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

北凉天竺三藏曇无讖译1

圣2行品第七之二

  復次,善男子!菩萨摩訶萨圣行者,观察是身从头至足,其中唯有髮毛、爪3齿不净垢秽,皮肉、筋骨、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泪、肪膏、脑膜、骨髓、脓血、脑胲诸脉,菩萨如是专念观时,谁有是我:「我为属谁?住在何处?谁属於我?」復作是念:「骨是我耶?离骨是耶4」?菩萨尔时除去皮肉,唯观白骨,復作是念:「骨色相异,所谓青黄、赤白及以5鸽色,如是骨相亦復非我。何以故?我者亦非青黄、赤白6及以鸽色。」菩萨繫心作是观时,即得断除一切色欲。復作是念:「如是骨者,从因缘生,依因足骨7以□踝骨,依因踝骨以□膊8骨,依因膊骨以□膝骨,依因膝骨以□髀骨,依因髀骨以□髖9骨,依因髖骨以□腰骨,依因腰骨以□脊骨依因脊骨以□肋骨,復因脊骨上□项骨,依因项骨以□頷10骨,依因頷骨以□牙齿,上有髑髏,復因项骨以□膊骨,依因膊骨以□臂骨,依因臂骨以□腕骨,依因腕骨以□掌骨,依因掌骨以□指骨。」菩萨摩訶萨如是观时,身所有骨一切分离。得是观已,即断三欲: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触欲。
  菩萨摩訶萨观青骨时,见此大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悉皆青相,如青色观、黄白鸽色亦復如是。菩萨摩訶萨作是观时,眉间即出青黄、赤白鸽等色11光,是菩萨於是一一诸光明中见有佛像,见已即问:「如此身者,不净因缘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视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无主,谁使之然?」作是问已,光中诸佛忽然不现。復作是念:「或识是我,故使诸佛不为我说?」復观:「此识次第生灭,犹如流水,亦復非我。」復作是念:「若识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復作是念:「是出入12息直是风性13,而是风性乃是四大,四大之中何者是我?地性非我,水火风性亦復非我。」復作是念:「此身一切悉无有我,唯有心风,因缘和合,示现种种所作事业,譬如咒力,幻术所作,亦如箜篌,随意出声,是故,此身如是不净假眾因缘和合共成,而14於何处生此15贪欲?若被骂辱,復於何处而生瞋恚?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净臭秽,何处当有受骂辱者?若闻其骂,即便思惟:「以何音声而见骂耶16」?一一音声不能见骂,若一不能多亦不能,以是义故,不应生瞋。若他来打,亦应思惟:「如是打者从何而生」?復作是念:「因手刀17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缘横瞋於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以我受是五阴身故。譬如因的则有箭中,我身亦尔,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则散乱,心若散乱则失正念,若失正念,则不能观善、不善义,若不能观善、不善义则行恶法,恶法因缘则堕地狱、畜生、饿鬼。
  菩萨尔时作是观已,得四念处,得四念处已,则得住於堪忍地中。菩萨摩訶萨住是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飢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恶口骂詈、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
  迦叶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未得住不动地净持戒时,颇有因缘得破戒不。
  善男子!有18菩萨未得住不动地,有因缘故,可得破戒。
  迦叶敬诺19:何者是耶20?佛言21:迦叶!若有菩萨知以破戒因缘,则能令人受持、爱乐大乘经典,又22能令其读诵、通利、书写经卷,广为他23说,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故,故得破戒。菩萨尔时应作是念:「我寧一劫若减一劫,堕於阿鼻地狱受罪,要必24当令如是之人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迦叶!以是因缘,菩萨摩訶萨得毁净戒。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摄取护持如是之人,令不退於25菩提之心,为是毁戒,若堕阿鼻无有是处。
尔时,佛讚文殊师利26:
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我念往昔於此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预27,爱念敬重大乘经典,其心纯善无有粗恶、嫉□、慳吝,口常宣说爱语、善语,身常摄护贫穷、孤独,布施精进,无有休废。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我於尔时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28等今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復如是。大王!云何乃令人物同於虚空?」善男子!我於尔时心重大乘,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缘,从是已来不堕地狱。善男子!拥护摄持大乘经典,乃有如是无量势力。
復次,迦叶!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諦,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諦。迦叶!苦者,逼迫29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復次,善男子!苦者现相,集者转相,灭者除相,道者能除相。復次,善男子!苦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坏苦相;集者二十五有,灭者灭二十五有,道者修戒定慧。復次,善男子!有漏法者有二种,有因有果。无漏法者亦有二种,有因、有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则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道。復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为因30;无有如是八法之处,是名为灭;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悲,是名为道。
善男子!生者出相,所谓五种:一者初出,二者至终,三者增长,四者出胎,五者种类生。何等为老?老有二种:一、念念老,二、终身老。復有二种:一增长老,二灭坏老,是名为老。
云何为病?病谓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亦有二种:一者身病,二者心病。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风,三者因热,四者杂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强作,二者忘误堕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心病亦有四种:一者踊跃,二者恐怖,三者忧愁,四者愚痴。復次,善男子!身心这病凡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业报,二者不得远离恶对,三者时节代谢。生如是等因缘、名字、受分别病。因缘者,风等诸病;名字者,心闷肺31胀,上气咳逆,心惊下痢32;受分别者,头痛、目痛、手足等痛,是名为病。
何等为死?死者捨所受身。捨所受身亦有二种:一、命尽死,二、外缘死。命尽死者亦有三种:一者,命尽非是福尽;二者,福尽非是命尽;三者,福命俱尽33。外缘死者復34有三种:一者,非分自害死35;二者,横为他死;三者俱死。又有三种死:一、放逸死,二、破戒死,三、坏命根死。何等名为放逸死36?若有诽谤大乘方等般若波罗蜜,是名放逸死。何等名为破戒死耶37?毁犯去来现在诸佛所制禁戒,是名破戒死。何等名为坏命根死?捨五阴38身,是名坏命根死。如是名曰死,为大苦。
何等名为爱别离苦?所爱之物破坏离散。所爱之物破坏离散亦有二种:一者,人中五阴坏;二者,天中五阴坏。如是人天所爱39五阴,分别悕计,有无量种,是名爱别离苦。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所不爱者而共聚集,復40有三种: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三趣分别挍计,有无量种,如是则名怨憎会苦。何等名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復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报,如是则名求不得苦。何等名为五盛阴苦?五盛阴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41会苦、求不得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
迦叶!生之根本凡有如是七种之苦,老苦乃至五盛阴苦。迦叶!夫衰老者非一切有,佛及诸天一向定无,人中不定,或有、或无。迦叶!三界受身无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为根本。迦叶!世间眾生颠倒覆心,贪著生相,厌患老死。迦叶!菩萨不尔,观其初生已见过患。
迦叶!如有女人入於他舍,是女端正,顏貌环42丽,以好瓔珞庄严其身,主人见已,即便问言:「汝字何等?繫属於谁?」女人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43」。主人问言:「汝所至处,为何所作?」女人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琉璃、颇梨、真珠、珊瑚、虎珀、车□、马瑙、象马、车乘、奴婢、僕使。」主人闻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我今福德故,令汝来至我舍宅。」即便烧香散花供养,恭敬礼拜。復於门外,更见一女,其形丑陋,衣裳弊坏,多诸垢腻,皮肤皴裂,其色艾白。见已,问言:「汝字何等?繫属谁家?」女人答言:「我字黑闇」。復问:「何故名为黑闇」?女人答言:「我所行处,能令其家所有财宝一切衰耗。」主人闻已,即持利刀作如是言:「汝若不去,当断汝命。」女人答言:「汝甚愚痴,无有智慧」?主人问言:「何故名我44痴无智慧」?女人答言:「汝舍45中者,即是我姊,我常与姊进止共俱46,汝若驱我,亦当驱彼。」主人还入问功德天:「外有一女,云是汝妹,实为是不?」功德天言:「实是我妹,我与此妹行住共俱,未曾相离。随所住处,我常作好,彼常作恶,我常47利益,彼常作衰48;若爱我者,亦应爱彼,若见恭敬,亦应敬彼。」主人即言:「若有如是好恶事者,我俱不用,各随意去。」是时,二女俱49共相将还其所止。尔时,主人见其还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是时,二女復共相随至一贫家,贫人见已,心生欢喜,即请之言:「从今已去,愿汝二人常住我家。」功德天言:「我等先已50为他所驱,汝復何缘俱请我住?」贫人答言:「汝今念我,我以汝故,復当敬彼,是故俱请令住我家。」迦叶!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不愿生天,以生当有老病死故,是以俱弃,曾无爱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过患,是故贪爱51生死二法。
  復次,迦叶!如婆罗门幼稚童子,为飢所逼,见人粪中有菴罗果52,即便取之。有智见已,呵责之言:「汝婆罗门,种姓清净,何故取是粪中秽果?」童子闻已,赧然有愧,即答之言:「我实不食,为欲洗净,还弃捨之。」智者语53言:「汝大愚痴,若还弃者,本不应取。」善男子!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於此生分不受、不捨,如彼智者呵责童子;凡夫之人欣生恶死,如彼童子,取果还弃。
  復次,迦叶!譬如四衢道头有人,器盛满食,色香味具而欲卖之,有人远来,飢虚羸乏,见其饭食色香味具,即指54之55言:「此是何物」?食主答言:「此是上食,色香味具,若食此食,得色得力,能除飢渴,得见诸天,唯有一患,所谓命终。」是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不用色力见天,亦不用死。」即作是言:「食是食已若命终者,汝今何用於此卖之?」食主答言:「有智之人终不肯买56,唯有愚人不知是事,多与我价,贪而食之。」善男子!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不愿生天得色、得力见於诸天。何以故?以其不免诸苦恼故。凡夫愚痴,随有生处,皆悉贪爱57,以其不见老病死故。
  復次,善男子!譬如毒树,根亦能杀,茎亦能杀,皮花果实悉亦能杀。善男子!二十五有受生之处,所受五阴亦復如是,一切能杀。復次,迦叶!譬如粪秽,多少俱臭。善男子!生亦如是,设寿八万下至十岁,俱亦受苦。復次,迦叶!譬如嶮岸58上有草覆,於彼岸边多有甘露,若有食者,寿命59千年,永除诸病,安隐快乐。凡夫愚人,贪其味故,不知其下有大深坑60,即前欲取,不觉脚跌,堕坑而死;智者知已,捨离远去。善男子!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尚不欲受天上妙食,况復人中!凡夫之人,乃於地狱吞噉铁丸,况復人天上妙餚饌而能不61食?迦叶!以如是喻及餘无量无边譬喻,当知是生实为大苦。迦叶!是名菩萨摩訶萨住於大乘大涅槃经观於生苦。
  迦叶!云何菩萨摩訶萨於是大乘大涅槃经观於老苦?老者能为咳逆上气,能坏勇力,忆念进持盛年快乐,憍慢贡高,安稳自恣,能作背膢62,懈怠懒惰,为他所轻。迦叶!譬如池水,莲花满中开敷,鲜荣甚可爱乐,值天降雹,悉皆破坏。善男子!老亦如是,悉能破坏盛壮好色。復次,迦叶!譬如国王,有一智臣,善知兵法,有敌国王拒逆不顺,王遣此臣往讨伐之,即便擒获将来诣王。老亦如是,擒获壮色,将付死王,復次,迦叶!譬如折轴,无所復用,老亦如是,无所復用。復次,迦叶!如大富家,多有财宝、金银、琉璃、珊瑚、虎珀、车□、马瑙,有诸怨贼若入其家,即能劫夺,悉令空尽。善男子!盛年好63色亦復如是,常为老贼之所劫夺,復次,迦叶!譬如贫人贪著上膳、细软衣裳,虽復悕望而不能得。善男子!老亦如是,虽有贪心,欲受富乐,五欲自恣,而不能得。
復次,迦叶!如陆地龟,心常念水。善男子!人亦如是,既为衰老之所乾枯,心常忆念壮时所受五欲之乐。復次,迦叶!犹如秋月,所有莲花皆为一切之所乐见,及其萎黄,人所恶贱。善男子!盛年壮色亦復如是,悉为一切之所爱乐,及其老至,眾所恶贱。復次,迦叶!譬如甘蔗,既被压64已,滓无復味。善男子!壮年盛色亦復如是,既被老压,无三种味。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禪味。復次,迦叶,譬如满月,夜多光明,昼则不尔。善男子!人亦如是,壮则端严,形貌瓖65瑋66,老则衰羸,形神枯悴67。復次,迦叶!譬如有王,常以正法治於国土68真实无曲,慈悲好施。时为敌国之所破坏,流离逃迸,遂至他土。他土人民见已,生於怜69愍之心70,咸作是言:「大王!往日正法治国,不□万姓,如何一旦流离至此?」善男子!人亦如是,既为衰老所坏败已,常讚壮时所行事业。
復次,迦叶,譬如灯炷,唯赖膏油,膏油既尽,势不久停。善男子!人亦如是,唯赖壮膏,壮膏既尽,衰老之炷何得久停?復次,迦叶!譬如枯河,不能利益人及非人、飞鸟、走兽。善男子!人亦如是,为老所枯,不能利益一切作业。復次,迦叶!譬如河岸临峻之71树,若遇暴风,必当颠坠72。善男子!人亦如是,临老险岸,死风既至,势不得住。復次,迦叶!如车轴折,不任重载。善男子!老亦如是,不能諮受一切善法。復次,迦叶!譬如婴儿,为人所轻。善男子!老亦如是,常为一切之所轻毁。迦叶!以是等喻及餘无量无边譬喻,当知是老实为大苦。迦叶!是名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於老苦。
迦叶!云何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於病苦?所谓病者,能坏一切安隐乐事,譬如雹雨伤坏穀苗。復次,迦叶!如人有怨,心常忧愁而怀恐怖。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常畏病苦,心怀愁忧。復次,迦叶!譬如有人,形貌端正,为王夫人欲心所爱,遣使逼唤,与共交通。时,王捕得,即便73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断一手足,是人尔时形容改异,人所恶贱。善男子!人亦如是,虽復身体74耳目具足,既为病苦所缠逼已,则为眾人之所恶贱。復次,迦叶!如芭蕉树、竹苇、芦骡,有子则死。善男子!人亦如是,有病则死。復次,迦叶!如转轮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导,王随后行,亦如鱼王、蚁王、蠡75王、牛王,商主在前行时,如是诸眾悉皆随从,无捨离者。善男子!死转轮王亦復如是,常随病臣,不相捨离;鱼蚁、蠡牛、商主、病王亦復如是,常为死眾之所随逐。迦叶!病因缘者,所谓苦恼、愁忧、悲嘆,身心不安,或为怨贼之所逼害,破坏浮囊,拨76撤桥梁,亦能劫夺正命77根本,復能破坏盛壮好色、力势安乐,除舍惭愧,能为身心焦热炽然。以是等喻以餘无量无边譬喻,当知病苦是为大苦。迦叶!是名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於病苦。
迦叶!云何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於死苦?所谓死者,能烧灭故。迦叶!如火灾起,能烧一切,唯除二禪,力不至故。善男子!死火亦尔,能烧一切,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势不及故。復次,迦叶!如水灾起,一切漂没,唯除三禪,力不至故。善男子!死水亦尔,漂没一切,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復次,迦叶!如风灾起,能吹一切,悉令散灭,唯除四禪,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风亦尔,悉能吹灭一切所有,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彼第四禪,以何因缘,风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烧?
佛告迦叶:
善男子!彼第四禪,内行过患一切无故。善男子!初禪过患,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禪过患,内有欢喜,外有水灾;三禪过患,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善男子!彼第四禪,内外过患一切俱78无,是故诸灾不能及之。善男子!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安住大乘大般涅槃,内外过患一切皆尽,是故死生79不能及之。復次,善男子!如金翅鸟,能噉能消80一切龙鱼、金银等宝,唯除金刚不能令消。善男子!死金翅鸟亦復如是,能噉能消一切眾生,唯不能消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訶萨。復次,迦叶!譬如河岸所有草木、大水暴81涨82,悉随漂流,入於大海,唯除杨柳,以其软故。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悉皆随流入于死海,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迦叶!如那罗延悉能摧伏一切力士,唯除大风。何以故?以无碍故。善男子!死那罗延亦復如是,悉能摧伏一切眾生,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何以故?以无碍故。復次,迦叶,譬如有人,於怨憎中诈现亲善,常相追逐,如影随形,伺求其便而欲杀之,彼怨谨慎,坚牢自备故,使是人不能得杀。善男子!死怨亦尔,常伺眾生而欲杀之,唯不能杀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訶萨。何以故?以是菩萨不放逸故。復次,迦叶!譬如卒降金刚瀑雨,悉坏药木诸树、山林、土沙、瓦石、金银、琉璃一切之物,唯不能坏金刚真宝。善男子!金刚死雨亦復如是,悉能破坏一切眾生,唯除金刚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迦叶!如金翅鸟能噉诸龙,唯不能噉受三归者。善男子!死金翅鸟亦復如是,能噉一切无量眾生,唯除菩萨住三定者。何谓三定?空无相愿83。復次,迦叶!如摩罗毒蛇84,凡所触85螫,虽有良咒上妙好药,无如之何,唯阿竭多86星咒能令除愈。善男子!死毒所螫亦復如是,一切医方无如之何,唯除菩萨住於大乘大般87涅槃咒。復次,迦叶!譬如有人为王所瞋,其人若能以软善语贡上财宝,便可得脱。善男子!死王不尔,虽以软语、钱财、珍宝而贡上之,亦不得脱。善男子!夫死者,於嶮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闇,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无所破坏,见者愁毒,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敷在身边,不可觉知。迦叶!以是等喻及餘无量无边譬喻,当知是死真为大苦。迦叶!是名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於死苦。
迦叶!云何菩萨摩訶萨住於大乘大涅槃经观爱别离苦?爱别离苦,能为一切眾苦根本,如说偈言:
因爱生忧,因爱生怖,
若离於爱,何忧何怖?
爱因缘故则生忧苦,以忧苦故,则令眾生生於衰老;爱别离苦88,所谓命终。善男子!以别离故,能生种种微细诸苦,今当为汝分别显示。
善男子!过去之世,人寿无量。时,世有王,名为善住。其王尔时为童子身,太子治事,及登王位,各八万四千岁。时,王顶上生一肉□89,其□柔软,如兜罗90绵,细软劫贝91,渐渐增长,不以为患。足满十月。□即开剖,生一童子,其形端正,奇异少变,色像分明,人中第一。父王欢喜,字之顶生。时,善住王因92以国事委付顶生,弃捨宫殿、妻子、眷属,入山学道,满八万四千岁。
尔时,顶生於十五日处,在高楼沐浴受斋,即时93东方有金轮宝,其轮千幅,轂輞具足,非工匠造,自然成就而来应之。顶生大王即作是念:「我昔曾闻五通仙说,若剎利王於十五日处在高楼沐浴、受斋,若有金轮,千幅不减,轂輞具足,非工匠造,自然成就而来应者,当知是王即当得作转轮圣帝94。」復作是念:「我今95当试」。即以左手擎此轮宝,右执香炉,右膝著地而发譬言:「是金轮宝若实不虚,应如过去转轮圣王所行道去。」作是誓已,是金轮宝飞昇虚空,遍十方已,还来住在顶生左手。尔时,顶生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復作是言:「我今定当作转轮王」。其后不久,復有象宝,状貌端严,如白莲花,七支96□地。顶生见已,復作是念:「我昔曾闻五通仙说,若转轮王於十五日处在高楼沐浴、受斋,若有象宝状貌严,如白莲花,七支□地而来应者,当知是王即是圣王。」復作是念:「我今当试」。即擎香炉,右膝著地而发誓言:「是白象宝若实不虚,应如过去转轮圣王时,顶生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復作是言:「我今定是转轮圣王」。其后不久,次有马宝,其色紺炎,髦尾金色。顶生见已,復作是念:「我昔曾闻五通仙说,若转轮王於十五日处在高楼沐浴、受斋,若有马宝,其色紺艳97,髦尾金色而来应者,当知是王即是圣王。」復作是念:「我今当试」。即执香炉,右膝著地而发誓言:「是紺马宝若实不虚,应如过去转轮圣王所行道去。」作是誓己,是紺马宝,从旦至夕,周遍八方尽大海际,还住本处。尔时,顶生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復作是言:「我今定是转轮圣王」。
其后不久,復有女宝,形容端正,微妙第一,不长不短,不白不黑,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口气香洁如青莲花,其目远视见一由旬,耳闻、鼻嗅亦復如是,其舌广大,出能覆面,形色细薄如亦铜叶,心听叡哲,有大智慧,於诸眾生常有软语,是女以手触王衣时,即知王身安乐病患,亦知王心所缘之处。尔时,顶生復作是念:「若有女人能知王心即是女宝」。其后不久,於王宫内自然而有宝摩尼98珠,纯青琉璃,大如人脾,能於闇中照一由旬,若天降雨,渧99如车轴,是珠力能作盖,遍覆足一由旬,遮此大雨,不令100下过。尔时,顶生復作是念:「若转轮王得是宝珠,必是圣王。」其后不久,有主藏臣自然而出,多饶财宝,巨富无量,库藏盈溢,无所乏少;报得眼根,力能彻见一切地中所有伏藏,随王所念,皆能办之。尔时,顶生復欲试之,即共乘船入於大海,告藏臣言:「我今欲得珍异之宝」。藏臣闻已,即以两手挠大海水。时,十指头出十宝藏,以奉圣王而白王言:「大王!所须随意用之,其餘在者,当投101大海。」尔时,顶生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復作念102言:「我今定是转轮圣王」。其后不久,有主兵臣自然而出,勇健猛略,策谋第一,善知四兵,若任斗者,则现圣王;若不任者,退不令现103。未摧伏者,能令摧伏;已摧伏者,力能守护。尔时,顶生復作是念:「若转轮王得是兵宝,当知定是转轮圣王」。
尔时,顶生转轮圣帝告诸大臣:「汝等当知此阎浮提安隐丰乐,然我今已七宝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大王!东弗婆提104犹未归德,王应往讨。」尔时,圣王与其七宝一切营从,飞空而往东弗婆提,彼土人民欢喜归化105,復告大臣:「我阎浮提及弗婆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悉来归化,七宝成就,千子具足,復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大王!西瞿陀尼犹未归德。」尔时,圣王復与七宝一切营从,飞空而往西瞿陀尼106,王既至彼,彼土人民亦復归化107。復告大臣:「我阎浮提及弗婆提,此瞿陀尼,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咸以归化,七宝成就,千子具足,復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大王!北鬱单越犹未归化。」尔时,圣王復与七宝一切营从,飞空而往北鬱单越,王既至彼,彼土人民欢喜归德。
復告大臣:「我四天下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咸已108归德,七宝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为?」诸臣答言:「唯然,圣王!三十三天寿命极长,安隐快乐,彼天身形,端严无比,所居宫殿、床榻、卧具悉是七宝,自恃天福,未来归化,今可往讨,令其催伏。」尔时,圣王復与七宝一切营从,飞腾虚空,上忉利天。见有一树,其色青绿,圣王见已,即问大臣:「此是何色」?大臣答言:「此是波利质多罗109树,忉利诸天,夏三月日,常於其下娱乐受乐。」復见白色犹如白云,復问大臣:「彼是何色」?大臣答言:「是善法堂忉利诸天,常集其中,论人天事。」於是天主释提桓因,知顶生王已来在外;即出迎、逆,见已执手,昇善法堂,分座而坐。彼时,二王形容、相貌等无差别,唯有视眴为别异耳。是时,圣王即生念言:「我今寧可退彼王位,即住其中为天王不」?
善男子!尔时帝释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开示、分别、为他演说,唯於深义未尽通达,以是读诵、受持、分别、为他广说因缘力故,有大威德。善男子!而是顶生於此帝释生恶心已,即便堕落,还阎浮提,与所爱念,人天离别,生大苦恼,復遇恶病,即便命终。尔时帝释,迦叶佛是;转轮圣王,则我身是。善男子!当知如是爱别离者,极为大苦。善男子!菩萨摩訶萨尚忆过去如是等辈爱别离苦,何况菩萨住於大乘大涅槃经,而当不观现在之世爱别离苦?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怨憎会苦?善男子!是菩萨摩訶萨观於地狱、畜生、饿鬼、人中、天上,皆有如是怨憎会苦,譬如人观牢狱繫闭,枷锁、杻械,以为大苦,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观於五道一切受生,悉是怨憎合会大苦。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常畏怨家枷锁、杻械,捨离父母、妻子、眷属、珍宝、產业而远逃避。善男子!菩萨摩訶萨亦復如是,怖畏生死,具足修行六波罗蜜,入於涅槃。迦叶!是名菩萨摩訶萨修行大乘大般涅槃观怨憎会苦。
善男子!云何菩萨修行大乘大般涅槃观求不得苦?求者,一切尽求,尽求者,有二种:一、求善法,二、求不善法。善法未得苦,恶法未离苦,是则略说五盛阴苦。迦叶!是名苦諦。
尔时,迦叶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五盛阴苦,是义不然。何以故?如佛往昔告释摩男110:「若色苦者,一切眾生不应求色。若有求者,则不名苦。」如佛告诸比丘:「有三种111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佛先为诸比丘说:「若有人能修行善法,则得受乐。」又如佛说:「於善道中六触受乐,眼见好色是则为乐,耳鼻舌身意思好法,亦復如是。如佛说偈:

持戒则为乐, 身不受眾苦,
睡眠得安隐, 寤则心欢喜。
若受衣食时, 诵习而经行,
独处於山林, 如是为最乐。
若能於眾生, 昼夜常修慈,
因是得常乐, 以不恼他故。
少欲知足乐, 多闻分别乐,
无著阿罗汉, 亦名为受乐。
菩萨摩訶萨, 毕竟到彼岸,
所作眾事办, 是名为最乐。

世尊!如诸经中所说乐相,其义如是,如佛今说,云何当与此义相应?
佛告迦业112: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諮问如来是义。善男子!一切眾生於下苦中横生乐想,是故我今所说苦相,与本不异。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於下苦中生乐想者,下生、下老、下病、下死、下爱别离、下求不得、不怨憎会、下五盛阴,如是等苦,亦应有乐。世尊!下生者,所谓三恶趣113;中生114者,所谓人中;上生者,所谓天上。若復有人作如是问:」若於下乐生於苦想,於中乐中,生无苦乐想;於上乐中,生於乐想当云何答?世尊!若下苦中生乐想者,未见有人当受千罚,初一下时已生乐想,若不生者,云何说言於下苦中而生乐想」?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以是义故,无有乐想。何以故?犹如彼人,当受千罚,受一下已,即得脱者,是人尔时便生乐想,是故当知,於无乐中妄生乐想。迦叶言:世尊!彼人不以一下生於乐想,以得脱故而生乐想。
迦叶!是故,我昔为释摩男说五阴中乐,实不虚也。迦叶!有三受、三苦。三受者,所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三苦者,所谓苦苦、行苦、坏苦。善男子!苦受者,名为三苦,所谓苦苦、行苦、坏苦;餘二受者,所谓行苦、坏苦。善男子!以是因缘,生死之中实有乐受,菩萨摩訶萨以苦乐性不相捨离,是故说言一切皆苦。善男子!生死之中实无有乐,但诸佛菩萨随顺世间,说言有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若随俗说,是虚妄否115?如佛所说:修行善者则受乐报,持戒安乐,身不受苦,乃至眾事已办,是为最乐。如是等经所说乐受,是虚妄否?若是虚妄,诸佛世尊久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菩提道,已离妄语今作是说,其义云何?
佛言:
善男子!如上所说诸受乐偈,即是菩提道之根本,亦能长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先於经中说是乐相。善男子!譬如世间所须资生,能为乐因,故名为乐。所谓女色、耽愐116饮酒、上饌甘味,渴时得水,寒时遇火,衣服、瓔珞、象马、车乘、奴婢、僮僕、金银、琉璃、珊瑚、真珠、仓库、穀米,如是等物,世间所须,能为乐因,是名为乐。善男子!如是等物,亦能生苦。因於女人,生男子苦,忧愁悲泣,乃至断命;因酒甘味,乃至仓穀,亦能令人生大忧恼。以是义故,一切皆苦,无有乐相。善男子!菩萨摩訶萨於是八苦,解苦无苦。善男子!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知乐因,为如是人於下苦中说有乐相,唯有菩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乃能知是苦因乐因117。

迴向文

普为出资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及法界无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无量烦恼障 同消无量果报障
  同消无量诸业障 同消无量诸灾障
  同消无量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无上菩提因

本经参考佛教慈慧中心佛教经典之十《大般涅槃经》94年版本恭录。


【注释】

1宋、元、明三本「译」上有「奉詔」二字。
2宋、元二本「圣」上有「大般涅槃经」等字。
3「爪」,宫本作「抓」。
4「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乎」。
5「赤白及以」,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白色」。
6「赤白」,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白色」。
7「骨」,宫本作「跟」。
8「膊」,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
9「髖」,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髖」。
10「頷」,宫本及明本均作「颊」。
11「等色」,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色等」。
12「出入」,宋、元、明三本均作「入出」。
13「性」,宋本作「也」。
14「而」,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当」。
15「生此」,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而生」。
16「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也」。
17「刀」,宫本作「力」。
18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无「有」。
19「敬诺」,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言唯然世尊」。
20「耶」,宋本作「也」。
21「言」,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告」。
22「又」,宋本作「及」。
23「他」,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人」。
24「罪要必」,元本作「要罪必」;宫本及明本均作「此罪报」。
25「於」,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转」。
26宫本及元、明二本「利」以下有「言」字。
27「预」,宋本作「誉」。
28「师」,宋、元、明三本均作「乡」。
29「迫」,宫本作「迮」。
30「因」,宋、明二本均作「集」。
31「肺」,宫本作「胅」。
32「痢」,宫本作「利」。
33命尽、福尽、俱尽 财物在、命失,称为命尽。但失财物、身命犹在,称为福尽;财物及身命俱失,称为俱尽。
34「復」,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亦」。
35宫本「死」上有「而」字。
36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死」以下有「也」字。
37「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也」。
38五阴(Panca-skandha) 新译作五蕴,分析有情成立要素之名。区分吾人身心。材料的四大名为色,感觉的苦乐捨名为受,悟性的能力名为想,意志行为的基本名为行,知觉的能力名为识。以上总称五阴。吾人身心依这些成立,故名为五阴身。
39「爱」,宋本作「受」。
40「復」,宫本作「亦」。
41「会」,丽本作「贪」,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
42「瑰」,宋本作「傀」;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瑰」。
43功德大天 梵文作Guna mahadeva。
44「何故名我」,宋、元、明三本均作「云何名为」。
45「舍」,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家」。
46姊、妹、共俱 生在死之前,故为姊,死在生之后,故为妹,此二者终不相离,故称共俱。「俱」,宋本作「居」。
47「常」,宫本作「作」。
48「常作衰」,宋、元二本均作「作衰耗」;宫本及明本均作「作衰损」。
49「俱」,宫本及明本均作「便」。
50「已」,丽本作「以」,今据宫本及元、明二本改之。
51「爱」,丽本作「受」,今据宫本及元、明二本改之。
52菴罗果 全名为菴没罗果(Amra palam),似梨的果实名。
53「语」,宋本作「问」。
54「指」,宫本及明本均作「诣」。
55「之」,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问」。
56「买」,元本作「贺」。
57「爱」,宫本作「受」。
58「岸」,宋、元、明三本均作「阬」。
59「命」,丽本作「天」,今据宋、元、明三本改之。
60「坑」,宋、元、明三本均作「阬」。
61「能不」,丽本作「不能」,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
62「膢」,宋、元、明三本均作「僂」;宫本作「痿」。
63「好」,宫本元、明二本均作「壮」。
64「压」,宫本作「押」。
65「瑰」,宫本作「瑰」。
66「瑋」,宋、元、明三本均作「伟」。
67「悴」,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悴」。
68「於国土」,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国理民」。
69「见已生於怜」,宫本作「见而」。
70宫本无「心」。
71「峻之」,宫本作「嶮大」﹒
72「坠」,宋、元、明三本均作「堕」。
73「便」,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时」。
74「虽復身体」,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先貌端严」。
75「蠡」,宫本作「螺」。
76「拨」,宋、元、明三本均作「发」。
77「命」,丽本作「念」,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
78「俱」,宫本作「悉」。
79「生」,丽本作「王」,今据元本改之。
80「消」,宋、元、明三本均作「销」,下同。
81「暴」,丽本作「瀑」,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
82「涨」,丽本作「涨」,今据宫本改之。
83空无相愿 空、无相、无愿。
84摩罗毒蛇 摩罗(Mara)译作障碍、破坏等,毒蛇的一种。
85「触」,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蝎」。
86阿竭多(Agasti) 有名为Canopus之星,阿竭多是此星支配者。章安註:此星八月出,苦人得此星咒,能消其毒。
87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无「般」。
88「苦」,宋本作「者」;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苦者」。
89「□」,宋、元、明三本均作「皰」。
90兜罗(Tula) 译作杨华,绵的一种。
91劫贝(Karpasa) 译作时分树。由此树取得的白毡亦名为劫贝。
92「因」,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即」。
93「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於」。
94转轮圣帝 同转轮王。彼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轮宝降伏四方,故有此名。
95「今」,元本作「令」。
96「支」,宫本及明本均作「枝」。
97「艳」,宋、元、明三本均作「焰」;宫本作「炎」。
98摩尼(Mani) 译作珠宝、如意,珠之总名。
99「渧」,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滴」。
100「令」,宫本作「今」。
101「投」,宋本作「没」。
102「念」,宋、元、明三本均作「是」。
103「现」,宋、元、明三本均作「见」。
104东弗婆提(Purva-videha) 译作东身或胜身,位於须弥山东方的大洲之名,四大洲之一。
105「化」,宫本作「德」。
106西瞿陀尼(Apara-godaniya) 译作西货,位於须弥山西方的大洲之名,四大洲之一。
107「化」,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伏」。
108「已」,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以」。
109波利质多罗(Parjeitra) 译作香遍树或天树王,在忉利天上的树名。
110释摩男 斛饭王的长子,出家成为五比丘之一。
111三种受 将感觉(即受)分类为三:违身称为苦,顺身称为乐,不违不顺称为不苦不乐。
112以下为宋、元、明三本第十三品第七之三。
113宫本无「趣」。
114宋本无「生」。
115「否」,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不」。
116「愐」,宋、元、明三本均作「湎」。
117以下宋、元、明三本不分卷及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