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人生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才是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悌(国:ti4,粤:dai6)
评:推崇上尊下卑、君臣父子兄弟地位关系是儒家思想里维系社会稳定的理念。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自商朝开始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但在重量单位方面,中国在1958年之前是16进制的。所谓半斤八两,由于古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和八两是一样的。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国:yue1,粤:joek6):语助词,无实意。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应(国:ying4,粤:jing3)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阴阳五行既是风水算命的玄学理论基础,也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种基础难成科学,但其影响却又是持续千百年不衰。就连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出自易经六十四卦。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戊(国:wu4,粤:mou6);壬(国:ren2,粤:yam4);癸(国:gui3,粤:gwai3);寅(国:yin2,粤:jan4);卯(国:mao3,粤:maau5);巳(国:si4,粤:zi6);酉(国:you3,粤:jau5);戌(国:xu1,粤:seot1)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
躔(国:chan2,粤:cin4)
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燠(国:yu4,粤:jyuk1)
这里的左右是面朝南来定的,而不是平时看地图时左西右东的角度。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淮(国:huai2,粤:waai4);渎(国:du2,粤:duk6)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岱(国:dai4,粤:doi6):即泰山;嵩(国:song1,粤:sung1)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行(国:xing2,粤:hang4)
三个五省,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划九省加收回台湾省,连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三字经的版本并不唯一,历朝历代均有版本。此处三十五个行省的设置显然也不是最新的行政划分。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紊(国:wen3,粤:man6)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菽(国:shu1,粤:suk6);黍(国:shu3,粤:syu2);稷(国:ji4,粤:zik1)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豕(国:shi3,粤:ci2):猪;饲(国:si4,粤:zi6):喂养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强烈的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恶(国:wu4,粤:wu3):讨厌;俱(国:ju4,粤:keoi1或geoi1)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青色、赤色、黄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五行中,木为青,火为赤(赤比红色更深一些),土为黄,水为黑,金为白。中医中会按照五行的颜色来给疾病药物等分类定性。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酸、苦、甜、辣和咸,这五种味道,可用嘴巴分辨出来。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这五种味道是鼻子可以闻出来的。
膻(国:shan1,粤:saan1);朽(国:xiu3,粤:nau2);嗅(国:xiu4,粤:cau3)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是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
匏(国:pao2,粤:paau4):葫芦的一种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粤语的拼音方案有多种,广州话拼音方案中有9声,9声保留了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而本三字经注使用的粤语拼音方案是粤拼,只有6声,从声调标记上不能区分入声,但可从韵尾判断,韵尾为p,t,k的为入声。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斩(国:zhan3,粤:zaam2);缌(国:si1,粤:si1)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篆(国:zhuan4,粤:syun6);隶(国:li4,粤:dai6)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会担心太复杂。但如能只是大体说一下,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