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四谛品第八十四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是诸法是菩萨法,何等是佛法?」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问『是诸法是菩萨法,何等是佛法』者,须菩提!菩萨法亦是佛法。若知一切种,是得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菩萨当得是法;佛以一念相应慧知一切法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佛之差别。譬如向道、得果异,是二人俱为圣人。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无碍道中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解脱道中无一切暗蔽,是为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相空,自相空法中,云何有差别之异——是地狱、是饿鬼、是畜生、是天、是人,是性地人、是八地人、是须陀洹人、是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人、是辟支佛、是菩萨、是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世尊!如诸人不可得,业因缘亦不可得,果报亦不可得!」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自相空法中,无众生、无业因缘、无果报。须菩提!众生不知是诸法自相空,是众生作业因缘——若善、若恶、若无动:罪业因缘故,堕三恶道中;福业因缘故,在人、天中生;无动业因缘故,色、无色界中生。是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尽受行是助道法;如金刚三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饶益众生。是利常不失故,不堕五道生死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五道生死不?」
佛言:「不得也!须菩提!」
「世尊!得业若黑、若白、若不黑不白不?」
佛言:「不也!」
「世尊!若不得,云何说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
「须菩提!若众生知诸法自相空,菩萨摩诃萨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拔众生于三恶趣,乃至五道往来生死中。须菩提!以众生实不知诸法自性空故,不得脱五道生死;是菩萨从诸佛所闻诸法自性空,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诸法不尔如凡夫人所著;是众生于无所有法中,颠倒妄想分别得法——无众生有众生相,无色色相,无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有为法无所有,用颠倒妄想心,作身、口、意业因缘,往来五道生死中不得脱。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切善法内般若波罗蜜中,行菩萨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为众生说四圣谛——苦、苦集、苦灭、苦灭道,开示分别。一切助道善法皆入四圣谛中,用是助道善法故,分别有三宝。何等三?佛宝、法宝、僧宝。不信拒逆是三宝故,不得离五道生死。」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用苦圣谛得度?用苦智得度?用集圣谛得度?用集智得度?用灭圣谛得度?用灭智得度?用道圣谛得度?用道智得度?」
佛告须菩提:「非苦圣谛得度,亦非苦智得度;乃至非道圣谛得度,亦非道智得度。须菩提!是四圣谛平等故,我说即是涅槃;不以苦圣谛,不以集、灭、道圣谛,亦不以苦智,不以集、灭、道智得涅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四圣谛平等?」
「须菩提!若无苦、无苦智,无集、无集智,无灭、无灭智,无道、无道智,是名四圣谛平等。复次,须菩提!是四圣谛如、不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有佛、无佛,法相常住,为不诳不失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为通达实谛故,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通达实谛故,行般若波罗蜜时,如通达实谛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直入菩萨位中?」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实见诸法;见已,得无所有法;得无所有法已,见一切法空——四圣谛所摄、四圣谛所不摄法皆空。若如是观,是时,便入菩萨位中;是为菩萨住性地中,不从顶堕。用是顶堕故,堕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住性地中,能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菩萨住是初定地中,分别一切诸法,通达四圣谛:知苦,不生缘苦心;乃至知道,不生缘道心。但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观诸法如实相。」
「世尊!云何观诸法如实相?」
佛言:「观诸法空。」
「世尊!何等空?」
佛言:「自性空。是菩萨用如是智慧观一切法空,无法性可见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无性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诸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亦非阿罗汉所作,亦非向道人所作,亦非得果人所作,亦非菩萨所作。但众生不知不见诸法如实相,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是众生说法。」
【论】
问曰:
佛法、菩萨法大有差别:佛是一切智,菩萨未是一切智。须菩提何故生疑而问佛:「何等是诸菩萨法?何等是佛法?」
答曰:
此中佛教菩萨如佛所行,应如是行六波罗蜜等乃至一切种智。是故须菩提问:「若如佛行,与佛何异?」
佛可其意,应如是问。
色等诸法行处是同,但智慧利钝有异。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虽如实行六波罗蜜而未能周遍,未能入一切门,是故不名为佛。若菩萨已入一切种智门,入诸法实相中,以一念相应智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断一切烦恼习,得诸法中自在力,尔时名为佛。」
如月十四日、十五日,虽同为月,十四日不能令大海水潮;菩萨亦如是,虽有实智慧清净,未能具足诸佛法故,不能动一切十方众生。月十五日光明盛满时,能令大海水潮;菩萨成佛亦如是,放大光明,能动十方国土众生。
此中佛自说譬喻:「如向道、得果,虽同为圣人而有差别。」菩萨亦如是,行者名为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金刚三昧;佛已得果,断一切法中疑,无所不了,故名为佛。
须菩提复问:「自相空法中差别不可得——所谓是地狱乃至天,是性人、八人,是须陀洹乃至佛!世尊!如地狱等众生不可得,业因缘亦应不可得。何以故?作业者不可得;业不可得故,果报亦不可得。佛云何说佛与菩萨有差别?」
佛可须菩提意,还以所问答须菩提:「众生不知自性空法故,能起善恶业。」如经中广说。众生者,凡夫,未入正位人;是人我心颠倒,烦恼因缘故起诸业。业者,有三种:身、口、意。是三种业有二种:若善、若恶,若有漏、若无漏。恶业故堕三恶趣,善业故生天、人中。善业复有二种:一者、欲界系,二者、色、无色界系。色、无色界系生业名不动,不动业故生色、无色界。
若众生自知诸法性空,即时不生著心,著心不生故不起业,乃至不生色、无色界。以实不知故生。以是事故,菩萨摩诃萨尽受行布施等法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失、无所少;乃至用如金刚三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饶益众生。众生得是利益故,不复往来五道生死。
须菩提复问:「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实得是五道不?」
佛言:「不得!」
问曰:
佛先说「大利益故,不堕五道」,今云何言「不得」?
答曰:
决定取相邪见、堕邪见。五道生死不得,但凡夫人以颠倒因缘起业,假名有生死五道,其实如幻、如梦。
复问:「得黑、白等四种业不?」
佛言:「不。」
「黑业」者,是不善业,果报:地狱等受苦恼处。是中众生,以大苦恼闷极,故名为黑。
受善业果报处,所谓诸天。以其受乐随意自在明了,故名为「白业」。是业是三界天。
善、不善业受果报处,所谓人、阿修罗等八部。此处亦受乐、亦受苦,故名为「白黑业」。
「无漏业」能破不善有漏业,能拔众生令离善恶果报中。
问曰:
无漏业应是白,何以言非白非黑?
答曰:
无漏法虽清净无垢,以空、无相、无作故无所分别,不得言白。黑、白是相待法,此中无相待故不得言白。
复次,无漏业能灭一切,诸观中分别故有黑、白,此中无观故无白。
须菩提复问:「若不得是四种业,云何分别是地狱乃至阿罗汉?」
若无黑业,云何说是地狱、畜生、饿鬼?若无白业,云何说是天、人?若无黑白业,云何说是阿修罗道?若无不白不黑业,云何说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
佛答:若一切众生自知诸法自性空者,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亦不于六道中拔出众生。何以故?众生自知诸法性空,则无所度;譬如无病则不须药,无暗则不须灯明。须菩提!今众生实不知自相空法故,随心取相生著,以著故染,染故随于五欲,随五欲故为贪所覆,贪因缘故,悭、虚诳、嫉妬、瞋恚、鬪诤,以瞋恚故,起诸罪业,无所识知。是故寿终随业因缘生于彼处,续作生死业,常往来六道中,无复穷已。是故菩萨于诸佛及弟子所闻说诸法空,而慈愍众生:「众生以狂愚颠倒故生著,我当作佛,破众生颠倒,令解诸法空相。」
所以者何?诸法不尔如凡人所著。众生、法无有定实,但自于无所有中忆想分别,望有所得;无众生中起众生想,无色中起色想,无受、想、行、识中起识想。以狂颠倒故,是人能起身、口、意业,于六道生死中不能得脱。
若但生众生法想,结缚犹轻,易可得度。生贪欲、瞋恚,于是中起诸重业,是为重缚,受此业果报,则难可得度;譬如积微尘成山,难可得移动。菩萨为是众生故,欲破其生死因缘果报故,于般若中摄一切善法,行菩萨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众生说四圣谛,所谓苦、苦集、苦灭、灭苦道,种种因缘开示、敷演。
问曰:
佛无量阿僧祇劫来习微妙法,所谓十八不共法,乃至无碍解脱,诸甚深业,何以但说苦、集、灭、道?
答曰:
众生所畏急者,无过于苦;为除苦已,然后示以佛道。如人重病,先以除病为急;然后以宝物、衣服庄严其身。
苦者,受五受众身是一切苦本,性即是苦;是苦略而言之,是生、老、病等,如经中处处广说。苦集者,爱等诸烦恼;爱是心中旧法,以是故,佛说「爱能生后身,故是苦因」,苦因即是集。若人欲舍苦,先当断爱,爱断苦则灭,断爱即是苦灭。
苦灭即是道,观是五众种种因缘,苦及苦集过罪,所谓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疮、如怨、如贼等,于八圣道分中为正见,余七事助成发起,能断一切法中爱;如以酒发药。此人于一切世间无所复贪,得离苦火,然后示以妙法。
复次,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于四圣谛中摄一切善法。」
有人言:「佛何以但说苦等四法?」以是故,佛说:「一切助道善法皆摄在四谛中。」
助道善法因缘故,分别有三宝。众生不信三宝故,不得离六道生死。
问曰:
须菩提何以作是麁问,言:「为以苦灭、以苦智灭?以集灭、集智灭?」
答曰:
此非麁问!今问:「见苦等四谛体故灭?为用智故灭?」
爱等诸烦恼灭故,名有余涅槃。若以苦谛得道,一切众生牛羊等亦应得道!若用苦智得道,离苦则无智;离苦智不名为「苦谛」,但名为「苦」。苦谛、苦智和合故生,不得言「但以苦灭」、「但以智灭」。乃至道谛亦如是。
佛答:「不以苦谛灭,亦不以苦智灭,乃至道谛、道智亦如是。我说:『是四谛平等即是灭。不用苦谛灭,不用乃至道谛灭。』」
何以故?是苦等四法皆从缘生,虚妄不实,无有自性故不名为实,不实故云何能灭?
问曰:
二谛有漏,凡夫所行法故,可是虚诳不实;道谛是无漏法,无所著,虽从因缘和合生而不虚诳;又灭谛是无为法,不从因缘有。云何言「四法皆是虚诳」?
答曰:
初得道,知二谛是虚诳。将入无余涅槃,亦知道谛虚诳,以空空三昧等舍离道谛,如说栰喻。灭谛亦无定法。如经中说:「离有为,无无为,因有为故说无为。」苦灭如灯灭,不应戏论求其处所。
是故佛说:「不以用苦乃至用道得灭。」
须菩提问佛:「何者是四谛平等?」
佛答:若无八法处——所谓四谛、四谛智,是则平等。
复次,须菩提!四谛如实、不诳、不异,如、法性、法相、法住、实际,若有佛、无佛,法相常住,不用心、心数法及诸观,但为不诳众生故。住一切余法皆颠倒,妄著颠倒果报生故,虽能与人天喜乐,久久皆虚妄变异;但有一法,所谓诸法实相,以不诳故,常住不灭。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诸法实谛。
须菩提复问:「云何菩萨通达得实谛,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
佛答:若菩萨思惟筹量求诸法,无有一法可得定相,见一切法皆空——若在四谛、若不在四谛。非四谛者,虚空、非数缘尽;余在四谛。若观如是法空,尔时,入菩萨位。
问曰:
何以不说「空亦空观,入菩萨位」?
答曰:
不须是说。何以故?若说诸法空,即是空,空亦空;若是空不空,不名为一切空。是故行是空,得入菩萨位。菩萨住是性地中,不堕顶。性地者,所谓菩萨法位。如声闻法中,燸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名为性地。是法随顺无漏道,故名为性,是中住必望得道;菩萨亦如是,安住是性地中,必望作佛。能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菩萨住在禅地中摄心,分别思惟筹量诸法,通达四谛——所谓知见苦,亦非缘苦生心。知苦是凡夫受身著苦因缘故,受诸忧恼;是人身皆如贼、如怨,无常、空等。得是已,即时舍,不取苦相,亦不缘苦谛,菩萨法位力故。乃至道谛亦如是。但一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是四谛药病相对,亦不著是四谛,但观诸法如实相,不作四种分别观。
须菩提问:「云何如实观诸法?」
佛言:「观空。须菩提!若菩萨能观一切法若大若小皆空,是名如实观。」
复问:「用何等空?」
佛答:「用自相空。」
问曰:
十八空中佛何以但说自相空?
答曰:
是中道空。内、外空等是小空,毕竟空、无所得空等是甚深空,自相空是中空。自相有理破故而心不没,而能入甚深空中。是菩萨得如是法,观一切法皆空,乃至不见一法有性可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诸法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自性空;非佛所作,非大菩萨所作,非阿罗汉、辟支佛所作,常寂灭相,无戏论语言。
众生不能知见如实相,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为众生说法。方便力者,菩萨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通达菩萨第一义谛。观是道相甚深微妙,无得无舍;用妙智慧不可得,何况可得口说!大悲心深念:「众生以空事故,堕三恶道,受大剧苦;若我直说是法,则不信不受,则破坏法,堕于地狱!我今当成就一切善法、庄严身三十二相,引导众生,起无量无边诸佛神通力,得成佛道,一切众中主,于诸法得自在。若赞恶法,众生犹尚当受,何况实法!」是菩萨如所愿思惟行,为众生说,使皆度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