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九
北凉天竺三藏曇无讖译
憍陈如1品第2十三之一3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
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是不净,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清净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是生老病死之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老病死相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是无明因,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无明因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乃至色是生因,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因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
憍陈如!色者即是四颠倒因,因灭倒4色,获得解脱非四颠倒因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憍陈如!色是无量恶法之因,所谓男女等身,食爱、欲爱,贪瞋、嫉妒、恶心、慳心,搏5食、识食、思食、触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五欲、五盖,如是等法,皆因於色,因灭色故,获得解脱,无如是等无量恶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即是缚,因灭缚色,获得解脱无缚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即是流,因灭流色,获得解脱非流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非归依,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归依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是疮疣,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无疮疣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憍陈如!色非寂静,因灭是色,获得涅槃寂静之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
憍陈如!若有人能如是知者,是名沙门,名婆罗门,具足沙门、婆罗门法。憍陈如!若离佛法,无有沙门,无6婆罗门,亦无沙门、婆罗门法。一切外道虚假诈称,都无实行,虽復作相7,言有是二,实无是处。何以故?若无沙门、波罗门法,云何而言有沙门、婆罗门?我常於此大眾之中作师子吼,汝等亦当在大眾中作师子吼。
8尔时,外道有无量人,闻是语已,心生瞋恶9:瞿曇今说我等眾中无有沙门及婆罗门,亦无沙门、波罗门法,我当云何广设方便,语瞿曇言:「我等眾中亦有沙门,有沙门法,有婆罗门,有婆罗门法」?时,彼眾中有一梵志,唱如是言:诸仁者!瞿曇之言如狂无异,何可检校?世间狂人或歌或舞或哭或笑或骂或讚,於怨亲所不能分别,沙门瞿曇亦復如是,或说我生净饭王家,或言不生;或说生已行至七步,或说不行;或说从小习学世事,或说我是一切智人;或时处宫受乐生子,或时厌患,呵责恶贱;或时亲修苦行六年,或时呵责外道苦行;或言从彼鬱头蓝弗、阿罗逻10等稟承未闻,或时说其无所知晓;或时说言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我不至树无所剋获;或时说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或言身灭乃是涅槃。瞿曇所说如狂无异,何故以此而愁忧11耶?
诸婆罗门即便答言:大士12!我等今者何得不愁?沙门瞿曇先出家已,说无常苦空无我等法13,我诸弟子闻生恐怖,云何眾生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不受其语。今者瞿曇復来至此娑罗林中,为诸大眾说有常乐我净之法,我诸弟子闻是语已,悉捨我去,受瞿曇语,以是因缘生大愁苦。
尔时,復有一婆罗门作如是言:诸仁者!諦听,諦听!瞿曇沙门名修慈悲,是名14虚妄,非真实也。若有慈悲,云何教我诸弟子等自受其法?慈悲果者15随顺他意,今违我愿,云何言有?若有说言沙门瞿曇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是亦虚妄。若言瞿曇少欲知足,今者云何夺我等利?若言种姓16是上族者,是亦虚妄。何以故?从昔以17来,不见、不闻大师子王残害小鼠,若使瞿曇是上种姓,如何今者恼乱我等?若言瞿曇具大势力,是亦虚妄。何以故?从昔已来,亦不见闻金翅鸟王与鸟共諍,若言力大,復以何事与我共斗?若言瞿曇具他心智,是亦虚妄。何以故?若具此智,以何因缘不知我心?诸仁者!我昔曾从先旧智人闻说是事,过百年已,世间当有一妖幻出,即是瞿曇。如是妖惑今於此处娑罗林中将灭不久,汝等今者不应愁恼。
尔时,復有一尼犍18子答19言:仁者!我今愁苦,不为自身弟子供养,但为世间痴闇无眼,不识福田及非福田,弃捨先旧智婆罗门,供养年少,以为愁耳。瞿曇沙门大知咒术,因咒术力,能令一身作无量身,令无量身还作一身,或以自身作男女像、牛羊、象马。我力能灭如是咒术,瞿曇沙门咒术既灭,汝等当还,多得供养,受於安乐。
尔时,復有一婆罗门作如是言:诸仁者!瞿曇沙门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故汝等不应举諍。
大眾答言:痴人!云何说言沙门瞿曇具大功德?其生七日母便命终,是可得名福德相耶?
婆罗门言:骂时不瞋,打时不报,当知即是大福德相。其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神通,是故当知是福德相。心无憍慢,先意问讯,言语柔软,初无粗獷,年志俱盛,心不卒暴,王国多财,无所爱恋,捨之出家,如弃涕唾,是故我说沙门瞿曇成就具足无量功德。
大眾答言:善哉仁者!瞿曇沙门实如所说,成就无量神通变化,我不与彼捔20试是事。瞿曇沙门受性柔软,不堪苦行,生长深宫,不综外事,唯可软语,不知技21艺、书藉、论议。请共详辩正法之要,彼若胜我,我当给事;我若胜彼,彼当事我。
尔时22,多有无量外道和合共往摩伽陀王阿闍世所,王见便问:诸仁何来23?汝等各各修习24圣道,是出家人捨离财货及在家事,然25我国人26皆共供养,敬心瞻视,无相犯触,何故和合而来至此?诸仁者!汝等各受异法、异戒,出家不同,亦復各各自随戒法出家修道,何因缘故,今者一心而共和合,犹如落叶27旋风所吹,聚在一处?说何因缘而来至此?我常拥护出家之人,乃至不惜身之与命。
尔时,一切诸外道眾咸作是言:
大王!諦听!大王今者是大法桥,是大法礪,是大法秤28,即是一切功德之器,一切功德真实之性,正法道路,即是种子之良田也,一切国土之根本也,一切国土之大明镜29,一切诸天之形像也,一切国人之父母也。大王!一切世间功德宝藏即是王身,何以故名功德藏?王断国事,不择怨亲,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风,是故名王为功德藏。大王!现在眾生虽復寿短,王之功德如昔长寿安乐时王,亦如顶生善见忍辱那沙30王、耶耶帝31王、尸毘32王、一叉鳩33王。如是等王具足善法。大王!今者亦復如是,大王!以王因缘,国土安乐,人民炽盛。是故一切出家之人慕乐此国,持戒精勤,修习正道。大王!我经中说:若出家人随所住国,持戒精进,勤修34正道,其王亦有修善之分。
大王!一切盗贼王已整理,出家之人都无畏惧,今者唯有一大恶人----瞿曇沙门,王未捡校,我等甚畏。其人自恃豪族种姓,身色具足,又因过去布施之报,多得供养,恃此眾事,生大憍慢。或因咒术而生憍慢,以是因缘,不能苦行,受畜细软衣服、卧具,是故一切世间恶人,为利养故,往集其所而为眷属,不能苦行。咒术力故,调伏迦叶及舍利弗、目犍35连等,今復来至我所,住处娑罗林中,宣说是身常乐我净,诱我弟子。大王!瞿曇先说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我能忍之;今乃宣说常乐我净,我实不忍。惟36愿大王听我与彼瞿曇论议。
王即答言:诸大士!汝等今者为谁教导而令其心狂乱不定?如水涛波,旋火之轮,猿37猴掷树,是事可耻。智人若闻即38生怜愍,愚人闻之即生嗤39笑。汝等所说非出家相,汝若病风黄水患者,吾悉有药能疗治之;如其鬼病,家兄耆婆善能去之。汝等今者欲以手爪40鉋41须弥山,欲以口齿□啮42金刚诸大士,譬如愚人见师子王飢时睡眠而欲悟43之,如人以指置毒蛇口,如欲以手触灰覆火,汝等今者44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野狐作师子吼,犹如蚊子共金翅鸟捔行迟疾,如兔渡海欲尽其底,汝等今者亦復如是。汝若梦见胜瞿曇者,是梦狂惑45,未足可信。诸大士!汝等今者兴建是意,犹如飞蛾投大火聚,汝随我语,不须更说,汝虽讚我平等如秤,勿令外人復闻此语。
尔时,外道復作是言:大王!瞿曇沙门所作幻术到汝边耶?乃令大王心疑,不信是等圣人。大王!不应轻蔑如是大士。大王!是月增灭、大海咸味、摩罗延山,如是等事谁之所作,岂非我等婆罗门耶?大王!不闻阿竭多仙十二年中恆河之水停耳中耶?大王!不46闻瞿曇仙人大现神通,十二年中变作释身,并令释身作羚羊形,作千女根在释身耶?大王!不闻耆□47仙人一日之中饮四海水,令大地乾耶?大王!不闻婆藪仙人为自在天作三眼耶?大王!不闻阿48罗逻仙人变迦富罗49城作卤50土耶?大王!婆罗门中有如是等大力诸仙,现可捡校。大王!云何见轻蔑耶?
王言:诸仁者!若不见信,故欲为者,如来正觉今者近在娑罗林中,汝等可往,随意问难,如来亦当为汝分别称汝意答。
51尔时,阿闍世王与诸外道徒眾眷属往至佛所,头面作礼,右遶三匝,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是诸外道欲随意问难,唯愿如来随意答之。佛言:大王且止,我自知时。
52尔时,眾中有婆罗门名闍提首那53,作如是言:瞿曇!汝说涅槃是常法耶?
如是,如是!大婆罗门。
婆罗门言54:瞿曇!若说涅槃常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世间之法从子生果,相续不断,如从泥55出瓶,从缕得衣。瞿曇!常说修无常想获得涅槃,因是无常,果云何常?瞿曇!又说解脱欲贪即是涅槃,解脱色贪及无色贪即是涅槃,灭无明等一切烦恼即是涅槃,从欲乃至无明烦恼皆是无常,因是无常所得涅槃亦应无常。瞿曇!又说从因故生天,从因故堕56地狱,从因得解脱,是故诸法皆从因生,若从因57故得解脱者,云何言常?瞿曇!亦说色从缘生,故名无常,受想行识亦如是,如是解脱若是色者,当知无常,受想行识亦復如是。若离五阴有者,当知解脱即是虚空,若是虚空不得说言从因缘生,何以故是常是一遍一切处。瞿曇!亦说从因生者即是苦也,若是苦者,云何復说解脱是乐?瞿曇!又说无常即苦,苦即无我,若是无常苦、无我者即是不净,一切从因所生诸法,皆无常苦、无我不净,云何復说涅槃即是常乐我净?若瞿曇说亦常、无常,亦苦、亦乐,亦我、无我,亦净、不净,如是岂非是二语耶?我亦曾从先旧智人闻说是语,佛若出世,言则无二,瞿曇!今者说於二语,復言佛即我身是也。是义云何?
佛言58:婆罗门!如汝所说,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婆罗门言:善哉!瞿曇!佛言:婆罗门!汝性常耶?是无常乎?婆罗门言:我性是常。
婆罗门!是性能作一切内外法之因耶?
如是,瞿曇!
佛言:婆罗门!云何作因?
瞿曇!从性生大,从大生慢,从慢生十六法,所谓地、水、火、风、空,五知根眼、耳、鼻、舌、身,五业根手、脚、口、声、男女二根,心平等根,是十六法从五法生色声香味触,是二十一法,根本有三:一者染,二者粗,三者黑。染者名爱,粗者名瞋,黑名无明。瞿曇!是二十五法皆因性生。
婆罗门!是大等法常、无常耶?
瞿曇!我法性常,大等诸法悉是无常。
婆罗门!如汝法中因常,果无常,然我法中因虽无常,果是常者,有何等过?婆罗门!汝等法中有二因不?
答言:有。
佛言:云何有59?婆罗门言:一者生因,二者了因。佛言:云何生因?云何了因?
婆罗门言:生因者如泥出瓶,了因者如灯照物。佛言:是二种因,因性是一,若是一者,可令因作於了因,可令了因作生因不?
不也。瞿曇!
佛言:若使生因不作了因,了因不作生因,可得说言是因相不?婆罗门言:虽不相作,故有因相。
婆罗门!了因所了,即同了不?
不也,瞿曇!
佛言:我法虽从无常获得涅槃,而非无常。婆罗门!从了因得故,常乐我净,从生因得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故如来所说有二60,如是二语无有 二也,是故如来名无二语。如汝所说,曾从先旧智人边闻,佛出於世无有二语,是言善哉!一切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无差,是故说言佛无二语。云何无差?有同说有,无同说无,故名一义。婆罗门!如来世尊虽名二语,为了一语故,云何二语了於一语?如眼色二语,生识一语,乃至意法亦復如是。
婆罗门言:瞿曇!善能分别如是语义,我今未解所出二语了於一语。
尔时,世尊即为宣说四真諦法:婆罗门!言苦諦者,亦二亦一,乃至道諦亦二亦一61。婆罗门言:世尊!我已知已。佛言:善男子!云何知已?婆罗门言:世尊!苦諦,一切凡夫二,是圣人一62,乃至道諦亦復如是。佛言:善哉!已解。婆罗门言:世尊!我今闻法,已得下见,今当归依佛、法、僧宝,唯愿大慈,听我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汝当为是闍提首那剃除鬚髮,听其出家。
时,憍陈如即受佛敕,为其剃髮,即下手时,有二种:一者鬚髮,二者烦恼。即於坐处得阿罗汉果。
63復有梵志姓婆私吒64,復作是言:瞿曇!所说涅槃常耶?
如是梵志!
婆私吒言:瞿曇!将不说无烦为涅槃耶?
如是,梵志!婆私吒言65:瞿曇!世间四种名之为无:一者、未出之法名之为无,如瓶未出,泥时名为无瓶;二者、已灭之法名之为无,如瓶坏已,名为无瓶;三者、异相互无,名之为无,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四者、毕竟无故名之为无,如龟毛、兔角。瞿曇!若以除烦恼已名涅槃者,涅槃即无,若是无者,云何言有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如是涅槃非是先无,同泥时瓶;亦非灭无,同瓶坏无66;亦非毕竟无,如龟毛兔角;同於异无!善男子!如汝所言,虽牛中无马,不可说言牛亦是无;虽马中无牛,亦不可说马亦是无。涅槃亦尔,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是故名为异相互无。
婆私吒言:瞿曇!若以异无为涅槃者,夫异无者,无常乐我净,瞿曇!云何说言涅槃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是异无者有三种无:牛马悉是先无后有,是名先无;已有还无,是名坏无;异相无者,如汝所说。善男子!是三种无涅槃中无,是故涅槃常乐我净。如世病人,一者热病,二者风病,三者冷病,是三种病三药能治,有热病者酥67能治之,有风病者油能治之,有冷病者蜜能治之,是三种药能治如是三种恶病。善男子!风中无油,油中无风,乃至蜜中无冷,冷中无蜜,是故能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有三种病: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如是三病有三种药:不净观者能为贪药,慈心观者能为瞋药,观因缘智能为痴药。善男子!为除贪故作非贪观,为除瞋故作非瞋观,为除痴故作非痴观,三种病中无三种药,三种药中无三种病。善男子!三种病中无三药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三种药中无三种病,是故得称常乐我净。
婆私吒言:世尊!如来为我说常、无常,云何为常?云何无常?佛言:善男子!色是无常,解脱色常,乃至识是无常,解脱识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68观色乃至识是无常者,当知是人获得常法。婆私吒言:世尊!我今已知常、无常法。佛言:善男子!汝云何知常、无常法?婆私吒言:世尊!我今知我、色是无常,得解脱常,乃至识亦如是。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哉,已报是身。告憍陈如:是婆私吒已证阿罗汉果,汝可施其三衣钵器。
时憍陈如如佛所敕,施其衣钵。时,婆私吒受衣钵已,作如是言:大德憍陈如!我今因是弊恶之身得善果报,唯69愿大德为我屈意,至世尊所具宣我心。我既恶人,触犯如来,称70瞿曇姓,唯愿为我懺悔此罪,我亦不能久住毒身,今入涅槃。时,憍陈如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婆私吒比丘生惭愧心,自言顽骂,触犯如来,称瞿曇姓,不能久住是毒蛇身,今欲灭身,寄我懺悔。佛言:憍陈如!婆私吒比丘已於过去无量佛所成就善根,今受我语,如法而住,如法住故,获得正果,汝等应当供养其身。
尔时,憍陈如从佛闻已,还其身所而设供养。时,婆私吒於焚身时作种种神足,诸外道辈见是事已,高声唱言:是婆私吒已得瞿曇沙门咒术,是人不久復当胜彼瞿曇沙门。
71尔时,眾中復有梵志,名曰先尼72,復作是言:瞿曇!有我耶?如来默然。
瞿曇!无我耶?
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如是问73,佛皆默然74。
先尼言:瞿曇!若一切眾生有我,遍一切处是一作者,瞿曇何故默然不答?佛言75:先尼!汝说是我遍一切处耶?先尼答言:瞿曇!不但我说,一切智人亦如是说。
佛言:善男子!若我周遍一切处者,应当五道一时受报,若有五道一时受报,汝等梵志何因缘故不造眾恶,为遮地狱,修诸善法,为受天身?先尼言:瞿曇!我法中我,则有二种:一作身我,二者常身我。为作身我,修离恶法,不入地狱,修诸善法,生於天上。佛言:善男子!如汝说76我遍一切处,如是我者,若作身中,当知无常,若作身无,云何言遍?
瞿曇!我所立我,亦在作中,亦是常法。瞿曇!如人失火烧舍宅时,其主出去,不可说言舍宅被烧,主亦被烧。我法亦尔,而此作身虽是无常,当无常时我则出去,是故我我亦遍、亦常。
佛言:善男子!如汝说我亦遍、亦常,是义不然。何以故?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復有二种:一色,二无色。是故若言一切有者,亦常、亦无常,亦色、亦无色。若言舍主得出不名无常,是义不然。何以故?舍不名主,主不名舍,异烧异出,故得如是。我则不尔,何以故?我即是色,色即是我;无色即我,我即无色;云何而言色无常时我则得出?善男子77!汝意若谓一切眾生同一我者,如是即违世、出世法。何以故?世间法名父子、母女,若我是一,父即是子,子即是父;母即是女,女即是母;怨即是亲,亲即是怨;此即是彼,彼即是此;是故若说一切眾生同一我者,是即违背世、出世法。
先尼言:我亦不说一切眾生同於一我,乃说一人各有一我。
佛言78:善男子!若言一人各有一我,是为多我,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汝先说,我遍一切,若遍一切,一切眾生业根应同,天得见时,佛得亦见;天得作时,佛得亦作;天得闻时,佛得亦闻;一切诸法皆亦如是,若天得见非佛得见者,不应说我遍一切处,若不遍者,是即无常。
先尼言:瞿曇!一切眾生我遍一切,法与非法不遍一切,以是义故,佛得作异,天得作异,是故,瞿曇!不应说言佛得见时天得应见,佛得闻时天得应闻。
佛言79:善男子!法与非法,非业作耶?
先尼言:瞿曇!是业所作。
佛言80:善男子!若法、非法是业作者,即是同法,云何言异?何以故?佛得业处,有天得我,天得业处,有佛得我;是故佛得作时,天得亦作;法与非法亦应如是。善男子!是故一切眾生法与非法如是者,所得果报亦应不异。善男子!从子出果,是子终不思惟分别:我唯当作婆罗门果,不与剎利、毘舍、首陀而作果也。何以故?从子出果,终不障碍如是四姓,法与非法亦復如是,不能分别:我唯当与佛得作果,不与天得作果,作天得果,不作佛得果。何以故?业平等故。
先尼言:瞿曇!譬如一室有百千灯,炷虽有异,明则无差,灯炷别异喻法、非法,其明无差喻眾生我。
佛言81:善男子!汝说灯明以喻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室异、灯异,是灯光明亦在炷边,亦遍室中;汝所言我若如是,法、非法边俱应有我,我中亦应有法、非法,若法、非法无有我者,不得说言遍一切处,若俱有者,何得復以炷明为喻?善男子!汝意若谓炷之与明真实别异,何因缘故增明盛,炷枯明灭?是故不应以法、非法喻於灯炷,光明无差喻於我也。何以故?法、非法、我三事即一。
先尼言:瞿曇!汝引灯喻,是事不吉。何以故?灯喻若吉,我已先引,如其不吉,何故復说?
善男子82!我所引喻都亦不作吉以不吉,随汝意说是喻,亦说离炷有明,即炷有明;汝心不等,故说灯炷喻法、非法,明则喻我,是故责汝。炷即是明,离炷有明,法即有我,我即有法、非法即我,我即非法,汝今何故但受一边,不受一边?如是喻者於汝不吉,是故我今还以破83汝。善男子!如是喻者即是非喻,是非喻故,於我则吉,於汝不吉。善男子!汝意若谓若我不吉,汝亦不吉,是义不然。何以故?见世间人自刀自害,自作他用;汝所引喻亦復如是,於我则吉,於汝不吉。
先尼言:瞿曇!汝先责我心不平等,今汝所说亦不平等。何以故?瞿曇!今者以吉向己,不吉向我,以是推之,真是不平。
佛言84:善男子!如我不平能破汝不平,是故汝平我之不平即是吉也;我之不平破汝不平,令汝得平,即是我平。何以故?同诸圣人得平等故。
先尼言:瞿曇!我常是平,汝云何言坏我不平?一切眾生平等有我,云何言我是不平耶?
善男子85!汝亦说言,当受地狱,当受饿鬼,当受畜生,当受人天,我若先遍五道中者,云何方言当受诸趣?汝亦说言父母和合然后生子,若子先有,云何復言和合已有?是故一人有五趣身,若是五处先有身者,何因缘故为身造业?是故不平。善男子86!汝意若谓我是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我作者,何因缘故自作苦事?然今眾生实有受苦,是故当知我非作者。若言是苦非我所作,不从因生,一切诸法亦当如是,不从因生,何因缘故说我作耶?善男子!眾生苦乐实从因缘,如是苦乐能作忧喜,忧时无喜,喜时无忧,或喜或忧,智人云何说是常耶?善男子!汝说我常,若是常者,云何说有十时别异?常法不应有歌罗逻时乃至老时,虚空常法尚无一时,况有十时?善男子!我者非是歌罗逻时乃至老时,云何说有十时别异?善男子!若我作者,是我亦有盛时、衰时,眾生亦有盛时、衰时,若我尔者,云何是常?善男子!我若作者,云何一人利有钝?善男子!我若作者,是我能作身业口业87,口业若是我所作者,云何口说无有我耶?云何自疑有耶、无耶?
88善男子!汝意若谓离眼有见,是义不然。何以故?若离眼已,别有见者,何须此眼?乃至身根亦復如是。汝意若谓我虽能见,要因眼见,是亦不然。何以故?如有人言须曼那花能烧大村,云何能烧?因火能烧。汝立我见亦復如是。
先尼言:瞿曇!如人执镰则能刈草,我因五根见闻至触,亦復如是。
善男子!人镰89各异,是故执镰能有所作,离根之外更无别我,云何说言我因诸根能有所作?善男子!汝意若谓执镰能刈,我亦如是,是90我有手耶?为无手乎?若有我者,何不自执?若无手者,云何说言我是作者?善男子!能刈草者即是镰也,非我、非人,若我人能,何故因镰?善男子!人有二业:一则执草,二则执镰。是镰唯有能断之功,眾生见法亦復如是,眼能见色从和合生,若从因缘和合见者,智人云何说言有我?
善男子91!汝意若谓身作我受,是义不然。何以故?世间不见天得作业,佛得受果,若言不是身作,我非因受,汝等何故从於因缘求解脱耶?汝先是身非因缘生,得解脱已,亦应非因而更生身,如身一切烦恼亦应如是。
先尼言92:瞿曇!我有二种:一者有知,二者无知。无知之我能得於身,有知之我能捨离身,犹如坏瓶既被烧已,失於本色,更不復生;智者烦恼亦復如是,既灭坏已,终不更生。
佛言:善男子!所言知者,智能知耶?我能知乎?若智能知,何故说言我是知耶?若我知者,何故方便更求於智?汝意若谓我因智知同花喻坏93,善男子!譬如刺树,性自能刺,不得说言树执刺刺;智亦如是,智自能知,云何说言我执智知?善男子!如汝法中我得解脱,无知我得?知我得耶?若无知得,当知犹故具足烦恼;若知得者,当知已有五情诸根。何以故?离根之外别更无知,若具诸根,云何復名得解脱耶?若言是我其性清净,离於五根,云何说言遍五道有?以何因缘为解脱故修诸善法?善男子!譬如有人拔虚空刺,汝亦如是,我若清净,云何復言断诸烦恼?汝意若谓不从因缘获得解脱,一切畜生何故不得?
94先尼言:瞿曇!若无我者,谁能忆念?
佛告先尼:若有我者,何缘復忘?善男子!若念是我者,何因缘故,念於恶念,念所不念,不念所念?
95先尼復言:瞿曇!若无我者,谁见?谁闻?
佛言:善男子!内有六入,外有六尘,内外和合生六种识,是六种识因缘得名。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木得故,名为木火;因草得故,名为草火;因糠得故,名为糠火;因牛粪得,名牛粪火;眾生意识亦復如是,因眼、因色、因明、因欲,名为眼识。善男子!如是眼识不在眼中乃至欲中,四事和合故生是识,乃至意识亦復如是,若是因缘和合故生,智不应说见即是我,乃至触即是我。善男子!是故我说眼识乃至意识,一切诸法即是幻也。云何如幻?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善男子!譬如酥麵、蜜薑、胡椒、蓽茇96、蒲萄97、胡桃、石榴、桵98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离是和合无欢喜丸;内外、六入是名眾生、我、人、士夫,离内、外、入无别眾生、我、人、士夫。
先尼言99:瞿曇!若无我者,云何说言我见、我闻、我苦、我乐、我忧、我喜?
佛言:善男子!若言我见、我闻,名有我者;何因缘故,世间復言:「汝所作罪非我见闻」?善男子!譬如四兵和合名军,如是四兵不名为一,而亦说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是内、外、入和合所作亦復如是,虽不是一,亦得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我苦、我乐。
先尼言100:瞿曇!如汝所言内外和合,谁出声言我作、我受?
佛言:先尼!从爱无明因缘生业,从业生有,从有出生无量心数,心生觉观,觉观动风,风随心、触、喉、舌、齿、脣。眾生想倒,声出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善男子!如幢头铃,风因缘故便出音声,风大声大,风小声小,无有作者。善男子!譬如热铁投之水中,出种种声,是中真实无有作者。善男子!凡夫不能思惟、分别如是事故,说言有我及有我所、我作、我受。
先尼言101:如瞿曇说无我我所,何缘復说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说内外、六入及六识意102常乐我净,我乃宣说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之为常,以是常故,名之为我,有常我故,名之为乐,常我乐故,名之为净。善男子!眾生厌苦,断是苦因,自在远离,是名为我,以是因缘,我今宣说常乐我103净。
先尼言:世尊!唯愿大慈为我宣说,我当云何获得如是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一切世间从本已来,具足大慢,能增长慢,亦復造作慢因、慢业,是故今者受慢果报,不能远离一切烦恼得常乐我净。若诸眾生欲得远离一切烦恼,先当离慢。
先尼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教,我先有慢因,慢因缘故,称如来禰104瞿曇姓,我今已离如是大慢,是故诚心啟请求法,云何当得常乐我净?
佛言:善男子!諦听諦听!今105当106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若能非自、非他、非眾生者,远离是法。先尼言: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言知己,解已,得正法眼?
世尊!所言色者,非自、非他、非诸眾生乃至识亦復如是,我如是观,得正法眼。世尊!我今甚乐出家修道,愿见听许。
佛言:善来!比丘!即时具足清净梵行,证阿罗汉果。
外道眾中復有梵志107,姓迦叶氏,復作是言:瞿曇!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復如是。梵志復言:瞿曇!若人捨身,未得后身,於其中间岂可不名身异、命异?若是异者,瞿曇何故默然不答?
善男子!我说身命皆从因缘,非不因缘,如身命一切法亦如是。
梵志復言:瞿曇!我见世间有法不从因缘。佛言:梵志!汝云何见世间有法不从因缘?梵志言:我见大火焚烧榛木,风吹绝焰,堕在餘处,是岂不名无因缘耶?佛言:善男子!我说是火亦从因生,非不从因。梵志言:瞿曇!绝焰去时不因薪炭,云何而言因於因缘?佛言:善男子!虽无薪炭,因风而去,风因缘故,其焰不灭。
瞿曇若人捨身未得后身,中间寿命谁为因缘?
佛言:梵志!无明与爱而为因缘,是无明、爱二因缘故,寿命得住。善男子!有因缘故,身即是命,命即是身;有因缘故,身异、命异;智者不应一向而说身异、命异。
梵志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令我了了得知因果。佛言:梵志!因即五阴,果亦五阴。善男子!若有眾生不然火者,是则无烟。梵志言:世尊!我已知已,我已解已。佛言:善男子!汝云何知?汝云何解?
世尊!火即烦恼,能於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烧然;烟者即是烦恼果报,无常不净,臭秽可恶,是故名烟;若有眾生不作烦恼,是人则无烦恼果报,是故如来说不然火则无有烟。世尊!我已正见,唯愿慈矜,听我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梵志出家受戒。时,憍陈如受佛敕已,和合眾僧,听其出家,受具足戒,经五日已,得阿罗汉果。
外道眾中復有梵志108,名曰富那109,復作是言:瞿曇!汝见世间是常法已,说言常耶?如是义者,实耶?虚耶?常、无常、亦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亦有边亦110、非有边非无边?是身、是命、身异、命异?如来灭后,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富那!我不说世间常、虚实、无常、亦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亦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是身、是命、身异、命异,如来灭后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不111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112富那復言:瞿曇!今者见何罪过,不作是说?
佛言:富那!若有人说世间是常;唯此为实,餘妄语者是名为见,见所见处,是名见行,是名见业,是名见著,是113名见缚,是名见苦,是名见取,是名见怖,是名见热,是名见缠。富那!凡夫之人为见所缠,不能远离生老病死,迴流六趣受无量苦,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亦復如是。富那!我见是见有如是过,是故不著不为人说。
瞿曇114!若见如是罪过不著不说,瞿曇!今者何见,何著,何所宣说?
佛言:善男子!夫见著者名生死法,如来已离生死法故,是故不著。善男子!如来名为能见、能说,不名为著。
瞿曇115!云何能见?云何能说?
佛言:善男子!我能明见苦集灭道,分别宣说如是四諦,我见如是,故能远离一切见、一切爱、一切流、一切慢,是故我具清净梵行,无上寂静,获得常身,是身亦非东西南北。
富那言:瞿曇!何因缘故,常身非是东西南北?
佛言:116:善男子!我今问汝,随汝意答。於意云何?善男子!如於汝前然大火聚,当其然时,汝知然不?
如是,瞿曇!
是火灭时,汝知灭不?
如是,瞿曇!
富那!若有人问,汝前火聚然从何来?灭何所至?当云何答?
瞿曇!若有问者,我当答言:「是火生时赖於眾缘,本缘已尽,新缘未至,是火则灭」。
若復有问:是火灭已,至何方面?復云何答?
瞿曇!我当答言:「缘尽故灭,不至方所」。
善男子!如来亦尔,若有无常色乃至无常识,因爱故然,然者即受二十五有,是故然时可说是火东西南北;现在爱灭,二十五有果报不然,以不然故,不可说有东西南北。善男子!如来已灭无常之色至无常识,是故身常,身若是常,不得说有东西南北。
富那言:请说一喻,唯愿听採。佛言:善哉,善哉!随意说之。
世尊!如大村外有娑罗林,中有一树,先林而生,足一百年。是时,林主灌之以水,随时修治,其树陈朽,皮肤、枝叶悉皆脱落,唯贞117实在。如来亦尔,所有陈故悉已除尽,唯有一切真实法在。世尊!我今甚乐出家修道。
佛言:善来!比丘。说是语已,即时出家,漏尽证得阿罗汉果。
復有梵志名曰清118净?作如是119言:瞿曇!一切眾生不知何法,见世间常、无常、亦常无常、非有常非无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善男子!不知色故,乃至不知识故,见世间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梵志言:瞿曇!眾生知何法故,不见世间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善男子!知色故乃至知识故,不见世间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梵志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世间常、无常。
佛言善男子!若人捨故,不造新业,是人能知常与无常。
梵志言:世尊!我已知见120。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见?汝云何知?
世尊!故名无明与爱,新名取有,若人远离是无明、爱,不作取有,是人真实知常、无常。我今已得正法净眼,归依三宝,唯愿如来听我出家。
佛告憍陈如:听是梵志出家受戒。
时,憍陈如受佛敕已,将至僧中为作羯磨,令得出家。十五日后,诸漏永尽,得阿罗汉果121。
迴向文
普为出资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及法界无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无量烦恼障 同消无量果报障
同消无量诸业障 同消无量诸灾障
同消无量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无上菩提因
本经参考佛教慈慧中心佛教经典之十《大般涅槃经》94年版本恭录。
【注释】
1憍陈如 即阿若憍陈如(Ajnata-kaundinya),阿若为名,译作已知、无知、了本际;憍陈如为姓,译作火器。係佛陀初转法轮所度五比丘之上首。
2宫本及元本「第」上有「上」字。
3宫本及元本均无「之一」。
4宋、元、明三本「倒」上有「颠」字。
5「搏」,丽本作「揣」,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
6「无」,宋、元、明三本均作「及」。
7「相」,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想」。
8以下破诸外道异说。
9「恶」,宋、元、明三本均作「恚」。
10「逻」,宋本作「罗」。
11「忧」,宋、元、明三本均作「憒」。
12「士」,宫本作「王」。
13「等法」,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不净」。
14「名」,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言」。
15「者」,丽本作「有」,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
16「姓」,宋本作「性」。
17「以」,丽本作「已」,今据明本改之。
18「犍」,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揵」。
19宋、元二本均无「答」。
20「捔」,宋本作「角」。
21「 技」,丽本作「伎」,今据元、明二本改之。
22以下言外道至阿闍世王处,要求与佛辩论。
23「何来」,宋、元、明三本均作「者」。
24「习」,宋本作「集」。
25宋、元、明三本均无「然」。
26宋、元、明三本「人」以下有「民」字。
27「落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叶落」。
28「秤」,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称」。
29「大明镜」,宋、元、明三本均作「明镜也」。
30那□沙(Nahusa) 译作不事火。
31耶耶帝 梵文作yayati。「帝」,宋、元、明三本均作「諦」。
32尸毘(Sibi) 或作尸毘迦(Sibika),译作与。
33一叉鳩(Iksvaku) 译作甘庶。
34「精进勤修」,宋本作「精勤修集」,元本作「精勤修习」。
35「犍」,宋、元二本均作「揵」。
36「惟」,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唯」。
37「猿」,宫本作「猿」。
38「即」,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则」。
39「嗤」,宫本及宋、元二本均作「蚩」。
40「爪」,宫本作「抓」。
41「鉋」,宋、元、明三本均作「掊」。
42「啮」,宋、元、明三本均作「嚙」。
43「悟」,宋、元、明三本均作「觉」;宫本作「誥」。
44「者」,宋本作「日」。
45「惑」,宋本作「或」。
46丽本无「不」字,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补上。
47耆□((Jinu) 译作胜仙。
48宋、元、明三本均无「阿」。
49「富罗」,宋、元、明三本均作「罗富」。
50「卤」,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卤」。
51宫本以下为卷第二十九憍慢如品,三藏曇无讖於姑藏译。
52以下破十外道。
53闍提首那 迦毘罗之弟子,学数论派思想,主张因中有果,因果同时。
54以下有六难,第一至第四是难涅槃常及因缘生之矛盾,第五难无常乐我净,第六难二语。
55「泥」,丽本作「泥」,今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之,下同。
56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无「堕」。
57宫本及元、明二本「因」以下有「生」字。
58以下以婆罗门所说之因常果无常说,释因无常果可常。所说之二十五法为数论之说。
59宫本及元、明二本「有」以下有「二」字。
60以下答二语之难。
61章安註:此有二解。一、爱法师云,以实法苦乐为二,而相续道中终以苦识研成此乐。故是一义,故言亦二亦一,道諦例尔。又有师解曰:依大品般若说,苦諦是境,苦智是智,世諦道中有境智二者,若见无生,则不见有境智之别,皆是一相,故亦二亦一。
62凡夫於诸法起分别,圣人则观诸法平等、无分别。
63以下破第二外道。宋、元、明三本以下为卷第三十九品第十三之二。
64婆私吒(Vasistha) 译作最胜。章安云:「此是优楼僧佉学徒」。
65第三回问答。说四无(未出、已灭、异相互无、毕竟无)。涅槃之无烦恼,为异相互无。
66「无」,宋、明二本均作「已」。
67「酥」,丽本作「苏」,今据宋、元、明三本改之。
68「若」,宫本作「能」。
69「唯」,明本作「惟」。
70「称」,宋、元二本均作「□」;宫本作「禰」。
71以下破第三外道。
72先尼(Senika) 译作有军、胜军。
73「问」,元本作「言」。
74章安註:「默然有三义:一,默然即答;二,定问有无皆为邪义,如十四难,则不答;三,令彼出其纲宗,然后乃破」。
75以下破遍一切处。
76宋、元、明三本「说」上有「所」字。
77以下破我为一,共有八次辩难。首先,佛以违反世出,世法破之,先尼答人人各有一我。
78第二次,佛以我非遍一切破多我,先尼答法与非法不遍一切。
79第三次,法、非法是业所作。
80第四次,佛以法、非法皆为业作,即是为一,先尼举灯炷异、明则一之喻回答。
81第五次,佛破灯喻之不当,復以灯喻说灯、明不即不离。先尼以灯喻若不当,佛不可引,若得当,则已先引驳之。
82第六次,佛以先尼未正确观察灯、明的关係表明其引喻不当,先尼则说佛陀自是非他,心不平等。
83「破」,佛宫本及元本均作「教」。
84第七次,答以无论平不平皆能令人得平即为平,先尼则以眾生平等反詰佛说其不平。
85第八次,佛结以既受五道之身,非先有身,是故不平。
86以下破我为作者。
87宋、元、明三本「业」以下有「身业」二字。
88以下破我见者。
89「人镰」,宋、元、明三本均作「镰人」。
90宫本及元、明二本均无「是」。
91以下破我为受者。
92以下破我为知者。
93指前述之须曼那花能烧大村之喻。
94以下论义。有五次问答,均为破我见。初次关於忆念。
95第二次,佛说四事和合而生六识。
96「蓽茇^2□」,宫本及宋本均作「毕钵」。
97「萄」,宫本及宋、元二本均作「桃」。
98「榴桵」,宋本作「留桵」,宫本作「榴绥」。
99第三回 佛说假名我。
100第四回 佛说由无明缘起而生我见。
101第五回 佛说灭六识为常乐我净。
102「识意」,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意识」。
103「乐我」,宋本作「我乐」。
104「禰」,宋、元、明三本均作「你」。
105宋、元、明三本均无「今」。
106宋、元、明三本「当」上有「吾」字。
107破第四外道。
108破第五外道。
109富那 即富兰那(Purana),译作满。
110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无「亦」。
111宋本「不」上有「亦」字。
112以下示见取之过。
113「是」,明本作「见」。
114以下示如来无见著。
115以下佛说明见四諦,而获得常身。
116以下佛反问,明示常身。
117「贞」,宋、元、明三本均作「真」。
118宋本无「曰清」。
119破第六外道。
120「见」,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解」。
121以下宫本及宋、元、明三本不分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