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 章节目次
- 释道宣序一
- 序
- 归正篇目录
- 1 归正篇
- 之一
- 1 商太宰问孔子圣人(一)
- 2 子书中佛为老师(一)
- 3 汉显宗开佛化法本传(一)
- 4 后汉书郊祀志(一)
- 5 吴主孙权论叙佛道三宗(一)
- 6 宋文帝集朝宰论佛教(一)
- 7 元魏孝明召佛道门人论前后(一)
- 之二
- 之三
- 之四
- 序
- 辩惑篇目录
- 2 辩惑篇
- 之一
- 之二
- 之三
- 之四
- 之五
- 9 笑道论(甄鸾)(九)
- 1 造立天地
- 2 年号差舛者
- 3 元为天人者
- 4 四结土为人者
- 5 明五佛并兴者
- 6 五练生尸者
- 7 观音侍道者
- 8 佛生西阴者
- 9 日月周径者
- 10 昆仑飞浮者
- 11 法道天置官者
- 12 称南无佛者
- 13 鸟迹前文者
- 14 张骞取经者
- 15 日月普集者
- 16 大上尊贵者
- 17 五谷为刳命之凿者
- 18 老子作佛者
- 19 勅瞿昙遣使者
- 20 以酒脯事邪求道者
- 21 佛邪乱政者
- 22 树木闻诫枯死者
- 23 起礼北方为始者
- 24 害亲求道者
- 25 延生符者
- 26 椿与劫齐者
- 27 随劫生死者
- 28 服丹成金色者
- 29 偷改佛经为道经者
- 30 偷佛经因果者
- 31 道经未出言出者
- 32 五亿重天者
- 33 道士出入仪式
- 34 道士奉佛者
- 35 道士合气法
- 36 诸子为道书者
- 之六
- 10 周祖癈二教已更立通道观诏(周文帝宇文邕)(一〇)
- 11 周祖平齐召僧叙癈立抗拒事(惠远)(一〇)
- 12 周高祖巡邺除殄佛法有前僧任道林上表请开法事(道林)(一〇)
- 13 周天元立有上事者对卫元嵩(王明广)(一〇)
- 之七
- 之八
- 之九
- 18 辩正论十喻九箴篇(法琳)(一三)
- 之十
- 序
- 佛德篇目录
- 3 佛德篇
- 之初
- 1 (佛释迦文菩萨等像赞)(支道林)(一五)
- 2 佛影铭(慧远)(一五)
- 3 佛影铭(谢灵运)(一五)
- 4 佛记序(沈约)(一五)
- 5 略列大唐育王古塔历并佛像经法神瑞迹(道宣)(一五)
- 6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诏(梁武帝)(一五)
- 7 菩提树颂(萧纲)(一五)
- 8 唱导文(萧纲)(一五)
- 9 礼佛发愿文(王僧儒)(一五)
- 之二
- 10 谢述佛法事书启(梁简文帝)(一六)
- 奉阿育王寺钱启
- 谢勅苦行像并佛迹等启
- 谢勅参迎佛启
- 答勅听从舍利入殿礼拜启
- 谢勅赉铜供造善觉寺塔露盘启
- 谢勅使入光严殿礼拜启
- 谢勅使监善觉寺起刹启
- 谢御幸善觉寺看刹启并答
- 谢勅赉钱并白檀香充法会启
- 谢勅赉柏刹柱并铜万斤启
- 千佛愿文
- 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薄像疏
- 与僧正教
- 与广信侯书
- 与慧琰法师书
- 答湘东王书
- 11 寺刹佛塔诸铭颂(沈约等)(一六)
- 之三
- 序
- 法义篇目录
- 4 法义篇
- 之一
- 1 释疑论(戴安)(一八)
- 2 与远法师书(戴安)(一八)
- 3 难释疑论(道祖)(一八)
- 4 重与远法师书(戴安)(一八)
- 5 报应问(何承天)(一八)
- 6 (辩宗论)(谢灵运)(一八)
- 7 (述佛法诸深义)(姚兴)(一八)
- 8 析疑论(慧净)(一八)
- 之二
- 9 内典序(沈约)(一九)
- 10 南齐皇太子解讲疏(沈约)(一九)
- 11 齐竟陵王发讲疏(沈约)(一九)
- 12 竟陵王解讲疏(沈约)(一九)
- 13 与荆州隐士刘虬书(竟陵王)(一九)
- 14 (请梁祖讲金宇波若启)(梁皇子纲)(一九)
- 15 御讲波若经序一(陆云)(一九)
- 16 (叙御讲般若义)(萧子显)(一九)
- 17 (谢御讲波若竟启)(梁皇太子)(一九)
- 之三
- 18 (上大法颂)(梁皇太子)(二〇)
- 19 (上太子玄圃讲颂)(晋安王纲)(二〇)
- 20 为亮法师制涅槃经疏序(梁武帝)(二〇)
- 21 梁简文帝法宝联璧序(湘东王绎)(二〇)
- 22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梁皇太子纲)(二〇)
- 23 内典碑铭集序(梁元帝)(二〇)
- 24 (禅林妙记集序)(玄则)(二〇)
- 25 法苑珠林序(李俨)(二〇)
- 之四
- 26 答云法师请开讲书(二一)
- 27 谢勅赍水犀如意启(二一)
- 28 令旨解二谛义(二一)
- 29 (南㵎寺释慧超论咨二谛义)(二一)
- 30 (晋安王萧纲咨二谛义旨)(二一)
- 31 (招提寺释慧琰咨二谛义)(二一)
- 32 (栖玄寺释云宗咨二谛义)(二一)
- 33 (中郎王规咨二谛义旨)(二一)
- 34 (灵根寺释僧迁咨二谛义)(二一)
- 35 (罗平侯萧正立咨二谛义旨)(二一)
- 36 (衡山侯萧恭咨二谛义旨)(二一)
- 37 (中兴寺僧怀咨二谛义)(二一)
- 38 (始兴王第四男萧映咨二谛义旨)(二一)
- 39 (吴平王世子萧励咨二谛义旨)(二一)
- 40 (宋熙寺释慧令咨二谛义)(二一)
- 41 (始兴王第五男萧晔咨二谛义旨)(二一)
- 42 (兴皇寺释法宣咨二谛义)(二一)
- 43 (程乡侯萧祇咨二谛义旨)(二一)
- 44 (光宅寺释法云咨二谛义)(二一)
- 45 (灵根寺释慧令咨二谛义)(二一)
- 46 (湘宫寺释慧兴咨二谛义)(二一)
- 47 (庄严寺释僧旻咨二谛义)(二一)
- 48 (宣武寺释法宠咨二谛义)(二一)
- 49 (建业寺释僧愍咨二谛义)(二一)
- 50 (光宅寺释敬脱咨二谛义)(二一)
- 51 令旨解法身义(二一)
- 52 (招提寺释慧琰咨法身义)(二一)
- 53 (光宅寺释法云咨法身义)(二一)
- 54 (庄严寺释僧旻咨法身义)(二一)
- 55 (宣武寺释法宠咨法身义)(二一)
- 56 (灵根寺释慧令咨法身义)(二一)
- 57 (灵味寺释静安咨法身义)(二一)
- 58 谢勅赉看讲启(梁昭明太子)(二一)
- 59 谢勅参解讲启(二一)
- 60 谢勅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二一)
- 61 谢勅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二一)
- 62 答广信侯书(二一)
- 63 与广信侯书(二一)
- 64 (广信侯萧映答王心要)(二一)
- 之五
- 序
- 僧行篇目录
- 5 僧行篇
- 之初
- 之二
- 二之一
- 12 沙汰僧徒诏(宋武帝)(二四)
- 13 褒扬僧德诏(元魏孝文帝)(二四)
- 14 述僧中食论(沈约)(二四)
- 15 述僧设会论(沈约)(二四)
- 16 议沙汰释李诏并启(北齐文宣帝)(二四)
- 17 吊道澄法师亡书(梁简文帝)(二四)
- 18 与东阳盛法师书(王筠)(二四)
- 19 与汝南周颙书(智林)(二四)
- 20 与举法师书(刘孝标)(二四)
- 21 与皎法师书并答(王曼颖)(二四)
- 22 吊震法师亡书(刘之遴)(二四)
- 23 与震兄李敬朏书(刘之遴)(二四)
- 24 吊僧正京法师亡书(刘之遴)(二四)
- 25 东阳金华山栖志(刘孝标)(二四)
- 26 与徐仆射领军述役僧书(真观)(二四)
- 27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徐陵)(二四)
- 28 谏周祖沙汰僧表(昙积)(二四)
- 29 戴逵贻书与仙城禅师命禅师座下(二四)
- 30 幽林沙门释惠命詶书济北戴先生(二四)
- 31 吊延法师亡书(薛道衡)(二四)
- 之三
- 序
- 6 慈济篇
- 序
- 7 诫功篇
- 1 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二七)
- 2 与萧咨议等书(二七)
- 3 答湘东王书(二七)
- 4 与梁朝士书(二七)
- 5 与瑗律师书(二七)
- 7 隋炀帝于天台山𫖮禅师所受菩萨戒文(二七)
- 8 天台智者禅师与炀帝书(二七)
- 9 净住子净行法(二七)
- 序
- 8 启福篇
- 1 (北代南晋前秦前燕后秦帝与太山朗法师书)(二八)
- 2 与林法师书(王洽)(二八)
- 3 南齐皇太子礼佛愿疏(沈约)(二八)
- 4 舍身愿疏(沈约)(二八)
- 5 南齐南郡王舍身疏(沈约)(二八)
- 6 (依诸经中行忏悔愿文)(梁高祖)(二八)
- 7 千僧会愿文(沈约)(二八)
- 8 四月八日度人出家愿文(梁简文)(二八)
- 9 八关斋制序(梁简文)(二八)
- 10 为人作造寺疏(梁简文)(二八)
- 11 (谢勅赉袈裟启)(梁简文)(二八)
- 12 请为诸寺檀越疏(梁简文)(二八)
- 13 设无碍福会教(萧纶)(二八)
- 14 答湘东王书(梁简文)(二八)
- 15 与琰法师书(梁简文)(二八)
- 16 与刘智藏书(梁元帝)(二八)
- 17 与约法师书(沈约)(二八)
- 18 与印阇梨书(刘之遴)(二八)
- 19 与云僧正书(王筠)(二八)
- 20 与长沙王别书(王筠)(二八)
- 21 答云法师书(刘孝绰)(二八)
- 22 辽阳山寺愿文(卢思道)(二八)
- 23 北齐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魏收)(二八)
- 24 后周明帝修起寺诏(二八)
- 25 隋文帝为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处立寺建碑诏(李德林)(二八)
- 26 隋高祖于相州战场立寺诏(二八)
- 27 隋炀帝行道度人天下勅(二八)
- 28 唐太宗于行阵所立七寺诏(二八)
- 29 唐太宗为战亡人设斋行道诏(二八)
- 30 唐太宗度僧于天下诏(二八)
- 32 唐太宗断卖佛像勅(二八)
- 33 与暹律事师等书(褚亮)(二八)
- 34 造兴圣寺诏(二八)
- 35 为太穆皇后追福愿文(二八)
- 36 大周二教钟铭(二八)
- 37 大唐兴善寺钟铭(二八)
- 38 京师西明寺钟铭(二八)
- 序
- 9 悔罪篇
- 1 谢勅为建涅槃忏启(梁简文)(二八)
- 2 六根忏文(梁简文)(二八)
- 3 悔高慢文(梁简文)(二八)
- 4 忏悔文(沈约)(二八)
- 5 群臣请隋陈武帝忏文(江总)(二八)
- 6 (梁陈皇帝依经悔过文)(二八)
- 序
- 10 归统篇
- 上
- 1 净业赋(二九)
- 2 孝思赋(二九)
- 3 游七山寺赋(二九)
- 4 宿山寺赋(二九)
- 5 鹿苑赋(二九)
- 6 大乘赋(二九)
- 7 详玄赋(二九)
- 8 玄圃园讲赋(二九)
- 9 梦赋(真观)(二九)
- 10 伤爱子赋(二九)
- 11 无为论(二九)
- 12 (伐魔诏井书檄文)(懿法师)(二九)
- 13 平心露布文(二九)
- 下
- 14 四月八日赞佛诗(三〇)
- 15 (晋沙门支遁咏怀大德禅思山居诗)(三〇)
- 16 念佛三昧诗集序(三〇)
- 17 念佛三昧四言(三〇)
- 18 法乐辞十二章(三〇)
- 19 述三教诗(三〇)
- 20 梁昭明太子开善寺法会(三〇)
- 21 简文望同泰寺浮图(三〇)
- 22 简文赋咏五阴识支(三〇)
- 23 刘绰赋咏百论舍罪福(三〇)
- 24 简文蒙华林戒(三〇)
- 25 简文蒙预忏直疏并和五首(三〇)
- 26 昭明太子讲席将讫赋三十韵(三〇)
- 27 简文旦出兴业寺讲(三〇)
- 28 梁元帝和刘尚书侍五明集(三〇)
- 29 昭明太子钟山解讲(三〇)
- 30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三〇)
- 31 简文游光宅(三〇)
- 32 梁简文帝被幽述志诗(三〇)
- 33 宋谢灵运临终诗(三〇)
- 34 沈隐侯临终表(三〇)
- 35 陈沙门释智恺临终诗(三〇)
- 37 (陈尚书令江总游摄山寺诗)(三〇)
- 陈江总入摄山栖霞寺一首
-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界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
- 五言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并同游群彦江令公
- 徐孝克仰同令君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六韵
- 陈主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
- 游摄山栖霞寺
- 38 (陈江令游武屈山寺诗)(三〇)
- 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
- 徐祭酒孝克仰和令君
-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
- 陈江令往虎窟山寺
- 治中王冏奉和
- 记室参军陆[冗-几+卓]奉和
- 前臣刑狱参军孔焘
- 州民前史刑狱参军王台卿
- 西曹书佐鲍至从驾虎窟山寺
- 36 (陈何处士游山寺并杂诗)(三〇)
- 39 从驾经大慈照寺诗序(三〇)
- 40 五苦诗(三〇)
- 41 游明庆寺诗(三〇)
- 42 (陈张君祖杂诗)(三〇)
- 43 炀帝谒方山灵岩寺(三〇)
- 44 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三〇)
- 45 隋著作王胄卧疾闽越述净名意(三〇)
- 46 薛道衡展敬上凤林寺(三〇)
- 47 梁开善寺藏法师奉和武帝三教诗(三〇)
- 48 太宗文皇帝谒并州兴国寺二首(三〇)
- 49 常州弘善寺宣法师三首 (三〇)
- 50 秋日游东山寺寻殊昙二法师(三〇)
- 51 帝谒大慈恩寺一首并和(三〇)
- 卷目次