乐众人。又复幻作人,令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是幻师复幻作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处、须弥山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以示众人,复幻作梵众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复幻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初地乃至行十地,入菩萨位,游戏神通,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游戏诸禅、解脱、三昧,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具足佛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以示众人。是中无智之人叹:『未曾有!是人多能,巧为众事,娱乐众人,种种形色,乃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佛身。』其中有智之士思惟言:『未曾有也!是中无有实事,而以无所有法娱乐众人,令有形相,无事事相,无有有相。』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见离法性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虽不得众生,而自布施,亦教人布施,赞叹布施法,欢喜赞叹行布施者;自持戒,亦教人持戒;自忍辱,亦教人忍辱;自精进,亦教人精进;自行禅,亦教人行禅;自修智慧,亦教人修智慧,赞叹修智慧法,欢喜赞叹修智慧者。自行十善,亦教人行十善,赞叹行十善法,欢喜赞叹行十善者。自受行五戒,亦教他人受行五戒,赞叹五戒法,欢喜赞叹受行五戒者。自受八戒斋,亦教他人受八戒斋,赞叹八戒斋法,欢喜赞叹行八戒斋者。自行初禅,乃至自行第四禅。自行慈、悲、喜、舍。自行无边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亦教他人行。自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自行三解脱门,佛十力,乃至自行十八不共法,亦教他人行十八不共法,赞叹十八不共法,欢喜赞叹行十八不共法者。须菩提!若法性前、后、中有异者,是菩萨摩诃萨不能以方便力示法性、成就众生。须菩提!以法性前、后、中无异,是故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利益众生故,行菩萨道。」
【论】
问曰:
佛品品中说「通达诸法相」,今须菩提何以更问?
答曰:
是般若波罗蜜无一定相,无言说故,虽数闻犹未足,是故更问。譬如犊子虽大,善母美乳,饮犹不止;佛大慈悲,犹如善母,般若波罗蜜如美乳,须菩提如犊子,虽数闻诸法相,犹未厌足。
复次,唯佛一切智能通达诸法实相,余人虽达,不能究尽,是故问。余菩萨未作佛,云何能通达?
佛以譬喻答:如幻化人,无三毒、诸烦恼结使,无心、心数法,内外、有漏无漏法中所不摄,不堕凡夫法,亦不堕圣果中,不得言是须陀洹等;亦能发他心善恶,所为变化事,必能令成就。此变化,其实不垢不净,六道所不摄。菩萨身亦如是,无三毒等烦恼,知是心、心数法皆是先世虚诳颠倒法因缘生故,不信、不随逐。能如是行,是为善通达诸法相。
是时,须菩提虽善知空,以贵敬尊重佛法、不能限量佛法,故问佛:「世尊!一切色等法皆空如化耶?」
佛答:「一切色等法皆如化。」汝贵重佛法故,不敢言空;我以一切智故,能说诸法空。如余人贵师子力,师子自不贵其力。
尔时,须菩提言:「若一切法毕竟空、皆如化,佛何以种种赞菩萨功德——因菩萨故断三恶道,能拔出众生令得涅槃?」
佛反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菩萨本行菩萨道时,见定有众生从五道中拔出不?」
须菩提言:「无也!」
佛可其意:「如是!如是!何以故?菩萨得无生法忍时,知见一切法如幻、如化。」
须菩提言:「若尔者,菩萨以何事故行六波罗蜜等?」
佛答:「若众生自知诸法空、如幻,菩萨则无功夫。」
复次,若诸法决定空相,则菩萨无功夫。令诸法非实非空,过诸语言道,毕竟空寂灭相。众生不知是事故,生吾我心,起恶罪业,受无量苦;是故菩萨知诸法实相,生大悲心。如长者有子,盲而饮毒,长者知其必死,起种种方便,遮令不饮。菩萨亦如是,见是众生颠倒无明盲故饮三毒,则生大悲心,于无量阿僧祇劫,修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教化众生。
须菩提闻是已,更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无根本、如梦、如幻等,众生在何处住而菩萨拔出?」须菩提意谓:如人没深泥而得拔出。
佛答:「众生但住名相虚诳忆想分别中。」
佛意:一切法中无决定实者,但凡夫虚诳故著。如人暗中见似人物,谓是实人,而生畏怖;又如恶狗临井,自吠其影,水中无狗,但有其相,而生恶心,投井而死。众生亦如是,四大和合故名为身,因缘生识,和合故动作、言语;凡夫人于中起人相,生爱、生恚,起罪业,堕三恶道。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怜愍众生,种种因缘教化,令知空法而拔出之;作是言:「是法皆毕竟空、无所有,众生颠倒虚妄故,见似如有,如化、如幻、如干闼婆城,无有实事,但诳惑人眼。」
复次,一切法但从名字和合,更有余名。如头、足、腹、脊和合故,假名为身;如发、眼、耳、鼻、口、皮、骨和合故,假名为头;诸毛和合故,名为发;分分和合故,假名为毛;诸微尘和合故,名为毛分;亦和合诸分故,名为微尘。
问曰:
微尘第一微细故不得作分,无分故无和合,此则定法,是故不得言「一切空,无有定法」!
答曰:
若微尘是色,则应有分。何以故?一切色皆在虚空中,皆有十方。若微尘是色,则有十分;若有十分,云何是极微?若如汝说微尘无分者,则非色。何以故?出色相故。
又复色名五情可得,若微尘非五情所得者,云何得知是色?是故微尘但有虚名。眼见麁色,尚可破令空,何况不可见、不可触!
问曰:
微尘细故,五情所不能得,圣人得天眼则见。
答曰:
天眼见虽细,是色相故,应当有分;若无分则非色,非色则天眼不见。以是故,天眼亦虚诳妄见;是故圣人以慧眼观世间,则得道。
微尘,如先说,但有名无实。微尘无故,一切法名字和合故更有假名,无有实定,而众生妄生贪著;贪欲、瞋恚因缘故,起恶业,无量阿僧祇劫在三恶道受苦。若诸法实定,尚不应作贪欲、瞋恚罪因缘,何况虚诳无实!若能舍虚诳名相、不著空法者,则受涅槃常乐。
问曰:
名、相有何差别?
答曰:
名者,是众物字,如热物字为火。相者,如见烟知是火相,热是火体。
复次,如五众和合中男、女,是为名;身貌可别男、女,是为相。见是相故,作名字,名为男、女。
问曰:
若尔者,名、相无异!所以者何?见相故得名,知名故得相。
答曰:
汝不解我所说耶?先见男女貌,然后名为男、女。相为本,名为末。
又复如人眼见色,偏取所好相而生著,于余人则不然;以其能生染著心,是名为相。
复次,此中佛自说名、相分别:「名者假名,以名取诸法。」如经中广说。
须菩提问:「若一切法但有名相,菩萨云何自利、利人?」
佛答:「若诸法根本定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自利利人。」
何以故?若诸法性定实有,即是无生。何以故?以性先定有故。若是法从因缘和合生,即是无定性。若性定有,则不须因缘和合;若尔者,则无生,无生故无灭,无灭故无罪福。以知无常故,则舍罪修福;若常,则无缚解、无世间、无涅槃等。是故佛告须菩提:「若法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自利、利人,不行禅波罗蜜等自利、利人。无相故,是菩萨自具足是善法,亦以善法利益众生,以无相故。」
佛告须菩提:「若诸法当实有如毫厘许,菩萨坐道场时,不能观一切法空、无相、无所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以此法利益众生。」何以故?是菩萨坐道场时,观一切法第一真实;若小错,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为众生说是空无相法。所以者何?法若定有,佛云何诳众生「一切法无漏、无相、无忆念」?
问曰:
四谛中,三谛皆有相——苦谛则有苦相,集谛则有集相,道谛则有道相;唯灭谛无相,亦有忆念,是无相涅槃,汝何以言「一切无漏法无相、无忆念」?
答曰:
摩诃衍法与声闻法异。摩诃衍法中说:「一切无漏法,无相、无忆念。」
复次,有相、有忆念,皆是虚诳不实;若虚诳不实,即是诸烦恼漏,云何是无漏?
复次,是三谛皆随灭谛——见苦即舍,见集即断,不言实定;见道为趣灭故,亦不住是道中;灭尽是主。是灭尽法,无相、无缘,云何有忆念?忆念皆是缘相著法。
是故无漏法皆无相、无忆念。
须菩提意:若无漏法是第一实,无相、无忆念,一切法性亦应无相、无忆念;但凡夫颠倒故,有相、有忆念。是故问佛:「若一切法无相、无忆念,云何数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萨法、是佛法?」
佛反问须菩提:「三乘法与无相法异不?」
须菩提答曰:诸烦恼灭即是断,断即是无为法,亦知灭道谛即是无漏无相,是故言:「三乘不异无相法。」
佛复问:「须陀洹乃至佛不即是无相法耶?」
答言:「是。以是因缘故,当知一切法皆是无相。若无相,汝云何难言有诸道?正以无相故,有三乘诸道。」
佛言:「若菩萨能如是学无相法,则能增益诸善法,所谓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唯住三解脱门,不以余法为要。」所以者何?三解脱门是实法,余四念处等法虽实,皆方便说。
三解脱门近涅槃,亦能摄一切实善法,是故说菩萨应学。
问曰:
若菩萨学是三解脱门即学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是三解脱门皆空、无相、无分别,是五众诸法皆是有相、有分别法,云何学三解脱门故学是余法?
答曰:
菩萨学是三解脱门,则出三界、尽三漏故,于诸法中得实智慧,无所不通。先来五众中,皆虚妄邪行;今得此三解脱门故,得正通达。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行是三解脱门无相法时,知色生、知色灭、知色如,乃至识亦尔。」如经中广说。
须菩提复问:「如佛所言,菩萨知色等相,知色等生,知色等灭,知色等如。若如是分别,将无色性坏法性耶?」
佛答:「若有法出法性者,色性应坏法性。」
一切法实相名为法性,是故一切法皆入法性中;色性实相即是法性,同一性,云何色性能坏法性?佛更说因缘:「诸佛贤圣不见出法性更有法者,不得故不说。」诸佛贤圣最可信者,菩萨应如是学法性。
须菩提白佛:「若菩萨学法性,是为无所学。」所以者何?法性无性故。
佛答:法性无性者,若菩萨学法性,为学一切法。若法性当别有性、若无性是性,应但学法性、不学一切法;今法性实无别性,亦无无性故,遍学一切法。但诸法实相是法性,是故得实相则正遍学一切法。
尔时,须菩提白佛:「世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萨摩诃萨以何等故学六波罗蜜,乃至陀罗尼门?何以故?诸法实相即是法性,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萨更何所求?复次,法性中无分别是六波罗蜜乃至陀罗尼;今菩萨分别行是法,将无堕颠倒中耶?」
佛可须菩提意而答:「若菩萨出法性见有法者,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出法性有法者,是常颠倒、无明,不可转令实,云何断一切法中无明得作佛?菩萨知一切法即是毕竟空、常寂灭相,无戏论、无名字;怜愍众生,以方便力故以名相说,所谓是色,是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经中所说幻喻:幻师即是菩萨,幻法即是六波罗蜜等诸法。虽行是诸法,无著心;如幻师虽幻作种种物,知其无实而不著。智者是佛及大菩萨;无智者,凡夫人及新发意,而大欢喜,叹未曾有。
菩萨行菩萨道,虽出法性更不见有法,亦不见有一定众生,而大利益自身及众生。如经中说:「是菩萨自行布施等,亦教他人,赞叹布施法,欢喜赞叹行布施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此中佛自说因缘:「若法性先无后有,菩萨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以方便力说。」所以者何?若法性先无后有、从因缘生者,则与凡夫共法无异!若法性先有后无,众生及诸法则堕断灭。以诸法性先空,中、后亦尔,非智慧力故令空。众生及诸法非以入无余涅槃时乃空,从本已来常空。
菩萨教众生:「何以不观其实性而著颠倒?若观诸法毕竟空性者,则知从本已来常空,今无所失。」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则能祐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