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九
北凉天竺三藏曇无讖译
如来性品第四之六1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眾生復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正遍知亦復如是,出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有父母,眾生皆谓如来生於阎浮提内;或阎浮提示现涅槃,而如来性实无涅槃,而诸眾生皆谓如来实般涅槃,喻如月没。善男子!如来之性实无生灭,为化眾生故示生灭。
善男子!如此满月餘方见半,此方半月餘方见满,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2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灭。善男子!如来亦尔,於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3涅槃。现始生时,犹如初月4,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於七步,如二日月;或復示现入於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眾生魔眾,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復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槃,喻如月蚀。如是眾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灭蚀噉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復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復次,善男子!喻如满月,一切悉现,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泽水中,若井若池、若瓮若□,一切皆现,有诸眾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见月常随,凡夫愚人妄生忆想,言:「我本於城邑屋宅见如是月,今復於此空泽而见,为是本月,为异於本?」各作是念,月形大小或如□口,或復有言大如车轮,或言犹如四十九由旬,一切皆见月之光明,或见团圆如金盘5是月性一,种种眾生各见异相。善男子!如来亦尔,出现於世,或有人天而作是念:「如来今者在我前住」。復有眾6生亦生是念:「如来今者在我前住」。或有聋哑亦7见如来有聋哑相,眾生杂类,言音各异,皆谓如来悉同己语。亦各生念在我舍宅,受我供养,或有眾生见如来身广大无量,有见微小,或有见佛是声闻像,或復有见8为缘觉像。有诸外道復各念言:「如来今者在我法中出家学道」。或有眾生復作是念:「如来今者独为我故出现於世」。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方便之身,随顺於世示现无量本业因缘,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以是义故,如来常住无有变易9。
復次,善男子!如罗睺罗阿修罗王10以手遮月,世间诸人咸谓月蚀,阿修罗王实不能蚀,以阿修罗障其明故,是月团圆无有亏损,但以手障故使不现,若摄手时,世间咸谓月已还生,皆言:「是月多受苦恼」。假使百千阿修罗王不能恼之。如来亦尔,示有眾生於如来所生粗恶心,出佛身血,起五逆罪至一阐提,为未来世诸眾生故,如是示现坏僧断法而作留难,假使百千无量诸魔不能侵11出如来身血。所以者何,如来之身无有肉血、筋脉、骨髓,如来真实实无恼坏,眾生皆谓法僧毁坏,如来灭尽,而如来性真实无变,无有破坏,随顺世间如是示现。 復次,善男子!如二人斗,若以刀杖12伤身出血,虽至於死,不起杀想,如是业相13轻而不重,於如来所本无杀心,虽出身血,是业亦尔,轻而不重,如来如是於未来世为化眾生示现业报。復次,善男子!犹如良医勤教其子医方根本:此是根药,此是茎14药,此是色药,种种相貌汝当善知。「其子敬奉父之所敕,精勤习学,善解诸药。是医后时寿尽命终,其子号咷而作是言:「父本教我根药如是,茎药如是,花药如是,色相如是。」如来亦尔,为化眾生示现制戒:应当如是,受持莫犯,作五逆罪,诽谤正法及一阐提,为未来世起是事者15是故示现,欲令比丘於佛灭后作如是知。此是契经甚深之义,此是戒律轻重之相,此是阿毘曇分别法句,如彼医子。
復次,善男子!如人知16月六月一蚀,而上诸天17须臾之间已18见月蚀。何以故?彼天日长,人间短故。善男子!如来亦尔,天人咸谓如来寿短,如彼天人须臾之间频见月蚀。如来又於须臾之间示现百千万亿涅槃,断烦恼魔、阴魔、死魔,是故百千万亿天魔悉知如来入般涅槃。又復示现无量百千先业因缘,随顺世间种种性故,示现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是故如来常住无变。 復次,善男子!譬如明月,眾生乐见,是故称月号为乐见。眾生若有贪恚、愚痴,则不得称为乐见也。如来如是,其性纯善,清净无垢,是最可称为乐见也。乐法眾生视之无厌,恶心之人不歖瞻睹19,以是义故,故言如来喻如明月。
復次,善男子!譬如日出有三时异,谓春夏冬;冬日则短,春日处中,夏日极长。如来亦尔,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为短寿者,及诸声闻示现寿短,斯等见已,咸谓如来寿命短促,喻如冬日;为诸菩萨示现中寿,若至一劫,若灭一劫,喻如春日;唯佛观佛其寿无量,喻如夏日。善男子!如来所说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现世间,雨大法雨,於未来世若有人能护20持是典,开示、分别、利益眾生,当知是辈真是菩萨,喻如盛夏,天降甘雨。若有声闻、缘觉之人,闻佛如来微密之教,喻如冬日,多遇冷患。菩萨之人若闻如是微密教诲,如来常住性无变易,喻如春日萌芽21开敷,而如来性实无长短,为世间故示现如是,即是诸佛真实法性。
復次,善男子!譬如眾星昼则不现,而人皆谓昼星灭没,其实不没;所以不现,日光映故。如来亦尔,声闻、缘觉不能得见,喻如世人不见昼星。
復次,善男子!譬如阴闇日月不现,愚夫谓言日月失没,而是日月实不失没;如来正法灭尽之时,三宝现没亦復如是,非为永灭,是故当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何以故?三宝真性不为诸垢之所染故。
復次,善男子!譬如黑月,彗星夜现,其明炎炽,暂出还没,眾生见已生不祥想;诸辟支佛亦復如是,出无佛世,眾生见已,皆谓如来真实灭度,生忧悲想,而如来身实不灭度22,如彼日月无有灭没。
復次,善男子!譬如日出,眾雾悉除,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出兴於世,若有眾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是大涅槃甚深境界不可思议,善说如来微密之性,以是义故,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於如来生常住心,无有变易,正法不断,僧宝不灭,是故应当多修方便,勤学是典,是人不久当得成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此经名为无量功德所成,亦名菩提不可穷尽。以不尽故,故得称为大般涅槃;有善光故,犹如夏日;身无边故,名大涅槃。
23復次,善男子!如日月光,诸明中最,一切诸明所不能及。大涅槃光亦復如是,於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眾生诸毛孔故,眾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復名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光入於一切眾生毛孔,眾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世尊!犯四重禁,作五逆人,及一阐提,光明入身作菩提因者,如是等辈与净持戒、修习诸善有何差别?若无差别,如来何故说四依义?世尊!又如佛言:若有眾生闻大涅槃一经於耳,则得断除诸烦恼者,如来云何先说有人於恆河沙等佛所发心,闻大涅槃不解其义?若不解义,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餘眾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廝24下小人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祕藏谓佛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得25菩提因?佛告迦叶:
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26於27梦中见罗剎28像,心中怖懅。罗剎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復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訶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
復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於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眾生。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雨大法雨普润眾生,唯29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復次,善男子!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30若生者亦无是处。一阐提辈亦復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终不能发菩提心。芽31若能发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復生菩提根牙。
復次,善男子!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投之淤泥不能令清。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置餘眾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心。何以故?是一阐提灭诸善根,非其器故,假使是人百千万岁听受如是大涅槃经,终不能发菩提之心。所以者何?无善心故。
復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於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酪浆、若蜜、若苏32若水、若乳、若末、若丸,若以涂疮、薰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眾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眾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应取皮;若取皮者,不应取身。」是树虽復不生是念,而能除灭一切病苦。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能除一切眾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止住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虽能疗愈33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復次,善男子!如人手疮捉持毒药,毒则随入,若无疮者,毒则不入,一阐提辈亦復如是,无菩提因如无疮者,毒不得入。所谓疮者,即是无上菩提因缘,毒者即是第一妙药,完无疮者谓一阐提。
復次,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而能破坏一切之物,唯除龟甲及白羊角。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悉能安止无量眾生於菩提道,唯不能令一阐提辈立菩提因。復次,善男子!如马齿草、娑罗翅树34尼迦罗35树,虽断枝茎,续生如故,不如多罗36断已不生。是诸眾生亦復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虽犯四禁及五无间,犹故能生菩提因缘。一阐提辈则不如是,虽得听受是妙经典而不能生菩提道因。復次,善男子!如佉陀罗37树、镇头迦树,断已不生,及诸焦种,一阐提辈亦復如是,虽得闻是大涅槃经,而不能发菩提因缘犹如焦种。
復次,善男子!譬如大雨终不住空,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普雨法雨,於一阐提则不能住。是一阐提周体密緻,犹如金刚不容外物。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说偈:
不见善不作, 唯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 犹如险恶道。
世尊!如是所说有何等义。
佛言:善男子!不见者,谓不见佛性;善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者,所谓不能亲近善友;唯见者,见无因果;恶者,谓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者,谓一阐提说无方等,以是义故,一阐提辈无心趣向清净善法。何等善法?谓涅槃也。趣涅槃者,谓能修习贤善之行,而一阐提无贤善行,是故不能趣向涅槃。是处可畏,谓谤正法,谁应怖畏,所谓智者。何以故?以谤法者无有善心及方便故。险恶道者,谓诸行也。
迦叶復言:如佛所说:
云何见所作?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如王夷坦道。是义何谓?佛言:
善男子!见所作者,发露诸恶。从生死际所作诸恶,悉皆发露至无至处,以是义故,是处无畏,喻如人王所游正路,其中盗贼悉皆逃走,如是发露,一切诸恶悉灭无餘。
復次,不见所作者,谓一阐提所作眾恶而不自见。是一阐提骄慢心故,虽多作恶,於是事中初无怖畏,以是义故不得涅槃,喻如獼猴捉水中月。善男子!假使一切无量眾生,一时成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此诸如来亦復不见彼一阐提成於菩提。以是义故,名不见所作。
又復不见谁之所作?所谓不见如来所作。佛为眾生说有佛性,一阐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以是义故,名为不见如来所作。又,一阐提见於如来毕竟涅槃,谓真无常,犹如灯灭,膏油俱尽。何以故?是人恶业不亏损故。若有菩萨所作善业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阐提辈虽復毁呰、破坏、不信,然诸菩萨犹故施与,欲共成於无上之道。何以故?诸佛法尔。
作恶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一阐提者名为无目,是故不见阿罗汉道。如阿罗汉不行生死险恶之道,以无目故,诽谤方等,不欲修习如阿罗汉勤修慈心,一阐提辈不修方等亦復如是。若人说言:「我今不信声闻经典,信受大乘,读诵解说,是故我今即是菩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以佛性故,眾生身中即有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之所说不异佛说,汝今与我俱破无量诸恶烦恼,如破水瓶,以破结故,即得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虽作如是演说,其心实不信有佛性,为利养故,随文而说。如是说者名为恶人,如是恶人不速受果,如乳成酪。譬如王使,善能谈论,巧於方便,奉命他国,寧丧身命,终不匿王所说言教。智者亦尔,於凡夫中不惜身命,要必宣说大乘方等如来祕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善男子!有一阐提作罗汉像,住於空处,诽谤方等大乘经典,诸凡夫人见已,皆谓真阿罗汉,是大菩萨摩訶萨。是一阐提恶比丘辈住阿兰若处,坏阿兰若法,见他得利,心生嫉□,作如是言:「所有方等大乘经典,悉是天魔波旬所说。」亦说如来是无常法,毁灭正法,破坏眾僧。復作是言:「波旬所说,非善顺说。」作是宣说邪恶之法。是人作恶不即受报,如乳成酪;灰覆火上,愚轻蹈之,如是人者谓一阐提。是故当知大乘方等微妙经典必定清净,如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大乘经典亦復如是。
復次,善男子!譬如莲花为日所照,无不开敷,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得见闻大涅槃日,未发心者皆悉发心为菩提因。是故我说大涅槃光所入毛孔必为妙因,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於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復次,善男子!如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38头华、分陀利华,生於淤泥而 终不为彼39泥所污。若有眾生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復如是,虽有烦恼,终不为此40烦恼所污。何以故?以知如来性相力故。善男子!譬如有国多清冷风,若触眾生身诸毛孔,能除一切鬱蒸之恼。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遍入一切眾生毛孔,为作菩提微妙因缘,除一阐提。何以故?非法器故。
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解八种药41,灭一切病,唯除必死42。一切契经、禪定三昧,亦復如是,能治一切贪恚愚痴诸烦恼病,能拔烦恼毒刺等箭,而不能治犯四重禁、五无间罪。善男子!復有良医过八种术,能除眾生所有病苦,唯不能治必死之病。是大涅槃大乘经典亦復如是,能除眾生一切烦恼,安住如来清净妙因,未发心者令得发心,唯除必死一阐提辈。
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能以妙药治诸盲人,令见日月星宿诸明,一切色像,唯不能治生盲之人。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能为声闻、缘觉之人开发慧眼,令其安住无量无边大乘经典,未发心者,谓犯四禁、五无间罪,悉能令发菩提之心,唯除生盲一阐提辈。
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解八术,为治眾生一切病苦,与种种方吐下诸药,及以涂身、熏43药、灌鼻、散药、丸药,若贫愚人不欲服之,良医愍念,即将是人还其舍宅,强与令服,以药力故,所患得除。女人產时,儿衣44不出,与之令服,服已即出,并令婴儿安乐无患。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所至之处,若至舍宅,能除眾生无量烦恼,犯四重禁、五无间罪、未发心者,悉令发心,除一阐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犯四重禁及五无间名极重恶,譬如断截多罗树头更不復生,是等未发菩提之心,云何能与作菩提因?佛言:
善男子!是诸眾生若於梦中梦堕地狱,受诸苦恼,即生悔心:「哀哉!我等自招此罪,若我今得脱是罪者,必定当发菩提之心,我今所见最是极恶。」从是觉45已,即知正法有大果报,如彼婴儿渐渐长大,常作是念:「是医最良,善解方药,我本处胎,与我母药,母以药故身得安隐,以是因缘我命得全。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胎,既生之后,推乾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餔46长养将护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待卫,随顺供养。」犯四重禁及无间罪,临命终时,念是大乘大涅 槃经,虽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如是经典亦为是人作菩提因,除一阐提。
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及良医子,所知深奥出过诸医,善知除毒、无上咒47术,若恶毒蛇、若龙、若蝮,以诸咒术咒药令良,復以此药用涂革屣,以此革屣触诸毒虫,毒为之消48,唯除一毒名曰大龙49。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若有眾生犯四重禁、五无间罪,悉能消灭,令住菩提,如药革屣能消眾毒,未发心者能50令发,心安止51住於菩提之道,是彼大乘大涅槃经威神药故,令诸眾生生於安乐,唯除大龙一阐提辈。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杂52毒药用涂大鼓,於大眾53中击之发声,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横死者。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在在处处诸行眾中有闻声者,所有贪欲、瞋恚、愚痴悉皆灭尽,其中虽有无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缘力故,能灭烦恼而结自灭。犯四重禁及五无间,闻是经已,亦作无上菩提因缘,渐断烦恼,除不横死一阐提也。
復次,善男子!譬如闍夜,诸所营作一切皆息,若未讫者要待日明。学大乘者虽修契经一切诸定,要待大乘大涅槃日,闻於如来微密之教,然后乃当54造菩提业,安住正法。犹如天雨润益增长一切诸55种,成就果实,悉除飢饉,多受丰乐,如来祕藏无量法雨亦復如是,悉能除灭八种热病。是经出世,如彼果实,多所56利益安乐一切,能令眾生见於佛性。如法花57中八千声闻得受记□58成大果宝,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一阐提辈亦復如是,於诸善法无所营作。 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闻他人子非人所持59寻以妙药并遣一使,敕语使言:「卿持此药速与彼人,彼人若遇诸恶鬼神,以药力故,悉当远去。卿若迟晚,吾自当60往,终不令彼拄61横死也。若彼病人得见使者及吾威德,诸苦当除,得安隐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若以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经曲,读诵通利,復为他人分别广说,若自书写、令他书写,斯等皆为菩提因缘。若犯四禁及五逆罪,若为邪鬼、毒恶所持,闻是经典,所有诸恶悉皆消62灭,如见良医恶鬼远去,当知是人是真菩萨摩訶萨也。何以故?暂得闻是大涅槃故,亦以生念如来常故,暂得闻者尚得如是,何况书写受持读诵?除一阐提,其餘皆是菩萨摩訶萨。
復次,善男子!譬如聋人不闻音声,一阐提辈亦復如是,虽復欲听是妙经典而不得闻。所以者何?无63因缘故。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一切医方无不通达,兼復广知无量咒术。是医见王作如是言:「大王!今者有必死病。」其王答言:「卿不见我腹内之事,云何而言有必死病?」医即答言:「若不见信,应服下药,既下之后,王自验之。」王不肯服。尔时,良医以咒术力令王粪门遍生疮□,兼復□下虫杂出。王见是已,生大怖惧64,讚彼良医:「善哉,善哉!卿先所白,吾不用之,今乃知卿於吾此身作大利益。」恭敬是医犹如父母。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於诸眾生有欲无欲,悉能令彼烦恼崩落,是诸眾生乃至梦中梦见是经,恭敬供养,喻如大王恭敬良医。是大良医知必死者终不治之,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终不能治一阐提辈。
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知八种,悉能疗治一切诸病,唯不能治必死之人;诸佛菩萨亦復如是,悉能救疗65一切有罪,唯不能治必死之人一阐提辈。復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知八种微妙经术,復能博达过於八种,以己所知,先教其子,若水、若陆,山间66药、草悉令识知。如是渐渐教八事已,次復教餘最上妙术。如来、应、正遍知亦復如是,先教其子诸比丘等,方便除灭一切烦恼,修学净身不坚固想,谓水陆山间:水者喻身受苦如水上泡,陆者喻身不坚如芭蕉树,其山间者喻烦恼中修无我想,以是义故,身名无我。如来如是於诸弟子渐渐教学九部经法,令善通利,然后教学如来祕藏,为其子故说如来常。如来如是说大乘典大涅槃经,为诸眾生已发心者及未发心作菩提因,除一阐提。如是,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未曾有也。当知即是无上良医,最尊最胜,眾经中王。
復次,善男子!譬如大船从海此岸至於彼岸,復从彼岸还至此岸,如来、应、正遍知亦復如是,乘大涅槃大乘宝船,周旋往返,济渡67眾生,在在处处有应度者,悉令得见如来之身,以是义故,如来名曰无上船师。譬如有船则有船师,以有船师则有眾生渡68於大海,如来常住化度眾生,亦復如是。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乘船欲渡,若得顺风,须臾之间则能得过无量由延69,若不得者,虽復久住经无量岁,不离本处,有时船坏,没水而死。眾生如是在於愚痴生死大海乘诸行船,若得值遇大般涅槃猛利之风,则能疾到无上道岸,若不值遇,当久流转无量生死,或时破坏,堕於地狱、畜生、饿鬼。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不遇风王,久住大海,作是思惟:「我等今者必在此死。」如是念时,忽遇利风,随顺渡海。復作是言:「快70哉!是风未曾有也!令我等辈安隐得过大海之难。」眾生如是久处愚痴生死大海,困苦穷悴,未71遇如是大涅槃风,则应生念:「我等必定堕於地狱、畜生、饿鬼。」是诸眾生思惟是时,忽遇大乘大涅槃风,随顺吹向,入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知真实,生奇特想,叹72言:「快哉!我从昔来未曾见闻如是如来微密之藏。」尔乃於是大涅槃经生清净信。
復次,善男子!如蛇脱73皮为死灭耶?
不也,世尊!
善男子!如来亦尔,方便示现,弃捨毒身,可言如来无常灭耶?
不也,世尊!如来於此阎浮提中方便捨身,如破毒蛇捨於故皮,是故如来名为常住。
復次,善男子!譬如金师得好真金,随意造作种种诸器,如来亦尔,於二十五有悉能示现种种色身,为化眾生拔生死故,是故如来名无边身,虽復示现种种诸身,亦名常住,无有变易。
復次,善男子!如菴罗树及阎浮树74,一年三变,有时生花,光色敷荣;有时生叶,滋茂蓊鬱;有时彫75落,状似枯死。善男子!於意云何,是树实为枯灭不耶?
不也。世尊!
善男子!如来亦尔,於三界中示三种身,有时初生,有时长大,有时涅槃,而如来身实非无常。
迦叶菩萨知讚言:善哉76!诚如圣教。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77善男子!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78来」。先陀婆者,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马,如是四法皆同此名。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洗时索先陀婆,即便奉水;若王食时索先陀婆,即便奉盐;若王食已将欲饮浆索先陀婆,即便奉器;若王欲游索先陀婆,即便奉马;如是智臣善解大王四种密语。是大乘经亦復如是,有四无常,大乘智臣应当善知。若佛出世为眾生说如来涅槃,智臣当知此是如来为计常者说无常相,欲令比丘修无常想;或復说言正法当灭,智臣应79知此是如来为计乐者说於苦相80,欲令比丘修苦想;或復说言我今病苦,眾僧破坏,智臣当知此是如来为计我者说无我相,欲令比丘修无我想,或復说言所谓空者是正解脱。智臣当知此是如来说正解脱无二十五有。欲令比丘修学空想。以是义故,是正解脱则名为空,亦名不动。谓不动者,是解脱中无有苦故,是故不动。是正解脱为无有相,谓无相者,无有声色香味触等,故名无相。是正解脱常不变易,是解脱中无有无常热恼变易,是故解脱名曰常住不变清凉。或復说言一切眾生有如来性,智臣当知此是如来说於常法,欲令比丘修正常法。是诸比丘若能如是随顺学者,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善知如来微密之藏,如彼大王智慧之臣善知王意。
善男子如是大王亦有如是密语之法,何况如来而当81无耶82?善男子!是故如来微密之教难可得知,唯有智者乃能解我甚深佛法,非是世间凡夫品类所能信也。
復次,善男子!如波罗奢83树、迦尼迦84树、阿叔迦85树,值天亢旱,不生花实,及餘水陆所生之物,皆悉枯悴,无有润泽,不能增长,一切诸药无復势力。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於我灭后,有诸眾生不能恭敬,无有威德。何以故?是诸眾生不知如来微密藏故。所以者何?以是眾生薄福德故。復次,善男子!如来正法将欲灭尽,尔时多有行恶比丘,不知如来微密之藏,嬾堕懈怠,不能读诵、宣扬、分别如来正法,譬如痴贼弃捨真宝担负草□,不解如来微密藏故,於是经中懈怠不勤。哀哉大险!当来之世甚可怖畏;苦哉眾生,不勤听受是大乘典大涅槃经;唯诸菩萨摩訶萨等,能於是经取真实义,不著文字,随顺不逆,为眾生说。
復次,善男子!如牧牛女为欲卖乳,贪多利故加二分水,转卖与餘牧牛女人;彼女得已復加二分,转復卖与近城女人;女人86得已復加二分,转復卖与城中女人;彼女得已,復加二分,诣巿卖之。时,有一人为子纳妇,当须好乳以瞻87宾客,至巿欲买。是卖乳者多索价数,是人答言:「汝乳多水,不直尔许,正值我今瞻待宾客,是故当取。「取已还家,煮用、作糜88,都无乳味,虽復无味,於苦味中千倍为胜。何以故?乳之为味,诸味中最89善男子!我涅槃后,正法未灭餘八十年。尔时,是经於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恶比丘,抄略90是经分作多分,能灭正法色香美味。是诸恶人虽復诵读91如是经典,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抄前著后,抄后著前,前后著中,中著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92,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而言:「如来悉听我畜」。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比丘亦復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眾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讚叹、供养恭敬。是恶比丘为利养故。不能广宣流布是经,所可分流,少不足言,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展转薄淡,无有气味,虽无气味,犹胜餘经足一千倍,如彼乳味於诸苦味为千倍胜。何以故?是大乘典大涅槃经於声闻经最为上首,喻如牛乳,味中最胜,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復次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无有不求男子身者。何以故?一切女人皆是眾恶之所住处。復次,善男子!如蚊子尿不能令此大地润洽,其女人者婬欲难满亦復如是;譬如大地,一切作丸如葶藶93子,如是等男与一女人共为欲事犹不能足;假使男子数如恆沙,与一女人共为欲事犹不能足。善男子!譬如大海,一切天雨、百川眾流皆悉投注94,而彼大海未曾满足,女人之法亦復如是,假使一切悉95为男者,与一女人共为欲事而亦不足。復次,善男子!如阿叔迦树、波吒罗96树、迦尼迦树,春花开敷,有蜂唼取色香细味不知厌足,女人欲男亦復如是,不知厌足。善男子!以是义故,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听是大乘大涅槃经,常应呵责女人之相,求於男子!何以故?是大97经典有丈夫相,所谓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何以故?以98说如来祕密藏故。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若欲速知如来密99藏,应当方便勤修此经。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今已100有丈夫之相,得入如来微密藏故,如来今日始觉悟我,因是即得决定通达。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随顺世间之法而作是说。迦叶復言:我不随顺世间法也。佛讚迦叶:
善哉,善哉!汝今所知无上法味甚深难知而能得知,如蜂採101味,汝亦如是。復次,善男子!如蚊子泽102不能令此大地沾洽,当来之世是经流布亦復如是,如彼蚊泽,正法欲灭,是经先当没於此地,当知即是正法衰相。復次,善男子!譬如过夏初月名秋,秋雨连注103,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復如是,为於南方诸菩萨故,当广流布,降注法雨弥满其处,正法欲灭,当至罽宾104具足无缺潜没地中,或有信者或105不信者,如是大乘方等经典甘露法味悉没於地。是经没已,一切诸餘大乘经典皆悉灭没,若得是经具足无缺人中象王,诸菩萨等当知如来无上正法将灭不久106。
迴向文
普为出资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及法界无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无量烦恼障 同消无量果报障
同消无量诸业障 同消无量诸灾障
同消无量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无上菩提因
本经参考佛教慈慧中心佛教经典之十《大般涅槃经》94年版本恭录。
【注释】
1南本将此以下列为月喻品第十五;
2「此」,宋本作「其」。
3「现」,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示」。
4「初月」,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月初」。
5「盘」,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槃」。
6「眾」,宋本作「畜」。
7「亦」,宫本作「示」。
8「復有见」,宋、元、明三本均作「有见佛」。
9「易」,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异」。
10罗睺罗阿修罗王(Rahula-asura-raja) 四阿修罗王之一。阿修罗译成非天,似胜德天,但不尽同,故名非天。
11「侵」,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得」。
12「杖」,元、明二本均作「仗」。
13「相」,宋本作「者」。
14「茎」,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味」。
15「者」,宋本作「故」。
16「知」,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见」。
17上诸天 指四天王。忉利天有身光,故不须日月。
18「已」,宋、元、明三本均作「频」。
19「睹」,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视」。
20「护」,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受」。
21「芽」,丽本作「牙」,今依据宫本及宋、元、明三本改作「芽」。
22「度」,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没」。
23南本将此以下列为菩萨品第十六。
24「廝」,宫本作「斯」。
25「得」,宋、元、明三本均作「作」。
26宫本及元、明二本「即」以下有「时」字。
27宫本及元、明二本「於」以下有「夜」字。
28罗剎(Raksasa) 恶鬼的总名。
29「唯」,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於」。
30「芽」,宋本作「牙牙」。
31「芽」,丽本作「牙」,今依据宫本及元、明二本改作「芽」。
32「苏」,宋、元、明三本均作「酥」。
33「愈」,宋、元、明三本均作「治」。
34娑罗翅树 娑罗(Sala)译作坚固。娑罗树之叶成双,如鸟翅,故称翅。
35尼迦罗(Niskara) 译作不黑、不时。树名。
36多罗(Tala) 译作岸树或高竦树。
37佉陀罗(Khadira) 译作山木或毒树刺等。树名。
38「牟」,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物」。
39「彼」,宋、元、明三本均作「淤」。
40「此」,宋、元、明三本均作「彼」。
41八种药 喻八正道。又喻五门禪和因缘、慈悲、不净观。
42必死 南本作阿萨闍(Asadhya),译作不治。乃最重、无法治愈的病。
43「熏」,宫本作「薰」。
44儿衣 南本作闍楼(Jala)。俗称胎盘。
45「觉」,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寤」。
46「餔」,宋、元、明三本均作「哺」。
47「咒」,宫本作「法」。
48「消」,宋本作「销」。
49大龙 梵文作Mahanaga。
50「能」,宋、元、明三本均作「悉」;宫本「能」上有「悉」字。
51「心安止」,宫本作「安心」。
52「杂」,宋、元二本均作「新」。
53「大眾」,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眾人」。
54「当」,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能」。
55「诸」,宫本作「种」。
56「所」,宋、元二本均作「有」。
57法花 此处引证法华经的二乘记别,值得注意。
58记□ 与授记同。预先指示将来的果报。
59「持」,宋本作「治」。
60「自当」,宋、元、明三本均作「当自」。
61「拄」,宫本作「住」。
62「消」,宋、元二本均作「销」。
63「无」,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聋」。
64「惧」,丽本作「懅」,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惧」。
65「救疗」,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疗救」。
66「间」,丽本作「涧」,今依据宫本及元、明二本改作「间」。
67「渡」,宋、元、明三本均作「度」。
68「渡」,宋本作「度」,下同。
69由延 同由甸。梵文作Yojana。「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旬」。
70「快」,宫本作「怪」。
71「未」,元本作「朱」。
72「叹」,宫本作「讚」。
73「脱」,宋、元、明三本均作「蜕」。
74阎浮树(Jambu) 译作秽,树名。於印度生长之乔木,虽为落叶植物,而其期极短,新叶相续而出。
75「彫」,宋、元、明三本均作「凋」。
76宫本及元、明二本「哉」以下有「善哉」二字。
77以下为宋、元、明三本卷第十品第四之七。
78先陀婆 梵文作Saindhava。
79「应」,宋、元、明三本均作「当」。
80「相」,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想」。
81元、明二本「当」上有「自」字。
82「耶」,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也」。
83波罗奢(Palasa) 译作赤华,树名。
84迦尼迦(Kainka) 树名,或为迦尼迦梨迦(Ganikarika),译作月作。
85阿叔迦(Asoka) 译作无忧,树名。
86「女人」,宋、元、明三本均作「彼女」。
87「瞻」,宋本作「待」;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赡」。
88「糜」,宋、元、明三本均作「麋」。
89宫本及元、明二本「最」以下有「胜」字。
90「略」,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掠」。
91「诵读」,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读诵」。
92「侣」,明本作「党」。
93「葶藶」,宋本作「亭歷」。
94「投注」,宋、元、明三本均作「投归」;宫本作「归投」。
95「悉」,宋、元、明三本均作「能」。
96波吒罗(Patala) 译作重叶,树名。
97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大」以下有「乘」字。
98「以」,宋本作「已」。
99「密」,宋、元、明三本均作「秘」。
100「己」,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以」。
101「採」,宋本作「釆」。
102「泽」,宫本及元、明二本均作「尿」。
103「注」,宋、元、明三本均作「雷」。
104罽宾(Kasmir) 位於印度西北境的国名。此地与佛教歷史渊源很深。
105「或」,宫本及宋、元、明三本均作「有」。
106以下宋、元、明三本不分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