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 章节目次
- 一、教聚(三门)
- 二、义法聚(二十六门)
- 4 佛性义(一)
- 5 假名义(一)
- 6 入不二门义(一)
- 7 二谛义(一)
- 8 二无我义(一)
- 9 如法性实际义(一)
- 10 三解脱门义(二)
- 11 三有为义(二)
- 12 三无为义(二)
- 13 四空义(二)
- 14 四优檀那义(二)
- 15 四悉檀义(二)
- 16 四真实义(二)
- 17 四谛义(三本)
- 18 四缘义(三本)
- 19 五果义(三本)
- 20 六因义(三本)
- 21 四空义(三本)(此四空义与第二卷所出文全同故省略)
- 22 五法三自性义(三本)
- 23 六种相门义(三本)
- 24 八识义(三末)
- 25 十因义(四)
- 26 十一空义(四)
- 27 十二因缘义(四)
- 28 十八空义(四)
- 29 二十二根义(四)
- 三、染法聚(六十门)
- 1 烦恼义(三十门)
- 30 二障义(五本)
- 31 三障义(五本)
- 32 三根三道三毒烦恼义(五本)
- 33 三使义(五本)
- 34 三漏义(五本)
- 35 四缚四流四枙义(五本)
- 36 四取义(五本)
- 37 四种身结义(五本)
- 38 五住地义(五本)
- 39 五盖义(五本)
- 40 五下分结义(五末)
- 41 五上分结义(五末)
- 42 五悭义(五末)
- 43 五心[打-丁+裁]义(五末)
- 44 五心缚义(五末)
- 45 六垢义(五末)
- 46 七漏义(五末)
- 47 七使义(五末)
- 48 八慢义(五末)
- 49 八种恶觉义(五末)
- 50 八妄想义(五末)
- 51 八倒义(五末)
- 52 九结义(五末)
- 53 十使义(六)
- 54 十缠义(六)
- 55 十障义(六)
- 56 十四难义(六)
- 57 十六神我义(六)
- 58 六十二见义(六)
- 59 八万四千烦恼义(六)
- 2 诸业义(十六门)
- 60 身等三业义(七)
- 61 三性业义(七)
- 62 三受报业义(七)
- 63 三界系业义(七)
- 64 三时报业义(七)
- 65 曲秽浊业义(七)
- 66 黑白四业义(七)
- 67 五逆义(七)
- 68 六业义(七)
- 69 七不善律仪义(七)
- 70 八种语义(七)
- 71 九业义(七)
- 72 十不善业义(七)
- 73 十四垢业义(七)
- 74 十六恶律仪义(七)
- 75 饮酒三十五失义(七)
- 3 苦报义(十四门)
- 四、净法聚(百三十三门)
- 1 因法(百十五门)
- 90 发菩提心义(九)
- 91 回向义(九)
- 92 金刚三昧义(九)
- 93 断结义(九)
- 94 灭尽定义(九)
- 95 一乘义(九)
- 96 二种庄严义(九)
- 97 二种种性义(九)
- 98 证教两行义(九)
- 99 三归义(一〇)
- 100 三学义(一〇)
- 101 三聚戒义(一〇)
- 102 三种律仪义(一〇)
- 103 止观舍义(一〇)
- 104 三慧义(一〇)
- 105 三种般若义(一〇)
- 106 三智义(一〇)
- 107 三量智义(一〇)
- 108 同相三道义(一〇)
- 109 别相三道义(一〇)
- 110 三种住义(一〇)
- 111 煗等四心义(一一)
- 112 人四依义(一一)
- 113 法四依义(一一)
- 114 四圣种义(一一)
- 115 四亲近行义(一一)
- 116 转业四行义(一一)
- 117 四修定义(一一)
- 118 四不坏净义(一一)
- 119 四坚义(一一)
- 120 四种道义(一一)
- 121 四种善法义(一一)
- 122 四种味义(一一)
- 123 四德处义(一一)
- 124 四种求知义(一一)
- 125 四陀罗尼义(一一)
- 126 四无量义(一一)
- 127 四无碍义(一一)
- 128 菩萨四无畏义(一一)
- 129 四摄义(一一)
- 130 五愿义(一二)
- 131 五戒义(一二)
- 132 五品十善义(一二)
- 133 五停心义(一二)
- 134 五圣支定义(一二)
- 135 五圣智三昧义(一二)
- 136 五智义(一二)
- 137 五忍义(一二)
- 138 五种菩提义(一二)
- 139 五种方便义(一二)
- 140 五种善法义(一二)
- 141 五行义(一二)
- 142 五生义(一二)
- 143 五无量义(一二)
- 144 五德举罪义(一二)
- 145 五种教诫义(一二)
- 146 六波罗蜜义(一二)
- 147 六念义(一二)
- 148 六种决定义(一二)
- 149 六妙行义(一二)
- 150 六种善法义(一二)
- 151 六和敬义(一二)
- 152 六修定义(一二)
- 153 六三昧义(一二)
- 154 六摄义(一二)
- 155 七善律仪义(一二)
- 156 七净义(一二)
- 157 七财义(一二)
- 158 种大乘义(一二)
- 159 七地义(一二)
- 160 八戒齐义(一二)
- 161 八禅定义(一三)
- 162 八解脱义(一三)
- 163 八胜处义(一三)
- 164 八行观义(一三)
- 165 八大人觉义(一三)
- 166 八法摄摩诃衍义(一三)
- 167 九次第定义(一三)
- 168 九想观义(一三)
- 169 九断智义(一三)
- 170 十想义(一四)
- 171 十一切入义(一四)
- 172 十圣处义(一四)
- 173 十种慰喻义(一四)
- 174 十愿义(一四)
- 175 十种供养义(一四)
- 176 十无尽藏义(一四)
- 177 信等十行义(一四)
- 178 十明义(一四)
- 179 十忍义(一四)
- 180 十无生忍义(一四)
- 181 十住义(一四)
- 182 十行义(一四)
- 183 十回向义(一四)
- 184 十地义(一四)
- 185 十功德义(一四)
- 186 见性十法义(一四)
- 187 涅槃十因义(一四)
- 188 菩萨十力义(一四)
- 189 菩萨十无畏义(一四)
- 190 三乘共地义(一四)
- 191 十智义(一五)
- 192 十一智义(一五)
- 193 十一净义(一五)
- 194 十二头陀义(一五)
- 195 十二巧方便义(一五)
- 196 十三住义(一五)
- 197 离十四垢业义(一五)
- 198 离隐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义(一五)
- 199 十四化心义(一五)
- 200 十六特胜义(一六本)
- 201 菩萨十八不共法义(一六本)
- 202 二十种法师德义(一六本)
- 203 三十七道品义(一六末)
- 204 贤圣义(一七本末)
- 2 果法(十八门)
- 五、杂法聚(已下阙)
- 卷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