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菩萨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耳鼻舌身意相,色声香味触法相,男相、女相,欲界相、色界相、无色界相,善法相、不善法相,有为法相、无为法相,是名菩萨麁业。菩萨摩诃萨皆远离如是麁业相。自布施,亦教他人布施,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种种资生所须,尽给与之,亦教他人种种布施。持是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净佛国土故。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
「是菩萨摩诃萨或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珍宝,施与三尊,作是愿言:『我以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皆以七宝成。』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天妓乐乐佛及塔,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愿我国土中常闻天乐。』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天香供养诸佛及塔,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令我国土中常有天香。』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百味食施佛及僧,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中众生皆得百味食!』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天香细滑施佛及僧,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中一切众生受天香细滑!』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随意五欲施佛及僧并一切众生,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中弟子及一切众生皆得随意五欲!』是菩萨以随意五欲共一切众生回向净佛国土,作是愿言:『我得佛时,是国土中如天五欲,应心而至!』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愿言:『我当自入初禅,亦教一切众生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心,乃至三十七助道法亦如是;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一切众生不远离四禅,乃至不远离三十七品助道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净佛国土。是菩萨随尔所时行菩萨道,满足是诸愿;是菩萨自成就一切善法,亦成就一切众生善法;是菩萨受身端正,所化众生亦得端正。所以者何?福德因缘厚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净佛国土。
「是国土中,乃至无三恶道之名,亦无邪见、三毒、二乘——声闻、辟支佛之名;耳不闻有无常、苦、空之声,亦无我所有乃至无诸结使烦恼之名,亦无分别诸果之名。风吹七宝之树,随所应度而出音声,所谓空、无相、无作,如诸法实相之音——『有佛无佛,一切法、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有相,无相中则无作』——出如是法音,若昼、若夜,若坐、若卧、若立、若行,常闻此法。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国土中诸佛赞叹;众生闻是佛名,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说法,众生闻者,无有不信而生疑,言:『是法?是非法?』何以故?诸法实相中,皆是法,无有非法。诸有薄福之人,于诸佛及弟子不种善根、不随善知识,没在我见中,乃至没在一切种种见中,堕在边见——若断、若常。如是人以邪见故,非佛言佛、佛言非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如是人破法故,身坏命终,堕恶道地狱中。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见此众生往来五道,令离邪聚,立正定聚中,更不堕恶道。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净佛国土中众生,无杂秽心: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乃至是国土中众生,毕竟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净佛国土。」
【论】
释曰:
复有麁业,于诸法毕竟空中取相生著心,所谓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乃至意相,色相乃至法相,男相、女相,三界,善、不善,有为、无为相等。
问曰:
男女相可是虚妄不实,余色等、善不善法,若不取相,云何能厌色等、成就善法?
答曰:
佛法中有二种空:一者、众生空,二者、法空。以众生空破众生相,所谓男女等相;以法空破色等法中虚妄相,如「破一切法空」中说。能观色等、善法如幻、如化,不取定实相,得厌心,则舍戏论常、无常等,是不名为取相。又色等及善法皆和合性空行故,不生诸烦恼。
问曰:
一切有为法假名和合故不应取;无为法是真实法,所谓如、法性、实际,何以不取?
答曰:
以不取相是无为法,无相名为无为法门;若取相,便是有为。如是等,一切虚诳取相不实。
远离麁身、口、意业。
菩萨欲行净佛土,远离如是等麁身、口、意业,自行六波罗蜜,亦教他人令行;共清净因缘故,则佛土清净。
上总相说,下别相说。
是菩萨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施佛及僧,作是愿:「我以是布施因缘,令我国土皆七宝庄严。」
问曰:
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
答曰:
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神通力所作,轻细无妨。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何况大菩萨深入神通所作宝物!
或有菩萨变身如须弥山,遍十方佛前,以为灯炷,供养于佛、若佛塔庙,而作愿言:「令我国土常有光明,不须日月灯烛。」
或有菩萨雨诸华香、幡盖、璎珞以为供养,复作是愿:「令我国土众生端正如华,身相严净,无有丑陋。」
如是等种种好色因缘。
复有菩萨以天伎乐娱乐于佛、若佛塔庙。是菩萨或时以神通力故作天伎乐,或作天王、转轮圣王伎乐,或作阿修罗神、龙王等天伎乐供养——愿我国中常闻好音。
问曰:
诸佛贤圣是离欲人,则不须音乐歌舞,何以伎乐供养?
答曰:
诸佛虽于一切法中心无所著、于世间法尽无所须,诸佛怜愍众生故出世,应随供养者,令随愿得福故受。如以华香供养,亦非佛所须,佛身常有妙香,诸天所不及,为利益众生故受。是菩萨欲净佛土故求好音声——欲使国土中众生闻好音声,其心柔软;心柔软故,易可受化。是故以音声因缘而供养佛。
或有菩萨满三千大千世界香供养诸佛、若塔,根香、茎香、叶香、末香,若天香、若变化香、若菩萨果报生香,作是愿:「令我国土中常有好香,无有作者。」
或有菩萨以百味供养诸佛及僧。有人言:能以百种供养,是名百味。有人言: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作欢喜丸,是名百味。有人言:饮食羹饼,总有百味。有人言:饮食种种备足故,称为百味。人饮食故百味,天饮食则百千种味;菩萨福德生果报食及神通力变化食,则有无量味,能转人心,令离欲清净。是四种食,菩萨随因缘供养佛及僧,是故国土中自然有百味饮食。
或有菩萨以天涂香。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以此因缘故,令我国土众生,受天细滑。
问曰:
沙弥戒乃至受一日戒,尚不以香涂身,云何以香供养佛及僧?
答曰:
是菩萨以身所贵物,随所须时,用以供养,或以涂地、涂壁及行坐处。
又以随意五欲供养诸佛及僧及余众生。是菩萨以好车、马、妻妾、伎直、幡盖、金银、衣服、珍宝,出家人所不受,则施诸众生,作愿言:「令我国土众生常得随意五欲。」
问曰:
此五欲,佛说如火、如坑、如疮、如狱、如怨、如贼,能夺人善根,菩萨何以愿使众生得五欲?又佛说弟子应纳衣、乞食、坐林树下,菩萨何以为众生求得五欲?
答曰:
天上、人中五欲是福德果报。若今世、若后世,贫穷薄福者不能自活,则行劫盗;或为物主所害,或为财杀他;或被诘问,妄言不作。如是,次第作十不善,皆由贫穷故作。若人五欲具足,则所欲随意,则不行十不善。
菩萨国土众生丰乐自恣、无所乏少,则无众恶,但有爱、慢等软结使。若闻佛所说、或闻弟子所说,以心柔软故,闻法,易可得道;虽著心多,利根故,闻无常、苦、空等,即便得道。譬如垢腻之衣,则以灰泥淹之,经宿以水浣之,一时都去。菩萨不欲令众生著故以五欲施,但欲令一时舍故与之。
如汝先说:「佛教弟子纳衣、乞食。」宿罪因缘生在恶世,染著心多,若得好衣、美食著心则深;又为求好衣食故,妨废行道。是菩萨净佛国土众生,无量福德成就,五欲一等故,不复贵著,亦不更求,故无所妨。
又复,若行者离五欲修苦行,则增长瞋恚;又复,忆念五欲,则生烦恼,尔时则无所向。是故佛言:「舍苦乐,用智慧,处中道。」是故净佛国土,五欲施无妨。
问曰:
若尔者,毘尼中何以一比丘言:「我知佛法义,受五欲不妨道!」是比丘应呵,乃至三不止,摈出。
答曰:
佛法有二种:小乘、大乘。小乘中,薄福之人三毒偏多。
如《婆差经》中,佛说:「我白衣弟子,非一非二,乃至出五百人,受赤栴檀涂身及受好香花,妻子共卧,使令奴婢,而断三结得须陀洹;尽三结,薄三毒,得斯陀含。」是阿梨咤比丘闻是事,即言:「虽受五欲而不妨道!」不知是事佛为谁说。佛为白衣故说,此比丘持著出家法中说。是须陀洹、斯陀含等不作是言:「我尽形寿不犯欲!」以有余三毒故,时时忘道而发婬心。出家人于僧中口自誓言:「我尽形寿不犯婬欲!」佛言:「若出家人犯欲,则弃。」是比丘自誓而犯,是一罪;知佛所制而故违犯,是二罪。是比丘见白衣得道故,而以自身同彼,是故堕罪。
净佛国土有二种众生: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者虽受五欲无罪,亦无所妨;如兜率陀诸天及欝单曰人,虽受五欲,不起重罪。出家众生,随佛所听出家五欲,亦无过咎。
小乘法中,为阿梨咤比丘说;薄福重罪之人,心多悔故。净佛土者,世世习行六波罗蜜、三解脱门,虽得五欲,亦不染著。
如经中说,所谓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念:「我当自入初禅,亦当教化众生入初禅;四禅、四无量心乃至三十七品亦如是。」是菩萨作是愿:「我作佛时,尽行四禅乃至三十七品。」如是福德故,众生虽受五欲,不能为妨。
是菩萨作无量阿僧祇愿,随尔所时行道,尽具足是愿;是菩萨一切善法皆成就,及所成就众生。一切善法成就故,得身端正,见者无厌;亦成就众生,令得端正。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净佛土。
复次,净佛土者,乃至无三恶之名,何况有三恶道!
问曰:
诸佛以大慈悲心,为苦恼众生故出世;若无三恶道,何所怜愍?
答曰:
佛出为度众生故,而三恶道众生不可度,但可令种善根而已,是故佛名「天人师」。若无天、人,但有三恶道,可应有难、应作是问。
问曰:
佛怜愍众生,净佛国土中何以无三恶道众生?
答曰:
怜愍一切众生,平等无异;此中说清净业因缘,是国土中无三恶道。又佛非但一国土,乃有十方恒河沙国土。佛有清净国土、有杂国土。杂国土中则具有五道;净佛国土,或有人、天别异,或无有人、天别异。如过去天王佛国土中,唯佛世尊以为法王,是故名为天王佛。
复有国土无三毒、邪见。
问曰:
诸佛但为除众生烦恼故出世,邪见、三毒即是烦恼,若无烦恼,出何所为?
答曰:
有人言:是中大福德因缘故,邪见、三毒不发故言无。
复次,有人言:是中诸菩萨皆得无生法忍,常修六波罗蜜等诸功德,常游十方度脱众生,于诸佛所修习诸佛三昧;胜教化无数声闻、辟支佛,亦胜教化阿鞞跋致菩萨。成就众生菩萨、净佛土菩萨,为近佛道故,利益转大。
「是国土无二乘之名」者。
问曰:
余佛有三乘教化,岂独劣耶?
答曰:
佛出五浊恶世,于一道分为三乘。
问曰:
若尔,阿弥陀佛、阿閦佛等不于五浊世生,何以复有三乘?
答曰:
诸佛初发心时,见诸佛以三乘度众生,自发愿言:「我亦当以三乘度众生。」
亦无无常、苦、空、无我之名者,以众生深著常、乐等颠倒故,为说无常等苦法。是中无常、乐等倒故,不须无常、苦;若无病,则不须药。亦无我所有,乃至无诸烦恼结使亦如是。
无二乘故,亦无须陀洹等诸果,但一向著诸法实相。先得无生法忍者,得诸三昧、陀罗尼门,转复增益诸地等功德。风吹七宝之树,随所应度而出声者,是菩萨欲使众生易闻法故,七宝之树出法音声。宝树遍满国土故,众生生便闻法,余心不生,但生法心。
问曰:
诸佛有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力,何以不变化作无量身说法度众生?何须树木音声?
答曰:
众生甚多,若佛处处现身众生不信,谓为幻化,心不敬重。有众生从人闻法,心不开悟;若从畜生闻法,则便信受。如《本生经》说:菩萨受畜生身,为人说法;人以希有故,无不信受。又谓畜生心直不诳故。
有人谓畜生是有情之物,皆有欺诳;以树木无心而有音声,则皆信受。所谓空、无相、无作,有佛、无佛,一切法常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作、无起。如是等法,昼夜常出。
余国土以神通力、口力种种变化,此中常自然音声。
净佛国土,佛常为诸佛所赞,大作功德故,能得如是净国;若闻净国佛名,则毕定作佛。
问曰:
余佛种种勤苦说法,众生尚不得道,何以但闻佛名便得道?
答曰:
余处佛种种说法,众生或得道、或得善根,终不空说;若闻是佛名,毕至阿鞞跋致,不言今得。
问曰:
一切佛,若人好心闻名,皆当至佛,如《法华经》中说,福德若大、若小,皆当作佛。何以独说净国佛?
答曰:
人闻余佛名字,谓:「受生与人无异,但有一切智得道为异。」心不敬重故,虽种善根亦不能深。
是中是法性身,佛身无量无边,光明、说法音声遍满十方国土,国中众生皆是近佛道者,无量阿僧祇由旬众中说法;胜无量亿阿僧祇日月光明,常从身出,佛令众生见则得见,若不听则不见。是佛一一毛孔边常出无量无边阿僧祇佛,一一诸佛等无异,于化佛边展转复出。随应度众生见佛优劣,根本真佛无有分别大小之异。如是等若见、若闻名、若闻如是功德,深信敬重故,所种善根,云何不毕定作佛?
复次,是佛说法时,无有疑者,乃至无一人言:「是法为非佛口所说!」悉皆是法。
问曰:
人从释迦文尼佛闻法生疑者多?
答曰:
佛此中自说因缘:「有人薄福不种善根、不得善知识故生疑。」
著我见、边见、邪见等诸烦恼覆故,非佛言是佛、是佛言非佛。不深种善根、不顺善师,三毒、邪见一时发起,无所依随,任意自恣——若见邪见,顺其意故,言是一切智见;诸佛说毕竟空,不顺其意,便言非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如是人于诸佛所多生疑,多生疑故心悔。是净佛国中无如是罪人,故不生疑。
佛言:「如是罪人,破诸法实相故,死堕地狱恶道中!诸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罪人往来生死中,以佛神通力,拔出众生令住正定聚中,不堕三恶趣,是名净佛土。」
是佛土中无如是诸过。无不具足,于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中无有障碍——所谓国土七宝,众生身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常闻法音,常不远离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众生皆毕竟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
上「闻佛名毕定至佛」,此「于诸法无碍必得作佛」,有何差别?
答曰:
此中众生常见佛、常闻法、深种善根、多集佛法故,疾得作佛;闻名者,虽俱毕竟定而小不如。
如是等,名为净国土相,如「十地中庄严菩提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